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童話歸納小結
丑小鴨
以一直生來醜陋的小鴨子的成長視角為主線展開的故事。前半生丑小鴨受盡了各種嘲笑排擠,但是她都能夠不放棄,努力追尋,繼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說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並為這目標而努力奮斗,即使身處逆境也不要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堅強的面對,不要看輕任何人,尤其是自己,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窮的,不試一試又怎麼會知道下一秒的幸福有多甜呢。
Ⅱ 如何進行童話課文的教學
在小學課文中,童話所佔的比例比較大,通過童話課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語言和思維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一、故事引入,培養聽話能力。 小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加之電教手段的運用,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採取講故事的形式導人新課,並進行聽話能力的訓練。如教學《美麗的公雞》一文時,在新授課前先讓學生聽錄音故事,聽時提出要求:認真聽故事回答問題,美麗的公雞和誰去比美?他們跟公雞比美了嗎?後來公雞又遇到了誰?他對公雞說了什麼?從此以後,公雞是怎樣做的?聽完故事後,讓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通過回答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求學生聽懂故事講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也要求學生聽懂老師的提問及同學的回答。久而久之,培養了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憶的良好習慣。
Ⅲ 閱讀童話故事的方法建議
沒有童話、沒有活躍的想像,孩子就無法生活;沒有童話,周圍世界對於他就會變成雖說是美的但卻是畫在畫布上的畫;童話卻能賦予這幅畫以生命。
潛心兒童教育32年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高度評價「童話」之於兒童的意義。童話,形象地講,這是能夠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語火花的清新微風。童話用兒童的視角,去呈現一個兒童所能理解的世界,而兒童受生存本能的控制,他們所能感悟到的,可能是對於未來生存更有價值的東西。因而,「童話」在孩子的閱讀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不可磨滅。
很多國外老師已經將「童話」閱讀搬到了課堂上,並給出一些有關童話閱讀的教學心得,我們不妨先一起來看一下。
如何將童話搬到閱讀課堂上
1.定義童話故事
首先,讓學生們分享他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在一張圖表紙上記錄下這個列表。然後問班上的學生:「什麼使童話成為童話?」你會驚訝於他們的答案,這將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2.講一個故事
「選擇一個你很熟悉的童話故事,然後單純用語言向學生講這個故事(不要藉助任何道具或照片)。「講故事」正在成為一項失傳的藝術,而當你在講故事的時候你會驚訝於在他們的腦海中描繪圖畫的反應:安靜而專注。
3.讀者劇場
讀者劇場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選擇一兩個童話故事,讓三四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拿一個不同的故事版本進行表演。
4.童話跨學科
我們也可以讓童話故事閱讀課堂跨學科進行,比如,在看完《傑克和豆莖》之後種下豆子,並用可回收物品建造城堡;在看完《灰姑娘》之後,可以開展一個測量灰姑娘、她的姐姐們鞋子的活動。我們也可以用童話故事中的人物來解決各種問題,比如讓學生們裝扮成公主、騎士和龍等童話人物並嘗試用角色特點去解決各種問題。
5.重寫童話故事
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對閱讀過的童話進行改寫,例如可以讓他們在自己的故事中交換人物,小紅帽中的大灰狼追逐韓賽爾和格雷特(《格林童話》中的故事主人公)將會發生什麼?故事會有什麼不同?
