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應對成年人的口欲期
我是湖南的,那時在老家,周圍的人都喜歡嚼檳榔,好像都成社交禮儀了,朋友見面,先拿出一包檳榔來,你一片,我一片,見者有份,接著開嚼,嚼得個臉紅心跳手心出汗,嚼得個暈頭轉向東倒西歪,嚼來嚼去朋友就嚼成哥們了。嚼得幾回嚼上癮了,真的是停不下來,不嚼不舒服,渾身不得勁。
等到哪天嘴角爛掉指甲那麼大一塊,嘴巴里也脫掉蠶豆那麼大一坨皮,舌頭打卷都有點疼,連吃飯時喉嚨都覺得好像被魚刺卡住一樣,這才想起下定決心以後再也不嚼了。實在想嚼了也沒辦法,就嚼口香糖頂一下轉移注意力。也不錯啊,幾天後嘴巴不痛了檳榔不嚼也無所謂了。
口欲其實是自己對喜歡吃的東西的成癮反應,只想吃,嘴裡不嚼點東西,就會覺得若有所失,渾身不自在。辦法也有,就是轉移注意力,拿口香糖頂一下,實在不行,哪就只好順其自然,吃多了吃得嘴巴痛了,吃得不敢吃了,也就不再想吃了。
先來解釋一下,啥叫「口欲期」,弗洛伊德提出的人從出生到性成熟的幾個心理發展的階段:口欲期(一歲之前)、肛欲期(一到二歲)、生殖器期(二到四歲)。
所說的口欲期,是說一歲前的嬰兒對於外界新奇的事物,可以拿來用嘴巴咬,包括自己的小手也喜歡用嘴舔。以及最重要的,這時候維持身體 健康 發育的來源,就是用嘴去吸奶,所以這一時期口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嬰幼兒的「口欲期」。如果嬰幼兒在這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慾望和愛,在長大以後對於愛別人的能力會有所影響。
成人若仍然有口欲期的問題,比如喜歡舔手、咬手指,很有可能是從小在「口欲期」時就留下的習慣,因為咬東西會讓我們有親切感和安全感。有人愛喝奶茶、吸煙等,也是「口欲期」問題,如果不影響生活可不作出調整,如果影響了 健康 或生活可試著想像自己在嬰兒狀態時需要被滿足的情景,並選擇合適的產品( 健康 而有滿足感的產品)以不壓抑的方式滿足自己,這樣有助於緩解口欲的需要。如果仍沒有達到要求,比如想徹底戒煙,可選擇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自己。
口欲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從出生到性成熟的幾個心理發展的階段:口欲期(一歲之前)、肛欲期(一到二歲)、生殖器期(二到四歲)。題主所說的口欲期,應該是口欲期的延伸擴展,應該是泛指成人通過口部感受來達到一定的快感,或者滿足一定需求的方式。
成年人的口欲期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就是吸煙,嘴裡不叼一支煙,就感覺手足無措;
另外有上面其他答主說的嚼擯榔也屬於口欲期表現,不嚼就感覺不自在;
另外,部分人在性行為中的口交也是口欲的表現之一,這種方式不僅僅是為了其中的一方,實施口交的本人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一定快感。
這些行為之所以引起人的注意,主要是其有一定的成癮性,嚴重的會影響身體 健康 。
那應該怎麼應對成年人的口欲期呢?我們首先要正視人的這種需求,這不是洪水猛獸,屬於人的正常表現。但是如果有一些影響到人的身體 健康 的話,比如吸煙、嚼擯榔等行為有害 健康 ,甚至有致癌風險,我們就需要主動戒除了。
朋友你好。這里是心理咨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口欲期的概念是心理學的先驅佛洛依德提出的,在口欲期之後還有肛欲期與生殖期。在佛洛依德的著作里將其描繪為:
1、嬰兒通過口腔認識、了解世界;
2、藉助口腔滿足性慾;
3、無論口欲期是否得到滿足,其結果都將影響我們的一生。
為了不陷入著作中的理論,導致出現自圓其說的狀況,那麼接下來就從這幾點里進行一定程度的拆解來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剛出生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雖然具備了一定的雛形,但仍舊在不斷自我完善。由此,我們的身體並不具備支撐我們接觸、認識、觸碰、了解這個世界的基礎。
也就是,我們暫時不能自由的奔跑、不能隨意的觸摸、不能擺脫襁褓的束縛。
故而在這個階段,我們能夠起到作用的感受器官,更多的集中在鼻子、眼睛、耳朵與口腔。
但鼻子、眼睛、耳朵收集到的只是一些信息,並不能提供切實的感受,所以唯一能藉助的、提供詳細接觸信息的就是口腔。
那麼,也就是為什麼在口欲期,我們會張嘴去吃任何從我們眼前經過的東西、時常把父母的衣角含在嘴裡、需要塞上奶嘴、通過哭喊表達內心的不滿。
慾望總是能夠驅使我們去做出一些行為,來滿足慾望。餓了我們會去找吃的、渴了我們會去找喝的、為了面子會打腫臉充胖子。
而在口欲期,驅使我們的基本慾望是什麼呢?
