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主要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

主要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9 23:30:02

㈠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怎麼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1、理論意義或應用前景


要著重說明你為什麼要選這個題,寫它有沒有必要,你選這個題目有什麼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要簡潔、直觀,很清楚地告訴人家你為什麼要定這個,有什麼意義。


2、發展趨勢


要扣題,要說明進一步探討這個話題的好處,從自己的條件看可以從哪些方面獲得新的突破。有了這樣細致的分析與估價,寫作者就能確定自己的定位,順利地進入寫作階段。總之所寫的一定要圍繞告訴人家你怎麼想到定這個題目,為什麼寫,有什麼意義,有沒有必要,有什麼作用。這樣才能說服人家接受你的想法。


二、研究內容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國內外研究現狀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狀況,介紹各種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著重說明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


意義一定要敘述的清晰並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論,是用什麼理論證明你的觀點,也要敘述清楚,否則難以有說服力,在做文獻綜述和國內外研究水平的評價等等也要有翔實的根,這樣才能襯托出選題的意義所在研究的目的、意義。


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第三,要制訂設計方案或調查研究方案,即解決「怎麼做」的問題。


明確了「做什麼」,下一步就是要確定「怎麼做」。


對實驗類、設計類,要制訂合理的實驗方案、設計方案,選擇實驗工具、設備、儀器、材料。


對社會調查類,要制訂調研方案,比如去什麼地方調查,調查什麼人,調查什麼現象等等。


實驗方案、設計方案、調查方案是開展畢業設計或論文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好的方案會非常有助於你的任務開展。如果方案不合理,可能會導致研究走向錯誤的方向。制訂方案需要參考同行、前輩的研究,也要與老師溝通,得到老師的指導。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㈡ 主要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

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結合本次研究擬解決的主要地質問題,採取如下技術路 線: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地球物理信息和試油資料及相鄰區塊油氣勘探開發成果的 基礎上,以12口鑽井的岩礦資料和測井資料,以及HZ9-2和HZ27-4兩個構造帶的三維數 據體為主要分析對象,運用儲層沉積學、層序地層學、測井地質學、地震地層學等多學科 交叉的綜合研究方法,對深層儲層沉積-層序特徵、岩石學特徵、成岩後生作用特徵、儲 集物性特徵和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規律等進行深入系統的綜合研究。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如 下圖所示,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以測井和岩礦資料為基礎,精細分析12口鑽井剖面古近系的岩性相、沉積相、沉積演化序列和層序地層學特徵;

2)在各項岩礦資料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深層儲層的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 化序列與孔隙類型、孔隙結構和物性特徵;

3)充分應用粘土X衍射、有機質RO反射率、包裹體測溫、微區電子探針和有機酸 流體分析資料,研究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層儲層的埋藏史、熱史、有機質和流體演化史,以 及對深層儲層成岩史、孔隙演化史和次生孔隙發育帶的控制;

4)在上述(2)和(3)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層儲層原始孔隙 的保存條件、保存程度和次生孔隙形成機理,物性特徵、控制因素和分布規律;

5)以HZ9-2和HZ27-4兩個構造為重點區塊,VSP測井資料及鑽井合成地震記錄為 井-震對比的主要方式進行三維地震層位標定,地震層序劃分和地震相分析,在地震剖面 上對儲集砂體進行追蹤對比;

6)在已有構造模型和地震剖面極性的基礎上,通過儲層精細標定及正演模型製作,分析地震屬性與深層儲層岩性信息的關系,充分運用地震屬性分析技術、地震相分析技 術、地震地層反演技術,對HZ9-2和HZ27-4構造有利儲集單元的縱橫向分布規律進行預 測,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幾點:

(1)依據地震層序模式與沉積、層序研究成果,建立HZ9-2和HZ27-4構造的一維儲層 地質模型;

(2)分析此兩構造的深層儲層地震響應特徵,研究地震屬性與沉積、層序和儲層岩性信 息的相關性,提出深層儲層的地震預測模式,在反演參數(GR、波阻抗)試驗的基礎 上,進行基於儲層地質模型測井約束的地震地層反演,在區塊范圍內進行大尺度的深層儲 層橫向預測;

(3)以地震地層反演結果為主要依據,參考地震屬性、地震相分析結果,根據沉積體系 模式與層序地層特徵,編制對HZ9-2和HZ27-4古近系深層儲層分布預測圖,描述儲層縱 橫向分布規律。

