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豆腐的方法有哪些技術
自製豆腐菜譜簡介豆香濃郁,整個過程在自己的把控中,吃點比較放心。材料干黃豆500克,葡萄糖酸內酯8克,水4000毫升做法1、干黃豆洗凈放入盆里,填滿水,泡發黃豆。通常頭天泡,第二天就可以做了。2、把泡好的黃豆放入料理機,加入適量水打成漿(盆里准備4000毫升的水,這個水量,是打出豆漿的水的比例)把泡好的豆子放到料理機,然後加水,水量是料理機的一半,否則容易溢出來。3、等豆子打成漿,過濾出豆渣。4、把豆漿放入鍋里,准備熬漿。一邊熬,一邊攪拌,否則很容易焦掉。等豆漿開鍋了,還要繼續熬5-8分鍾。因為這個時候是假沸現象,不是真的沸騰。不煮熟 ,容易中毒。通常店裡賣的豆漿,都用了殺泡劑,所以看不到起泡。5、一邊熬,一邊把上面的泡沫撇出去。熬好的豆漿,要透過過濾網,再倒入干凈的有蓋子的盆里。6、把葡萄糖酸內酯,放入小飯碗里,加入涼白開(平時吃飯的小飯碗,一碗水),化勻。7、等到盆里的熟豆漿,放涼5分鍾以後,把內酯水倒入豆漿。8、用干凈筷子攪拌豆漿,讓內酯水充分,和豆漿調和(參看圖片所示)9、15-30分鍾後,就成了豆腐花10、把豆腐花倒入紗布當中,包裹起來。如果有模具就放在模具里,沒有,用活底的蛋糕烤盆也行。11、壓上重物,如果喜歡嫩的豆腐,就時間短一些,重物輕一些。喜歡老一些,就重物要重一些,時間長一些。一般2,3個小時就可以啦!12、打開紗布,拿出豆腐就可以做菜了。小訣竅1、做豆腐的模具可以到網上買,用過以後,一定要刷干凈,晾乾,否則長毛。2、沒有模具,可以用活底的烤蛋糕盆,因為活底,才能讓豆腐水流出去。
⑵ 在家製作豆腐的簡單方法
傳統豆腐生產工藝過程,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軟化,浸泡後的大豆磨漿,然後過濾將豆渣分離獲得豆漿,蒸煮豆漿,再加入凝固劑等使大豆蛋白質膠凝成型得到豆腐。 [4]
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工藝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漿——過濾——煮漿——凝固——成型——成品 [4]
(1)清理:選擇品質優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雜質,得到純凈的大豆。 [4]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脹,有利於大豆粉碎後提取其中的蛋白質。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為1:(1-1.2),即大豆增重至原來的2.0-2.2倍。浸泡後大豆表面光滑、無皺皮,豆皮輕易不脫落,手感有勁。 [4]
(3)磨漿:經過浸泡的大豆,蛋白體膜變得鬆脆,但是要使蛋白質溶出,必須進行適當的機械破碎。如果從蛋白質溶出量角度看,大豆破碎的越徹底,蛋白質越容易溶出。但是磨得過細,大豆中的纖維素會隨著蛋白質進入豆漿中,使產品變得粗糙、色澤深,而且也不利於漿渣分離,使產品得率降低。因此一般控制磨碎細度為100-120目。實際生產時應根據豆腐品種適當調整粗鈿度,並控制豆渣中殘存的蛋白質低於2.6%為宜。採用石磨、鋼磨或沙盤磨進行破碎。磨碎後的豆糊採用平篩、卧式離心篩分離,充分提取豆漿。 [4]
