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起筆調鋒最簡單方法

起筆調鋒最簡單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1 23:42:04

『壹』 怎麼樣才能筆走中鋒

元代書家趙孟頫在《定武蘭亭跋》中雲:「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乃書法之本,這個亘古不變的根本,便是中鋒行筆,然吾學書年余,終不得其解,經征詢他人及查閱資料,恍有頓悟,於是作一簡論,以慰同道。

一、中鋒用筆前提
1、正確執筆:
唐太宗論執筆法:「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要求執筆要正,所謂「正」是說:動筆前筆桿於三維空間內與四方垂直,利於運動時筆鋒向各方出發。運筆後為保證「萬毫齊力」的用墨效果,筆桿反向傾斜於走筆的方向,但筆桿和筆鋒指向構成的縱向平面仍垂直紙面。即筆桿在縱向垂直於紙面的平面內方向傾斜,越出此面為病。

2、立鋒走筆:
立鋒走筆是讓「筆鋒時刻站立著行走」。就是利用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使、轉等筆法,以及筆鋒的自然屬性:彈性,達到每一次轉換筆勢和走向時,都把筆鋒調整到沒有任何方向,保持筆鋒的相對中正,為下一步的中鋒運筆創造條件。

3、恰當用筆
根據不同書體確定用筆的程度和分寸,即書寫時使用幾分豪。將毛筆「筆鋒至筆肚」間距離平均劃分為三等份,一等份為一分豪,二等份為二分毫,三等份為三分毫。通常:瘦金體用一分豪,歐、柳用二分毫,顏體用三分毫。做到書寫時下筆與用力的恰當。

二、中鋒用筆方法
清末書家楊守敬在論及中鋒用筆時,提出「八面出鋒」,是謂中鋒的妙語,道破了神秘筆法的玄機。中鋒用筆的方法便是「鋒出八面」:根據不同筆畫的不同走向,使用不同毛筆的鋒面。
如何能做到鋒出八面?此乃「中鋒用筆」的關鍵。

1、鋒面劃分
將筆鋒的平面走向,粗略分為八個方向,即八面。書寫時採用的不同的面,而非單一採用某一、兩面。

2、中鋒用筆
書法任何筆畫皆從「點起」或叫「點出」,從側鋒落下形成的「點」轉化為行筆的中鋒是講述的重點。

方法一:捻管轉鋒(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調峰時保持筆尖位置不變,通過手指轉動筆桿調整筆鋒走向。「橫、提」逆時針轉動筆桿,「豎、撇」順時針轉動筆桿,促使筆肚與行筆走向同。「捺」畫不用轉動。此過程走筆使用的鋒面,與起筆點畫使用的鋒面相同。此法優點是:轉換方便,容易掌握。缺點是:由於不停轉動筆桿,影響筆力和速速,筆法也顯單一。
以長橫畫為例。起筆用A面向右下做頓,用C面切出斜邊做點,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逆時針捻動筆桿,使A面轉向右邊,用A面中鋒行筆。
其它筆畫書寫方法理同(略)。
簡單的說,就是切筆後側鋒帶筆,然後轉動筆桿走向想去的方向。簡稱:點,帶,轉。

方法二:提筆折鋒(紙張空間范疇內運筆)。
落筆成點後將筆鋒原地略提,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迅速「頓筆折鋒」向走筆的方向。「橫」折向正右,「豎」折向正下,「撇」折向左下,「捺」折向右下。從而達到採用不同的鋒面中鋒走筆。此法優點是:用筆有力,轉換迅速。缺點是:提筆的程度難以把握,容易出現類似橫畫筆頭出尖或落肚的現象。
以長橫畫為例。起筆用A面向右下做頓,用C面切出斜邊做點,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於點畫原處(不離開點畫)略提筆,再迅速頓筆折筆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鋒行筆。
其它筆畫書寫方法理同(略)。
簡單的說,就是提筆後使筆鋒沒有任何方向,然後再頓筆折向想去的方向。

方法三:腕轉調鋒(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利用腕部的靈活轉動,保持筆尖位置不變,不用提筆原地將筆鋒向外(筆桿倒向懷部)或者向內(筆桿倒向反之)推送,讓筆肚回到筆畫中間,筆鋒自然變化成中鋒走向。「橫、提」筆鋒向外(或上)推送,「豎、撇、捺」筆鋒向內(或下)推送,從而達到採用不同的鋒面中鋒走筆。此法優點是:行筆干凈有力,轉換迅速。缺點是:行筆開始部分容易形成側鋒用筆。
以橫畫為例。起筆用A面向右下做頓,用C面切出斜邊做點,保持筆尖位置不變,然後自點畫原處向外(右上)推送筆鋒,讓筆肚回到筆畫中間,促使筆鋒自然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鋒行筆。
其它筆畫書寫方法理同(略)。
簡單的說,就是保持鋒尖位置不變,略提後按著筆圍著鋒尖畫圓,利用手腕運動轉向想去的方向。
本人向書家推薦後兩種中鋒用筆方法。

