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八大聲線教學方法

八大聲線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8 11:41:40

❶ 八大教學原則口訣

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教學過程中既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原則與之同理。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同時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最後能夠學懂學會、學以致用。

3、直觀性原則

教學中學生運用各種感官的觀察或者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獲得直接經驗,豐富他們的感官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誇美紐斯的「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等」和烏申斯基的「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就是直觀性原則的體現。

4、啟發性原則

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生動活潑的學習,最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視啟發教學,如: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和第斯多惠的「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❷ 著名的四大音樂教學法是什麼

四大音樂教學法包括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鈴木鎮教學法。

它們的主要內容是:

達克羅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認為:「人類的情感是音樂來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的,在人的身體中包括發展感受和分析音樂與情感的各種能力。因此,音樂學習的起點不是鋼琴、長笛等樂器,而是人的體態活動。」

柯達伊教學法:歌唱是培養音樂素質的最好途徑;採用具有藝術價值的民間和創作的樂曲;音樂應當成為學校重要的課程;重視音樂教師的選擇,強調學校的教育作用。

奧爾夫教學法:一切從兒童出發;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鈴木鎮教學法:鈴木教學法可說是一種母語教學法,從小即著重兒童潛力的發揮。

拓展資料:

音樂教學法課程目標是分科教學法之一。高等師范院校音樂系、音樂學院和教育學院有關專業和中等師范學校的必修課。研究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其運用。以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為依據,闡述音樂教學的目的、任務及教材編選原則,研究音樂教學規律,探討樂理、視唱、唱歌、器樂、音樂欣賞等教學的步驟與方法。主要任務是培養師范生和在職教師將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應用於音樂教育實踐的能力。

❸ 聲樂里開口音和閉口音的方法

1、開口音:

要穩定喉頭,上顎打開 ,下巴往下丟 ,要放鬆 ,不要緊綳了。

想像是從自己頭腔發出聲音。嘴裡像含著一口水、一團氣的感覺,打上軟齶。



2、閉口音:

喉頭往下丟,在頸窩的位置發聲,不要向上扯。

聲音要集中、靠前,在人中鼻腔發出 找共鳴的感覺。

或者就用手捏住人中,引導想像聲音在這里出來。


(3)八大聲線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聲樂,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

聲樂是以人的聲帶為主,配合口腔、舌頭、鼻腔作用於氣息,發出的悅耳的、連續性、有節奏的聲音。

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種人聲的音域,大約為二個八度。

練聲需要注意:

1、忌大聲喊叫;

2、在具備充足睡眠後,每天用聲不準超過兩小時,長期超量用聲,必然導致聲帶病變;

3、養成用丹田氣說話的習慣。不要用嗓子說話,用小腹臍下兩寸的點說話。

❹ 公鴨嗓聲線教學內容是什麼

1、找到喉頭。尤其對於很多女性來說,喉結是不明顯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咽口水打哈欠的方式來找喉頭的位置。在後面練習的時候,都要用手觸碰喉頭,注意不要用力按。

2、控制喉頭上下移動。喉頭與我們的舌根處相互連接,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舌根的位置變化來改變喉頭的位置。舌根往上,喉頭往上,舌根往下,喉頭往下。

3、不同喉位發音感受。在不同喉位練習簡單的母音,如a、i等。通過對比和感受,增強對喉位的控制。

4、不同喉位同樣音調練習,同樣喉位不同音調練習。喉位的移動必然會帶動音調的變化,這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盡量分割喉位和音調的關系。

5、中喉位的穩定發聲練習。通過上述練習,最終在開始中喉位的發音實踐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公鴨嗓聲線注意事項:

1、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聲音的絕對放鬆。如果發聲緊張的話,長時間練習只能重復錯誤加深誤區。同時,一定要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問題是喉頭上移了還是下降了。在後期中喉位練習的時候,可以朝相反方向再移一點,「矯枉過正」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練習方法。

2、喉頭的相對穩定是一個范圍,而不是絕對的位置。發音的時候,如果喉頭僅僅是稍微有一點移動都是可以容忍的,關鍵看喉頭位移是否影響了聲音音色、發音質量,是否對聲音造成阻塞感。

