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具體如下: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作文示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願望,那麼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 "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經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秀作文; 有時請學生上台來自己放聲朗讀; 有時要求各組分別圍成一圈兒,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這樣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備課要有創意:
備課要有創意,也就是說作文備課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作文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但是,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等方面幾乎全是教師單方面的勞動: 上作文課,在老師精心簡短的講解之後,立即讓學生動筆,這時學生即沒有心理准備,也沒有內容准備,大部分學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義的內容拋在一邊,去根據老師的要求湊合成文。這是作文教學費時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的有創意、有創新的部分,並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
三、積累材料,豐富文庫:
俗話說: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常常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准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基於這樣的實際,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通過加強課內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除把課堂還給學生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閱讀可採取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閱讀的各種書籍。
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均可,越廣泛越好。
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瀉輕松的事。
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提高認識:
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觀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然而,由於小學生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細致,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這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去認識事物、積累經驗,通過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提高認識。平時,如果我們很注意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要求學生善於思考,勤於積累,平時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節目,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每天利用晨會和午會時間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了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
五、要精心地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作文教學難,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材料,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真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成了學生最頭疼的任務。一個哲學家也曾經說過: "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老師可以多為學生創造這樣情景,如做有趣的實驗,開展辯論會,做游戲,表演課本劇等。這樣學生就會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寫作材料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一次命題作文《一堂難忘的課》,學生感到平時的課堂上似乎沒有新鮮的事可寫,印象不深刻。於是,我就讓學生從家裡帶來雞蛋殼,學生都很好奇,不知何意,私下猜測。
作文課上,我拿出一支削好的鉛筆,筆尖對准雞蛋殼的凸面 10 多厘米高,問學生放下筆刺向雞蛋殼會是什麼結果? 學生都說蛋殼會破。結果讓學生出乎意料,驚嘆不已。在學生們特別好奇時,我又用質量重的鋼筆尖做同樣實驗,學生說這次一定會刺破蛋殼。可是結果又一次讓他們驚訝,而筆尖刺向蛋殼凹面時就破了個洞。學生看得起勁、投入,對這個實驗特別感興趣,我也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實驗結束,我跟他們講述了這種薄殼原理有抗壓作用而異常堅固。學生有了親身經歷、體驗,寫起作文來如行雲流水,講得清楚,寫得生動具體。
總結: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漫長而細致,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樂於作文,樂於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做負擔去對待了,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B. 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方法