6.即興表演
在閱讀課上,老師可以選擇一個童話故事,然後改變故事中的三個對象,學生們必須想出辦法來保持故事情節的完整。
7.環游世界
來自不同文化的灰姑娘故事有很多版本。老師們可以准備一個「和灰姑娘一起環游世界」的主題課堂。在課堂中,學生們製作自己的護照,並閱讀了來自不同文化地區的《灰姑娘》。同事,他們必須比較和對比這些版本的不同並試著創作出自己的《
Ⅳ 怎樣指導學生寫好童話故事
怎樣指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
分類: 反思總結
童話體作文因其與兒童富有幻想的天性相契合,而成了深受小學生喜歡的一種作文形式。童話體作文的本質是幻想,是以假定的方式來表現生活的。學生一旦進人童話作文這種奇妙的世界裡,就可盡情地張開幻想的翅膀,其效果遠遠大於為寫作而寫作的被動學習。這是一種真正意義的"愉快作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以下方法訓練學生撰寫童話體作文:
1.穿針引線
指教師給出幾樣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等,讓學生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如教師給出一隻小白兔和一個南瓜兩件道具,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編一個小白兔與南瓜的故事。結果,學生寫出了小白兔把南瓜做成獨輪車,推著跌斷了腿的小公雞上學的好故事。
2.舉一反三
指根據一事物的特徵,來理解他事物的類似特徵;或用一間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其他類似問題。該方法的使用,必須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參照原型,所對照的事物也必須與原型有一定的聯系,學生能通過原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一位學生發現牽牛花很像小號,就寫了篇《牽牛小號》。教師以此為典範,啟發學生:在我們周圍,哪些植物的花、葉或果實等像樂器,最後寫出了《葫蘆琵琶》、《甘蔗笛子》等優美的童話。
3.承前啟後
根據已知童話故事增加新的情節,把故事往下編,使已知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有趣。如續編《狐狸和烏鴉》。有學生寫出了狐狸把烏鴉的肉騙走後,烏鴉把情況告訴了好朋友小百靈,小百靈在狐狸的家門口唱起了動聽的歌,喜歡聽歌的狐狸願意用肉換百靈的一支歌,就這樣,烏鴉在百靈的幫助下要回了自己的肉。
4.移花接木
即把此事物的某些特性移到他事物的身上,或給某一事物賦於他事物的特徵。如學生習作《小狗笨笨換腦袋》的童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小狗笨笨受人欺侮,一次,在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的幫助下,成功地移植了一顆已故科學家的腦袋,從此笨笨成了最出色、最聰明的狗。
5.查漏補缺
引導學生去發現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展開想像,用各種方法、手段加以彌補,使事物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如一位學生覺得自家周圍雜訊嚴重,寫了篇《噪音搜集器》,這個人化了的搜集器能把噪音收集處理成一首首美妙的音樂。
6.是非顛倒
即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串或超常規地編寫故事。如把強大的寫成弱小的,讓弱小的變成強大的,把好的寫成壞的,讓壞的變成好的……類似著名作家金近先生的名篇《狐狸打獵人》。我們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寫的《怕老鼠的大花貓》,就是用"是非顛倒"的方法寫的。故事講的是一隻不學無術、又懶又饞的大花貓,最終被一隻出生才兩個月的小老鼠戲弄得哭爹喊娘。
7.循果問因
即根據事情的結果追溯它的起因。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寫一些知識性的童話。如根據小白兔的尾巴很短這一現象,教師啟發學生展開想像,用童話的形式說說小白兔的尾巴為什麼會這么短?再如,我們讓學生想想,寫寫月亮為什麼晚上出來?水牛為什麼有兩個長角?蚯蚓為什麼會喜歡在地下生活等故事。8.按圖索文
是指給學生一幅或幾幅圖片,讓學生通過想像,寫成一個有情節、有情趣的文章。如三年級有位學生根據一一幅一位小朋友打著傘在花壇邊的圖畫,寫成了《雨姐姐哭了》。故事講一個大暑天,校園里的花草渴死了,有個小朋友動了腦筋,把一瓶墨水往空中一灑,把雨姐姐的新衣服給弄臟了,雨姐姐大哭起來,下起了大雨,可是,大雨會不會打折了花草呢,小朋友就打著傘去看她們了。
9.借"音"生"情"這里的"音"指音響,「情」指情節
此方法最適合於低年級的小朋友,盡管他們識字不多,更不懂怎樣叫作文,但只要給他們一段極富形象感的音響材料,他們便能通過自己的想像,編出一個個好故事。如老師放一段有老虎、黑熊、犀牛和小螺躥等動物鳴叫的錄音,小朋友編出了《小蟋蟀上月宮》。故事講月亮姐姐要選拔一位歌唱家,有許多歌手去參賽。老虎、黑熊、犀牛憑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充沛的力氣,大叫大嚷,以為准能獲獎。可月亮姐姐卻偏偏選中了在一旁叫得最輕、長得最小的小蟋蟀,然後,請風弟弟和雲妹妹幫忙,將小蟋蟀請到了月宮。
10.推陳出新
指的是引導學生從人們耳熟能詳的老故事裡,找到想像點,融合自己的思想,根據自己的個性,編寫出全新的故事。如根據經典成語《龜兔賽跑》,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這樣啟發:我們只知道兔子在半路上睡大覺,結果輸給了烏龜,但我們沒有去想兔子怎麼會在那樣激烈的比賽中睡大覺的,其中是不是另有原因?這場比賽的設計者,在設計比賽的時候,難道不知烏龜和兔子跑步水平懸殊,竟會設計出如此好笑的賽事?
