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物理學過的計算公式有哪些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壓強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懸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機械效率η=W有/W總=Gh/Fs=G/nF=G/(G+G動) =fL/Fs(滑輪組水平拉物體克服摩擦力作功);
9.熱量:熱傳遞吸放熱Q=cm△t;燃料完全燃燒Q=mq=Vq;電熱:Q= I^2Rt
10.電學公式:電流:I=U/R=P/U 電阻:R=U/I=U^2/P 電壓:U=IR=P/I
電功:W=Pt =UIt =I^2Rt=U^2t/R 電熱: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電功率:P=W/t= UI=I^2R=U^2/R
串聯電路特點: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並聯電路特點: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B. 初二物理關於杠桿的計算方法~~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可以寫成:
F1*L1=F2*L2
動力臂和阻力臂就是支點到力的垂線的距離
C. 初中物理功與功率的公式
1、功:W=Fs(功的定義式)
W-功,F-力,s-距離
功是指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移動的距離s的乘積。
2、功率:P=W/t(功率的定義式)
為了表示做功的快慢,把功除以時間。
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由P=W/t=F*s/t=Fv,這是一個數學運算沒有多少物理意義,一般用來運算。
3、功率的意義: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物理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初中物理杠桿功率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測量功率有4種方法:
(1)二極體檢測功率法;
(2)等效熱功耗檢測法;
(3)真有效值/直流(TRMS/DC)轉換檢測功率法;
(4)對數放大檢測功率法。
2、功率的產生原因:
開關電源的輸入端通常採用由整流二極體和濾波電容組成的整流濾波電路,220V交流輸入市電整流後直接接電容器濾波,以得到波形較為平滑的直流電壓。
但是由整流二極體和濾波電容組成的整流濾波電路是一種非線性元件和儲能元件的組合,雖然交流輸入市電電壓的波形Vi是正弦的,但是整流元件的導通角不足180o,一般只有60°左右,導致輸入交流電流波形嚴重畸變,呈脈沖狀。
D. 功。功率。杠桿。滑輪所有定理公式
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mechanical work),簡稱功。功定義為力與位移的內積[1]。
其中,W 表示功,F 表示外力,而dx 表示與外力同方向的微小位移;上式應表示成路徑積分,a 是積分路徑的起始點,b 是積分路徑的終點。為了了解物體受力作用,經過一段距離後所產生的效應,而定義出�1�8功�1�9的概念。
普通的與物體位移同線同向的功的計算:
W=F s
s 表示力使物體位移的距離即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任何機械都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下面是不同物理位移線方向的功:
W = F x S x cos α(初中學階段只考慮在一條直線上做的功所以cosα只考慮取1)
其中,W 表示功, F 表示力, α為力與位移之間的夾角。
由於物體的運動具有相對性,對不同參照系,位移不同,所以力所做的功與參照系的選取有關
功為標量,功的正負僅表示動力或阻力做功,不表示大小或方向,功的表達式是一個狀態式,是一個過程量。
在國際單位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單位為J 1J=1N·m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數量一定,時間越短,功率值就越大。
求功率的公式為功率=功/時間
求功率的公式也為P=W/t =UI=I²R=U²/R
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符號是「s」。因為W=F(f 力)*s(s位移)(功的定義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導出P=F·V(當V表示平均速度時求出的功率為相應過程的平均功率,當V表示瞬時速度時求出的功率為相應狀態的瞬時功率)。
功率越大轉速越高,汽車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來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馬力 (PS)或千瓦(kw)來表示,1馬力等於0.735千瓦。
1w=1J/s
功率的計算公式:P=W/t(平均功率) P=FV(瞬時功率)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
阿基米德[1]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編輯本段]杠桿的定義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lever).