方法四:衄挫調峰法(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衄有筆鋒上下、左右來回揉動、轉動的意思,挫有筆鋒突然逆勢而行或筆鋒向上或向左輕輕一擠為行筆快速轉向做准備。即運筆的過程中,橫畫用指關節靈活地使筆鋒不斷上下微微提按揉動,豎畫讓腕左右來回微微提按扭動或提按轉趯。

方法五:翻筆調鋒法(紙張平面范疇內運筆)。
即讓筆鋒從一面直接翻向走筆的相反的另一面。

三、筆法書理總論
啰嗦說了這么多,實際上本人也不會,所以眾位客官只能是理解理論多加練習。總之,筆法的「王道」是中鋒用筆,側鋒輔之,用筆的方法是鋒出八面,調鋒的手段是學習的關鍵(內行稱功夫)。
外行說道,誤人子弟,勿怪為盼。

中鋒行筆有兩大困難要克服。
一、克服行筆側偃。
筆鋒受壓太重的時候行筆,筆肚接觸紙面且被筆桿拖著走,是很難使點畫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因此,中鋒行筆要避免側偃。書學兩大派別,都對此有共識。
但是,是否必須讓筆尖聚攏於筆畫中央來行筆,兩派的要求不一樣。帖學,董其昌:「發筆處便要提的起筆,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之語。」意思是盡量提起筆,讓筆尖在筆畫中央行走。碑學,包世臣:「蓋筆向左迤後稍偃,是筆尖著紙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鋪紙上亦。」很明顯和帖學不一樣。——兩派行筆有所不同,書寫的效果也不一樣,帖學的中鋒行筆效果多為「清挺遒勁」,碑學的中鋒行筆效果多為「蒼茫渾厚」。——但是,兩派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不讓筆鋒側偃又能力透紙背。

二、克服使轉時的偏側。
什麼在轉折的時候會出現偏側,寫幾個字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懶的說了,又不是視頻解說......
怎麼克服這個困難?主要的辦法有四:
1、分筆法。
也就是一筆分成兩筆寫的意思。比如橫折豎,寫完橫,斷筆,再寫豎。六朝碑版楷書大多如此,唐楷偶為之。於右任許多字的轉折之筆都是分筆寫的,有時候連勾都是。

2、提按法。
此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分筆法的快寫,只是分的不明顯。這個方法需要彈性稍好的筆,寫起來很輕快。寫行楷、行書(特別是唐以前的行書)中用的最多。王羲之的字就是這個方法。
3、頓挫法。
頓,很好理解。挫的意思,古人是這樣說滴:「挫者,頓後以筆略提,使筆鋒轉動,離於頓處......」離於頓處的意思不是斷筆,後面的「......」是我省略了一大堆文字,其意思無非是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轉也好,直也罷,啄也行!比如柳公權的字以及米字都是這個方法,唐楷以後也基本都用此法。

『貳』 初學毛筆字,不懂如何藏鋒露鋒和調鋒,該如何把控

寫書法時,要根據書體和風格的不同,去選擇不同的行筆起止的方法。筆尖如何入紙,就是書法上常講的筆法中的一環。藏鋒和露鋒就是筆法這一環節中的兩種典型筆法。




啟功先生書法作品


藏鋒與露鋒兩種筆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單用露鋒,則用筆太過鋒芒,點畫和結字就不穩重;如果單用藏鋒,則點畫無神,也就沒有了書法的氣息。並且單用一種筆法,結字就會顯得太過單調,也容易進入公式化的誤區。書法的學習不僅要追其本質,同樣也不要太過偏執。無論哪種筆法,都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只有納百家之所長為己用,才能將書法付諸自己的情感,從本質上去提升層次。


什麼是中鋒與偏鋒,寫書法時又該如何使用這兩種筆法呢?


書法臨帖的隱藏陷阱,是初學者遇到的常見問題,這幾點必須牢記,臨帖的時候為什麼要一字三抬頭,字帖重影又是什麼意思?

