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下肢和腳的保健方法
腿腳乃全身的支柱,擔負全身的行動的重擔。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相交接在腳上。因此,腿腳保健關繫到整體,對人的健康長壽至關重要。
下肢宜勤動
步態穩健,行走如飛,被視為健康的標志,步履蹣跚,行動遲緩,則食衰老的表現,下肢運動的方法比較多,如跑步跳躍、長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採用。這里介紹幾種原地鍛煉方法:
(1)站立甩腿法:一手扶牆或扶樹,一腳站立,一腳甩動。先向前甩動右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腳面綳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後甩動,左右腿各甩動20次。
(2)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腳向前上方緩伸,腳尖向上,當要伸直時,腳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換右腳做,雙腿各做20次。
(3)扭膝運動法: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向下蹲,雙手掌置於膝上,膝部向前後左右做圓周運動,先左轉,後右轉,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強下肢功能,使關節運動靈活,防治下肢乏力、關節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腳心法。
(1)干浴腿法:平坐,兩手先抱一側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後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強,關節靈活,預防肌肉萎縮、下肢靜脈曲張等病。
(2)擦腳心法:每夜洗腳後臨睡之前,一手握腳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熱為度,兩腳輪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腎氣、交通心腎、強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現代研究認為,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投影。腳上又有大量神經末梢,經常按摩可使神經更加活潑,神經和內分泌活動更加協調,大腦和心臟功能增強,記憶力提高,解除疲勞,還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足膝宜保暖
腳下為陰脈所聚,陰氣常盛,膝為筋之府,寒則易於攣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別注意保暖,以護其陽氣。現代研究認為,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保溫力差,且與呼吸道,尤其是鼻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因此,腳對寒冷非常敏感。當氣溫降到7℃以下時,就開始發涼,進而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試驗證明,將雙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鍾後就會出現流涕和噴嚏。所謂「寒從腳下起」即此意。研究又表明,人的雙腳皮表溫度為28℃~33℃時,感覺最舒服。若降到22℃以下時,則易患感冒等疾病。在寒冷的天氣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環和溫度。鞋襪宜保暖、寬大、柔軟、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氣性能好,並要及時更換。腳部保暖對於預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絞痛等有一定的益處。
足宜勤泡洗
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臟、腎臟及睡眠都有益處。洗腳非常有利於健康長壽,如果洗腳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