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環節
1、創設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能在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需要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和形象化。生動直觀的形象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所學的新知識,發展能力。
2、確定問題(任務):在創設的情境下。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
問題(任務)的解決有可能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並解決當前問題,問題的解決為新舊知識的銜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過問題的解決來建構知識,正是探索性學習的主要特徵。
3、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強調發展學生的 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4、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方面是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