❺ 怎樣練氣聲唱法

一、氣息 氣息是歌唱的主體,不但要學會歌唱時的呼吸吐氣,更重要的是氣息的運用。唱歌的呼吸方法有很多種: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聯合呼吸法。在學習階段基本上都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因為它能充分利用橫隔肌、肋肌、腹肌控制氣息的作用,它克服了很多學生氣息太淺和氣息僵硬的情況。練習的時候應該持有輕松愉快的心情,面部肌肉自然、放鬆,頸部也應放鬆,兩肩自然下放,挺胸,用口鼻同時慢慢地吸入空氣到丹田,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聞花香」 ,這時胸廓擴張,兩肋向兩邊伸展,橫隔膜下凹,小腹略向里收,這時便感覺腰間有一股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形成是需要橫隔肌的下沉和小腹的微收,通過上下力量的對抗造成氣息的支持點。建立在這種氣息上發出的聲音是堅實有力的。不要有意識去吸入大口氣。直接用收小腹的動作來數「1」,數完後小腹立即回復原狀。再首小腹數「2」,再回復原狀,如此反復地數到「10」或「20」,讓小腹靈活而有彈性,反復地收腹和還原,使下腹形成自動換氣。把吸氣練成下意識動作的好處在於「氣口」的靈活性;另一好處是無氣無聲。當換氣的習慣建立之後,必須吧訓練重點放到張開兩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發音的同時,有意識地撐開兩肋,就如同手風琴的風箱那樣拉開,這是呼吸訓練中最難練的一個環節,兩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撐力,光靠小腹支撐的能力是有限的。 二、發聲與共鳴 任何樂器都必須有共鳴箱來增加它的音量,我們的歌聲也不例外,它有三個共鳴區,那就是胸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胸腔共鳴是指我們的整個肺部,也叫做基本共鳴,它是我們無論唱什麼音都不可缺少的。鼻腔共鳴是指鼻腔和它兩旁的鼻竇起共鳴。這里我們不要把鼻音和鼻腔共鳴混為一談。頭腔共鳴是指我們的頭部而言,頭腔不易感覺到,因為震動太快。唯一能感覺到的是當你在唱高音時會感覺到頭昏,那是說你已用到了頭腔共鳴了。 人聲是空氣經過聲帶的空隙而發出的,聲帶是呈V形的兩片薄膜,富有彈性。吸氣時,完全張開,發聲時部分合攏,空氣由夾隙中擠出時與聲帶發生摩擦,從而發出聲音,它的發音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 三、樂感 歌唱的語言是心聲,而樂感就是歌唱的生命。樂感反映了歌手或樂手瞬間內對樂思的領悟和發揮的能力。樂感在歌唱藝術中應該比音色、技巧更重要。歌唱當然是三者的有機組合。技巧之高,可以令人欽佩;音樂之美,令人感到動聽;唯有樂感之深刻才能令聽者動情。樂感是歌手發自內心的感嘆,每個詞曲作者的作品都有一段小故事,而作為歌手就是要以歌唱的形式來表達出來,首選要理解歌詞的意思,在聽曲子旋律的強、弱,結合自己的技巧來完美演繹,當然氣息的控制、聲音的強弱收放也很關鍵。讓我們用靈魂來吶喊吧! 四、簡單技巧運用 顫音:這是被普遍運用的唱歌技巧,如果運用得體,唱起歌來會顯得很專業,而且還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保護聲帶,避免因為聲帶疲勞。舉個最簡單的訓練方法就是學救護車的聲音,具體方法可以這樣做,找到MI調再找到SO調,然後由慢到快反復地用「啊」或「哦」音來唱MI SO MI SO。。。的音調。只要勤練幾天,就可以大致掌握。在具體運用中還需要注意顫音的頻率。 假聲:歸根結底還是跟氣息有關。假聲的發聲方法是,放虛聲帶,加強氣息。假聲不象顫音那麼難體會,一般人都會發假聲,但是要運用自如就不那麼簡單了,經常會出現聲音過虛的現象。在歌唱時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氣聲:「氣聲唱法」是一種氣與聲不按發聲規律而組合的樣式。正常的發聲規律,要求氣息振動聲帶時,兩片聲帶要閉合而發聲,這種聲音比較結實響亮,而「氣聲唱法」則是有意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未完全振動的聲帶時發出。在這種聲音中,因帶有明顯的氣流聲,而使聲音色彩略顯暗淡、虛婉,甚至帶有一些啞聲。這種聲音更顯自然親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五、麥克風的運用 唱卡拉OK麥克風的運用技巧十分重要。先來講一下麥克風角度對音質的影響。麥克的頭朝天,這樣採集的音色會強調低音,如果你的聲音比較尖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拿麥克風。平著拿麥克風,這樣麥克採集的音色最為豐富,音質也會很棒,但是壞處是,你在發B P 等爆破音時會「噴」話筒。麥克頭朝下,這樣採集的音色會強調高音,聲音低沉或是高音很有特色的人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持麥。在唱歌時麥克頭朝下拿會比較奇怪,可以用一些折中的方法,比如朝右邊或右上。接下來再講麥克的距離,持麥克的距離的變化無非就是音量的變化,所以你拿起麥克後不知道音控師打的音量是大是小的情況下,最好先講幾句客套話來試試音量,找到合適的距離,跟朋友在KTV玩的時候就直接「喂」幾聲就行了。在唱歌的時候通常發高音時要把話筒稍稍拉遠,這個要根據個人音量大小來調整距離。唱假聲的時候就把話筒貼近嘴邊,因為假聲音量很小。對於固定在支架上的話筒,你可以改變自己的位置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❻ 簡述聲樂教學法的步驟

