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判斷訓練後身體疲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訓練後身體疲勞的判斷,通常根據自我感覺、體表特徵和客觀指標,也常採用一些比較客觀的生理和心理測試方法。
1、自我感覺。疲勞時,人會感到肌肉僵硬、局部酸痛、四肢無力、呼吸急促、胸部發悶、力不從心。在恢復過程中,上述疲勞感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一部分訓練任務常常是在自我感覺疲勞時進行的,沒有這個過程就不能對機體產生足夠深度的刺激,以實現更高機能水平的適應。
2、外部特徵。這是組訓者常用的判斷受訓者疲勞程度的方法。在訓練過程中,如果受訓者面色蒼白,眼神無光,連打哈欠,反應遲鈍,精神不集中,動作失調、錯誤增多,技術規格下降等,可初步判定疲勞已達到一定程度。
3、客觀指標。主要指骨骼肌的指標:肌肉力量、肌肉硬度和肌電圖,循環系統指標包括心率,進行大負荷訓練時期,如基礎心率較平時增加10次/分以上,則認為有疲勞現象,如連續幾天持續增長,表明疲勞累積,應調整運動負荷;如運動後心率恢復到以前狀態的時間延長則可視為疲勞。
(1)鍛煉效果的評定方法擴展閱讀:
緩解運動疲勞的方法:
1、整理活動要重視
運動過後身體處於疲勞的狀態,此時運動過後的恢復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一點,導致運動過後長時間的精神萎靡。這不僅降低了健身的效果,也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的質量,而且還會加大受傷的風險。因此,運動結束後一定要進行10~15分鍾的整理運動。
2、健身後進行洗浴
不僅可以清潔皮膚,使心情愉悅,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促進疲勞的消除。但不要運動一結束就沖向浴室洗澡,這很容易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加心臟的負擔。
3、進食和休息
食物的攝取應以蛋白質、糖、維生素和無機鹽為主。攝入量應該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