杠桿不一定必須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但是必須保證是硬棒。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且定滑輪是一種等臂杠桿,動滑輪是一種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兩倍的杠桿 [編輯本段]杠桿的性質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
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作用點)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杠桿平衡時保持在靜止或勻速轉動。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寫做
F1×L1=F2×L2
[編輯本段]杠桿平衡條件使用杠桿時,如果杠桿靜止不動或繞支點勻速轉動,那麼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2/F1=L1/L2
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n/1
"大頭沉"
力臂越長省力 [編輯本段]生活中的杠桿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在杠桿右邊向下杠桿是等臂杠桿;第二種是重點在中間,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第三種是力點在中間,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費力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剪紙板時,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1.剪較硬物體
要用較大的力才能剪開硬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大。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的剪刀。
2.剪紙或布
用較小的力就能剪開紙或布之類較軟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小,同時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較長。用動力臂較短、阻力臂較長的剪刀。
3.剪樹枝
修剪樹枝時,一方面樹枝較硬,這就要求剪刀的動力臂要長、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齊,要求剪刀刀口要長。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同時刀口較長的剪刀。
天平是特殊杠桿,它的動力臂與阻力臂相同。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能夠繞軸轉動的小輪。
【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簡單機械叫做滑輪。】
滑輪是變形杠桿,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用途很廣。在我國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中心軸跟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是變形的不等臂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中常把一定數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工廠中常用的差動滑輪(俗稱手拉葫蘆)也是一種滑輪組。滑輪組在起重機、卷揚機、升降機等機械中得到廣泛應用。 [編輯本段]滑輪的種類滑輪分為:定滑輪(費力滑輪)和動滑輪省力滑輪[1],多個滑輪(包括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而成的機械叫滑輪組。
滑輪組的數目不固定。 [編輯本段]定滑輪定義:使用滑輪時,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
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改變作用力方向.
定滑輪的特點
通過定滑輪來拉物體並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
定滑輪的原理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 [編輯本段]動滑輪定義: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稱為動滑輪。
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
不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的原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省力) [編輯本段]滑輪組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費距離的多少主要看定滑輪的饒繩子的段數.
滑輪組的用途:
為了既節省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滑輪組的特點
用滑輪組做實驗,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貨物升高的距離。
幾個關系(滑輪組豎直放置時):(1)s=nh (2)F=G總 /n(不計摩擦)
其中 s:繩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上升的高度
G總:物體和動滑輪的總重力
F:繩端所施加的力 n:拉重物的繩子的段數
F=1/n×(G物+G動)
在進行連接滑輪組時,要一個動滑輪一個定滑輪的連,否則將連接失敗
E. 如何計算功,功率還有杠桿(要詳細點的)
功=力乘上距離 或功率乘上時間 功率=功除以時間 杠桿什麼意思,是不是公式啊 動力乘以動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
F. 初中物理計算公式大全,(含推導式)
1、功:W=Fs=Gh2、功率:p=W/t=Fv3、機械效率=W有/W總=P有/P總4、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5、動滑輪(滑輪組):F=G/n(n為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股數)6、斜面的機械效率=Gh/(Gh+fl) (h為斜面高,f為物體受摩擦力,l為斜面長)7、電功率:P=UI8、電功:W=Pt=UIt9、電流的熱效應:Q=W=I^2Rt電功率實用公式1、對於同一用電器而言:U實P額2、電路中(包括串聯和並聯)所有用電器的總功率等於各用電器的電功率之和3、在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的功率之比等於它們的電阻之比,也等於它們兩端的電壓之比4、在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的功率之比等於它們的電阻的倒數之比,也等於通過它們的電流之比5、對於同一用電器而言,它在不同電壓下的功率比,等於相應電壓的平方比6、對於額定電壓相同的兩個用電器,串聯在同一電路中時,他們的實際功率之比等於他們的額定功率的倒數比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1/R =1/R1 +1/R2 +……歐姆定律: I= U/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
G. 高賞求初三物理杠桿滑輪知識點,計算公式公式,越細越好
杠桿平衡條件 F1 L1 = F2 L 2 杠桿平衡條件也叫杠桿原理
滑輪組 F = G / n
F =(G動 +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輪組
忽略輪軸間的摩擦
