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關於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論文
由於你並未說明論文是用作高中、職專抑或大學,在此我先推薦幾篇相關專題較優秀的論文,你根據個人要求比較選擇(本人比較欣賞第二篇,如果不能滿足或不符你的需要,本人可以補充提供)由於無法上傳word文檔,只好全部粘貼上來,你就費點眼睛吧1、新時期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初探(1949字)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實質上是向全國高校的英語教師發出了開展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號令。這個重要文件的頒布體現了教育部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決心。由此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全國各個高校紛紛展開,大學英語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在課堂,這樣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也就尤為重要。大學英語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進行英語語言輸入、輸出的重要場所,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指導思想和要求,只有在課堂上才能得到具體的體現。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為突破口,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教學方法體系。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網路資源,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將教材與教學軟體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實現了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等多種互動模式,重在培養綜合應用能力,課堂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拋開了傳統教學中以閱讀為主的教學思想,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新理念,教學重點放在強化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上。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組織方法的改革。傳統的外語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主宰了課堂中的一切活動。而在現代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是教學生知識和評判他們的學習,教師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課堂活動的協商者、參與者、合作者及心理支持者。教師通過鼓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必要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可以採取啟發、討論、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力爭處理好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學習的關系,從而發揮教師的管理、組織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三、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1.進行「興趣教學」,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豐富的網路資源提供的英美影視片段和英語歌麴生動有趣、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精美的圖片和動畫展現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英語國家當代社會的流行文化;聽說訓練具備角色扮演功能,既可以解決大班上課學生開口機會少的矛盾,又能避免學生當眾羞於開口的狀況。教學軟體和網上資源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強,它能有效地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能力,可以輔助地解決語法和閱讀理解問題,擴充學生英語文化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軟體系統,根據自己的基礎和需要及自己的時間等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2.進行「互動式教學」,加大學生的英語輸入和輸出過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師生生命活力的系統,是一個以學生為認知、實踐、發展主體的特殊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人際溝通、交往的過程。課堂交往實際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形成人際互動,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過程中不斷積累文化科學知識及社會經驗,改善自己的不良行為,修正和提高自我認識,逐步學會正確判斷和評價自己的言行,調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之符合社會的期望和要求。這就是說,要把課堂教學當作實際的語言交際過程,大力加強師生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確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3.進行「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英語知識。網路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實現了情景教學,英語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由於學生總是不斷地接觸大量實用生動的語言材料,學生通過原有的英語知識系統與新的語言知識輸入間的相互作用建構他的語言知識結構和能力,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就成了不斷建構的過程。新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學生自身主動選擇、理解和吸收輸入的信息,有助於英語學習者不斷調整自己的語言知識結構,加大語言知識的積累。4.進行「探究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時敢於活動、樂於活動,具有較大的思考和實踐空間,學生可以盡量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自覺、積極主動獲取語言知識,主動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2916字)摘要:課堂提問是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橋梁。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強化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本文講就課堂提問中產生的普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堂提問;主動性;有效性
I. 引言
問與答是人類最基本的交際方式,也是大學英語課堂中最主要的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外語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橋梁。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思考,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同時教師能從中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檢驗教學效果,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提問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將就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談幾點認識。
II. 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 問題設計不合理
調查表明一些老師的提問過於簡單。學生的回答只不過是「yes」或"no"或是單個字。比如「Do you like it」。這些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提問收不到效果
