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應用題難點教學方法

應用題難點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5-10-06 05:12:16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學的難點。現 階段,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在應用題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教學內容單一、不能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解題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問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學效率較低。為此,要根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一、教師要充分認識應用題教學的意義
小學應用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而且應該有意識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想像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這些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審題、辨析、整理條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檢驗等許多環節,日積月累逐步培養起來的。所以,應用題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
二、點燃學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把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引入到數學教學中來,並且選擇學生熟悉的內容,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適當地增減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學的應用題,使教學的內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解「求兩數的和應用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首先數數本班裡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數,然後讓學生計算班級裡面總共的人數。又如在「連減應用題」講解中,教師可以首先設置相應的題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個杯子,之前被同學拿走了5個,又被拿走了10 個,那麼現在桌子上還有幾個杯子呢?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可以點燃學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數學應用題教學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學生 的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了解學生接受和掌握數學知識的規律,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要通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應用題教學中來,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與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
四、老師要把握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規律
應用題的主要著眼點在於「應用」。為了使學生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脫離書本去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著力培養學生的應用題意識,使學生能夠把應用題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清楚地了解應用題的教學規律是必要的。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便是使小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學生能夠用數字正確地把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來,正確地認識數字與現實事物之間的關系。其次,便是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洞悉問題之間的關系,理解題意。把抽象的問題與具體的數字聯系在一起。最後,脫離書本,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觀察事物,然後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
五、要從整體出發組織應用題教學
目前小學教材里的應用題,是按類型和運算步驟的多少來編排的。這種編排方法,注意了各類問題的區別,但對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不夠,容易造成互相隔裂和套用類型的毛病. 在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從應用題的整體出發組織教學,以補不足.簡單應用題是復合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必須使學生熟悉用加、減、乘、除四種方法計算的各種情況. 因此,題目的內容要豐富,使學生熟悉「增添」、「補足」,「提前」、「縮短」、「平均」等各種表達數量關系的詞彙.簡單應用題一般是分類型的。在一定的階段,可以按它們的內在聯系,歸納整理,使類型簡化,如求兩數相差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以及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這三類應用題,可以歸納整理為「比較多少的問題」,這樣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便於理解,並能減輕記憶負擔。
六、教會學生認真審題,重視學生檢驗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應用題教學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學會審題才可以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思考問題,並且把數量關系從應用題中抽象出來. 除此之外,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檢驗能力的培養,一般情況下,檢驗大致分為估算檢驗和精確檢驗,通過這兩種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質量。
七、引導學生會實現從「應用題」到「數學應用」的跨越
「數學應用」,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應用題」. 如前所述,由於「應用題」這一名詞在小學數學教材與教學中的特殊指向性,其涵義已經被人為地縮小了,不能用它來表示更廣泛的數學應用. 而《標准》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作為總體目標之一,就是要從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 為此,教師在講授應用題時要聯系實際,拓寬視野,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②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課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應用題的占的比率很大。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利用所學到的應用題來解決實際的問題。例如,費用的支出和收入、盈虧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等等。因此,可以說應用題是生活的需要,無所不有,無處不在。其實應用題的學習是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其數學素質。因此,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引導學生怎樣解應用題
