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學情分析方法和技巧

學情分析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6-09 06:24:03

① 學情怎麼分析

一、學情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2、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
3、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二、教材分析:
1、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對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的出發點與過去不同,過強調的是學科體系構建,從學科體系的邏輯程序分析教材。
2、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和歸宿,強調以學生經驗為出發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有效有意義地建構。

②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

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③ 學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學情分析工具有翌學、考考、問卷星等。學情分析方法如下:

1、自然觀察法,認真對學生個體的言談、舉止行動和表情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2、書面材料法,書面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現有資料,一類是診斷性資料。現有資料包括:學生填寫的各種檔案資料,如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品等,成績單、操行評語等。

3、談話法,談話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的活動來進行了解學生情況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點,方便掌握第一手資料。

4、調查研究法,調查法是深入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調查時要記下某些重要的內容,調查後要對了解到的內容做適當地整理,為學生做分析提供寶貴材料。

5、測驗法,測驗法適合於收集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情況等學習信息。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收集相關信息,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提供依據。

④ 如何開展學情分析

1
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分析

學生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
通過分析了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具體地說,對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看他們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羞澀保守;

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抵觸老師;對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的話題也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2
對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經驗分析

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或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
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3
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

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

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現代學生個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處於城鄉結合部學校,學生來源較廣,一部分來自城區、一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來自外來務工人員等,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
還由於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較大的個體差異。

⑤ 學情分析怎麼寫

1、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的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l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

2、學生由於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個性。有的主要來自先天、有的主要是後天,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上才能有的放矢。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

3、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對教材中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的理解比較困難。通過分析了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4、了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更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教師教得最優化和學生學得最優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陶行知說過,好的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或搞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關注學生情況應該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既反映教師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也體現了教師是否切實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

所以,學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關鍵。很多老師按常規備課、寫教案、做教學設計,教案寫得很好而教學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脫離教學實際。

按照認知建構的觀點,學習過程是知識不斷重建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⑥ 學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學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觀察法,資料法,問卷法,實驗法。認真對學生個體的言談、舉止行動和表情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設計必須體現效度原則,即卷中問題應能反映問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要突出主題,簡明扼要,易於回答。

學情分析的方法

觀察法:這是老師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考查學生或教育對象的一種方法,是分析學情的重要方法。只要我們做有心人,許多珍貴的資料是可以通過觀察獲得的。

資料法:這也是了解學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點是通過已有的文字記載材料間接了解、研究學生已發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況。

材料包括檔案,筆記本,練習本,作業,試題,班級日記,成績單等。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個性等方面的情況,並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

問卷法:問卷是由研究者設計由回答者填寫的問題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學情的一種方式。有開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閉式的如選擇題,也有圖表式的等等。

實驗法:實驗是有控制的觀察。它是有計劃地控制規定條件,特別是限定或改變某一條件,以觀察學生的實際情況,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狀態下不能了解的情況,能重復驗證,便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⑦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雅學雲學情分析建設
 
 
1.重在改進,強化學情分析的實踐性
 
我們認為學情分析是標,教育改進是本。因此,學情分析是為科學的教育改進提供條件,其主要落腳點在於教育改進。在「調研—改進」路線上,我們遵循這樣的路徑。
 
(1)分析調研數據。通過調研活動獲取相關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尋找需要改進的教育問題。
 
(2)確立改進主題。教育改進的主題主要是通過學情調研數據分析獲取的。這里所說的改進主要是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所開展的教育實踐改進,可以是課程建設、師生關系、教師隊伍建設、校園環境建設等。
 
(3)實施教育改進。在實踐中圍繞學情分析得出的問題進行教育改進。
 
(4)反思改進效果。對教育改進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並針對問題提出如何進一步改進的反思和設想。
 
我們把以上「調研—改進」作為學情調研實踐工作循環中一個暫時的單環過程,在實踐推進中,確立多循環的「調研——改進」路徑,從而保證檢驗改進效果得以真正體現。
 
2.傾聽學生,做好學情分析的長周期
 
學情分析的工作,不僅僅在於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靜態的診斷,更重要的是要動態地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基本需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方案。長周期地傾聽學生,了解學生學情現狀,會得出一些相對客觀、科學的結論,同時也會依據時間線對學生的基本現狀、發展狀況進行歸納和總結。
 
對長周期調研數據的挖掘和分析,一是看到區域辦學質量的提升,通過長期觀察驗證區域提出的觀點和結論,提升了區域繼續深入開展學情調研的動力和底氣;二是驗證了過去對於學生學習的某些觀點是否正確,讓經驗走向實證;三是發現了一些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的存在,這些問題也是教育發展走向深入的疑難問題,需要下大力氣,會聚集體智慧去解決。
 
3.關注核心素養,提高學情分析的發展性
 
成績提高不再是學生發展的唯一重點,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階段,服務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情分析,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我們強調學生在學校發展中的參與和體驗,通過學情分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當前教育轉型發展的情況下,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對教育者而言,從學生的視角思考教學問題,做實學情分析工作,提供精準的教育支持,始終是我們做好教學工作的起點。
(侵刪)

⑧ 學情分析包括哪幾個方面

1.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分析

學生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

通過分析了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的話題也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2.對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經驗分析

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或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

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3.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

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現代學生個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處於城鄉結合部學校,學生來源較廣,一部分來自城區、一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來自外來務工人員等,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

還由於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較大的個體差異。

對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我們還要對班級學習風格進行分析。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

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4.分析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更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教師教得最優化和學生學得最優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只有事先了解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方法掌握情況,才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才能創造出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5.分析學習知識時可能要遇到的困難

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阻力往往會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困難與發展的障礙,教師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些困難與障礙,並且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學生就能獲得真實的發展。

因此,在備課中要努力去關注和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具體分析這些困難和障礙產生的原因,思考相應的具體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什麼是學情分析

1、什麼是「學情分析」?「學情分析」,通常稱之為「教學對象分析」或「學生分析」。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本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起點、能力起點與態度起點),一般特點分析(指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學習數學的共同特點),學生學習風格(也叫認知傾向)分析。學情分析的常用方法:1.觀察法2.談話法3.問卷法4.實驗法5.材料分析法6.訪問調查法

2、「學情分析」的重要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們的學生,「以學定教」,從而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預見性,使教學設計及其實施建立在客觀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扎實基礎上。

3、教學中學情分析要以下幾方面容易出現問題:不重視學生的認知及能力起點--1、機械地教教材。2、過高或過低地估計學生,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按教師的主觀意志教學;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數學的共同特點--只關注幾個數學「尖子」。

⑩ 如何在備課時分析學情

學情分析具體而言,主要圍繞下面的幾個問題:
(1)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學生如果不具備時,應該通過什麼方式可以彌補,如果彌補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如果具備了,應該回憶什麼。
(2)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學生是否已經了解新課的有關內容,了解了多少,達到什麼程度,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3)教師在課堂上要如何點撥和引導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如何確定每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4)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明白的是:哪些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亮點或學生的興趣。

閱讀全文

與學情分析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蛋黃包檢測方法 瀏覽:326
不同調節後視鏡方法的種類圖片 瀏覽:366
睡眠淺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87
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通常採用的計算方法有 瀏覽:531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42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7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50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8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9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3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62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60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96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1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