n:作用在動滑輪上繩子股數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豎直提升)= F S(水平移動)= W總 – W額 =ηW總
額外功 W額 = W總 – W有 = G動 h(忽略輪軸間摩擦)= f L(斜面)
總功 W總= W有用+ W額 = F S = W有用 / η
機械效率 η= W有用 / W總
η=G /(n F)
= G物 /(G物 + G動) 定義式
適用於動滑輪、滑輪組
H. 初中所有物理計算公式與定理,拜託
初中物理公式
質量 m 千克 kg m=ρv
溫度 t 攝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 F 牛頓(牛) N G=mg
壓強 P Pa 帕斯卡(帕) P=F/S
功 W J焦耳(焦)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R=U/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熱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熱: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頓/千克
15°C空氣中聲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匯編
【力 學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浮力:
(1)、F浮=F』-F (壓力差)
(2)、F浮=G-F (視重力)
(3)、F浮=G (漂浮、懸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桿平衡條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輪:F=G/n
10、實際滑輪:F=(G+G動)/ n (豎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體舉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機
14、實際機械:W總=W有+W額外
15、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6、滑輪組效率:
(1)、η=G/ nF(豎直方向)
(2)、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熱 學 部 分】
1、吸熱:Q吸=Cm(t-t0)=CmΔt
2、放熱:Q放=Cm(t0-t)=CmΔt
3、熱值:q=Q/m
4、爐子和熱機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T=t+273K
【電 學 部 分】
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適公式)
(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
5、串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適公式)
(2)、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6、並聯電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電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電功:
(1)、W=UIt=Pt=UQ (普適公式)
(2)、W=I2Rt=U2t/R (純電阻公式)
9電功率:
(1)、P=W/t=UI (普適公式)
(2)、P=I2R=U2/R (純電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聲速:V=340m/s (15℃)
3、人耳區分回聲:≥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標准大氣壓值: 760毫米水銀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點:0℃
8、水的沸點:100℃
9、水的比熱容:C=4.2×103J/(kg?℃)
10、元電荷:e=1.6×10-19C
11、一節干電池電壓:1.5V
12、一節鉛蓄電池電壓:2V
13、對於人體的安全電壓:≤36V(不高於36V)
14、動力電路的電壓:380V
15、家庭電路電壓:220V
16、單位換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重力G (N) G=mg m:質量g:9.8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N) F合=F1+F2 方向相同
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方向相反:
浮力F浮(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動滑輪 F= G物+G輪
壓強p(Pa) P= F/S
熱量Q(J) Q=cm△t
機械功W(J) W=Fs
功率P(w) P=W/t
機械效率 η= ×100%
液體壓強p(Pa) P=ρgh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q:熱值
物體漂浮或懸浮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W:功 t:時間
F:壓力 S:受力面積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
的豎直距離)
: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 t:溫度的變化值
物理量(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W/t W:功 t:時間
壓強p(Pa) P= 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串聯電路: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電阻R(Ω) R= 1/R1+ 1/R2+……
歐姆定律 I= 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Q/t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S)
電功W(J)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真空中的光速
I. 初中物理計算公式
速度:V(m/S) v= S:路程/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質量; V:體積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 F1:動力 ;L1:動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
有用功:W有 =G物h
總功:W總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
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1/R =1/R1 +1/R2 +……
歐姆定律: I= U/R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t (Q:電荷量(庫侖);t:時間(S) )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J.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壓強:p=F/S
5、液體壓強:p=ρgh
6、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7、理想斜面:F/G=h/L
8、理想滑輪:F=G/n
9、實際滑輪:F=(G+G動)/n (豎直方向)
10、功:W=FS=Gh(把物體舉高)
11、功率:P=W/t=FV
12、功的原理:W手=W機
13、實際機械:W總=W有+W額外
14、機械效率:η=W有/W總
15、電功率:P=W/t=UI(普適公式);P=I2R=U2/R(純電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