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鑒別廬山石耳與木耳
廬山石耳
與黑木耳同科,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於它形狀扁平如人耳,又附著在岩上生長,所以稱之為"石耳"。
石耳營養價值極高,內含很多的肝糖、膠質、鐵、磷、鈣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十分豐富,是一種高蛋白滋陰潤肺之補品。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石耳,廬山亦多,狀如地耳,山僧采來曝曬,洗去沙土,作食用,仍佳品也。"並對石耳氣味甘、平、無毒,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飢,大小便少,明目益精"的葯用功能,作出詳盡記載。 由於石耳其性清熱解毒,可治吐血紅崩,熱結小便痛,白濁、白帶、痢疾、毒蛇咬傷、火燙、牙痛、便秘等症,亦有降血壓作用,吸引廣大遊客
石耳 ,又名岩耳,是一種生長在石壁上的黑色地衣植物,石耳一般長在靠北朝南,岩壁潤濕,屬砂質頁岩的地方! 它是一種菌類食品,營養豐富,可以入葯!據本草綱目記載,石耳有滋補,消炎,降壓的功能...可以明目益精,能延年
石耳與木耳,地耳形態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血為優;地耳以明目為長,木耳以養陰為佳。《粵志》曰:凡香蕈感陰濕之根而成,善發冷氣,多和生薑食以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無毒,多食,人能潤肌童顏,在木耳、地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