經過這一點撥,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有的說小白兔在半路幫助別的小夥伴做好事而累壞了才昏睡過去;有的說小烏龜在賽前收買了評委;還有的說是這場比賽的設計者老狼先生是小烏龜的親戚,在設計比賽線路時,故意在半路設計了一條河,小烏龜一下就遊了過去,可小白兔不會游泳,只好繞道遠行,把他累昏了,等等。於是他們寫出了《可憐的小白兔》、《為小白兔伸冤》、《給猴檢察長的一封信》等充滿正氣、充滿童心的好文章。
Ⅳ 如何進行童話教學
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特殊樣式,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特質。童話之於兒童,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它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符合兒童的想像力的奇特的情節編織成的一種富於幻想色彩的故事」。也就是說,童話具有虛擬的人物和環境,離奇的情節,並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核心,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 在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童話作品,比如常人體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擬人體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兩只小獅子》等;國外著名的擬人體童話:《丑小鴨》、《烏鴉喝水》等;超人體童話:《七色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在童話作品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審美情感,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審美的愉悅。作為「文學」的童話,教師理應遵循文學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並盡可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文學之「美」充分顯現出來。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通過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悟得以實現。 這樣,在童話體文章的教學中,就不能以簡單的課文分析、乏味單調的認知活動作為課堂的主要形式,因為這樣就忽視了學習主體內在的對文學形象的感知、體悟與理解的心理過程,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獲得真正的文學美的熏陶。 綜上,我們可嘗試運用以下教學方式: 一、讀——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師以生動活潑、飽含情感、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為學生讀童話,充分展現文學的語言美及其蘊含在語言之中的情感美。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牽引情感,以情感激發想像。 其次,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讀那些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段落。讀出狐狸的狡猾語調,大灰狼的兇狠,小白兔的活潑,老牛的善良等。通過這樣足夠量的言語實踐,更好地幫助學生品味並實踐文學語言的情感美與形式美,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感——體悟文學情感美 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情感的促動下牽引想像,進而在飛揚的想像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利用音樂或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等。 這一再現並感悟文學形象的過程,往往充滿激情、充滿想像、充滿靈感。它不僅有助於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培養想像力,使他們體悟到童話文學的情感美與形象美,而且直接關繫到他們對童話本身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因為,審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與對文學形象的認知、體驗和感悟密不可分。通過「感」的過程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而決不能以抽象瑣碎的分析替代這個體驗、感悟的心理過程。 三、演——感受文學形象美 「經驗和接觸是真正的導師」,在發展兒童的智能方面,兒童對客體的認識是從實踐活動開始的。因此,「演童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廣闊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演」,會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文學的形象美,同時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言語訓練。 揣測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還能使他們產生豐富的美感體驗,並學會欣賞自己,感受成功。 四、思——領悟文學意蘊美 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童話內容,使他們能通過語言透過形象認識到童話所傳達出的文學意蘊美。面對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礎與生活經驗會導致學生解讀方式的不同,從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就不同。在引導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導而弗牽」,不可輕易框住學生的思維,強求統一答案。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關注文學接受過程中學生可能獲得的那些觸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這才是更有價值的東西。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五、講——初識文學表達美 在課內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練習講童話。