2. 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老師提問之後,不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就叫學生回答,造成了學生回答不出的情況。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弱了學生的自信心。
3. 提問機會不平等
有些老師總是叫少數人回答問題。為了答案的正確性或活躍氣氛,有些老師總是叫少數學習好的學生回答,忽視了其他學生,從而造成了兩極分化。1.忌偏食不少教師只喜歡向成績好的學生提問,不願意向成績中差的學生提問——既擔心答不出影響教學進度,又害怕他們不願意答問。根據調查,各種基礎的學生都有答問的願望,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對教師是否提問特別敏感,認為提問是教師信任的表現,對教師提問時忽視他們的存在很有意見,他們強烈要求一視同仁。偏愛使提問藝術失去魅力。
III. 解決方法
1. 設計合理有效的課堂提問
教師應該思考提問什麼樣的問題,對學生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教師所提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思考和回應,啟迪學生思維。要能引起學生對文章的興趣。Long and Sato 將教師提問分成兩類:display questions(展示問題) 和 referential questions(參考問題)。Display questions (展示問題)是那種提問者知道答案的問題。(例如提問者拿本書問「Is this a book?」 或者Teacher:?Can you speak Japanese? Student:?Yes, I can. Teacher:?Can you type? Student:?Yes, I can. )Referential questions (參考問題)是那些提問者不知道回答者如何回答的問題。(例如How do you spend your free time?或者Suppose you win $50,000.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it? )Display questions (展示問題)是在引出答案,而referential questions (參考問題)是在尋求答案。如果我們比較兩種問題就會發現兩種之間的區別。對display questions (展示問題)的回答相對來說多為短句,只是「 Yes, it is」 或「 No, it isn』t」。 而對referential questions (參考問題)的回答多為長句。如「 I enjoy reading /listening to music /dancing/etc. in my free time.」。當學生面對referential questions(參考問題) 時,他們要思考,並組織語言句子結構,做出相對復雜的答案,就產生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因此教師應增加referential questions(參考問題) 的數量。
2. 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後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這稱為等待時間(waiting time )。Rowe 發現,教師一般只給學生一秒鍾的時間思考問題就會叫學生回答。而給予學生回答的時間也只有一秒鍾。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想要的答案,教師就會叫另外一位學生回答。實際上對於一個學習第二外語的學生來說,等待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需要時間用第二外語來理解問題和組織答案。一般情況下,發問時應給學生留3-5 秒組織答案的時間。時間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過20秒。
3. 給所有學生平等的機會均勻分布提問對象。
研究表明教師總是傾向於讓固定的學生來回答問題。而學習好的學生比學習差的學生得到提問的機會更多。教師要給所有的學生平等的機會,提問的對象應面向整個教室的全體學生。教師應對問題的難易及學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讓問題的難易與學生的語言能力強弱成正比,這樣就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IV. 教學實施
1.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回答問題可以建立評估機制
以往純粹以考試成績如期末的學業考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做法,僅僅局限於終結性的評估。缺乏全面性,難以有效、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利於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應取消以考試成績作為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做法,制定新的評估機制,從學習者在小組中完成學習任務過程的表現、課堂互動情況、作業成績等多方面對學習者學習情況進行評估。為了調動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課堂活動中提問的積極性,將學生提問次數和問題質量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善於思考、愛提問題而且所提問題質量較高的學生,除了口頭表揚外,擬提高學期末總評成績;對因基礎差而迴避提問的學生,教師應激發、引導、鼓勵他們多問答;對惰性強、不思考、慣於依賴他人,幫助、教育無效的學生,平時成績為零。 2. 組建學習小組
組建學習小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建立相對穩定的8個學習小組,每組5人。分組後,建立各小組以及個體學習檔案。內容包括各小組共同信息和組員個人信息,如提問次數和問題質量、教師評定等級等。教師課前布置自主學習任務,然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再由小組代表在課上回答老師的問題。教師要注意的是每個小組的學生應輪流回答問題,得到的成績應作為小組成員的共同分數。而課上獨立思考回答問題的分數應作為學生的個人分數。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真正「動」起來了。主動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行為。
V.需要解決的問題
1.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向學生提問,54.2% 的學生因害怕發言犯錯誤丟面子,擔心會受到教師的責備或遭到同學的譏笑而不能主動回答問題。為了保全面子,他們往往一言不發。有的學生說:「當老師開始點名提問時,我害怕點到我的名字,我盡量把頭埋在課桌底下,不讓老師看見。當老師點到我名字時,我真希望鑽到地洞里去。」就我們了解,學生極其渴望回答和提出問題,以展現自我。因此老師應多鼓勵,引導學生。不要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就否定他的答案。可以與學生進行探討,找出學生回答的不足。
2.學生口語能力亟待提高
雖然建立了評估機制,有的學生仍不能主動回答問題。主要原因是他們的語言基礎薄弱,勉勉強強可以用英語表達,甚至無法用英語回答問題。但是如果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用漢語問答,英語教學就失去了意義。提問時,表述不清,提問的積極性就會受挫。讓學生真正成為大學英語課堂提問的主體,關鍵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值得欣慰的是90.2%的學生渴望用英語回答問題和提問。因此亟待提高大學生的口語水平。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習者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大學英語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有限的課時內竭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多讓學生進行語言輸出活動,如小組討論、對話、復述課文、扮演角色、情景對話等,以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求學生盡可能地主動發言和提問,克服他們害羞以及害怕說錯而被笑話的心理障礙。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在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語教師要充分認識提問的功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充分了解並掌握這門技巧,才會極大地推動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紀梅.現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Brown. H. 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3]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陳緯.大學英語課堂提問模式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4(6):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