在小學高年級的同學中,不少人最感到頭痛的就是作文課。「作文作文,難煞人」幾乎成了相當數量同學的口頭禪。而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以下這種快速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一、審題是關鍵。
因為命題作文,題目是由別人出的,而不是作文的人自選自定的,這就有一個做文章的人領會出題目的人的意圖問題。所以我們在作文之前,必須要先審題。那麼如何來審題呢?許多教師都按規定模式來指導學生,那就是一要確定一下文章的形式,即用什麼體裁來寫;二要判斷一下選材范圍;三要定下一個切題的主題思想。以上審題方式有它的優點,但所規定的范圍太廣,使學生產生一種摸不著頭緒的感覺。我在實際中總結出了一下幾種快速審題的方法和技巧:
1、從分析題目語言結構中找選材范圍。作文題目一般是由一個片語或一個或幾個詞構成。這就要分析一下他們的語法關系,是偏正結構還是動賓結構等。一般規律來講,主語部分是確定人稱或主人公的,而謂語部分的動詞是文章的中心所在。如《我跟爺爺學編織》,「我」是說要用第一人稱寫,寫「我」的故事,「學編織」是中心,「跟爺爺」是范圍限制,你就不能寫成跟別人學編織。
2、從關鍵詞語中找寫重點。有些題目中心詞不一定是寫作重點,而修辭詞、限制詞卻是文章的重點。如《我家的頑皮的小花貓》,就要重點寫小花貓如何「頑皮」,而不要大寫特寫頑皮以外的事。還如《難忘的一件事》,就要寫出難忘之處,否則就是不扣題。
3、從題外找主題。有的作文題目只有一個詞。如《國旗》《大地》《青松》等。這樣的作文題重點在於寫好它本身及它的象徵意義。因此審題時要展開想像的翅膀。如寫《青松》,可以聯想到那些不屈不撓的革命志士。如寫《國旗》,可將愛國旗和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融為一體。
4、把大題目化小。大多數命題作文為了照顧到不同人的不同情況,往往題目出的大一些。但作文的人在審題時不可就題構思,而應當盡可能將大題目化小,必要時還可以加個副標題限制。如寫《記一件有趣的事》這個題目就比較大,選題范圍也很廣。在這種情況下,不妨根據自己的經歷將這個「事」字限制一下。如寫「我和弟弟捉魚」等,這樣一限制,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二、主題要明確、集中。
所謂「主題」,那就是文章的核心。比如一個桃子,主題就如桃子裡面的「核」。當看到一個題目時,如何來確定主題,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圍繞題目來展開聯想。特別要注意題目中出現的一些限制詞。這樣在認真分析限制詞,從限制詞找突破口的基礎上,作文者腦海中的主題才能明確集中,很快進入意境,並展開豐富的聯想,才有內容可寫。
三、結構要合理。
文章的結構也是一個重點。主題明確了,結構也要合理。如果一篇文章不注意結構的話,即使主題再明確,那它也是一盤散沙,也就無所謂文章的主題了。我認為一篇文章要結構合情合理,那就得做到以下幾點:
1、「鳳頭」。所謂「鳳頭」,就是文章的開頭要入題。文章的`開頭要簡短,用一兩句話點出要寫的內容,使作文者盡快進入意境,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也可以用總括式、倒敘式、追憶式、抒情式、引文式,還可以用先聲後人式等方式來開頭。
2、「豬肚」。所謂「豬肚」,是指文章的內容要寫得具體、詳細、豐富。當我們做文章時,文章的內容要緊緊地圍繞主題,盡量使內容寫得更具體、詳細、生動,使主題得到有力的發揮。文章內容才會生動形象。
3、「豹尾」。我認為文章的結尾應該盡量做到簡短有力,前後呼應。這就是所謂的「豹尾」。這樣可以達到一攏千斤的效果,令讀者回味無窮。
總之,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是在平時的寫作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只要我們肯動腦、肯學習,在作文實踐中又能靈活機動,從實際出發,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是不難掌握的。
C. 老師如何去指導學生寫作文
首先,是指導學生如何選材的問題。根據習作的訓練要求,先要引導學生認清題目,抓住題眼,明確中心;然後讓學生圍繞中心,從平時觀察到的實踐活動中所掌握到的豐富材料進行選擇材料。只有這樣所選的材料才不脫離中心內容,消除生搬硬套的現象,既真實可信,又生動感人。
其次,是指導學生編寫提綱。要使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有條理,就要使學生懂得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怎樣寫。當然,像記敘文,一可按時間順序,也可倒敘開篇。這就需要事先編好寫作提綱了。有了提綱才能使學生寫的文章有中心、有條理。
再次,是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所謂修改就是更正錯誤,刪去多餘,補充新的內容,直到滿意為止。俗話說: 「文章不厭百回改」,其實好的文章往往是改出來的。
,利用範文指導訓練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作文;指導;文體知識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現實的教學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作文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從教師而言,存在重視課文教學,輕視作文教學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存在有些學生畏懼寫作,有些學生想寫但寫不好等問題。面對現狀,教師就要熟悉學生的寫作實際水平,針對學生「不知道怎樣寫」的問題有的放矢,力求做到教師講授之後,學生有所收獲。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就談談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引導學生掌握命題作文的特點 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怕寫作文,同時我發現學生最怕老師布置命題作文,大多數學生對命題作文的內容不是很熟悉,拿起筆來感到無話可說,但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硬寫,最後結果就是東扯西拉,湊滿字數,敷衍了事。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要求學生仔細地弄清題目的要求、重點和范圍,確定中心,選好材料,列好提綱,確定詳略。這樣教師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決寫作文的某種技巧問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我們可指導學生寫一篇《秋》或《冬》;學習了史鐵生的《海棠樹里的張望》,可指導學生寫更多憶人記事的美文。所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如果能把握命題作文的特點,就能寫出像樣的作文。同時,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多提供給學生自由式的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讓學生可以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作為寫作內容,甚至把自己觀察和積累到的自然現象等抒寫成文。