1、中聲區要扎實穩固,才能擴展音域。
2、自己就是自己,每個人的樂器構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
3、正確的聲樂理念來源於了解自己這件樂器。
4、吸氣時學會把胸腔打開,肋張開,打開喉,吸氣積極狀態。
5、歌唱從強到弱,最後回歸到氣息上去。
6、一個歌唱者,首先看音樂基本功,再看技術基本功,再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發揮自己。
7、音樂修養諸問題:
歌唱對音量的誤解;
保持本色、不貪婪;
木桶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不驕、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
用眼睛去歌唱;
一定要朗誦歌詞,韻母歸韻尤為重要。
8、一定要尊重少數民族、尊重他們的歌曲風格、語言。

9、先進入狀態,伴奏再響起來,進入人物歌唱。
10、學歌先讀譜子,而不是先聽音樂。
11、氣不夠的時候盡量把肋間肌打開。
12、樂器要站穩,肚臍的位置,與雙腳形成三角要有力量。
13、歌唱的四個步驟:吸氣——肋間肌打開——聲音往氣上唱——收聲音——吸氣。
14、唱完一段學會鬆弛,舒展開,然後在唱。
15、歌唱是嘴上的動作不一定要誇張,但是鼻子和嘴要打開。
16、朗誦歌詞,像說話一樣。
17、吸氣喚換氣的時候就是放鬆的時候。
18、適當吧韻母拉長。
19、下巴掛著就行了,用上顎。
20、高音前的准備。要有準備。
21、教學中不要直接指出學生的缺點,要找出原因,從側面的協調,使學生轉移注意力,達到目的。如:下巴緊,就強調上顎咬字、用切齒咬字。

22、氣息淺的同學,多做跳音練習。
23、聲音像流線一樣,不要在個別字眼上聲音位置變、靠後等等。自己發現自己的咬字。
24、唱高音時,要找到聲音的焦點,自己的聲音像一條線,小心的穿過針孔,聲音的延長就像穿過針孔的線的拉長。
25、教學中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學生毛病。
26、起音在丹田。
27、頭聲很重要。
28、一位著名歌唱家說:「我感覺自己的聲音,就在我前方的一個空屋子裡。」
29、每個韻母都要唱圓。
30、凡是窩著唱的就朗誦歌詞。
31、比賽選歌要有特點,盡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唱自己的歌、唱內涵。

❼ 怎樣練混聲唱法

混聲是高音的必經階段,要連好混聲還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行,練習時間最好是早上起床時,先喝一杯熱開水,然後慢慢地小聲哼鳴,注意尋找那細微的感覺!
找到感覺後就死死抓住不放地練習,當把混聲練得可以隨時發出時,你就接著練習如何控制好它,你可以多跟著陶喆的歌來唱!
練習是切忌不要急於求成啊,要慢慢來!

❽ 教師講課時應掌握哪些用嗓原則

教師上課用嗓時間長,容易疲勞,而工作的環境又有粉塵的接觸,聲帶類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教師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配戴「麥克」上課,就不必一直高聲講授,有利於從根本上保護教師的嗓子。老師認為這是減負的有效手段,但一些家長表示,老師講課時裝備上現代設備後似乎少了些激情。教師該如何正確用嗓子教書育人呢?

