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古人的讀書方法並簡單介紹30字

古人的讀書方法並簡單介紹30字

發布時間:2025-05-17 15:34:05

『壹』 古人讀書,有哪些好的方法

古今名人的讀書方法如下:

1、諸葛亮:觀大略法。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一起讀書,但讀書的風格和方法卻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務於精熟」,而諸葛亮則「獨觀大略」。「務於精熟」,就是認真精讀,力求理解透徹,並爛熟於心。

「獨觀大略」,就是說諸葛亮的讀書方法與其他三人不同,獨樹一幟;他是從總體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被枝蔓問題所糾纏。看得出來,諸葛亮無論是打仗還是讀書,都勝人一籌。

2、陶淵明:不求甚解法。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文中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描繪自己的讀書生活,闡發自己對讀書的見解。陶淵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觀點,是有針對性的。他認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沒有價值的注釋,而應注意讀原著,領會原作的基本內容。

如果不論讀什麼書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輩子能讀幾本書呢?對有的書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過去了;有的書,可暫時「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時候,再「求甚解」。

3、韓愈:提要鉤玄法。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雄文《進學解》中曾說過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讀書法。對於那些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提綱摯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讀書若能做到提要鉤玄,效果必定會好。因為「提其要」,能使自己對書中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一目瞭然,對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清清楚楚,從而可以進一步了解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鉤其玄」,便於把握重點,吃透精神實質,對某些重要觀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將書中的營養,化為自己的血肉。

4、蘇東坡:八面受敵法。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就給他寫了封回信,信中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

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比如,你想研究歷代興亡治亂和明君賢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這個問題,不要再想別的問題。又如,你想考慮史實古跡和經典文物,仍用同樣的方法辦理,其他以此類推。

這種「八面受敵」法讀書,看起來似乎迂鈍了一些,但到了學成之日,是那些涉獵者們所無法攀比的。「八面受敵」受到後人推崇,因為它是一種高明的讀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八個方面,然後各個擊破,對研究成果進行加工整理,再得出結論,既深刻又全面!

蘇東坡在談到他讀《漢書》的經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東坡運用「八面受敵」法讀書的一個具體範例。

他讀《漢書》要讀許多遍,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結果他對書中的每一方面的問題,都了解得非常透徹。

5、朱熹:循序漸進法。

「或問讀書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漸進」。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讀書方法。

朱熹對此方法作了詳盡的解釋:以兩本書而言,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本書而言,則「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他還要求:「未及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

為什麼要循序漸進呢?朱熹以生動的比喻說,「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處,不知自低處不理會,終無至高處之理。」

朱熹的這個主張說明,讀書要選定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從最基本的書讀起,讀通一本然後再讀另一本,讀通一節然後再讀另一節;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後,雜亂無章地亂讀一氣。只要做到循序而漸進地讀書,就會收到「意定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弟子規》中將這種方法概括為「此未終,彼勿起」。

讀書法的具體操作

1、准備階段

1)選定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應是閱讀學習的專家,熟知一般的學習技巧,或者是對指定書籍內容非常熟悉。

2)選定閱讀書籍。

書籍選定是讀書法的關鍵步驟。所選書籍應針對具體的培訓對象、培訓目標而定,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2、實施階段

讀書法應用職業教育中,一般分為短期閱讀法和長期閱讀法。

1)短期閱讀法。

所謂短期閱讀法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讓研習人員閱讀部分資料,並讓其馬上提交心得報告(口頭或書面)的一種教育方法。

該方法的特徵為:

短期閱讀法分為閱讀和默讀。如果資料內容相對生僻一些,可採用朗讀法;如果資料內容淺顯易懂,則應默讀,加快閱讀速度。指導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提示資料重點、難點,並對個別學員進行輔導。

2)長期閱讀法。

所謂長期閱讀法是指提前幾個月將閱讀資料發給研習人員,並明確訓練目標,要求研習人員對書籍仔細學習、研究,最後集中一起討論以檢測學習效果,也可讓研習人員上交心得報告。

『貳』 古人是怎麼讀書的

關於古人是怎麼讀書的如下:

一、董遇"三舍讀書法

董遇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學者。他為人朴實敦厚,從小就喜愛讀書。

漢獻帝興平年間,戰亂紛起,加之連年的大旱,地里顆粒無收,老百姓飢寒交迫,在這種環境下,家裡根本就沒有錢供董遇讀書。為了養家糊口,幼小的董遇每天和哥哥一起上山去打柴,再挑到鎮上去賣,換取一點收入。

每天傍晚回到家時,人已累得精疲力盡了,可董遇不顧身體的勞累,仍然專心刻苦讀書。困了他趕忙起身,在水缸里舀一盆冷水,往臉上一潑,冰冷的水立即讓他清醒了,他又坐在桌前,埋頭讀起來。陰雨天時,泥濘遍地,無法上山打柴,董遇便早早起床,簡單的梳洗後,就開始認真讀書,一讀就是一整天,有時連飯都忘了吃。

到了冬天,寒風刺骨,大雪飛揚,地里基本沒有什麼活可做了,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年中難得的休息時間;而對於董遇,則是讀書的大好機會。由於小屋很破舊,四面漏風,沒多久,董遇的手腳就被凍了,翻書時手不聽使喚。

讀語文也同樣如此:第一遍,了解課文概況;第二遍,掌握生字難詞;第三遍,分析文中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第四遍,了解寫作技巧;第五遍,總結復習。這樣下來,一篇文章就掌握差不多了。蘇軾說他在讀《漢書》時,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慣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數遍之後,他對《漢書》已經胸有成竹,如數家珍。

「八面受敵」讀書法,不是蜻蜓點水或走馬觀花式的泛瀆,而是對作品全心全意地專注,有的放矢地去精讀。運用這個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學會主動思考。讀之前一定要明確讀的目的,目的越明確,越全面,讀後的感悟認識就會越深。

閱讀全文

與古人的讀書方法並簡單介紹3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金的閱讀方法是什麼 瀏覽:792
福特杯使用方法 瀏覽:277
摩絲使用方法 瀏覽:802
移動寬頻使用方法 瀏覽:27
鄉土中國研究背景及方法 瀏覽:730
surf快速記憶方法 瀏覽:894
男士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852
腦血管瘤有什麼治療方法 瀏覽:920
最簡單的刷鐵塔方法 瀏覽:256
吃麵包的方法和視頻 瀏覽:848
有沒有再簡單點的方法 瀏覽:907
腰椎軟骨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952
優卓雙氧水使用方法 瀏覽:282
什麼方法可以讓月經提前 瀏覽:650
制定物資消耗額的常用方法 瀏覽:817
汽車暖氣排氣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290
五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189
鋼尺使用方法 瀏覽:279
收稻米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9
舊衣服做褲子簡單方法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