『叄』 寫字怎樣才能寫出筆鋒

第一個方法:讓筆鋒回歸到原始正位。

我們在拿起毛筆蘸墨之前,毛筆的形狀是呈圓錐狀的,但是,當毛筆注入了墨汁後,毛筆有可能就會因墨液的多少而發生一些變化,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尤其是在寫字以後,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甚至出現散鋒、偏鋒、開叉等現象,以至於還要進行二次蘸墨,以修正筆鋒的狀態。

第三個方法:反向調整筆鋒。

當完成一個字的書寫後,筆鋒會與書寫狀態的反方向彎曲,給下一個筆畫帶來一定不便。這時,我們可以採取反向調鋒的方法。當筆鋒向上彎曲時,寫字起筆時就要朝下書寫,以「強行」調整筆鋒,因為在一些人看來,有些筆畫並不是向下書寫的,如何向下調整?其實,向下調鋒是指在筆畫內部進行的,也可以理解為逆鋒,而逆鋒正好是一個反方向的入筆方法,這樣調整起來更為便捷。

第四個方法:捻管處理開叉的問題。

『肆』 如何讓筆鋒"聽話",幾個小竅門

要先學會中鋒用筆
書法要求線條要扎實,要「力透紙背」 也就是要有根,這和打太極拳一樣,講究腳下要有根。線條入紙,力在線中,給人的感覺是扎扎實實、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線條如水上浮萍,軟而無力,漂浮無根,糾其原因主要是:一、筆力不夠;二、速度不夠。

怎樣才能達到筆夠力透紙背呢?必須做到中鋒行筆,筆豪向下,如同鐵鍬挖地,只有這樣,線條才能入紙,才會產生力度。
從線條的內部結構說,線條的力度來源於起筆。起筆要有爆發力,爆發力的強弱,決定著線條質量的好壞,表現了功夫的深淺。因此,要認真體會起筆的方法,注重線條力度的訓練,學會在瞬間把全身之力通過筆毫表現在線條中。

用公式表示:力量+速度=爆發力。爆發力的產生,在於腕、肩等關節的協調運動,肌肉收縮,把力量瞬間凝聚在筆毫上,著力點高度集中,像閃電一樣迅速地畫出線條。就像短跑運動員瞬間把力量聚集在腳掌上一樣,法令槍響,就如 「開閘泄洪」 突然爆發,一瀉千里之氣勢。
長筆畫的爆發力,是在紙上進行運動,筆不離紙,力不離紙,如:橫和豎等。短筆畫的爆發力,是從紙面到空中的運動,如在彈簧上彈跳,騰然而起,線條短促而有力,如:左、右顧盼的點等。

02
要控制提按用筆
提按之法能表現出書寫者對毛筆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說對用筆法就有了一定的把握。提筆與按筆,是使筆鋒作上下動作的兩種相對的筆法。提,是將筆鋒上提,為的是讓筆鋒斂合,使彎曲的筆鋒盡量恢復圓錐狀,筆尖與紙面的接觸面很小,猶如芭蕾舞女腳尖點地,步態輕盈。提也要力到筆鋒,不可如強弩之末。

按,是將筆鋒下按,筆毫鋪開,筆尖與紙面的接觸面很大。最能體現用筆的力度,但控制不好,一味下按,往往使線條粗鈍,形成墨豬。有人下筆就用筆肚,按筆有餘,提筆不足,書寫起來僵、結、板,這是對提按筆法缺少體會與實踐的結果。
提筆、按筆是垂直動作,這種動作是與筆畫書寫的水平動作同步進行的。

在運筆時,由提向按的過渡較容易掌握,而由按向提的過渡就有一定的難度。在寫捺腳、懸針豎、撇等筆畫的露鋒收筆時,沒有掌握這連續反彈轉換技巧。技巧要領是先象魚擺尾一樣,向相反方向用手腕擺起筆鋒,再用較前稍輕的筆觸向前行筆,如此交替進行,筆畫必越來越細。若直接收鋒,很容易寫出散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03
要時刻進行調鋒
筆鋒在書寫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如果不及時調鋒,便會出現偏鋒、絞鋒、散鋒等現象,這樣既影響線條的質量又給運筆帶來很多困難。
怎樣進行調鋒呢?一方面,我們要注意筆鋒的不同變化,靈活把握筆鋒的提按使轉;另一方面,要仔細體會筆鋒在行進中所產生的力量感,以表現線條質量為目的進行筆鋒調整。要表現遲澀、徐疾、燥潤等不同的感覺,就要求我們對筆鋒的使轉進行不同的把握與調整。