目錄
教師用麥克,家長有意見
常見嗓子疾病
利用發音技巧
如何保護
教師用麥克,家長有意見
老師聲音很小,坐在後面幾排的學生根本聽不見老師的講課內容。一些聽不清課的同學要麼竊竊私語,要麼看課外書籍,老師經常會停下來維持課堂秩序,也影響了其他學生的聽課效果。一些教師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配戴「麥克」上課,就不必一直高聲講授,有利於從根本上保護教師的嗓子。
老師上課時佩戴「麥克」,一些家長表示擔心。一位學生家長介紹,教師上課不僅僅是靠聲音傳播知識,教師的個人魅力、激情也是一節好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人文素養和文化底蘊,對學生的引導力、號召力是不可低估、不可忽視的。
常見嗓子疾病
教師職業病——多發咽炎

教師的發病原因很可能與其職業因素有關--教師長期超負荷講課及發音方法不科學,使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強氣流的長期沖擊下,導致黏膜充血腫脹,易發生慢性咽喉炎。 失眠、焦慮、周身不舒服等多種亞健康症狀,在中醫看來是功能紊亂、陰陽失衡。陳瑞芳表示,慢性咽喉炎不是急性炎症,相比起來中醫中葯特別有效,這些常見的問題可以通過滋陰解決。

專家建議老師們:掌握用聲技巧,注意發聲方法;出現嗓子疼、聲音嘶啞時要及時就診;女教師月經期不要過度用嗓;不抽煙喝酒,少吃辛辣食物,養成上課飲水的習慣。此外,煙酒過度也會刺激咽喉,而如果您本來就有慢性鼻炎、鼻竇炎等經常鼻塞的疾病,那麼張口呼吸粉塵也能引起慢性咽炎。
常見的嗓音疾病包括:(1)器官性疾病:聲帶充血、聲帶息肉、神經性麻痹;(2)功能性疾病:聲門閉合不良、聲帶閉合過力、發音無力症、心源性發音障礙、聲帶小結、功能性或病症性失音。
通常所見引起聲音嘶啞的嗓音病有以下幾種:喉部先天性畸形,急性喉炎,慢性喉炎,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喉部良性腫瘤,喉癌,喉神經麻痹和癔病性失語。

利用發音技巧
1、練習呼吸,強化動力。
呼吸是說唱的動能,是練聲最基礎的環節。日常的呼吸比較平靜,比較淺,用不著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說唱時的呼吸運動就不同了,吸氣動作很快,呼氣動作很慢。如果遇上較長的一句話,還得保持住氣息講話。語調的高、低、強、弱、頓挫、抑揚變化,也全靠吸氣、呼氣肌肉群的堅強和靈活的運動才能完成。

練聲:發音的技巧可以通過訓練提升

老師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訓練呼吸:

首先,可以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一定的呼吸訓練,首先是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保持住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然後是吐氣:說話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說的過程中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避免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是所謂的「氣息支點」的問題。其次,可以利用課前課後作一些呼吸練習。如:數葫蘆(葫蘆一、葫蘆二、葫蘆三、葫蘆……)(一口氣數多少個)、模仿「狗喘氣」、哼鳴練習等等。這些練習既不影響他人,又能鍛煉自己的呼吸,同時加強了說唱功能、疏通了筋絡、強化了動力,為嗓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2、運用共鳴,說唱省力。運用共鳴就是讓有氣息支托的聲音進入共鳴腔產生共鳴,有共鳴的聲音既輕松省力又具有穿透力。我們也來了解一下人體的共鳴器官。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頭腔三大共鳴腔體。胸腔包括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和整個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頭腔包括鼻腔、上頜竇、額竇、蝶竇等。在說話時使用的音區和音量、音高的不同,使用這些共鳴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來說,使用低音區,音量小、音高低時,胸腔共鳴發揮最大;使用中音區,音量中等時,口腔共鳴應用較多;而使用高音區,音量大時,主要是靠頭腔鳴發揮作用了。如果我們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好這些共鳴腔體,並相互協調配合好,那我們就能獲得圓潤、悅耳、豐滿、動聽的聲音。