二、引導學生掌握文體知識 很多學生寫作文之所以感到無從寫起或不知道如何寫,原因之一是不明白、沒有掌握文體知識。任何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它們都有共性,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根據不同文體精心備課,進行比較教學,這樣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根據不同的題材性質,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寫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作文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設置中心句的方法等都可在作文教學中給學生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套路,寫作起來也就順手了。
三、豐富作文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 葉聖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樣的文字。」作文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新課程標准規定了學生的閱讀量和背誦量,其目的也是為寫作奠定基礎。教師還可布置學生通過電視、報刊等渠道,了解生活與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熱點事件。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如針對某一熱點話題開展匯報交流、辯論活動等,讓學生把自行感悟的大量信息素材匯集成豐富的寫作素材。
四、指導學生把握思維的方法 題材相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發現的問題也就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在構思時思路開闊,八方輻射,這樣,就可以從多角度中選擇自己體會深刻、材料新穎、立意獨特的角度來寫,避免無內容可寫。比如,在專題作文訓練中,老師可以給出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從審題、立意、構思等方面去思考,自由爭論,自由確定寫作角度,經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在作文中就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不僅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歡,也會分析社會的種種現象,寫作機遇的把握,使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寫作興趣。所以說,要想使學生立意想人之所未想,教師必須在培養學生集中思維的基礎上適當發展他們的多維思維方式。同時,教師應對學生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高他們的辯證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情,進行評論,文章必然會抓住要領,不至於泛泛而談。
五、利用範文指導訓練,提高技巧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指導大多數只限於提綱式的點撥活動,大體上提出一些條綱要求,對學生的具體操作性指導不佳,導致作文教學成效低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在作文指導中,教師要適當選取一些範文實例作為樣本,引導學生開展研究分析,提高寫作技巧。首先,教師要對範文進行分析,重點在文章主題立意、布局謀篇以及遣詞造句等方面分析,要讓學生從中汲取到經驗。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分析範文的基礎上進行模仿與創作。在這一環節,並不是要求學生進行單純的模仿,而是要求學生借鑒吸收範文的成功寫法,並加以消化吸收,學習範文成功的寫作方式從事相類似題材文章的寫作活動。範文引路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求學生學範文中取材論述、布局謀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襲,讓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並加以發揮,最終變為自己的東西。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不會寫的心理障礙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教師往後的作文教學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第八十九中學) 《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
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
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
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
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
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
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
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
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
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
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
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
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