7)以上述5)和6)的綜合研究成果為依據,對HZ9-2和HZ27-4古近系深層儲層的 油氣勘探潛力進行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總結和歸納形成古近系深層儲層的成因特徵、控制因素、形成條件和分布規律,提出適合惠州凹陷古近系深層儲層定量預測和評價的研 究思路和技術方法(圖1-1)。

圖1-1 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工作流程圖

㈢ 研究內容及研究思路

考慮到煤礦山環境問題的內在聯系以及研究區實際情況,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煤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系統分析;

2)采空塌陷問題及綜合治理;

3)煤矸石和礦坑廢水污染、佔地綜合一體化處理;

4)土地復墾的生態地質技術;

5)利用煤礦山濕地實現廢水資源化的生態地質技術。

採用的研究思路為通過煤礦山生態地質環境系統分析,研究采礦活動引起岩土體結構改變和將古物質輸移到地表所產生的地質環境效應,運用地球系統科學思想,提出煤礦山生態地質環境問題綜合治理的科學思路,據此,展開課題研究(圖1.1)。

圖1.1 課題研究思路框圖

人工採掘岩土和煤炭使地下物質虧空,導致地面變形和塌陷;采空塌陷問題綜合治理就是對覆岩變形方式和過程加以控制,包括事先預防控制和事後治理修復。首先研究地面變形機理,結合研究區實際情況分析地面變形穩定過程,確定風險分析和穩定性評價方法;然後對規劃開采區段進行采後風險預判,對已有采空塌陷區進行穩定性評價和預測。根據風險預判結果調整開采方案或採取搬遷避讓等措施,對采空塌陷風險實施控制和預防;根據地面穩定性動態評價,確定適宜開展治理的時間和空間區域,以確保塌陷區治理與煤炭生產過程和地面變形發展態勢相協調。對建設用地,根據煤矸石、黃土介質的擾動情況,提出地基處理的力學設計參數;對農業用地,依據不同生活型植物與其地境的有機聯系,確定農田復墾的覆土土質、覆土厚度。

人工採掘活動在造成地下物質虧空的同時,將古物質輸移到地表,參與現代地球表生帶物質能量循環,產生煤矸石和礦坑廢水污染、佔地問題,本課題提出綜合一體化處理思路予以解決。對煤矸石山、廢水排放系統的空間位置進行重組,將礦坑廢水排放出口上移至煤矸石山上遊方向,變煤矸石山、礦坑廢水多源污染為單源排放,形成一個由廢水排放出口→煤矸石山→地表水組成的一源一匯的流動系統,將污染限制在一個狹小的區域內;向煤矸石山摻加黃土,使煤矸石、黃土、礦坑廢水混合,通過對環境介質作用過程的控制,使混合液達標排放,同時煤矸石被淋洗後可加快貧化過程利於煤矸石山綠化;混合液排入地表水後,對原有濕地進行擴容,運用植物、底泥、水體等水域生態要素的共同作用,實現廢水資源化;在煤矸石山頂部進行復墾或綠化,解決煤矸石山佔地和表面揚塵、沖刷淋洗污染問題;依據植物與其地下生存環境的關系,確定煤矸石山復墾綠化和濕地擴容方案。

塌陷區土地復墾和煤矸石山復墾綠化,是一種植物恢復與地境的重建過程,採用生態地質學方法進行研究,首先開展植物群落結構調查,然後進行植物根群調查,以確定不同生活型植物與地境層片的對應關系;通過土壤剖面調查,分析地境內生態因子特徵;根據適於植物生長的地境深度確定不同生活型植物復墾的覆土厚度,根據地境內生態因子確定適於植物生長的肥力參數,進而選擇復墾的覆土土質;據此開展塌陷區土地復墾和煤矸石山復墾綠化,可將植物與其地下生存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個能夠自我調節的生態系統。

礦坑廢水經綜合一體化處理達標排放後,仍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水質仍然較差,不能充分利用;二是多年來的礦坑廢水直接排放,使王河濕地受損嚴重,雖然廢水達標排放後可改善濕地生態,但依靠自然演替的修復過程極其緩慢,因此需要進行人工干預,加快濕地生態演替。基本思路是通過濕地生態建設實現廢水資源化。根據濕地植物的植株、根系、底泥、水體對有害組分的吸收、截留、埋藏礦化等作用,確定現有濕地的除污能力;根據綜合一體化處理後混合液資源化的要求,對濕地除污能力進行規劃,配置合理的緩水濕地面積和植物生物量。濕地植物的配置,同樣按不同生活型植物對地境深度、地境內生態因子的要求進行。