但有人寫字不知用偏鋒,往往寫一筆或一字便在硯邊調整一下,不知一擒一縱快速反應而調鋒。擒縱』二字,是書家要訣。
又如國畫的十八描法,這是以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如鐵線描、琴弦描、高古游絲描,以中鋒行筆,要求力度均勻,筆劃粗細一致,其效果圓潤飽滿。至於在行行筆過程過程中筆鋒不但有上下起伏及左右搖動的變化,而且行筆節奏也不同,從而形成多變化的線條。如:蘭葉描、柳葉描、行雲流水描、戰筆描等。

書法藝術的筆法,有一從簡到繁的過程。任何一根線,它都由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三個部分組成,正確掌握和運用這三個動作是線條成敗的關鍵。
若就線條的筆法運動形式而言,平動、提按、絞轉這三種運動形式。

『伍』 寫好書法,運筆調鋒您會嗎

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字書寫藝術,我們應該了解乃至學習繼承。

學習書法運筆調鋒是基礎 。筆鋒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我們在書寫時多用筆尖和中部 ,基本用不到上部即根部 。由於毛筆柔軟難以掌控 ,要想掌握好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那就要練習的功夫了。

本人淺見 :初練時就應懸腕 ,選羊毫筆入手 。運筆時一般要慢而勻 ,切忌走勢輕飄 ,要筆鋒居中 ,力到鋒到 。揣摸筆的彈性 , 不得超過彈性限度 。運筆筆鋒吃紙的深度要基本一致 , 撇捺時順勢慢慢上提, 掌握好想要讓筆鋒想要去的方向 , 以達到理想效果 。這里「力到鋒到」是運筆關鍵 ,」筆鋒居中「是這筆基礎。

根據字的筆畫間架 ,運筆至橫折 拐捺處要頓筆轉圓 達到文美 。多參考字帖。

運筆和調鋒往往都是有機的結合, 很少單獨使用 ; 它們又各是獨立的, 有自己的特點。 起筆時一般是藏鋒起筆 ,使筆畫的邊緣不露筆鋒 即通常的」欲下先上 , 欲右先左」 。寫豎時運筆先逆筆往上運一點 ,再窩筆下行 ,這樣就使豎的上頭楞角分明 ,美觀靚麗 。上面的窩筆就是調鋒 。 若是垂露豎在下端要窩筆收筆上行使下端整齊 。 若是懸針豎順勢中鋒力到運出即可 。點 、撇 、捺也是大同小異 統同一理 。 具體的筆畫也都有各自技巧。

一點淺見敬請參考 ,不當之處批評指正 , 貴在練習持之以恆 , 功到自然成。

落筆:

筆最初接觸紙面叫落筆,也叫起筆。落筆一般較輕,像鳥兒由空中落在枝頭上。落筆是運筆的開始。

頓筆:

把筆往下按叫頓筆。頓筆不可過重,過重了點畫就會太肥。

提筆:

把筆往起提叫提筆,一般在頓筆之後都要提筆。提筆如鳥兒將要離地高飛

頓筆:把筆往下按叫頓筆。頓筆不可過重,過重了點畫就會太肥。

提筆:把筆往起提叫提筆,一般在頓筆之後都要提筆。提筆如鳥兒將要離地高飛。

橫面運動主要有以下幾種:

行筆:筆鋒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筆,行筆也叫走筆、過筆。

挫筆:筆頓後微提,並向相反方向施加力,使筆尖垂直紙面。

毛筆調鋒與開車打方向

一、開車打方向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大路上開車行駛,前方500米要拐彎,是個非常緩的大彎兒,這時,我們首先降低車速,邊走邊打方向,慢慢的轉彎,而車身,始終是正對著大路的正前方。

如果是一個直彎兒,我們就需要將車速降到最低,甚至怠速、停車,然後打方向,車身調整至正對前方了,再緩慢加油前進。

二、毛筆調鋒

毛筆調鋒與這個原理一樣。

寫好書法是需要平時不斷地練習的,只有勤於苦練,才能夠熟練地掌握運筆調鋒的技巧,熟悉筆墨落在宣紙上所產生的效果,這樣在書寫的時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下筆如有神,寫出上乘之佳作來!

