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2021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如下:
1、應繳納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應納稅額=應納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2、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的,那麼稅率為3%,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6000-144000元的,那麼稅率為10%;
3、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44000-300000元的,那麼稅率為20%;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0000-420000元的,那麼稅率為25%;如果個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420000-660000元的,那麼稅率為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十三條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繳納稅款。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申報納稅。
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申報納稅。
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注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第十四條
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退稅或者扣繳義務人為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退稅的,稅務機關審核後,按照國庫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退稅。
2. 現在個人所得稅計算辦法是什麼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用每個月的月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和依法確定的其他費用以及專項附加等扣除後,乘以適用稅率在扣除速算扣除數。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要依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3.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1、2021個稅年度匯算計算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①綜合所得收入額-②60000元-③「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④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⑥捐贈)×⑦適用稅率-⑧速算扣除數]-2021年已預繳稅額
2、公式具體內容詳解:
①「綜合所得收入額」包括四項收入,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等
②至⑥五項內容可以減除後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即:
個稅起征點60000元/年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
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和大病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
⑦適用稅率和⑧速算扣除數,如下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4.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1、工資個稅公式: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方法: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5.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是: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比如小明月收入是8000元,三險一金是1000元,沒有其他的專項扣除,那麼他每月應繳稅費是:(8000-5000-1000)*3%=90元。因為小明的應繳納稅額在3000元以內,所以他是按照最低標準的3%稅率來扣費,如果高於3000元標準的話,應該按照更高標准來扣稅。當然了,符合條件的人可以申請扣除專項附加,這樣可以有稅收優惠的。
6. 2021年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2021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在最近一個完整納稅年度,扣繳義務人每月代扣代繳同一單位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年薪、薪金不得超過6萬元。累計扣除額將從1月開始按每年6萬元的比例直接扣除。即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時,暫不扣繳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在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的當月及其後的月份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2、居民個人按照累計扣繳法代扣代繳勞動所得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遵守上述規定。
3、扣繳義務人應按規定填寫全體職工的代扣代繳報表和全額預繳情況,並在相應納稅人備注欄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報表」中註明「上年一個月,年收入不得超過「6萬元」。
4、該公告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子女和老人的基本信息發生變化,需要修改2021年子女教育和養老人的抵扣。配偶一方不再申請專項,住房貸款利息附加扣除,2021年由另一方申報。房租和房貸需要置換扣除,即2021年不申報房屋租金,改為申報房屋貸款利息。
一、調整前:
扣繳個稅是按月預,扣繳的基數是每月5000的起征點,超過5000,才需要預扣繳當月的個稅,年終再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二、調整後:
扣繳個稅按總年度6萬的起征額度,不再按月繳納,當年從一月份累計只要總收入沒有超過6萬,一直不扣繳個稅。當累計收入超過了6萬元的當月及年內後續月份,再預扣繳個人所得稅。
總體來看,需要交的稅金並沒有變化的,也不會少交。只是扣繳的方式以及時間上有一些變化,簡化了個稅預扣繳流程。以前年總收入不超過6萬,但是單月超過5千的,當月還是需要預扣繳個稅,然後年終匯算的時候再多退少補。個稅調整之後,就減少扣繳次數,只要一年之內累計沒超過6萬,就不必繳稅,也不必考慮申請退
7. 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的
計算方法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扣除標准5000元/月(2018年6月19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8.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是什麼啊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每個月的月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在扣除起征點在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以及專項附加扣除,然後乘適用稅率在扣除速算扣除數。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9. 個人所得稅怎麼算的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1、工資個稅公式: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乘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方法: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10.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是什麼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如下:1、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2、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3、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4、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具體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並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因自然災害遭受重大損失的。
國務院可以規定其他減稅情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