比如,可以先從復述入手,指導他們先學會合理的展開故事情節,進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 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情節去續講童話,引導學生發揮想像獨立編(講或寫)童話。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童話文學的情節美、表達美,有助於他們豐富詞彙,鍛煉表達能力,發展想像,培養創新思維。 六、品——品味多彩的生活美 組織學生對課外閱讀(或觀看)過的童話作品進行初步的賞析與品評,並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去閱讀(或觀看)一些優秀童話作品。教師了解並利用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影視、網路所接觸到的大量童話作品,通過討論與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美,進而逐步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Ⅵ 如何指導學生寫童話
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學語言。他是兒童文學的一種。童話的種類有擬人化的童話、人物童話、超人化童話和知識童話等。低年級學生接觸到的主要是擬人化童話。孩子們不僅喜歡閱讀童話,而且有自己動手寫作的慾望。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好擬人化童話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 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認為寫童話很簡單。一般來說,擬人化童話大多以動物、植物為主人公,給他們賦予人的思想行為、語言動作以及感情,同時又要保留它作為「物」的本質特徵。同其他類型的作文一樣,語言要活潑、簡潔、自然,有鮮明濃郁的兒童特點。每篇童話都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童話的中心要歌頌真善美,反對假丑惡。借虛構的故事、離奇的情節,讓人們在高興的同時又受到教育。二、佳作引路,總結童話的寫作特點以及注意事項在指導學生寫童話前,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的童話故事,如《丑小鴨》、《小馬過河》、《美人魚》、《會飛的青蛙》等,引導學生總結童話的寫作特點。① 採用擬人的手法,把物當作人來寫。② 採用誇張的手法,想像大膽有趣。③ 童話里的事物都有象徵意義或蘊含的道理。④ 故事生動有趣,敘述有一定的順序。(起因→經過→結果)師告訴學生一些編寫童話學要注意的事項:1、要充分發揮想像,虛構出奇特的故事、人物或事物來。如果被生活的真實束縛住了,不敢虛構、幻想,就編不出童話來。2、 想像必須產生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童話的內容雖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並不能胡思亂想,不符合生活實際,而應該產生於現實生活,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它的影子。3、 要符合少年兒童自己的口吻和心理。用兒童的眼光去想像,自己能看得明白,能夠理解、接受。要用少年兒童自己的話去寫,簡潔明白,通俗易懂。4、 要注意思想內容健康。少年兒童的思想比較單純,容易相信童話里的故事是真的,因此寫童話要致意思想內容健康,富有教育意義。5\要熟悉描寫對象的有關常識。比如,要把螞蟻、黃牛作為描寫對象,就要了解有關常識。如形體、顏色、習性與其他事物或生物的關系等,有了這些基本常識,編寫童話才有依據。三、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材料、指導寫作。1、故事的人物不宜選得過多,可以是書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選擇的。2、想像「故事」要注意說清楚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怎麼發生、怎麼發展、結果怎樣。3、你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什麼「道理」,這個「道理」可以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蘊含在故事裡面。作文寫完以後,我們還要注意它的評價和修改。可推薦一些編得較好的作文,一起讀一讀、評一評、改一改。這樣,也有利於學生對寫作的鞏固,還可以激發學生寫童話的興趣。
Ⅶ 三年級上冊編寫童話怎麼教學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我來編童話》教案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不僅學會寫作,更陶冶情操。
2.要求學生能根據所創設的情境,展開豐富的想像,並能具體地記敘想像內容。
3.培養學生獨立構思,相互評改和認真修改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創編童話故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童話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或給人以啟迪。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童話。
1.談話導入: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愛聽童話,愛看童話,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童話的世界。
2.看看這些圖片,你能很快叫出故事的名字嗎?(出示童話圖片)學生交流。你還讀過哪些童話?(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是啊,童話中充滿了奇妙的幻想,難怪大家說起來津津樂道、滔滔不絕,那你們研究過童話故事為什麼會這么吸引人嗎?(學生交流,代表發言。)
師生總結童話的特點:
①採用擬人誇張的手法。
②想像合理大膽有趣。
③包含一定的道理。
二、我會選材
1.提供寫作對象,啟發學生思維。
國王 黃昏 廚房
啄木鳥 冬天 森林超市
玫瑰花 星期天 小河邊
看到上面這些詞語,你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什麼樣的畫面?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故事?展開你們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有可能發生的事。
2.出示習作要求。
(1)故事裡有哪些角色?可以從上面任選一個或幾個。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添加你喜歡的其他角色,如「小公主」、「月亮」。
(2)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是在哪裡發生的?
