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教案(2)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教案
語法結構不是解決能不能懂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會不會用的問題。語法規則不是講會的,而是練會的。對語法知識要進行必要的解釋、總結,讓學生了解語法規則。但是語法知識的講解要少而精,避免使用大量的名詞術語。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習掌握這些規則。語法課上要體現以練習為主的原則。練習(包括口頭和筆頭,聽說讀寫)應該貫穿於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的全過程,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練習的類型有三種:
機械型練習。跟讀、模仿、重復、替換、變換、擴展等。這種機械性的單個句型操練對於熟悉掌握語言的結構形式是不可或缺的。
有意義的練習。如回答問題、完成句子、對課文內容進行解釋、復述、討論等。
交際性練習。如自由會話、課堂討論、辯論、扮演角色、寫應用文等。這是真實交際或接近於真實交際的練習。除了到社會上的語言實踐外,一般是模擬真實的交際情景進行練習。不僅有聽說讀寫的言語技能訓練,還要進行包括語用規則、話語規則和交際策略等言語交際技能的訓練。所表達的內容不受控制。
6、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地安排語法項目。
各課語法點的安排要盡量均勻。不要一下子集中在某幾課上,而有的課幾乎沒有新語法點。要體現先易後難、逐步加深的原則。有的語法點之間本來就存在雹銷先後順序,如必須先學復合趨向補語然後才能學可能補語,必須先學各種補語,才能學習“把”字句。所有這些語法點都應該做螺旋式安排,把語法點分成幾圈出現,逐圈加深,便於復習鞏固。
7、賀兆重視糾正學習者的語法錯誤,並把病錯句的分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部分。
學習者對語法規則的掌握總是在試誤過程中實現的。中介語的性質決定了偏
誤的存在是正常的。充分利用學習者的錯誤並加以指導,可以從反面加深對語法規則的理解,更好地發揮語法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作用。不少教師長期開設病錯句分析課,受到學習者的歡迎,也取得較好的效果。當然這類課也應該體現精講多練的原則。
二、語法教學的方法(手寫)
三、語法教學的技巧(手寫)
一、詞類
二、不同詞類的教學方法
三、虛詞教學
在講解虛詞的時候,主要講解虛詞的用法,只要我們能夠有一個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的觀念,並能從各方面進行細致的考察分析,說明某個虛詞該怎麼用,在使用上有什麼特點,需要主要什麼問題,虛詞就基本上講清楚了。具體從這些方面考慮:
(1)句類
“或者”和“還是”這兩個連詞都能在表示選擇關系的復句中起連接作用,但是“或者”只用於陳述句,“還是”則用於疑問句。
語氣詞“嗎”只能用於疑問句,“呢”源拍游既能用於疑問句,又能用於陳述句。
(2)詞類
連詞“和”跟“並”都能用來連接詞或者片語,但是“和”主要用來連接名詞性詞語,也可以有條件地用來連接動詞或者形容詞,而“並”只能用來連接動詞或者形容詞性詞語。
(3)音節
在漢語用詞造句中,常常需要注意音節問題,這是漢語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副詞在這一點上表現得特別突出。有的副詞要求修飾的成分必須是個單音節詞,如“過”,只能說“過難”、“過密”等,而與之同義的“過於”在不受此限制,“過於困難”、“過於密切”。還有“屢、互”等;還有的副詞可以修飾一個片語,但是要求緊跟在它後面的必須是個單音節詞,如“足”,只能說“足等了一個小時”,不能說“足等候了一個小時”,“足足”不受此限制。“大力、明明、行將”等。
(4)輕重音
一個虛詞往往可以表示多種不同的語法意義,而這又往往通過輕重音來表示的。這一點在副詞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如“都”:
我們都看完了。
(5)肯定與否定
多數虛詞既可以同肯定形式發生關系,也可以同否定形式發生關系,但有些虛詞在這方面有特殊要求。這有多種情況:
A.有的只能同否定形式直接發生關系。如副詞“從”,如從不說謊、從沒有聽說過;與之同義的“從來”就沒有這種限制。“千萬、萬萬”
