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察蠶的生長變化實驗課教案
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手裡的小蠶開始慢慢長大,孩子們每天認真觀察小蠶如何吃葉子,堅持給小蠶清理糞便,堅持觀察記錄小蠶的運動,外形變化(小蠶身體逐漸由黑變灰,變白,腳丫數量越來越數得清了,蠶糞便越來越有形狀了,腳丫的力量越來越強了),還發現了小蠶有眠、蛻皮現象,但是還不是很清楚這叫什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教師經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勵孩子深入細致觀察,堅持記錄,鼓勵孩子思考探究小蠶的生活習性,身體各部分的功能,讓孩子對幼蠶的認識有了一定的積累。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蠶在生長的過程中,身長、體重、食量等方面都會不斷發生變化。
蛻皮是蠶生長過程中的顯著特點,蠶每次蛻皮後身體都會發生變化。
蠶的生長情況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2.過程與方法
學習給桑、除沙等養蠶的技能。
用測量等科學的方法觀測蠶身體的變化。
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及描述蠶的生長變化。
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後,再進一步去觀察。
對蠶的生長變化進行預測。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現生命的生長變化,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
認識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帶領學生交流養蠶記錄及發現,學生認識到蠶在生長過程中,身長、體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
觀察蠶的外形和行為。
教學難點
關注小蠶的下一步發展變化,引導學生為蠶吐絲結繭做好准備。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學生自己飼養的蠶。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蠶的外形特徵、行為,以及蛻皮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教師為學生也准備一些蠶。
學生准備:養蠶記錄(要求每周記兩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發現就記錄,所有教師可平時加強與學生共同發現交流,督促記錄)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