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會研究方法分為三個層次
(1)簡述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東北財大2007年研)
(2)什麼是社會研究的方法論?試述它所探討的主要問題。(中財2010年研)
答:
(1)社會學研究方法體系的構成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方法論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或者說,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
社會研究的方法論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包括:
a.社會現象的性質及其理解;
b.社會研究的哲學基礎及其假定;
c.社會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問題;
d.社會研究者的價值與研究之間的關系;
e.社會研究中的不同範式及其應用;
f.不同研究方式的內在邏輯等。
②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通常,社會研究的具體方式可分為四種主要類型:a.調查研究;b.實驗研究;c.實地研究;d.文獻研究。其中每一種方式都具備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語言,構成一項具體社會研究區別於其他社會研究的明顯特徵。同時,每一種方式可以獨立地走完一項具體社會研究的全部過程。
③具體方法與技術
具體方法與技術是指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料收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種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術。資料收集和分析是社會研究過程中的兩項重要任務,與四種不同的研究方式相對應,研究者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資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2)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
包括:①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②設計研究方案和准備研究工具;③資料的收集;④資料的處理與分析;⑤結果的解釋與報告。
2.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體系有哪幾個層次
按層次,不同的研究方法構成有機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體系:哲學層次上的方法論和思維的基本方法指導具體的研究方法,而具體研究方法又推動哲學方法和一般方法的發展。鑒於高等教育研究的復雜性,研究方法是多樣的,伯頓·克拉克的多學科研究方法對我們是一個有益的記錄。要正確選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認識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特點也很重要,對此本文也進行了探討
3. 政治學研究方法的不同層次的研究方法
政治學研究方法有性質和層次上的不同。一般可分為方法論、學科性方法、分析性方法、工具性方法幾個層次。各層次的研究方法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方法論是高層次的方法,具有指導性。只有在科學的方法論指導下,其他各類方法才能得到正確運用和發揮最大的效用。學科性方法和分析性方法是程序性的方法,為政治學研究提供適當的角度。工具性方法基本上是技術方法,是用以獲取、分析和處理資料的方法。
4. 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等。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3、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4、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5、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5. 定性研究方法的層次劃分
定性研究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研究,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研究。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進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又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
6.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
不太明白你說的層次是什麼意思,不過社會研究方法一般有三類: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研究
7. 科學方法論的三個層次
科學方法論看成是從問題到問題而進步的,隨著這種進步,問題的深度也隨之加深。科學從問題開始,並通過問題的轉移而進步的模式給人以啟迪,從而發現新的理論。可以說,問題就是科學的血液,就是科學的生命。即使我們已經證明某問題為不可能,對科學的發展照樣有益,如永動機的否定導致了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就是明證。有時我們對舊問題有了更好的理解時,新的問題往往隨之而生。問題的邏輯告訴我們,只有提出問題才能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有些人茫然無知或者對現象熟視無睹,是不可能提出問題來的,分析與解決問題也就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那樣:「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新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這種見解是何等的深刻!提問題的本身就意味著創新性思維的開端。問題提的不好,說明認識還不夠完善;問題提得好,則意味著已確定了一個正確思維的方向,剩下的問題就是結合有關知識如何分析與解決問題了。但要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有關背景知識,將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各個序列進行正確的銜接和結合,並且要決定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使用怎樣的推理和論證。
為使對問題的研究更合乎邏輯,還要談及問題的分類及其解釋。問題的類型不同,其解釋程序也就有所不同。問題是科學知識的助產婆。不管是哪類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都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科學知識寶庫。科學應被看成是從問題到問題而進步的。隨著這種進步,問題的深度也在不斷增加。
科學方法論是關於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論,探索方法的一般結構,闡述它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科學研究中各種方法的相互關系問題。
科學方法論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僅指自然科學方法論即研究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數學方法等。廣義的則指所有正確的方法論,即科學的方法論。20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方法,如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同時科學方法論的重心開始向元方法論轉移。促進了方法論研究的高度發展。
科學方法論愈來愈顯示出它在科學認識中確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門的新生長點、提示科學思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辯證法是從人類的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正確的哲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論。它對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導作用,並將隨著科學
8. 教育研究有三個層次的基本方法,總的趨勢是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動研究法、資料收集法、學生帶動法、教育實驗法、個案研究法。
1、行動研究法: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字。
2、資料收集法: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個體,對學生現狀進行調查,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找准問題所在,明確研究對象。
3、學生帶動法:通過一小部分學生先學、先走,在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也來學習。
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9.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幾個層次
社會研究的主要階段是:
1)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
2)設計研究方案和准備研究工作
3)資料的收集
4)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5)結果的解釋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