B.有的則只能跟肯定形式直接發生關系。如副詞“萬分”“分外”就只能用於肯定“萬分肯定、分外晴朗”,與之同義的“十分、非常、格外”就沒有這個限制。
C.有些虛詞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用法,而這在肯定和否定的要求上正好形
成對立。如“絕”,表示程度時,用肯定,“絕好、絕妙”;表示加強語氣時,用否定,“絕不??”。程度副詞“太”,表示贊嘆時,用肯定;表示過分時,既可以肯定又可以否定。“太少了”“太不懂事兒了”。
D.有的既用於肯定,也可以用於否定,意思卻一樣。如“難免”,“難免出錯”“難免不出錯”;“差一點兒遲到”“差一點兒沒遲到”。
(6)簡單和復雜
由“把”組成的介詞結構後面一定要跟一個復雜形式,這是眾所周知的。副詞“往往、終究、白白、恐怕、略微”也要求所修飾的成分是一個復雜形式。
(7)位置
在“把”字句和“被”字句中,否定副詞和能願動詞只能放在“把”“被”的前面;介詞結構“關於??”只能放在主語前面,介詞結構“對於??”就沒有這種限制。
“也”“都”;“幸虧他來了”,“他幸虧來了”;“很不習慣”,“不很習慣”等。
(8)跟其他詞語的搭配
“只有”常常和“才”搭配;“只要”常常和“就”搭配;“就”常常和“了”搭配等。
一、疑問句的分類
提問的主要方法就是疑問句。用來發問的句子就是疑問句。根據不同的使用功能,疑問句又分為不同的類型:有疑而問、無疑而問兩種。有疑而問的疑問句叫詢問句;無疑而問的疑問句叫反問句。(有兩種分類方式:有的將疑問句分為詢問句、反問句、詰問句;有的分為疑問句、反問句兩類)我們採取後一種分類方法。
二、詢問句的分類
是非問句、正反問句、特殊問句、選擇問句、用“呢”的省略問句。 使用這些問句一般在上網聊天時比較多。
“你是學生嗎?”“你在哪兒上學?”“你是男的還是女的?”“你有沒有男朋友”“我是男的,你呢?”
第一節 是非疑問句
一、是非問句的定義
是非問句是讓答話人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問句。
二、是非問句的分類:
1、用“嗎”的是非問句
(1)主要結構:句子(S + V + O )+ 嗎?
(2)功能:單純的提問
(3)回答方式:
作肯定回答時,重復主要動詞;如“你去古城嗎?”
也可以用“是、對、嗯”等回答,其實,“嗯”可以回答所有的是非問,而且都比較自然。如“你有問題嗎?”
有助動詞時,要重復助動詞;如“她明天能來嗎?”
動詞後有“著、了、過”或補語時,回答要帶上“著、了、過”和補語; 如“她給你打電話了嗎?”“打了。”
(4)語調:上升的語調
2、用“吧”的是非問句(也就是其他分類中所謂的“反詰問”)
(1)主要結構:句子(S + V + O )+ 吧?
(2)功能:有了一定的猜測但是不確定。如“這是你女兒吧?”“犯錯誤了吧。”
(3)回答方式
跟用“嗎”的是非問句的回答方式是一樣的。
(4)語調:上升的語調
3、直接用聲調的是非問句
(1)主要結構:句子(S + V + O )+ ?
(2)功能:單純提問,有時帶有懷疑、驚訝的口氣。如“你是老師?” “你考
研?”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和語氣來判斷。
(3)回答方式:多數用“嗯、對”等來回答。
(4)語調:上升的語調
4、三種是非問句的時態表達
(1)現在、將來
如:你是學生嗎?對,我是學生。
不是,我不是學生。
你去教室嗎?對,我去教室。
不,我不去教室。
(2)過去
如:你去上課了嗎?去了/沒去。
她去過上海嗎?去過/沒去過。
(3)進行
如:你在睡覺嗎?嗯/沒,我沒(在)睡覺。
三、三種是非問句適用的句型
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你忙嗎?)、名詞謂語句(明天星期天嗎?)、
主謂謂語句(她身體好嗎?)等各種句式。
四、對外漢語教學中主要的形式
用“嗎”的是非問和用“吧”的是非問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兩種主要的形式。
五、需要區分的兩個“吧”
兩個“吧”:“吧?”和“吧。”
(1)“吧?”是問句中的;“吧。”是肯定句中的。
(2)“吧?”表示猜測但不確定;“吧。”表示催促、請求、建議、商量、同意等的口氣。
如“快點兒吧,快遲到了。”(催促)
“就差一分及格,老師就讓我及格吧。”(請求)
“我們八點去吧。”(建議、商量)
“好吧,就這樣。”(同意)
六、幾個注意的問題
在是非問句中不能加“呢”。
七、留學生使用是非問句時容易犯的錯誤
這個老師是不是王老師嗎?
瑪麗和李芳買不買東西嗎?
阿里累不累嗎?
他普通話說好不好嗎?
八、解決方案
結構功能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