(4)煮漿:煮漿是通過加熱使豆漿中的蛋白質發生熱變性的過程。一方面為後序點漿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消除豆漿中的抗營養成分,殺菌,減輕異味,提高營養價值,延長產品的保鮮期。煮漿的方法根據生產條件不同,可以採用土灶鐵鍋煮漿法、敞口罐蒸汽煮漿法、封閉式溢流煮漿法等方法進行。煮漿溫度應達到100℃,時間5min左右。 [4]
(5)凝固與成型: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質在熱變性的基礎上,在凝固劑的作用下,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的過程。生產中通過點腦和蹲腦兩道工序完成。 [4]
點腦是將凝固劑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漿中,使大豆蛋白質溶膠轉變成凝膠,形成豆腐腦。豆腐腦是由呈網狀結構的大豆蛋白質和填充在其中的水構成的。一般來講,豆腐腦的網狀結構網眼越大,交織的越牢固,其持水性越好,做成的豆腐柔軟細嫩,產品的得率也越高;反之,則做成的豆腐僵硬,缺乏韌性,產品的得率也低。 [4]
經過點腦後,蛋白質網路結構還不牢固,只有經過一段時間靜置凝固才能完成。根據豆腐品種的不同,蹲腦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30min。 [4]
成型即把凝固好的豆腐腦放入特定的模具內,施加一定的壓力,壓榨出多餘的黃漿水,使豆腐腦密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彈性、韌性的豆腐,不同產品施加的壓力各不相同。
⑶ 豆腐的製作技術
工具材料:300g黃豆,鹽,水,豆漿機,紗布
操作方法如下:
1.把300g的黃豆浸泡,至原有體積的2-3倍,泡發後大概600-700g。
⑷ 做豆腐技術與方法是什麼
1、准備干黃豆一斤,泡水浸豆 ,,冬天泡24小時,夏天6-9小時,春秋9-11小時,根據天氣泡黃豆,天氣熱時間越短,最好是泡好的黃豆水上面不要起沫子,泡好的黃豆裡面掰開是平的,黃豆泡的時間過長是做不成豆腐腦的。
2、打漿 1斤干黃豆泡好後,用11斤水磨三次,放水太多,豆腐腦腦會嫩或者碎,在家做時,,按照這個比例,比如說100克黃豆,就需要1100克水,同樣也是打磨三次。
3、煮漿 豆漿一次性煮開,煮透,溢出鍋時關火或者放消泡劑,或者用筷子攪一一下,防止溢出。注意要一次性煮開,在攪動一會,豆漿剛溢出來是屬於不開的狀態的,要在多煮一會。
4、過濾 將煮好的豆漿過濾一下,過濾是提高成品質量的前提。通過過濾,將蛋白質和豆皮及不溶性粗纖維分離。濾布孔眼要適當。過濾好後放涼,大約放到30度左右,不懂控制溫度的,可以買個溫度計。
5、放內脂 每斤干豆子夏天放內脂14克,春秋放15-16克,冬季防19克,內脂需要用涼水花開,放入良好的豆漿中攪勻即可。
⑸ 做豆腐的方法有幾種。
(一),吉祥豆腐
主料:豆腐,雞塊。調料:蔥適量,姜適量,野山椒適量,鹽少許,味精少許。
製作方法:1,將整塊豆腐放入籠屜蒸半小時
2,,取平底鍋,放少許油加熱,將豆腐放入煎
3,用小刀將豆腐挖出,呈盒狀
4,將水燒開,雞塊放入,煮兩三分鍾後關火,加蓋燜十幾分鍾至熟透,放入豆腐內。5,,蔥、姜切末,野山椒切碎放鹽、味精拌勻,鍋內放兩勺油燒熱,澆至料上,攪拌使之受熱均勻,油可潷出一些,均勻地澆至豆腐容器中的雞塊上即成。
(二),鍋塌豆腐
主料:肉茸,雞蛋。調料:料酒適量,味精適量,麵粉適量,濕澱粉少許,精鹽適量,蔥適量,姜絲適量,醬油適量,清湯適量,油適量,