㈣ 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怎麼寫

以下是寫論文研究思路的十個要求:

1、題目:寫論文的時候是畢業要求題目的,一篇論文不能沒有題目;

2、署名:一篇學術論文是需要有署名的,而且署名必須是真實存在的,其工作單位也是要真實存在;

3、引言:論文的引言部分需要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寫這個部分的時候一定要寫好;

4、材料與方法:向合格部分需要寫出自己論文中數據得出的方法以及自己在研究這個課題時自己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等等;

5、實驗結果:這個部分需要高度歸納,而且還需要進行分析實驗的結果,並且需要符合邏輯地去寫出來;

6、討論:這個部分就需要寫出自己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進行的哪些討論,怎麼確定自己論文的研究思路的;

7、結論:自己在寫論文的時候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什麼,一定要短小精悍,而且內容不要讓人覺得味同嚼蠟;

8、參考文獻:這個部分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需要清楚地寫出自己的參考文獻是什麼;

9、致謝:這個部分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只需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可以了;

10、摘要:確定了論文的研究問題後,簡單地交代一下自己要採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研究過程。在進行研究思路撰寫時要將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邏輯和研究目標相同。

㈤ 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

一、主要內容

依據研究的規劃和設計要求,本次研究包括以下八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1.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基本問題研究

本部分內容屬於研究的總體規劃和設計,重點明晰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圍,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主要研究內容規劃、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設計,為本次研究設定基本框架和內容體系。

2.研究的理論基礎及信息服務體系總體框架

本部分內容從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入手,在全面分析當前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現代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類型、網路信息服務模式、網路信息服務的特點及網路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等基本理論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開展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並依據調查分析結果,構建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總體框架。

3.高校圖書館人才需求分析和預測信息服務體系

本部分研究內容以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為研究對象,在全面分析河北省地質工作現狀和面臨的新機遇、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隊伍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具體研究了地質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成長環境和影響科技人才需求的影響因素,建立了基於網路環境的高校圖書館人才需求分析和預測信息服務體系;依據這一信息服務體系,對河北省未來一定時期內地質行業科技人才供需狀況進行了分析和預測,並提出了河北省地質行業科技人才培養創新機制。

4.高校圖書館人才培養信息服務體系

本部分研究內容在全面分析研究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態勢、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規劃等相關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圖書館的網路信息資源優勢,研究和探索了高校圖書館人才培養網路實訓平台建設的現實性與可行性;在具體分析研究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案構成的條件下,開展了高等院校圖書館網路環境下實踐與創新能力實訓平台系統設計,並就實訓平台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探索。

5.高校圖書館雙向互動型教學管理信息服務體系

本部分內容首先在對高校大學生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環節的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和研究,全面分析當前高等院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總結剖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規劃構建了高等院校學生參與型教學管理新模式,建立了基於網路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雙向互動型教學管理信息服務體系,並就信息服務體系的運行和保障機制進行了研究。

6.高校圖書館科學研究及科技惠民信息服務體系

本部分內容在較為具體全面地分析高校圖書館服務功能發展與演變態勢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高等院校開展科技工作的信息服務需求狀況,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網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科技信息服務體系的規劃與設計研究。同時,探討高等院校如何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以更好地服務地區經濟發展及社會需求。以科技惠民為切入點,研究了高等院校科技惠民服務體系的內容構成,高校圖書館科技惠民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總體框架,並選擇典型院校為分析對象,建立了內容豐富全面的高校科技惠民網路信息服務體系,並就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對策。

7.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運行機制

本部分內容以上述各部分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正常運行為目標,以高校圖書館的網路信息資源優勢為基礎,以相關政策措施為保障,研究制定了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的人員保障、技術保障、設施保障、資源信息保障及服務創新保障等方面的機制,為高校圖書館更好地開展網路信息服務提供支持。

二、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

依據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和規劃設計要求,確定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見圖1-1。

圖1-1 研究的總體思路和技術路線

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術路線,包含五個方面循序漸進的研究工作和過程:一是從研究的基本問題、基本理論和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總體框架,進行課題的基礎鋪墊;二是從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功能出發,研究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包括:人才需求分析和預測信息服務體系、人才實踐能力培養信息服務體系和雙向交互型教學管理信息服務體系;三是依據高等院校科學研究工作的實際需求,開展高等院校圖書館科技信息、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研究;四是按照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目標和要求,研究建立高等院校圖書館社會服務信息服務體系;五是圍繞高等院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和運行,從人員、技術、設備、資源、信息及服務創新等方面構建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運行的保障機制。