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
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
我認為初中學生寫不出好作文主要是因為思想性不足,這是年齡導致的。
所以我覺得你有必要讓他們去抄寫一些名家的散文。因為抄寫的過程就是理解的一部分,抄的越多,所受到的熏陶就越多,一次沒必要抄寫太多,五六百字總是差不多的。
另外,寫周記或者定期練習作文也是必要的。什麼都是熟能生巧,作文也是熟練工種,因為長期練筆頗為重要。
再有,就是分析一些寫的好的,學生也愛讀的文章的架構,教學生如何能夠把自己作文的骨架搭起來。
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初中生大多都討厭寫好幾百字的東西。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寫作,是老師的人格魅力啊
題作文寫作步驟就是: 凝神細讀,尤重提示。
辨析類型,正確立意。 多向構思,選准文體。
圍繞話題,快速作文。 如何寫好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首次出現於1998年的高考作文,它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它是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以人人有話可說為基準點,能激發習作者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而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現在話題作文已成為中、高考作文命題的普遍形式。
話題作文的一般形式——先給出一段提示材料,為我們多角度構思提供幫助,之後便提出話題,要求完成一篇文體不限的作文,標題自擬,字數一般在600字左右。 初看話題作文,我們可能會將它與材料作文相混淆。
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雖都有「材料」,但仍有明顯區別。即: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對材料的處理不同;寫法不同。
話題作文有以下特點: 1、寫作范圍寬廣。 對話題作文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
狹義理解:話題就是「作文題目」,就是「作文主題」,就是「作文中心」。 「話」就是談論的意思,因而話題作文的寫作必須緊密圍繞話題進行。
廣義理解:只要與話題有關,只要在話題范圍內所進行的創作都可以。這時的話題只相當於一個「由頭」。
2、降低了審題的難度。 由於對話題作文的狹義、廣義的理解都正確,因而話題作文更有利於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真實的話,故其立意、取材都更自由。
3、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無論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還是小說、童話、寓言,甚至戲劇、詩歌等,只要是符合話題敘述的需要,都可以成為作文的載體。
由於有上述三大特點,就給考生以更大的寫作空間,有利於考以揮創造性,培養創新能力,提高語文素質。 簡單地打個比方:材料作文好比為你提供了水泥、黃沙、磚瓦,要你蓋一座平房或樓房,無論你蓋成何種造型,都必須用到為你提供的這些材料,並且符合平房或樓房的要求。
而話題作文則沒有那些限制,首先你可以用為你提供的水泥、黃沙、磚瓦等材料,也可以不用這些材料,而用柴草、木料甚至紙張、畫筆、肥皂泡等等;其次,它沒有平房或樓房的限制,只要是能居住的,哪怕地窖、窩棚也行。 總之,話題作文在文體、內容上的限制更少;取材、構思的范圍更廣;立意更自由,更有利於我們作文創新,因而成為一種作文新趨勢。
如何才能寫好話題作文呢? 1、根據話題作文的形式和特點,我們在作文時應注意:首先應該認真閱讀提示,讀懂提示所暗含的全部指向,以便其後進行多角度構思。 其次,要正確選擇作文的立意角度。
2、由於作文有時間、篇幅的限制,尤其在考場上,我們不可能將所想到的都寫出來。而且,雖然話題作文允許我們暢所欲言,但作文畢竟是展現大家世界觀、是非觀是否正確、健康的重要窗口,因此作文前一定要正確立意,對於自己理解不透的人物、事件、現象等,不要輕易寫入作文中。
一句話,要正確地選擇立意角度,以寫好話題作文。 那麼,立意,也就是確立中心,有什麼要求呢? 1、立意要正確,有積極意義,符合客觀實際。
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個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穎,選擇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4、立意要深刻,選擇自己最有體會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蘊。 這四條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時都應遵循,但如果在短時間內不能兼顧新穎、深刻的要求,則首先要做到正確、集中。
例如話題作文「腳印」立意可從以下方面思考: 1、由腳印想到魯迅的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2、從腳印的大小、深淺可以鑒別人的高矮、胖瘦,這有助於公安人員緝拿罪犯。 3、常言說:「一步一個腳印」,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實實,反對浮誇的作風。
4、人走過後會留下腳印,從而想到每個人的一生應留下一段怎樣的歷史。 5、有的人喜歡踏著前人的腳印走,這樣比較平穩,不會有風險;有的人喜歡走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披荊斬刺,敢於冒風險,為後人開創出一條新路。
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於走出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前進的腳印。 可見,話題作文有它的基本特點,寫作時立意十分重要。
雖然話題作文雖不限文體,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地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在作文前應選擇好一種自己擅長的文體樣式,也就是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寫作適合自己的文體、內容。 如果寫成了文體不明的作文,是為大忌。
總結一下,話題作文寫作步驟就是: 凝神細讀,尤重提示。 辨析類型,正確立意。
多向構思,選准文體。 圍繞話題,快速作文。
遇到一個作文題目,我常常一腦子空白,有時心中也會浮現一些零碎的詞語,但寫完後沒詞了
寫作文時總是無話可說,一些例子無論寫什麼作文都是稍加改動,利用一番
解決「無話可說」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此介紹獲取「源頭」的幾種方法供學子們參考。