鍋塌豆腐的製作方法:1,豆腐切5厘米長、3厘米寬、1厘米厚片,兩片間夾肉茸餡,放籠中蒸過。2,把雞蛋攪打均勻,加入料酒、味精、精鹽、麵粉、濕澱粉,攪成糊,先在大盤中抹一層糊,將豆腐塊排成兩排放在糊上,再在豆腐上抹一層蛋。3,加少許油燒至五成熱時把豆腐推入鍋內,翻煎至淺黃後放入蔥、姜絲,倒上用清湯、醬油、料酒、味精調成的汁,加蓋收干,翻扣在盤內即可。
(三),麻婆豆腐
原料:牛肉末(或豬肉末)65克,嫩豆腐200克,辣椒粉適量,精鹽適量,雞湯130克,澱粉適量,豆豉10克,料酒適量,花椒粉適量,蒜末適量,醬油適,蔥末4克,辣油4克。
製作方法:1,先將嫩豆腐切成3分斜方塊,用滾水煮二分鍾,以去除石膏味,瀝干水分。
2,,另起旺豬油鍋,將牛肉末和豆瓣醬一起炒,再放辣椒粉、醬油、豆豉、辣油、料酒、鹽、蒜末,炒到入味,
3,再放豆腐和雞湯100克,用小火燜成濃汁,
4,再加澱粉勾芡收汁,放蔥末、花椒粉、味精即好。
⑹ 怎樣用石膏粉做的豆腐的方法及步驟
做法如下:
材料:黃豆、豆漿機、紗布、石膏粉、豆腐模具
1、打豆漿前要先將黃豆用水浸泡一個晚上。泡好的黃豆洗干凈,挑去不好的黃豆。
⑺ 做豆腐的方法教程書
水豆腐,是我們日常生活最普遍的豆類食品,也是我國的傳統式食品,它味美而健康養生,其營養成分極高,含有鐵、磷、鈣、鋅、維生素b21、蛋黃素等多種多樣營養元素,也是我們素餐菜式的關鍵原材料。在我們生活起居中,其豆腐的做法有很多種多樣,像煎、炒、燉、煮都能夠。今日,就先共享3種豆腐的做法。
第一道是香煎豆腐
食物
水豆腐400克、食用鹽、辣椒干、蔥段、生抽、香油各適當
作法
1.水豆腐清洗,切割成片狀預留。
2.炒菜鍋燒電,油燒放進水豆腐煎至雙面金黃色,撈起來控油補水預留。
3.鍋內留底油,添加辣椒干段、蔥段爆鍋出香氣,隨後放煎好的水豆腐,添加適量食用鹽、生抽、香油煸炒勻稱盛出就可以。
第二道香辣水豆腐
食物
水豆腐200克、青紅椒辣、鹽、生薑沫、生抽、麻椒、香油各適當
作法
1.水豆腐清洗,切片狀。
2.起鍋燒油,油熱放水豆腐小火煎至雙面金黃色盛出預留。
3.鍋內留底油,添加生薑沫、青紅椒末、麻椒炒出香味,隨後放水豆腐,加少量冷水燜煮,最終加食用鹽和香油煸炒勻稱盛出就可以。
第三道豆腐箱子
食物
水豆腐400克、食用鹽2克、生抽6克、玉米粉8克、
作法
1.水豆腐清洗,切一小塊放炒鍋里煎至雙面金黃色盛出預留。
2.將鍋放灶火上,添加適量冷水、鹽、生抽、玉米粉、煮至粘稠狀,最終淋在煎好的水豆腐上就可以起鍋擺盤。
它是三款不一樣作法、不一樣口感的豆腐做法,有長相、又美味可口,期待大夥兒可以喜愛!
⑻ 做豆腐腦的方法與技巧
豆腐腦的做法:
1、將黃豆浸泡過夜後瀝出,放入豆漿機中,加入清水1000ml,啟動豆漿機
2、在豆漿機制漿的同時,用1小匙熟石膏粉、2小匙玉米澱粉加3大匙涼白開調勻,倒入一個大口深盆中
3、豆漿機完成制漿後,過濾豆渣,留下豆漿
4、在豆漿溫度稍稍降為攝氏85度左右(約華氏185度左右)時,將裝豆漿的容器稍微提起至高處,往裝有均勻石膏粉漿的深盆里沖
5、豆漿都沖到深盆里後,靜置15-20分鍾即完成豆腐腦的製作
烹飪技巧
1、浸泡豆漿過夜的水不可用,重新加清水放入豆漿機中制漿。
2、過濾豆漿需要一些時間,如果濾好的豆漿已不足80攝氏度,可以拿到微波爐中再轉幾分鍾。
3、熟石膏粉不可替代,而且切記是熟石膏粉,不是生石膏粉。玉米澱粉(即cornstarch)可用地瓜澱粉、土豆澱粉等代替。
4、往大盆里沖豆漿時,確保盆里的石膏粉漿是調和均勻的,不要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