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掌握急救知識、才能和技巧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救助人還是被救助人都要保持冷靜,不同的危險也有不同的急救要點,下面三種急救方式適合不同的情況。
一、中暑急救急救方法: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2、使病人仰卧,解開衣領,脫去或松開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應避免直接吹風),以盡快散熱。
3、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的話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解暑。
5、一旦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症狀,應讓病人側卧,頭向後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二、燒傷燙傷急救
常見的處理辦法是:
1、如果燒傷的部位是頭和頸部,則不用包紮,應採用暴露療法,只在創面塗以燒傷葯膏即可,但不可讓鼻涕、眼淚、唾液污染創面。一旦創面遭到嚴重污染,必要時,應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如果燒傷後,水泡已破,且局部被臟物污染,則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周圍也應清潔消毒,然後在創面蓋凡士林紗布和無菌紗布包紮,每2—3日換葯一次。
3、如果燒傷後有水泡形成,最好不要刺破水泡,以免感染,如水泡較大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4、對於小面積輕度燒傷,可用冷水及時沖洗局部,以降低溫度,減輕痛感與腫脹。如果燒傷的局部很臟,可用肥皂水沖洗,但不可用力擦洗;蘸干水後,再塗上燙傷膏、紅花油等葯品。
求援
1.冷靜現場指揮,請旁人協助。
2.電話120(應說明地點、傷情、人數、姓名及所需支援事宜等。)
急救優先次序:
1、維持呼吸道暢通。
2、重建呼吸功能---呼吸停止時,施與人工呼吸。
3、重建循環功能
(1)、心跳停止時,施與心外按摩。
(2)、嚴重 出血者予以止血。
4、預防休克。
5、預防再次受傷。
把握原則
1、將傷患置於正確舒適的姿勢,防止病情惡化。
2、保暖,但避免過熱而出汗。
3、給予傷患心理支持。
4、詳細記錄,並隨時觀察傷患病情的變化。
急救要點
在發生嚴重傷害或有人突然生重病的情況下,緊急呼救的同時:
a.實施快速營救(例如從水中或火場里把受傷者拖出來)。
b.一定要把傷病者放到通風處並進行口對口。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急救技術
Ⅱ 逃生自救演練過程
演練過程
1、學校事先制定演習方案,召開籌備會議,進行責任分工。
2、各班進行動員和布置,做好逃生演習准備,班主任進行再動員和交代注意事項。
3、逃生自救演習程序
1)學校先發出鈴聲,然後緊急向全校師生廣播逃生指令(指定專人擔任廣播員),播出內容:各位老師同學們,我校教學大樓發生緊急情況,請大家不要恐慌,不要擁擠,一定要在老師的統一帶領下,有序、快速逃生。
2)當時在教室上課的教師迅速組織學生排成2路縱隊,按指定的逃生線路到指定地點集合,學生到操場後,立即排隊點名,匯報人數及安全情況。
3)當時在辦公室內辦公的班主任立即到本班教室與任課教師一起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逃離。未上課的教師就近指揮學生按序撤離,然後檢查本樓層有無未逃離的學生。
4)上體育課的班級立即在操場集合,由上課的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到安全地帶集結。結束後,各班到田徑場對號站立,進行逃生演練總結。
5)行政藝術樓和實訓樓上課的教師迅速組織學生排成2路縱隊,按指定的逃生線路到就近的安全地點集合,統計學生人數並向上級匯報。
6)各部主任在教學大樓門前指引從樓內跑出的學生向大操場集中。
7)校醫老師攜帶急救葯箱在籃球場安置穩定學生並查看學生傷情。
8)不擔任教學任務的職工在籃球場處待命,及時把傷情較重的師生送往醫院。
9)帶領本班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後,不擔任班主任的男教師如當時沒有帶班任務,則立即到籃球場處待命,參加救護組工作。
10)撤離到安全地點後,班主任立即清點學生人數,先向部主任匯報,部主任向總指揮匯報
Ⅲ 消防演習怎麼逃生
1、制定逃生路線
2、每人准備一塊手帕,逃生時用手帕捂住口鼻
3、逃生時彎腰,降低口鼻的高度。
大概就想到這么多吧。
Ⅳ 逃生演練時的方法,比如抱頭這類的
火災時用濕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不讓毒氣進入體內,彎腰從安全出口逃生。
Ⅳ 消防逃生技巧
方法一、要了解和熟悉環境。當你走進商場、賓館、酒樓、歌舞廳等公共場所時,要留心太平門、安全出口、滅火器的位置,以便在發生意外時及時疏散和滅火。
方法二、要迅速撤離。一旦聽到火災警報或意識到自己被火圍困時,要立即想法撤離逃生。
方法三、要從通道疏散。如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室外疏散樓梯等。也可考慮利用窗戶、陽台、屋頂、避雷線、落水管等脫險。
方法四、是利用標志引導脫險。在公共場所的牆上、頂棚上、門上、轉彎處都設置「太平門」、「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電話」和逃生方向箭頭等標志,被困人員按標志指示方向順序逃生,可解「燃眉之急」。
方法五、要利用繩索滑行。用結實的繩子或將窗簾、床單被褥等撕成條,擰成繩,用水沾濕後將其拴在牢固的暖氣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員逐個順繩索滑到下一樓層或地面。
方法六、要保護呼吸系統。逃生時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將口鼻捂嚴,否則會有中毒和被熱空氣灼傷呼吸系統軟組織窒息致死的危險。
方法七、要藉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緩降器、救生袋、網、氣墊、軟梯、滑竿、滑台、導向繩、救生舷梯等。
方法八、為低層跳離,適用於二層樓。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頭、床墊、大衣等柔軟的物品,以便「軟著陸」,然後用手扒住窗戶,身體下垂,自然下滑,以縮短跳落高度,快速從火災逃生。
方法九、為暫時避難。火災很大,在無路逃生的情況下,可利用衛生間等暫時避難。避難時要用水噴淋迎火門窗,把房間內一切可燃物淋濕,延長時間。在暫時避難期間,要主動與外界聯系,以便盡早獲救。
方法十、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顧他人死活的行為和前擁後擠現象,要堅決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無論是何種原因起火,被困在樓上都不要慌張,想法逃脫才是首要,那麼如何逃脫要結合自身所處的位置及周圍環境,要善於利用和假借外物。
你可以用被單來打結當繩子用,也可以直接找繩子來用;如果所在樓層不高,則可以選擇有泥土的空曠地面來向下跳,比如你是在二樓;或者直接用水把全身澆濕,頭頂著濕東西順著樓梯向下跑。
只要火燒的還不高的話可以逃出來的,因此樓道內一般都沒有易燃物,很難燒著;如果所在樓層高,則也不要慌張,堅決不要怕死而選擇跳樓,是在無法逃脫就斷則一個燒不到的角落先躲起來,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Ⅵ 什麼是救生演習
您好!