一、靠抄錄剪貼豐富庫存,注材料之活水
記錄在冊,剪貼保存。俗話說:「最淺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因為即使當時印象很深的材料,時間一長終會淡忘,成了過眼煙雲。所以,請准備一個筆記本,將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隨時剪貼或記錄下來,分門別類進行儲存。對於自己認為非常好的材料要經常誦讀,甚至背誦。
二、靠「聯想」,打開思路,挖掘思維的活水
聯想在學生作文構思中起著重要作用,決不可忽視。聯想有相關聯想、種屬聯想、相似聯想和相反聯想。
(一)相關聯想
所謂「相關」,是指一種實際上的直接的關聯。這種關聯是多種多樣的,如字面上、時間上、空間上、物與人、人與事的相關等等。
(二)相似聯想
種屬聯想是同類事物間的聯想,它的基礎是事物性質的相同;而相似聯想是本質不同的事物間的聯想,它的基礎是事物間的「相似」。我們過去學過的不少好文章就是由這種聯想而產生的。劉基的《賣柑者言》,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子,想到封建社會那些道貌岸然而內心骯臟的官員;周敦頤的《愛蓮說》,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想到在齷齪環境中保持高潔品質的人;韓愈的《馬說》,由千里馬被埋沒,想到人才的被埋沒等等,這些都是久傳不衰的名文。
如:2004年我們山東高考滿分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考生把賈誼在《過秦論》中「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於是山東諸國遂並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觀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蘇洵在《六國論》中「六國破,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略秦也。略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以略者喪。故曰:弊在略秦。」這些在課本中背過的句子,通過相似聯想————「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什麼會滅亡」的原因,形成全文,獲得滿分。
(三)相反聯想
相反聯想有兩種情況,一是指由事物想到性質、意義相反的事物,如由改革開放想到閉關自守,由戰士的偉大想到「蒼蠅」的卑劣,由今天的光明想到過去的黑暗等等。另一種情況是指方向相反的聯想,如由國內想到國外,由下級想到上級,由外部想到內部等等。如同學們從「一滴水」,聯想到長江大河,再聯想到這樣的寓言故事:一滴水珠自以為了不起,它不願匯聚在大海里,它要顯示自己的力量。於是它飛濺到礁石上,得意洋洋,似乎整個大海都在它的腳下。然而,
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很快就幹了,不復存在了。
三、靠「文學手法」打開文路,打通「文采」的活水
單單在描寫方面,就有正面描寫,側面襯托,細節描寫,感情襯托,在描寫一個場面時若能運用上這些手法,就一定能宕開寫作的思路,不愁無話可說。
一、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積累書本上的知識。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把博覽與精讀科學地結合起來,博覽就是讓學生廣泛涉獵一些精彩而有意義的故事、趣聞,先進人物的事跡,古今佳話,名言警句等,並要求他們寫摘要或做成剪報,把需要保存的資料分門別類地積累起來,以便作文時隨時查閱,精讀就是要求學生對一些優秀的文章或名篇,要細讀,潛心揣摸,體會別人是怎樣圍繞中心合理地安排材料,布局謀篇的,對於其中好的章節、句段,特別是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要重點讀,甚至熟記於心,我還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勤動手,多寫讀書筆記,這樣,學生書讀多了,從中涉取了更多的知識,還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語言,也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時,學生自然覺得思路開闊,得心應手。
二、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我們知道,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才能為文章的內容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要寫好作文,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積累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生活的積累。新大綱對中年級就提出了這樣的寫作要求:"留心周圍的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因此,作文教學中,我很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如校園內甘為人梯、嘔心瀝血的教師和那許許多多勤奮好學、勇於攀登、聰明活潑的學生;校園外,那些戰斗在各行各業不辭辛勞、樂於奉獻的叔叔阿姨,以及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事件,還有日月山川、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都可以從一定的角度,以一定的方式攝入我們的腦海,成為編織文章的素材。每次作文前,我都要根據本次作文的需要,要麼讓學生先去生活中觀察,要麼引導學生到實踐中去體會,要麼打開他們記憶的閘門,去回憶,追尋過去的往事。作文時,先引導他們說,再指導他們寫。這樣,就解決了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的問題。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結合作文教學,我不僅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還借科技課、勞動課,結合其它科的教學,指導學生做小製作,小實驗或其它實踐活動。每次活動前要求學生留心觀察,活動中,我還給學生作適當的觀察指導,活動後,讓學生把印象最深,自己覺得最精彩,最有趣的寫下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努力,現在我班學生言之無物的難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普遍樂於作文。寫出的文章不僅有內容,而且真實感人,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