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務員行測的答題技巧
工程問題在國家公務員行測考試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題型,基本上每年都會出現,而同學們在備考工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比較迷茫,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解決,或者說不能夠快速准確地解決,那麼華圖教育老師為大家帶來一種實用的方法——比例思想。
工程問題的核心公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核心正反比關系:總量一定時,效率與時間成反比
效率一定時,總量與時間成正比
時間一定時,總量與效率成正比
比例思想的核心:比例思想的核心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份數思想,特值手法。比如已知某班的男女學生人數之比為3:4,份數思想指的就是將男生看成3份,女生看成4份,總人數看成7份,而這里的3份、4份與7份就是特值,份數思想貫穿整個比例思想。如果題目告訴我們該班總人數為35人,則可知7份代表35人,一份也就代表5人,男生有3份,也就是15人,女生有4份也就是20人。
正反比:在工程問題當中經常會涉及到正反比例,弄清楚工程問題當中的正反比例關系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廣大考生一定要牢記上面的核心公式和正反比關系。
例如:甲和乙工作效率之比為3:4,甲完成一項任務需要12小時,那麼乙做同樣的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華圖解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之比為3:4,在完成相同任務的情況下,所用的時間與效率成反比,所以甲乙所用的時間之比為4:3,即甲要用4份的時間,乙要用3份的時間,甲的4份代表的是12小時,也就是一份代表3小時,乙需要3份的時間,也就是9小時。
小結:廣大考生會發現,利用比例思想能夠很快分析出題干中的總量、效率、時間存在什麼樣的關系,進而快速解題。那麼,下面通過兩個例題給廣大考生講解怎麼利用比例思想解決工程問題。
例題:某植樹隊計劃種植一批行道樹,若每天多種25%可提前9天完工,若種植4000棵樹之後每天多種植三分之一可提前5天完工,請問共有( )棵樹。
A.3600
B.6000
C.7200
D.9000
華圖解析:每天多種植25%,則前後效率比為1:(1+25%)=4:5,則前後所用的時間之比為5:4,前後所用時間相差1份,現在少用9天,故1份代表9天,所以原計劃需要45天。
同理,對於種植4000棵樹之後的種植任務,效率和計劃中的效率之比為(1+1/3):1=4:3,所用時間之比為3:4,現在少用5天,則種植4000棵樹之後的任務計劃時間為20天,故按計劃種植4000棵樹需要45-20=25天,所以計劃種植效率為每天4000/25=160棵,所以總共有160*45=7200棵。故選C。
例題:建築隊計劃150天建好大樓,按此效率工作30天後由於購買新型設備,工作效率提高20%,則大樓可以提前幾天完工?
A.20
B.25
C.30
D.45
華圖解析:工作效率提高20%,原效率與現在效率比為5∶6,所用時間為效率的反比,即6∶5。剩下的工作原定150-30=120天完成,即6份代表120天,效率改變後只需要5份時間,也就是100天即可完成。因此節省20天。故選擇則A答案。
比例思想就是利用份數思維進行簡化運算,上面兩個例子運用比例思想後就變得非常快捷。而在行測考試中時間是最寶貴的,可以說時間就是生命,能夠快速而准確地解題就是致勝的關鍵!
B. 行測技巧:比例法的應用
您好,中政教育為您解答:
比例法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用此法解題大大提升了解題速度.在這里講解下比例法在具體題目中的應用.
例1.有一筆年終獎金要分發給5個人,按1︰2︰3︰4︰5的比例來分,已知第2個人分得了5600元.問:
(1)這筆獎金總共分成多少份?
(2)第二個人有多少份?
(3)每份對應的實際獎金數為多少?
(4)這筆獎金總共是多少元?
中政解析:(1)5個人的比例為1︰2︰3︰4︰5,即將獎金總共分為1+2+3+4+5=15份;(2)其中第2個人分得2份;(3)第二個人得到2份,實際分得獎金5600,即2份對應5600元,故1份=5600÷2=2800元;(4)這筆獎金共15份,為15×2800=42000元.
例2.老王兩年前投資的一套藝術品市價上漲了50%,為盡快出手,老王將該藝術品按市價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價5%的交易費用後,發現與買進時相比賺了7萬元.問老王買進該藝術品花了多少萬元?
A.42 B.50
C.84 D.100
中政解析:此題為14年國考真題,也可用方程法來解決,此處不作講解.重點講解用比例法來進行求解.藝術品上漲50%,則買進價:漲後價=100:150(無需化為最簡比來計算),按8折出售,則買進價:漲後價:售價=100:150:120,扣除成交價5%的交易費用後與買進時相比賺7萬元,則買進價:漲後價:售價:扣除交易費用價=100:150:120:114,扣除交易費用價與買進價相差14份,相當於實際值7萬元,則1份相當於實際1/2萬元,買進價佔100份,則買進價為50萬元.選擇B項.學過特值法與比例法的學生都明白,其實特值與比例是相通的,學過此節後學員也可運用特值的思想來解下此題,融會貫通.
例3.兩個相同的瓶子裝滿酒精溶液,一個瓶子中酒精與水的體積比是3︰1,另一個瓶子中酒精與水的體積比是4︰1,若把兩瓶酒精溶液混合,則混合後的酒精和水的體積之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1
中政解析:A.給出的兩個比例不統一,即每一份量不相等,需化為統一,先找不變數,把不變數變為相同份數.兩個相同的瓶子裝滿溶液,說明兩個瓶子內的溶液體積相同.一個瓶子比例為3︰1,將體積分為4份,另一個將體積分為5份,統一比例將兩個體積都分為20份,故3︰1=15︰5,4︰1=16︰4,其中酒精共有15+16=31份,水共有5+4=9份,因此混合後的酒精和水的體積比為31︰9,選擇A項.
例4. 某城市有A、B、C、D四個區,B、C、D三區的面積之和是A的14倍,A、C、D三區的面積之和是B的9倍,A、B、D三區的面積之和是C區的2倍,則A、B、C三區的面積之和是D區的( ).
A.1倍 B.1.5倍 C.2倍 D.3倍
中政解析:選擇A選項. B、C、D三區的面積之和是A的14倍,則有A︰(B+C+D)=1︰14,將四個區的面積和分為15份,同理A、C、D三區的面積之和是B的9倍,將四個區的面積和分為10份,A、B、D三區的面積之和是C區的2倍,將四個區的面積和分為3份,但四個區的面積和固定,故將其設為30份,故可得A佔2份,B佔3份,C佔10份,因此A、B、C三區共佔2+3+10=15份,D佔15份,故A、B、C三區的面積之和是D區的15÷15=1倍,選擇A.
通過以上例題,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法應用的核心是份數思想,而原理就是需將每一份量變相等,即比例的統一,如例3兩瓶溶液體積相同,在第一個比例中佔4份,在第二個比例中佔5份,每一份量不相等,即比例不統一,需化為統一將體積都化為20份,又如例4四區總面積固定,需將總面積變為相同份數,保證每一份量相等後方可進行計算,求出每一份量是多少,進而求出其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