了解世界的基本樣子、了解周圍環境、獲得安全感、關注等,其實這些的背後都是統一的東西——生存本能。
我感覺不舒服,所以我通過哭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父母給我注意力了,我就能感受到被愛、感受到安全;我嘗到一些讓我不舒服的東西,我就主動的吐出去,以免危害生存;我需要食物,而食物又是通過口腔進入身體,這也是滿足的生存本能。
在慾望的驅使下,我們在口欲期做出種種行為,進而去滿足內心的慾望。如果慾望得到充分的滿足,我們就會比較有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愛的、比較容易產生自信、比較容易面對挫折。
當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口欲期的充分滿足最重要的作用是為我們提供一個判斷基礎。
就好像,你家周圍開了一個新的火鍋店,你想去試試。試了之後,覺得真的太難吃了。隨後再思考去哪兒吃火鍋的時候,會自然排除這一家。
口欲期滿足誕生的基礎,也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判斷基礎、一個判斷參考。
你也知道,在嬰兒的時候是缺乏主觀意識的,所以一切都是生存為先、必須依賴父母。假如一些基礎訴求沒能得到滿足的話,就可能使我們變得十分的不獨立。
成年人口欲期的行為大概有:
1、吸煙(應對焦慮);
2、檳榔(應對焦慮);
3、嚼舌根(刷存在感);
4、咬指甲、吃手指(應對焦慮);
5、喜歡咬人(確認被關注、被理解);
6、喜歡說大話(博取關注)等。
而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有生存焦慮存在。那麼,再換個角度來說,小時候我們是因為無能而選擇依賴口腔滿足自身慾望,現在長大了依舊有這樣的表現,那麼大概率的說明,在現在我們的精神、 情感 還不夠獨立。
很多朋友也提到了成年人口欲期的背後有:缺乏責任感、害怕孤獨、自戀等,而這些也都是精神、 情感 不夠獨立的表現,也都是我們還沒有站在慾望之上,仍然被慾望深深的束縛著。
這里的意思並不是我們不再去滿足慾望,而是增加自身的理性,不再被慾望驅使,將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去做判斷、去做選擇、去承擔責任、去同慾望和平相處。
為了改變合適的方向是:
1、藉助外界幫助,梳理一下自己究竟哪方面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以及自己是否正確應對,從而改善狀況;
2、增加閱讀、思考、反思與交流,進而重建自己的內心世界;
3、減少生活中的逃避,無論是對自己的逃避,還是對責任的逃避;
4、增加自我鼓勵、自我認可,以及在生活中的嘗試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問答只是問答,作為了解可以,不能作為參考,如果遇到實際問題,還是藉助專業幫助的好。
另外,不要輕視成年人的口欲表現,如果精神、 情感 過分不獨立的話,不僅拖累身邊人,也會讓自己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差。
感謝你的閱讀。祝好。
口欲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從出生到性成熟的幾個心理發展的階段:口欲期(一歲之前)、肛欲期(一到二歲)、生殖器期(二到四歲)。題主所說的口欲期,應該是口欲期的延伸擴展,應該是泛指成人通過口部感受來達到一定的快感,或者滿足一定需求的方式。
