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好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有哪些方法
每個孩子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悉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和家長,特別是低年級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老師和家長要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一年級的學習慣養成,比你孩子考試100分重要得多。那麼有什麼方法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帶來一些方法!
學好一年級數學的方法有哪些
1、數學作業的要求:盡量不布置書面的作業,但會布置一些口頭或動手的作業,希望家長重視。
2、計算速度的要求:熟練10以內、20以內的口算,達到脫口而出。
訓練方法:做游戲(撲克牌)、口算卡片、對口令
3、怎樣克服孩子粗心的方法:
從最近的作業來看孩子的粗心主要表現在:作業做錯、漏做、計算符號看錯,甚至剩下半題忘了做。 在家裡對孩子說一句話,乖,把作業檢查一下。
4、關心孩子學習的進度,定時地檢查學習情況。家長也可以在家進行練習,但有幾點請家長要注意:
(1)練習要適量,每天三到四題,不宜太多。
(2)選題要根據孩子而定,需要練習基礎的,還是需要練習有拓展性的題。
(3)練習時家長喜歡陪寫。
這是好的,可以培養孩子認真作業的習慣,同時也說明家長對孩子是非常關心的,但是有些家長可能就會在孩子做作業時嘮叨一兩句,比如說「想一想到底是加還是減啊」「看清是加號還是減號?」「是左還是右」等等,你這樣的兩句話看上去沒有給孩子什麼幫助。
其實你匆略了你這樣看似善意的提醒卻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腦筋的機會,長久下去會給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反正爸媽會提醒我的,遇到一些所謂「深」的題目,家長就會介入進去,代替孩子思維。也就有了這樣一個現象:我發現孩子上課學習不夠認真,向家長反映,家長卻跟我說我家孩子在家寫的都是對的,不可能不會。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他是否做得夠快,明明十分鍾就可以做好的,他要做半個小時;你有沒有在旁邊稍稍的提醒過。如果都不是,那你要好好想想,孩子離了你之後自覺性不夠高,你需要在家培養。
如何學好一年級的數學方法
一、加法
(1)兩個數相加,保持得數不變:如果相加的這兩個數有一個增大了,則另一個數就要減小,且一個數增大了多少,另一個數就要減少多少。
(2)兩個數相加,其中的一個數不變,如果另一個數變化則得數也會發生變化,且加數變化了多少,結果就變化多少。
(3)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得數不變。
二、減法
(1)一個數減去另一個數,保持減數不變:如果被減數增大,結果也增大且被減數增大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則結果也減小,且被減數減小多少,結果也減小多少。
(2)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被減數不變:如果減數增大,結果就減小,且減數增大了多少,結果就減小多少;如果減數減小,則結果增大,且減數減小了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
(3)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得數不變:被減數增大多少,減數就要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多少,減數也要減小多少。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㈡ 小學數學口算訓練技巧有哪些
一、基礎性訓練
從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上看,口算的基礎要求不同。低中年級主要在一二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 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具體口算要求是,先將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得到 的三位數立即加上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相乘的積,迅速說出結果。這項口算訓練,有數的空間概念的 練習,也有數位的比較,又有記憶訓練,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一項數的抽象思維的升華訓練,對於促進思維及 智力的發展是很有益的。這項練習可以安排在兩段的時間里進行。一是早讀課,一是在家庭作業的最後安排一 組。每組是這樣劃分的:一位數任選一個,對應兩位數中個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個數的。每組有18道,讓學生 先寫出算式,口算幾遍後再直接寫出得數。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後(一般為2~3個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確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針對性訓練
小學高年級數的主體形式已從整數轉到了分數。在數的運算中,異分母分數加法是學生費時多又最容易出 差錯的地方,也是教與學的重點與難點。這個重點和難點如何攻破呢?經研究比較和教學實踐證明,把分數運 算的口算有針對地放在異分母分數加法上是正確的。通過分析歸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只有三種情況,每 種情況中都有它的口算規律,學生只要掌握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兩個分數,分母中大數是小數倍數的。
如「1/12+1/3」,這種情況,口算相對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擴大倍數,直到與大數相同為止,分母擴大幾倍,分子也擴大相同的倍數,即可按同分母分數相加進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兩個分數,分母是互質數的。這種情況從形式上看較難,學生也是最感頭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難為易: 它通分後公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每個分數的分子與另一個分母的積的和(如果是減法就是這兩個積的差),如2/7+3/13,口算過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結果是47/91。
如果兩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則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63),分子是兩個分母 的和(16)。
3.兩個分數,兩個分母既不是互質數,大數又不是小數的倍數的情況。這種情況通常用短除法來求得公分 母,其實也可以在式子中直介面算通分,迅速得出結果。可用分母中大數擴大倍數的方法來求得公分母。具體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數)一倍一倍地擴大,直到是另一個分母小數的倍數為止。如1/8+3/10把大數10,2 倍、3倍、4倍地擴大,每擴大一次就與小數8比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數了,當擴大到4倍是40時,是8的倍數 (5倍),則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別擴大相應的倍數後再相加(5+12=17),得數為17/40。
以上三種情況在帶分數加減法中口算方法同樣適用。
三、記憶性訓練
高年級計算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綜合性。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有的 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主要內容有:
1.在自然數中10~24每個數的平方結果;
2.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幾個常見數的積;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後,就能轉化為能 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
四、規律性的訓練