㈥ 課題的研究思路一般是怎樣的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便於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

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

2、課題研究注重「真」字。課題研究內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研究。

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突出「新」字。所謂「新」,選題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討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爭新的提升。

4、課題研究追求「實」字。從平時教學中找課題,平時教學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選擇課題的基本來源。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可以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推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

為此,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與實施方案要進行科學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標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做好落實工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歸納總結、提煉經驗,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於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

(6)主要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擴展閱讀

研究思路首先要寫一段二三百字的話。包括三句話第一句,交代研究主題;第二句,從縱向上介紹研究包括哪幾步,先干什麼後干什麼;第三句,從橫向上介紹每一步准備怎麼展開。通過這短短的二三百字的一段話,讓別人迅速捕捉到我們要研究什麼、准備怎麼展開研究。

寫完研究思路,就要交代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寫三條,每條寫一個方法,三條要寫三個方法。每條使用小標題,小標題的標題名稱就是方法名稱,一條大概寫150字就夠了。

比如使用了田野調查法,那這一條的標題就寫「田野調查法」,標題後面要寫怎麼使用田野調查法,並說明田野調查法對應解決了前面研究內容的哪一塊內容或哪個小問題。整個課題申請書有一個大的研究問題,研究內容把研究目標拆分成了5塊,每塊裡面又有一些小問題。每一塊內容用到不同的方法。

㈦ 開題報告研究思路怎麼寫

就是第一章寫了什麼,第二章寫了什麼,第三章寫了什麼。比如第一章是引言,主要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為下文詳細寫研究對象做鋪墊。第二章是理論部分,簡要介紹了xx理論及其分類,為下文理論鋪墊。類似的,問題對策也可以展開說,提出什麼問題,提出什麼對策。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是一種應用寫作文體。

它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開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向有關專家、學者等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選題。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寫清楚。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理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課題負責人、起止時間、報告提綱等。

㈧ 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

1.2.1 主要研究內容

以遙感、地質、航放、重磁、DEM 信息處理分析為基礎,以多源信息深入挖掘和深化應用為目標,以相山地區進一步找礦方向的釐定為目的,重點開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圖 1.1 相山礦田鈾礦分布略圖

1.2.1.1 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總體形態研究

主要研究其形成背景、基底構造、形態特徵、與區域地層構造的關系和成因定位機制。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的總體形態研究是深部成礦條件研究的基礎。

1.2.1.2 新構造運動研究

通過 Landsat-7ETM+多光譜數據的圖像融合和 RGB 合成,對相山地區地貌景觀、岩性、線狀構造和環狀構造進行全面分析,並重點研究線狀構造的第四紀活動形跡,探討新構造運動對該區成礦幅度和礦床保存的影響。

1.2.1.3 相山西北與東南部的對比研究

相山鈾礦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南東部很少。筆者將進行構造岩漿發育特徵、遙感影像、重磁表現、基底形態、成礦特徵的對比分析,探索相山鈾礦空間分布差異性的主控因素。

1.2.1.4 侵蝕作用和保存狀態研究

礦床是地質作用的歷史產物,礦床形成後還會經歷各種變化和改造。相山礦田全盲礦床很少,礦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蝕作用。雖然以往礦床成因研究成果頗豐,但礦田的侵蝕深度以及保存狀態研究薄弱,因此筆者開展了侵蝕深度或侵蝕程度的評價研究。

1.2.2 研究思路

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在前人豐富資料、成果及野外調查的基礎上,採用空間資料庫技術、信息集成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等,對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總體特徵及礦床保存狀態進行研究,為相山礦田深入找礦提供依據。

(1) 調研、收集國內外遙感、地質、航放、重磁、DEM 技術的發展態勢和技術資料,了解多源信息集成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現狀和動態,明確技術關鍵,確定研究重點及所採用的 GIS 技術平台。

(2) 系統地收集相山地區區域地質、遙感、航放、航磁、地面物化探和水文地質等資料以及相關論文、專著。了解研究區的工作程度和研究現狀,成岩成礦方面存在的問題。

(3) 對收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數字化和影像化,構建相山地區空間資料庫。

(4) 在空間資料庫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支持下,首先對相山地區積累的多源信息逐一進行單信息分析,然後進行多源信息集成處理。通過信息挖掘,發現規律,形成認識,並應用於勘查實踐。