成年人的口欲期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就是吸煙,嘴裡不叼一支煙,就感覺手足無措;
另外有上面其他答主說的嚼擯榔也屬於口欲期表現,不嚼就感覺不自在;
另外,部分人在性行為中的口交也是口欲的表現之一,這種方式不僅僅是為了其中的一方,實施口交的本人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一定快感。
這些行為之所以引起人的注意,主要是其有一定的成癮性,嚴重的會影響身體 健康 。
那應該怎麼應對成年人的口欲期呢? 我們首先要正視人的這種需求,這不是洪水猛獸,屬於人的正常表現。 但是如果有一些影響到人的身體 健康 的話,比如吸煙、嚼擯榔等行為有害 健康 ,甚至有致癌風險,我們就需要主動戒除了。
我是宏姐說心理,我來解答這個問題,願以下內容,幫助你拔開迷霧,溫暖你的心。
即是人出生後,呈現與培養第一意識的」自我意識「,嬰兒通過口吃東西,來滿足飢渴需要,通過口來觸碰和認識這個世界,通過口咬來 探索 了解一切,滿足好奇、形成自我對客觀世界的主體意識。
而成年人出現口欲期,則意味著生理年齡在倒退,出現與年齡不相符的行為。
比如:緊張時愛咬指甲。我有位心理來訪者是企業高管,年薪百萬,但他有個習慣,就是在工作壓力特別大的時候,就控制不住的咬指甲,當他把所有指甲咬禿,甚至咬破時,才感覺焦慮在降低。
這源於,小時候母親是大戶人家出來的閨女,嫁到父親農民家庭後,總是嫌父親太臟,所以他出生後,母親就有潔癖,讓他不停的洗手洗澡,一定要洗干凈才可以,所以和母親的關系很差。
青春期為了對抗母親,常常把自己搞的非常臟,當母親很生氣時,他就很快樂,偶爾上課老師提問時,他會緊張咬指甲,成年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咬指甲的行為也越來越多,他也特別的煩惱,怕自己的行為嚇到女友,所以快四十歲了,也沒有結婚。
比如:貪食症。我有位心理來訪者,因為在國外留學不適應,就通過吃大量的食物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與抑鬱感,後來退學回國,這個問題一直還在。
成年人的口欲期分為,長期行為和急性行為。
1.咬指甲的例子就是長期心理情緒,沒有進行疏導,形成的習慣。
2.貪食症的例子就是急性事件,導致「心理退行」到口欲期,而突發的身心異常疾病。
1、比較自我,自戀,自私;
2、遇到焦慮壓抑的情緒,無法化解時,通過「口」的方式,來排解:咬指甲,貪食症,愛吃口香糖,愛咬檳榔,愛用嘴咬東西,愛說話(有人說演講特別棒的人,就處於口欲期);
3、比較孤獨,喜歡單干,不太合群;
4、缺乏責任心,做事不擔責任,愛抱怨指責推諉;
5、主我意識過強,共情與換位思考能力弱。
當你發現自己有口欲期行為時,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也無妨,當已經變成心理疾病,或是妨礙自己和他人生活時。
宏姐建議你:
1、學習心理學書或課程,找到問題的心理根源,進行自我疏導與療愈;
2、尋找與你匹配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問題心理根源的梳理與療愈;
3、嚴重的情緒與行為無法控制時,需要進行精神科的診斷,輔以葯物+心理疏導。
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國家二級心理師,擅長分析並療愈各類心理,與家庭教育、 情感 問題、職場困惑等,願成為你心路上的良人。
敬請關注【宏姐說心理】,一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