(3)他們在那裡做什麼?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
3.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4.學習擬定題目的方法。
5.引導學生充分想像,自己擬定童話故事的題目,指名交流。
三、我會構思
1.依據詞語,確定人物。
同學們先選定童話故事的內容和童話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人物不宜太多,一兩個即可。他們在故事中扮演什麼角色,是善良還是自私,是勇敢還是軟弱,是感恩圖報還是忘恩負義。
2.依據詞語,確定場景。
根據童話故事的需要做出相應的選擇,但不要讓所給的詞語限制想像,隨著故事的發展變化,時間、地點是可以變化的。
3.插上翅膀,創編童話。
依據所確定的人物、時間、地點,就可以大膽描述和構想童話故事的情節。
如:小河邊的大樹上,住著一對好鄰居啄木鳥和貓頭鷹。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爭吵起來……
為什麼要爭吵呢?結果怎樣?往下想像,就是童話的故事情節。可能是因為捕食的時間(啄木鳥白天捉蟲,貓頭鷹晚上捉老鼠)不同,影響了彼此的休息;也可能是因為貓頭鷹的小寶寶淘氣,把啄木鳥的窩弄壞了……
4.技巧點撥。
(1)擬人手法: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們像人一樣會說會笑,有喜怒哀樂。
(2)大膽想像: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進行想像。
(3)給人啟迪:故事要闡述一定的道理,使人受到啟發。
5.讀一讀創作口訣。
6.學生獨立思考後,說給同桌聽。
四、個性創作,成果展示
1.根據提示,展開想像。
2.自主創作,創編童話。(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匯報展示。其他同學可以做記錄,記下你覺得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找出他的不足之處,提些建議。
4.學生自己修改習作。小組交流互評互改,師巡視指導。
五、佳作展示
小組推薦代表上來朗讀自己的作品。
要求:
(1)聲音洪亮,富有感情。
(2)吐字清楚,講普通話。
六、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老師看到了同學們智慧的火花,想得新、說得好、寫得也棒。如果你覺得自己對其它的事物特別感興趣,那就把他們作為你童話的主人公,重新編寫一個童話故事也行。回家把故事分享給家長。
板書設計:
習作:我來編童話
人物 時間 地點
起因 經過 結果
Ⅷ 幼兒童話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表現手法一:擬 人 明確:擬人是指賦予人類以外的種種事物(有形的無 形的)以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和語言,使之「人格 化」。 總結:童話藉助擬人手法,使山川草木、日月星辰、 飛禽走獸,甚至一些無形體、無生命的抽象概念,都 可成為童話的主人公,使其有人類的語言行為、思想 感情。這種這種手法十分適合兒童的心理,在孩子心 目中,這些都是有生命的。 注意:擬人手法的運用不能只考慮所擬之物原來的特 性,更要考慮到物與人、物與物之間的原有關系。 表現手法二:誇張 明確:作為修辭手法,誇張就是用誇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的 特點。作為藝術手段,誇張要藉助奇妙的想像,將描寫對象 的某些特點進行擴大或縮小,從而突出其本質特徵,增強藝 術效果。 童話的誇張有其獨特的特點: 描 寫 身 材 高 大 舉例:童話的「誇張」與小說的「誇張」比 較 《水滸》 魯智深 「身長八尺,腰闊十圍」 《愛爾蘭童話中的巨人》 身軀比山嶽還龐大,他們聲如劈雷,吹一口氣就是 一陣狂風,邁一步便是幾公里乃至幾十公里。 描 寫 身 材 矮 小 《水滸》 武大郎 「身不滿五尺」 童話—— 拇指姑娘 只有半個拇指大 明確:小說的誇張是極言以顯其 真,那麼童話的誇張是極言以造 其「假」。 ①其他文體的誇張建立在部分真 實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限度,不 會離真實性太遠;而童話的誇張 是一種極度無限的誇張 舉例:童話的「誇張」與小說的「誇張」比較 英國作家 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記》 「小人國」:最大的城市才相當於舞台上的城池布景; 公民身高不滿六英尺。 常人格列佛醫生的手掌可供五六個小人在上面跳舞 「大人國」:麥子高四十英尺 ,貓比生活中的公牛大三倍 格列佛醫生被人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提出來放在衣袋裡 回憶:《皮皮魯全傳》中是怎樣描寫學生作業多的? 鄭淵潔在《皮皮魯全傳》中誇張地描述學生作業之多, 每天晚上寫的作業,第二天都要用麻袋裝了背到學校去, 「他的鉛筆一支就有一米長。要不然,老換鉛筆,多麻煩 呀!」「媽媽給兒子拉了一卡車作業本。」作者就是以這樣 荒誕的誇張反映了對生活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憂慮。童話是 折射式地反映生活的藝術,童話作家採用誇張式的放大,把 生活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明確: ①童話的誇張是強烈的、極度無限的誇張 回憶:《不動腦筋的故事》中趙大化不動腦筋到什麼程度? 