技術路線框圖見圖 1.2。

1.2.3 研究方法

在文獻調研、資料收集、建立空間資料庫的基礎上,主要採用以下技術方法:

(1) 野外地質調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新構造運動的調查,重點觀察主斷裂的活動形跡。

(2) 地質、ETM、航放、重磁、DEM 單信息分析。ETM 圖像處理在 Erdas imagine8.6 平台進行,通過增強處理、比值分析、主成分變換,提取線性構造和蝕變異常並進行地質分析; 航放信息採用能譜參數計算、圖像編碼等技術方法; 重、磁信息則採用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和方向導數處理; DEM 主要採用地形形態分析等方法。

圖1.2 技術思路框圖

(3) 在空間資料庫等相關技術的支持下,將遙感信息與地質、航放、重磁和 DEM 數據進行集成處理,開展相山火山- 侵入雜岩總體特徵和侵蝕狀態保礦條件研究。信息集成是本次研究將要採用的主要技術方法,包括遙感與航空放射性信息的集成,遙感與重磁信息的集成,遙感與地球化學信息的集成,遙感與地質地理信息的集成。

(4) 採用 C 語言和 MATLAB 軟體開發平台相結合的方式,對地學數據進行三維可視化分析。

(5) 以基礎地質信息的深入挖掘為主導,結合其他地學信息和集成處理成果,開展相山地區關鍵地質問題的綜合應用研究。

本選題的創新點主要有:

(1) 研究思路上實現兩個轉移,即從單信息研究到多源信息的對相山地區的總體研究; 從成礦作用研究為主到成礦作用和保礦研究並重。

(2) 在研究內容上,注重了新構造運動和剝蝕狀態研究。

(3) 在研究方法上,側重於多源地學信息的綜合運用,其中傳統的地學研究方法與空間資料庫技術、信息集成技術相結合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技術手段。

㈨ 本書的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

針對目前農業節水及灌區地下水模擬研究中亟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書以陝西省涇惠渠灌區為例,根據灌區的地下水開發利用實際情況,結合水文地質資料建立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分析預測不同農業節水措施對灌區淺層地下水的影響,並提出灌區適宜的節水方案。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利用ArcGIS技術研究灌區水循環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徵

根據灌區水文氣象和地下水觀測資料,運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秩相關法及R/S重標極差法等方法對灌區蒸發量、降水量、涇河徑流量及其他氣象因子進行趨勢分析,利用ArcGIS地統計學方法對灌區水循環要素進行空間分析,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准確翔實的基礎數據。

2.灌區農業節水對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分析

在調查統計節水改造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從灌區干支渠道襯砌改造、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節水型灌溉制度等方面研究農業節水措施對灌區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3.基於鑽孔資料和GMS的灌區淺層地下水含水層空間結構變化可視化模型

根據灌區已有地質、水文地質鑽孔資料和研究成果,系統分析灌區典型剖面鑽孔岩性、岩相等資料,參考地震及其他相關物探等資料,刻畫灌區地下水系統地質、水文地質結構及其空間展布,建立灌區地下水系統三維空間結構模型。

4.灌區淺層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

根據灌區水文地質勘探、水文地質試驗以及地下水長期觀測等資料,分析灌區地下水流動場、水化學場及水文地質參數演變等,查明地下水補、徑、排條件。在此基礎上,分析灌區地下水補、徑、排條件變化及其原因,綜合灌區地下水補、徑、排條件、生態水位及工農業需水量分析成果,建立基於GIS面向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地下水數值模型,實現地下水資源的持續動態評價。

5.基於地下水模型的適宜農業節水方案及地下水合理開采模式

在灌區地下水現狀開采條件下進行模型預報,設計農業節水措施的不同方案,利用建立的地下水模擬模型對每一個方案進行預測,通過對預測結果的定量分析,提出灌區適宜農業節水方案及地下水合理開采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應用ArcGIS技術和現場調查統計等方法,收集並整理灌區有關水文氣象資料,對灌區水循環要素空間分布特徵進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灌區農業節水對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2)利用灌區水文地質鑽孔資料,通過GMS軟體建立灌區淺層地下水含水層三維空間結構模型,尋求更為准確表達含水層空間結構的技術方法,揭示灌區含水層系統空間結構,為灌區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3)綜合應用ArcGIS,GMS,PMWIN軟體,利用VB程序語言改寫MODFLOW軟體中EVT蒸發蒸騰模塊的源代碼,使其能模擬非線性蒸發,利用灌區地下水水位觀測資料、田間試驗資料及節水改造統計資料等,針對灌區節水改造條件下水循環變化的實際情況,模擬分析農業節水措施對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三、技術路線