共鳴練習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說的「哼鳴」。用「哼鳴」來練習時,感覺就好象閉口打哈欠狀態,雙唇微微閉住,口腔內越空越好,鼻、咽腔打開,把氣息的通道留得越寬越好,然後讓氣息順利經過這些通道,沿著口腔的咽壁、鼻腔壁進入頭腔的蝶竇處,蝶竇處的感覺就是我們前額的眉心處。感覺到聲音向前向上,體會到眉心在震動,從而發出較明亮集中的「哼鳴」聲音,這樣的聲音由低音往高音進行練習,就會感受到三大共鳴腔體的動行,低音區會明顯感受到較少用的胸腔共鳴、中音區能感受到使用較多的口腔共鳴、高音區的頭腔共鳴須訓練才能做到,眉心處的「哼鳴」就是我們要找的頭腔共鳴。我們上課一般運用混聲共鳴,要做好混聲共鳴的途徑很多:可請教聲樂老師;模仿話劇演員道白;模仿歌唱家唱歌。在生活中,老師們可以用學習嬰兒啼哭的方法來練習共鳴。嬰兒啼哭一個小時,嗓子不啞就是一個最好的提示。講課運用共鳴,說話省力,保護嗓子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3、吐字咬字,美化聲音。字正腔才圓,要使聲音優美,就得了解咬字吐字。咬字吐字器官(即語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齒和上齶等。這些器官活動時的位置和不同的著力部位,形成了輔音和母音(即語言)。發聲時比平時說話要更加敏捷而誇張,敏捷是為了使咬字准確清晰,誇張是為了使美化的母音或韻母通暢地引長發揮。所以語言器官是我們在吐字咬字時的物質基礎,也是我們學習吐字咬字時出聲、引長和歸韻的重要器官。可以在專業聲樂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訓練,以形成條件反射去斷定自己的聲音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發聲器官運動的基本規律。還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器官只是發聲的基礎,而這些器官的協調活動,則需要在人體神經系統的調節與支配下完成的。

意志、情感、願望及感覺等等,很大一部分與心理的因素有關,有時心理的制約因素阻礙了聲音的發揮,所以在進行美化聲音的同時也要進行心理訓練,應該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講課時,則需將注意力集中在表述的內容與情感上,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這樣,您說得輕松,學生聽得清晰而愉快。

4、堅持練聲,為嗓儲能。花錢大家都希望用利息,嗓子如何實現利滾利呢?那就是練聲——持之以恆的練聲。它就像石油和煤的形成,是1——2億年前太陽能的儲存。練聲就是儲存嗓子的利息。定期請聲樂老師指導練聲非常必要,它既可以糾正發聲毛病,又能學會科學用嗓,延長自己的職業壽命。很多演員、歌唱家、播音員都是通過練聲,使自己的嗓子恢復正常,並煥發青春的活力。
現代發聲技巧主要是以調整性格、控制情緒為基礎,以自然、真實為方法,以具有純凈、穿透力、自如、質地好的聲音為目的。還有一句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特點,一個地域有一個地域的風格,而發聲也應該因人而異,不同的嗓音特點講究不同方法,一定要有個明確的判斷。

如何保護
(1)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鍛煉身體,注意營養,保持咽喉的健康。
(2)口腔不清潔,容易引起咽喉的炎症,所以應養成飯後漱口和睡前刷牙的習慣。
(3)預防感冒。因為不少咽喉疾病與感冒有關,所以應注意增減衣服,防止著涼;在感冒流行的時期,外出應戴口罩,盡量少去公共場所。
(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以免刺激咽喉。
(5)說話時要有節制,不要大聲喊叫或講話過多,否則會加重喉部肌肉尤其是聲帶的疲勞

❾ 一二三四聲調 如何發音 類比什麼聲音比較容易理解

教學對象是外國學生吧?
第一聲,發聲之後維持音高音量在水平線,讓學生想像蚊子、蒼蠅、火車的聲音。
第二聲,發聲之後聲音上提,參照人發現問題時由於疑惑而發出的聲音,人的一般反應都是類似的,比如「嗯?」、「啊?」、「咦?」、「欸?」
第三聲,轉彎發聲,最容易學,讓學生低頭,壓低聲音,再抬頭提聲即可。
第四聲,完全的降調,模擬受到驚嚇時的反應即可。比如,被打了一下,人自然發聲「啊!」