1、認真閱讀題目。很多學生一直認為只有語文才需要一遍遍地讀。數學是一門很省力的科目,不需要怎麼花時間讀題的。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數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科目,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要求相當高。同時讀題也是解決應用題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自己感知信息數據的過程。讀,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數學應用題的讀不是泛泛而讀,要求的是讀通、讀透。很多學生之所以做錯,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於讀題時走馬觀花,完全沒有看懂題目問了什麼,很隨意的就開始動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做錯了題目,甚至有的題目錯的非常的離譜,讓老師無法理解你是如何做出來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應用題也不例外。甚至可以這么說:「與其讓學生抄題目,不如讓學生認真讀題目。」這當中的道理,就像讓學生抄不認識的字一樣,不論抄多少遍,學生還是同樣不認識、不理解。認真的讀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也使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捕捉信息數據的能力,為學生理解題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2、圈重點。在做應用題的時候一定要把重點的詞圈下來。這里所謂的重點詞並不是指同一個詞語,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他們眼中重點的詞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有多有少,但不管怎麼,圈出的詞一定要為你做題服務。例如:在教《分數加減法》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目,一塊地共多少公頃,其中多少種大豆,多少種棉花,其餘種玉米,玉米的種植面積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這道題主要是讓你區別給你的分數是分率還是一個數。這個時候我就要求學生必須把有單位名稱的數字圈出來,這樣可以提醒自己,數和分率是不同的,不可以進行加減法。同時劃出「幾分之幾」明白的告訴學生求的是一個分率,和公頃無關。劃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可以提醒學生在今後的思考中注意一些細小的地方,以免出現不該有的錯誤。
二、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必須採用「聯想法」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想像。可讓學生找出題中關鍵詞來引發聯想,由題中的一個詞語或數量想到與之有關的另一個詞語或數量,以弄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如:五年級同學要澆300棵樹,已經澆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澆完,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題中出現「要澆、已澆、剩下、3次、平均每次」等字眼,教學時可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想像,展開一個由「要澆」、「已澆」想到「剩下」,由「剩下」、「分3次」想到「平均每次」的合理想像過程。又如:一塊長方形的蘿卜地,長15米,寬6米。在這塊地里一共收蘿卜135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蘿卜多少千克? 解題時只要學生能從「長、寬」想到「周長」或「面積」,或由「平方米」想到「面積」(平方米是常用的面積單位),就能確定必須先求面積了。這樣,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三、讓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進行分析,首先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例如:甲車一次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運50千克,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
指導學生口述,要求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甲車運的和乙車運的)?題中列出的條件哪個是已知的(甲車運的),哪個是未知的(乙車運的),應先求什麼(乙車運的300+50=350)?然後再求什麼(兩車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綜合法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通過分析推導出題中要求的問題。如上例,引導學生這樣想:知道甲車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車運煤重量(300+50=350),有了這個條件就能求出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過上面題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不論是用分析法還是用綜合法,都要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求問題是思考方向,已知條件是解題的依據。
四、培養學生多練習的習慣
多練即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解應用題的訓練。練習中,教師要注意照顧全體,輔差培優,這樣既可穩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練習可分為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設計練習題時應恰當運用口答、板演、書面練習和動手操作等多種練習相結合的形式,注意「質」與「量」的有機統一,發揮每種練習的獨特作用,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智力,使練習收到實效。比如:既要設計一些選擇、改編、補充條件或問題等基本形式的練習,又要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如答案不唯一,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餘條件、條件不夠等。讓他們在點點滴滴的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輕松與快樂。
五、引導學生學會「假設」
假設是指將題中的某一條件先假設為與其相近的另一條件,從而使問題的解答趨於簡單、明朗。如練習題:「一批煤,原計劃每天燒16噸,實際每天燒12噸,結果多燒5天。原計劃這批煤可以燒多少天?」假設實際燒煤的時間與原計劃燒煤的時間相同,則實際燒煤的總噸數要比原計劃燒煤的總噸數少12×5=60(噸)。總噸數差60噸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實際比原計劃每天少燒16-12=4(噸),60噸里包含幾個4噸,就是原計劃燒煤的時間。根據實際少燒的噸數和實際少燒的時間,就能求出總噸數。
12×5÷(16-12)=15(天)
六、讓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我們應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系生活實際講數學,把孩子的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時,可以編一道這樣的文字應用題:過春節了,爸爸買了一籃子又紅又大的蘋果共10個,給姥姥送去4個,還剩幾個?這樣似乎累贅,但很明顯學生感覺到四個蘋果是從籃子里拿出來的,拿出來即「去掉」,「去掉」就用減法,從10個里去掉4個,則用10減去4得6個。這比讓學生說籃子外面和裡面共有10個蘋果,籃子外有4個,求籃子里有幾個蘋果,讓學生列式計算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教學「小明要寫9個字,已經寫了6個,還要寫幾個?」這一道應用題時,教師就畫9個田字格,在6個格子中寫6個字,指著剩下的空田字格問學生「還要寫幾個」。寫一個字就相當於去掉了(手勢)一個格(因為這個格子寫過了就不能再寫了),寫6個字去掉了幾個格?去掉用什麼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快地理解了,還要寫幾個用減法,用總數減去已經寫的個數。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至於怎樣表述更有利於不同的學生理解,就在於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導方式了。
總之,教無定法,作為一名數學老師,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教導學生,學生的思路越清析,解題方法也就越豐富靈活。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得出正確的結果,而要進行必要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做到活學活用,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於學生的求知慾,使其在數學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應用題難點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寫作文教學方法的總結 瀏覽:867
十塊錢真假人民幣的鑒別方法 瀏覽:387
常考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972
簡簡單方法 瀏覽:972
洞穴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750
高圓圓怎麼減肥方法 瀏覽:924
小米手機電池連接方法 瀏覽:627
vivo手機微信相機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8
應用題難點教學方法 瀏覽:218
遼寧塑料濕簾紙安裝方法 瀏覽:63
如何成為脫式計算方法 瀏覽:37
右側30公分最佳找點方法科目二 瀏覽:201
自做花捲的方法步驟視頻 瀏覽:162
白癜風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64
皮褶厚度正確的測量方法 瀏覽:410
鐵皮手動捆紮機器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744
tdi車間作業活動風險分析方法 瀏覽:558
紅米note3的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與方法 瀏覽:503
搖錢樹葉的食用方法 瀏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