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如圖1-4所示。

圖1-4 研究技術路線 Fig.1-4 The framework of technical routes

㈩ 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充分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現代地球科學和成礦理論為指導,並綜合礦床學、岩石學、流體包裹體、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岩石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知識,採用野外地質調查與室內研究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岩(礦)相學與礦床地球化學相結合、礦物學研究與同位素測試相結合等綜合性研究方法,對兩個典型礦床開展全方位剖析,並進行對比,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式。

二、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在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詳細的室內研究工作基礎上,以哈達門溝金礦床和金廠溝梁金礦床為研究對象,通過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年代學和流體包裹體測試等手段,深入剖析金-鉬(銅)礦床(點)的產出環境、地質特徵,以確定金-鉬(銅)礦床的礦床類型和成礦機理過程以及成礦流體的形成、運移和演化規律,探討岩漿活動和金礦成礦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確定找礦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全面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包括礦區地質勘查報告、研究報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以及科研論著和文獻,綜合分析已有資料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

(2)重點對兩個典型礦床開展詳細的礦床學研究,開展以路線地質觀察、典型剖面測量,了解工作區內地層、構造、岩漿岩演化特徵,查明它們之間的空間分布關系;重點觀察研究含礦地質體及礦體的產出特徵、幾何形態、接觸關系、岩礦石類型和熱液蝕變特徵。在以上野外地質調查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採集岩(礦)石標本樣品。

(3)選取代表性岩礦(石)標本,磨製光(薄)片,碎樣,挑選單礦物,為開展室內研究和各種地球化學測試做准備。

(4)對代表性金礦礦石樣品進行流體包裹體研究,進行溫度、壓力、鹽度和成分測定,查明成礦流體的主要物質組成,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推斷成礦流體的來源、運移和演化,揭示成礦作用過程。

(5)對代表性岩礦石樣品進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特徵研究,揭示成礦過程中元素的遷移變化特徵以及與區域岩漿活動的關系。

(6)對代表性岩礦石樣品進行鍶-釹-鉛同位素研究,確定成岩(礦)物質來源、源區特徵和演化過程,了解殼、幔物質在含礦侵入岩和金屬礦體中所佔比例。通過氫-氧-硫同位素的研究,對成礦流體的產物(礦石和蝕變岩及其所含礦物)進行系統分析,闡明成礦流體來源和運移過程以及成礦物質聚集機理,揭示地殼不同期次演化階段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的耦合關系。

(7)開展同位素年代學研究,通過鋯石SHRIMP U-Pb和LA-ICP-MS U-Pb方法對岩體年齡進行約束,通過輝鉬礦Re.Os,絹雲母和鉀長石等含鉀礦物Ar-Ar年齡測定來確定成礦作用的時限。

(8)綜合研究,結合本次野外觀察和室內測試成果,對礦床產出的地質環境、礦體特徵、礦床成因開展解剖性研究工作,探討礦床成因和成礦機制。在此基礎上,開展兩個典型礦床的對比研究工作,並結合區域構造-岩漿演化,深化對華北板塊北緣金礦成礦規律的認識,為區域金礦找礦勘查提供指導。

閱讀全文

與主要研究內容思路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麵包機打發蛋清的方法視頻 瀏覽:725
山楂樹種子種植方法 瀏覽:624
只狼mod安裝方法無需任何補丁 瀏覽:290
池塘清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444
快速起號方法論 瀏覽:352
小提琴調音器的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291
脈絡康復鍛煉方法 瀏覽:738
建立數的概念吳正憲的教學方法 瀏覽:373
李可治療骨質增生的方法 瀏覽:809
碘鹽的正確發藍方法 瀏覽:400
袁大頭鑒別方法顏色 瀏覽:308
長治在線英語聽力訓練方法 瀏覽:220
水素麵膜使用方法 瀏覽:153
邏輯備考最佳方法 瀏覽:472
婦科炎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34
網球肘炎治療方法 瀏覽:364
新高一同步訓練方法 瀏覽:911
古人的讀書方法有哪些三十字 瀏覽:835
化淤青最快方法視頻 瀏覽:247
冷靜分析最壞的方法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