❿ 唱歌中的混聲唱法具體怎麼

混聲的基本訓練步驟:胸聲、頭聲、咽音、音區的橋接、邊緣化、平衡化混聲處理、混聲的類型、母音處理。

1、胸聲

胸腔的聲音一般為,真聲區換聲點以下的聲音,男為E以下,女為C以下。

一般的訓練方式,訓練的時候按照練聲曲走音階。

聲音圓潤、通透、干凈,氣息順暢,胸腔的震動明顯,無卡喉或擠會厭的感覺,克舌骨肌放鬆。

2、頭聲

頭腔共鳴是指氣流經過咽鼓管咽口,進入鼻咽腔,走進鼻腔的上中下鼻道,而後帶動蝶竇、額竇、篩竇所產生的頭部腔體共鳴效果。

一般練習方式,閉合哼鳴訓練是最快的捷徑。(類似小姑娘生氣的聲音,「哼」的聲音)

訓練好的頭聲,在過渡過自己的換聲點以後,腦袋在震動,鼻子還在出氣。

3、咽音

咽音的混入,會增加你聲音「質感」,把臟嗓子哼亮、哼通透、哼到無人能及。

在混聲唱法里,咽音最大的功效,是增加高聲區的存在感,讓虛弱的假聲變的帶有質感。

4、音區的橋接

每個聲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怎麼把他們合理的橋接在一起,為己所用,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換聲點在什麼位置,什麼音區,在所在音區,上下兩度,做真聲假聲的處理後,把力量卸掉,收縮小腹,穩定你的喉位,我推薦低喉位的處理,發出一個「母」的聲音,去混合你要處理的橋接部位。

處理好的聲音,換聲點模糊,或者直接聽不到,而後聲音順暢。

5、邊緣化

聲帶閉合處理的邊緣化。

邊緣化,簡單說來講,就是氣泡音帶動你發出第一句歌詞的第一個字,而後緩緩的推出你要唱的歌詞,而後尾音壓一個行腔鍍膜。(嗯,嗚,額)等等很多處理。

邊緣化處理最好的歌手—陳奕迅。

邊緣化處理的好處,聲音鬆散中帶著穩定,尾音不散的為大成!!

6、平衡化混聲處理

聲音的平衡化混聲處理

平衡化混聲處理的主要要求是,聲音在低音、中音、高音、哨音的音區間,保持有一個穩定的聲音特質。

國內做的最好的歌手-林志炫。(他自己叫這個方式叫雞尾酒唱法)

平衡化處理的好處,聲音統一性更強,張力更大,能駕馭的歌曲更嚇人。

7、混聲的類型

其實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主要是風格決定,美聲、民族、通俗(pop,rock,r&b,hiphap,jazz,soul等等)這些風格都可以使用混聲。而且這個混合後的聲音,更具有魅力和靈活性。

8、母音處理(哨音區的極端閉合訓練)

母音處理既哨音區的深度關閉處理,這個起初其實不是為了唱歌,只是一個保護嗓子,和治療聲帶問題的一個「聲學醫學」的一個治療范疇的東西,後續一些『有文化』的老師,把它作為一個噱頭來深入解析後,發明出了海豚音。

其實,這個練習,會讓你的聲帶閉合更嚴謹,所出來的聲音也是進階後的最高的一個等級。


(10)八大聲線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混聲唱法的科學訓練

1、「哼鳴」唱法練習

「哼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作。歌唱中的哼鳴練習同生活中的哼鳴動作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要求「哼鳴」時喉頭放鬆,把「哼」的感覺置於嘆氣的呼吸狀態上,發聲時嘴不張開把「M」音加以延長。哼唱的好處是使喉腔自由與放鬆並防止喉音。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於全然放鬆的狀態,就不能把「哼鳴」唱好。

2、母音練習

聲樂練聲時多採用「咪」、「媽」等進行練習。戲曲練聲(通常叫喊嗓)多採用「衣」、「呀」等進行練聲,這就叫做母音練習。

3、假聲

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聲音要有高位置的要求。最能體現高位置的聲音是「假聲」。唱假聲的時候,喉嚨一般都是開的、鬆弛的,氣息也不僵,上下容易連成一條垂直的氣柱感覺,所以聲音比較柔和圓潤、通暢、統一,演唱時也相對省力。但聲音不夠結實。

如果根據假聲的特點,發揮假聲的優點,即可在保持假聲演唱時的基礎上把聲音放出來,以增加聲帶的張力,摻入真聲成分,就會形成明亮圓潤的混合聲效果。同時音域也得到擴展。

閱讀全文

與八大聲線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業余愛好者鍛煉方法 瀏覽:770
水晶糕的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534
蛋黃包檢測方法 瀏覽:326
不同調節後視鏡方法的種類圖片 瀏覽:366
睡眠淺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88
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通常採用的計算方法有 瀏覽:531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2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9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