1.運算定律的熟練掌握。這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廣形式多,有正用與反用兩方面內容,有整數、小數、分數的形式出現。 在帶分數與整數相乘時,學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使計算復雜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介面算出結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數的一般方法計算則耗時多且容易錯。此外還有減法運算性質和商不變 性質的運用等。
2.規律性訓練。主要是個位上的數是5的兩位數的平方結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較常遇見的在分數減法中,通分後分子部分不夠減,往往減數的分子比被減數的分子 大1、2、3等較小的數時,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介面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結果不用計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結果就是 97/99。減數的分子比被減數的分子大3、4、5等較小的數時,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結果。又如任意兩位數與1.5積 的口算,就是兩位數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綜合性訓練
1.以上幾種情況的綜合出現;
2.整數、小數、分數的綜合出現;
3.四則混合的運算順序綜合訓練。
綜合性訓練有利於判斷能力、反應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鞏固。
當然,以上這些情況,要使學生熟練掌握,老師首先要嫻熟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 同時訓練應持之以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難以收到預期效果的。
㈢ 小學生口算技巧培養方法
如何培養小學生口算技能 翟小 韓桂芬 口算的正確、合理、迅速、反映了那一個數學素養的高低;口算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估算和簡算的重要基礎,口算教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手段,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因此,教師要十分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實、勤、活、記、巧「五個字是筆者在教學中的點滴積累。 一、實字上打基礎 首先,要想會算而且算得快,算的好,理解算理扎實、講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算理,領會計算方法,其次是低年級的口算達標特別重要。因此,教師一定要扎實推進,必須保證人人過關,達到熟練程度,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勤「字上下功夫 口算能力的培養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做到天天練、課課練,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堅持大部分課時中利用3-5分鍾的時間進行口算訓練,使常規教學常規化,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但在口算訓練中要注意題量的適中。 三、「活」字上東腦筋 在口算訓練過程中,方法單一會使學生厭煩的心理,所以訓練的形式一定要靈活多樣,當學生對口算練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心情愉快、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會覺得口算練習是一種負擔。例如可以通過這幾種方式:學生相互出題;傳統的撲克牌游戲中經典的算24點的游戲;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限時記時口算;聽算訓練等等。 但無論何種競賽或游戲,教師都要精心組織,恰當評價,讓全班同學都積極主動參與,關注每個學生,讓人人都參與練習的機會,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記」字上做文章 在有些計算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綜合性。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同時,還要牢記運算定律和性質,主要有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率、結合律、分配率,商不變性質等等。 一、巧字上深鑽研 在計算中,有些運算有特定的口算規律,教師要引領學生深鑽研、巧運算,找出竅門,提高口算技巧。 在日常計算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能找到規律的題,教師不僅要留心,還要鼓勵學生做一個有心人,發現竅門,提高巧算能力。 口算是項「細活」,容不得馬馬虎虎。口算技能的習得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緊緊相關,這種技能絕非一日半年之功所能鑄成。所以教師要持之以恆,堅持數年,最終使學生的口算技能得以養成 培養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重視培養學生說算理。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視培養小學生會說算理,學生能說就能想,這樣有利於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進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學「9+6」的進位加法可以讓學生講出各種思考過程,9+1=10,10+5=15;4+6=10,10+5=15;10+6=16,16-1=15這樣,學生說口算思路的過程也就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就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養。 二、加強口算的基本訓練。俗話說:「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須抓好口算的基本訓練,做的多了,反應就快,正確率就高,反之,反應慢,准確率就低。口算訓練中,要注意化繁為簡,突出難點,對於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決,20以內加減法要反復訓練,達到熟練,而20以內的進位加、退位減的口算是重點訓練內容。 三、按一定速度要求訓練。口算能力表現在正確、迅速上,正確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能間接地反映一個人思維是否敏捷、靈活。口算訓練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確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口算的速度,兩者要統一,事實上,一個算得快的學生,正確率一般也比較高,反之亦然,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採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組織口算競賽,瞬時提高等方式。口算能力還表現在持之以恆地訓練。口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懈地、有計劃的進行,這就要求教師持之以恆地進行口算訓練,例如:我們中韓小學一年級每天中午訓練口算,當然前20名學生速度比較快,得到金星銀星的同學出去玩兒了,我又會讓剩下的20名學生比一比,誰是第一名,又出來十名,讓最後剩下的10名再比一比誰是第一,這樣,我就發現學生口算速度提高了,當然要結合所學內容,有目的的選擇口算題目,這樣即能訓練學生當天的各種能力,又可以訓練口算能力,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總之,在教學時,凡需要計算的,盡量與口算訓練相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長期堅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習慣。四、適當介紹一些口算方法。好的演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劑,培養小學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學教材中已講過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適當介紹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口算的興趣,提高學習口算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