明確: ②強烈的誇張造就了濃烈的童話氛圍,使作品 產生趣味和幽默感 表現手法三:象徵 思考:《皇帝的新裝》中的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明確:貪婪、愚蠢而又自負 思考:同學們都讀過很多童話故事, 下面這些童話形象分別象徵了什麼? 大灰狼: 狐狸: 猴子: 小紅帽: 狼外婆: 狗熊: 獅子: 灰姑娘: 明確:象徵是藉助某一具 體事物的形象去表現抽象 的概念、思想、情感或他 類事物。 特點是利用象徵物(皇帝) 與被象徵物(貪婪、愚蠢 而有自負)之間的某種類 似或聯系,使被象徵的內 容得到鮮明、集中而又含 蓄、形象的表現。 了解其他表現手法:神化、變形、怪誕、對比、反復 神化 童話由神話演變而來,運用神話的藝術手法進行創作, 就是神化,即賦予童話形象以超自然的力量, 運用神化手法時,還常常藉助於魔法和寶物。 如《七色花》中的小珍妮,獲得了有七片不同顏色透 明花瓣的花朵,就能隨心所欲地實現自己的願望; 《神筆馬良》中的神筆就是賦予馬良超人力量的寶物。 思考:你還知道哪些作品運用了神化手法? 變形 童話創作中常常運用幻想、誇張等藝術手段把人形變作其 他各種事物,或者使人體的某部分變形 。 如,《格林童話》中的「青蛙王子」 全部變形 《木偶奇遇記》中的皮諾喬 部分變形 怪誕 怪誕是運用尖銳的形象誇張,使現實中的實際現象具有離奇古 怪、玄妙幻想的形式。 《小紅帽》:外婆從狼肚子里爬出來 對比 《皇帝的新裝》 《丑小鴨》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反復 觀看視頻《打火匣》,分析其表現手法 擬人 三隻狗都是能聽懂人話的,士兵的請求他們都能照辦。 誇張 三隻狗的眼睛分別有茶杯、水車輪和「圓塔」那麼大,特別 是第三隻狗的眼睛竟有哥本哈根天文台那麼大; 而有100多盞明燈的走廊也充分渲染了童話的華麗場景, 象徵 當時的階級的社會現狀 士兵有錢後,他交到了很多朋友;但不久他把錢花完了,他 的朋友誰也不來看他了,而當士兵請求狗幫他變得有錢後, 他的朋友又都來了。而國王、王後強烈反對公主因夢到嫁給 了一個普通士兵而把公主幽禁起來。 怪誕 女巫婆的形象是這樣的「她的下嘴唇垂到她的奶(胸)上」, 而樹則是這樣的「你爬到它的頂上去,就可以看到一個洞 口」「你一鑽進樹底下去,就會看到一條寬大的走廊。 神化 故事中的女巫婆及三隻狗都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存在,這種 表現手法即神化,而這種能力則藉助打火匣這一魔具來實現。 對比 士兵有錢和沒錢時他的朋友對他的不同態度 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麼? 1、從士兵身上學到什麼? 勇敢的斗爭與追求,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財富和愛情)) 2、從那三隻狗身上學到什麼? 勇敢、機智、忠誠 啟示: (1)通過這個故事,還讓我們體會到了,面對任何困 難,只要不放棄冷靜面對,就會使自己找到好的方法, 成功渡過難關。 (2)患難見真情 童話的表現手法 1、擬人 2、誇張 3、象徵 4、神化 5、變形 6、怪誕 7、對比 8、反復
Ⅸ 童話教學通常要抓住哪幾個環節
童話教學通常要抓住三個環節:
1、識別語言符號,學習語言, 感受文學語言美;
2、再現文學形象, 培養想像, 體悟文學形象美;
3、挖掘文學蘊含, 培養思維, 理解文學意蘊美。
Ⅹ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童話閱讀教學
「孩子們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點是幻想,幻想貫穿著整個童年的生活。」童話體裁課文發生以情節完整曲折,形象生動鮮明。幻想豐富奇特、誇張強烈動人語言簡潔活潑,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深愛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它能讓孩子們在理想世界裡暢游,這正好順應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愛幻想的天性,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國的大門。但是現今我們很多教師教學童話時習慣於深入文本,習慣於微言大義。他們往往抓住一兩句話大做文章,意圖讓學生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內涵。這樣的教學童話,是完全違背作者的寫作意圖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興致全無,教學效果也甚微。所以提高童話教學實效性是發展中低段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教學中建議採用「聽、讀、演」教學模式,以便更大地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讓小學生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習童話課文的實效性。 一、以聽激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我們所教的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瑕的孩子,他們的理性思維尚未發育成熟,但他們的感性思維豐富,他們愛唱、愛跳、愛動、愛表現。