古人講運筆,不僅包括用鋒,還包括懸腕。我以為運筆,主要掌握「提按、使轉和調鋒」三個環節。

(1)會提按,毛筆的鋒為筆尖,古人說中鋒用筆,主要指筆尖處於點畫中心的書寫狀態,但這個狀態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運筆狀態下的中鋒,盡管點畫線條呈圓潤流暢,其實在運筆過程中需要依靠提按的動作完成,古人形容「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和印印泥。就是中鋒運筆中有提按動作的形跡,但這是書寫運筆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能刻意而為。

(2)會使轉,保證點畫轉折和鉤以及點畫的筆勢往來和連帶呼應等,都是依靠運鋒過程中的使轉完成。使轉是在運筆提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難度系數,既要邊提按便使轉,確保筆法到位,如寶蓋頭的橫折鉤,要提按使轉並舉,一氣呵成完成書寫。

(3)會調鋒,好比溜冰,能立得住,會滑直線了,就要學轉彎和掉頭技能。書法點畫的起筆、運筆、收筆中調鋒無處不在。以「橫」為例,第一步,逆鋒起筆,既筆尖觸紙的霎那立即頓挫轉中鋒;第二步,水平運筆,並伴有提按動作。第三步,收筆,筆鋒稍往右上取斜視,提鋒、往右下側頓筆再往左提筆收鋒,完成橫的書寫。其它點畫的寫法,都與橫的寫法筆法道理一樣,須用心體會,多加練習。

運筆好比游泳,會了基本動作,人不會下沉水裡了,就可以大膽的游起來,可深入書法的學習進程。

會…這也是目前書法創作的基礎!因為現在的治筆工藝造成(唐代不需),特別是長峰羊毫。它是空中運筆時側峰於中峰關鍵,峰尖靠邊多是側峰筆尖走中乃中峰。

剛開始一定要打好基本功,不論落、頓、提、行筆都要一一拆解反復練習,扎實以後才能運用自如,一氣呵成!

一直想學書法的,我的字寫的很醜,橫豎不直,可能和我沒有耐性有關,學習書法,運筆是很講究的,有機會要好好學學

運筆調鋒,手指旋動。

『陸』 毛筆書法中的「調鋒」是什麼如何調鋒

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什麼是錐畫沙,錐畫沙,錐子在沙地上寫字,錐尖永遠不偏離中間,這是傳統書法一個普遍基本功要求,當代我們普遍叫中鋒運筆。

筆筆有收拾,處處見波瀾

『柒』 請問一下,書法起筆,收筆的技巧

起筆:

1、起筆的角度: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

收筆:

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鋒收筆,這里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

4、鋒尖送到隨處: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7)起筆調鋒最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初學者練書法的技巧:

1、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2、練習點,每天練5鍾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3、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復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書法家談書法:初學者學書法三技巧

網路-起筆

『捌』 書法怎樣調鋒

1、要注意筆鋒的不同變化,靈活把握筆鋒的提按使轉;

2、要仔細體會筆鋒在行進中所產生的力量感,以表現線條質量為目的進行筆鋒調整;

3、要表現遲澀、徐疾、燥潤等不同的感覺,就要求對筆鋒的使轉進行不同的把握與調整。

書寫過程中用中鋒、側鋒、露鋒折轉自如,按筆提筆不倒鋒,不散鋒等,都是通過筆鋒才能完成的。

所以,筆鋒在書寫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如果不及時調鋒,便會出現偏鋒、絞鋒、散鋒等現象,這樣既影響線條的質量又給運筆帶來很多困難。所以,在行筆的過程中要時刻進行筆鋒的調整,使之達到中鋒用筆。

(8)起筆調鋒最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書寫中常見的幾類書體:

1、篆書;

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2、隸書;

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3、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4、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5、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閱讀全文

與起筆調鋒最簡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剝蝦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71
成人如何學拼音最快方法 瀏覽:844
跟腱炎粘連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200
佛手瓜食用方法 瀏覽:116
研究方法之資料收集 瀏覽:931
骶髂關節炎鍛煉的正確方法 瀏覽:169
共溶體制備方法有哪些 瀏覽:987
寶馬5系座椅記憶使用方法 瀏覽:330
單詞課教學方法與策略 瀏覽:212
光纖投屏儀連接方法 瀏覽:223
高中排球體育教學方法 瀏覽:712
批量換圖片背景的方法 瀏覽:216
山地自行車正確的蹬踏方法 瀏覽:46
貼面磚的方法與視頻 瀏覽:590
測量身體素質的方法及軟體 瀏覽:715
最新綁魚鉤方法視頻 瀏覽:828
社會跳舞的正確方法 瀏覽:701
粗海鹽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727
粉狀面膜怎麼調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瀏覽:567
機床主軸跳動激光干涉測量方法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