救生演習是一項強制性的操練項目,其目的在於一旦發生不可預見的緊急事件,所有乘客和船員均能迅速在集合地點(即緊急集合點)匯合。在演習過程中,還將向大家傳授其它的安全信息(例如,如何穿戴救生衣)
希望對您有幫助,感謝您的提問!如需了解更多旅遊信息,歡迎登錄同程旅遊郵輪頻道:)
如預訂過程有任何疑問歡迎咨詢客服人員哦~~
Ⅶ 逃生演習的步驟
消防安全逃生演練內容及步驟
1、接到火警訊號後,應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迅速從消防安全通道逃離車間
(准確/標准用時3分種)。
2、發生火警時,伴隨的大多數情況是供電中斷,逃跑時應按照消防通道,
門口,樓梯出口上方的消防應急燈指示的方向逃離事故地點。
3、逃跑過程要注意安全:不要擁擠;不要跳樓;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推搡,避免發生踩踏事故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同時緊記左出右入的原則,為搶救工作提供便利的通道。(不完全統計,一般火災現場的傷亡情況:踩踏。窒息死亡的比例可高達95%以上)。
4、逃離火災現場後應即時利用一切通訊工具報警(火警電話119),報警時要沉著,冷靜,報告火警的位置要清楚/明確,火災的性質大小要清。
5、安全逃離火災現場後,不要在火災現場附近圍觀,湊熱鬧,防止火災產生爆炸傷及人身安全;另外,還會嚴重影響消防人員滅火和拯救工作。
6、各車間/部門(主管/組/班長)負責人迅速在安全地方召集本部人員,清點人員及時了解火災現場被困人員情況,部門負責人必須將所有數據第一時間報告上級,並組織人員安撫工人情緒。
7、安全負責人立即組織本廠義務消防員進行有序的搶救傷員和年滅火災的各項工作。
8、實地講解,演習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過程。
9
、演習結束。
Ⅷ 簡述引導疏散逃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一定牢記發生火災時要報警。
二、生命第一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尋找貴重財物而耽誤逃生時間。
三、樓房起火時,不能乘普通電梯逃生,因為起火很容易斷電,或者使電梯轎箱受熱變形卡殼而使逃生失敗。
四、不能在濃煙彌漫時直立行走,否則極易嗆煙和中毒。
五、在室內發現外部起火,開啟房門時,須先觸摸門板,若發現發熱或濃煙氣自門縫竄入,就不能貿然開門,而應設法尋求其他通道,若發現不熱,要緩緩開啟,並在一側利用門扇作掩護,防止煙氣熏倒或熱浪灼燒。
六、逃生時,每過一扇門窗,應隨手關閉,以防止煙火沿通道蔓延。
七、逃生者若身上著火,應迅速將衣服脫下或撕下,或就地翻滾把火撲滅,但要注意不要滾動過快,切記不要帶火迎風跑動。若附近有水池、河、塘等,要迅速跳入水中,以滅去身上的火。
八、逃出火場危險區後,受害者必須留在安全地帶,不要重新進入火場,以免發生危險,如有情況,應及時向救助人員反映。
九、服從公安消防隊的指揮。
Ⅸ 船舶救生的救生演習
船上要根據船員的職務、特長和工作能力,編制本船的救生部署表。表內規定船員的救生工作崗位和職責,例如大副擔任艇甲板現場指揮,水手長和舵工管理放艇、操舵,輪機員管理艇機,報務員負責發求救電報,事務員負責維護旅客秩序,服務員負責引導旅客走向登艇甲板和查看旅客穿著救生衣情況等。船舶在航行中應定期進行救生演習,使船員熟悉自己的崗位和救生設備的使用方法,並將演習情況記入航海日誌。此外,船員還應經常檢查和妥善保養船上救生和求救信號設備,使其處於隨時可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