他們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孩子們總喜歡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希望自己也能擁有童話故事中白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麗,魔鏡的魔力,聖誕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著少年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在教學童話課文過程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 激起學生的興趣可採用聽故事的形式。一次班會上偶然發現學生對聽看故事饒有興趣,於是我決定在講授《巨人的花園》前先錄制好《聰明的小裁縫》課件給學生講這個故事。有精彩圖片與課前的充分准備,孩子都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結局是兇狠的巨人自食惡果。這時我發問:孩子們,如果當初巨人知錯了,他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呢?今天老師也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另一個巨人的故事,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課題,同時勾起孩子氣的好奇和興趣,課堂就在孩子們濃郁的興趣中展開了。緊接著我讓孩子們在音樂的襯托中聽聽課文,在聽之前要求孩子們要認真聽,聽完說說:你聽懂了什麼呢?你覺得巨人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師生的交流學生便能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音樂的襯托下,加上之前故事的精彩,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燃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童話故事曲折有趣,語言淺近、生動、簡練、質朴。對於發展兒童的語言,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話寓言,在朗讀教學中,不妨像電視動畫片里的配音演員那樣,把語言的音調作一些有趣的誇張,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怕模仿不像,只要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想讀書的激情,把握好字里行間的感情就行了。我們可以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水平自然而然就可得到很快的提高。提高朗讀的實效,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努力: (一)充滿童趣地讀 《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灰黑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這一段對小蝌蚪群體嬌態的描述,迎合著兒童對小蝌蚪新奇、好玩的情趣。朗讀時要語音親切豐厚,語氣新奇諧趣。具體地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三個短語的朗讀速度要逐個加快。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聽者對小蝌蚪有一個完整系統的形象,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小蝌蚪嫵媚多姿、新奇有意思。自然地沉浸到喜聞樂聽的情趣之中去。 (二)分角色地讀 童話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讀法,其中分角色朗讀是童話教學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內容的情境,還可以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童話中所蘊涵的意義。如在學習《去年的樹》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讀出所扮鳥兒、樹根、門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當語氣,並在讀之前適當提示:鳥兒在尋找大樹時的急切、失望以及尋找到「大樹」時和即將離開時悲傷的語氣;「樹根」、「門先生」、「小姑娘」要讀出難過和同情的語氣。使學生在這樣的反復朗讀中,結合課文具體語言環境,提高朗讀能力,增強語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感受到鳥兒對朋友最真摯的感情。又如《黃鸝和山雀》課文中小黃鸝對老黃鸝所說的話例:「媽媽,給我吃,給我吃!」,讀音要細而高,以形象小黃鸝的小;讀的速度要快,以形象小黃鸝急切要食的神態。對於小黃鸝與山雀所說的話:「山雀阿姨,您怎麼吃樹皮呀?」要用細而高的語音讀,以表現小黃鸝幼稚、短見、多奇的特點。對於老黃鸝所說的話:「這是卷葉蟲。這種害蟲真狡猾。它吐出比,把嫩葉捲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吃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