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籠統了,生物監測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意義,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我們可以對水源進行生物監測,可以對公共場所衛生情況進行生物監測,可以對制葯廠的制葯環境進行生物監測,可以對消毒滅菌的效果進行生物監測,等等等等,不勝枚舉。
不過大體上應該都可以進行字面理解,采樣後進行微生物分析以便進行污染的評價。
㈡ 血脂各指標測定方法有哪些
在生化檢查的時候,經常會查血脂四項,就是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一般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圍是小於1.7mmol/L,如果超過2.3mmol/L,就可能會帶來身體的損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個好的膽固醇,能夠從外周把血管內皮上的膽固醇運回肝臟,所以稱它為能清除外周膽固醇的膽固醇水平,所以它的水平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降低的,正常值一般是要在1.0mmol/L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肝臟合成的脂蛋白所攜帶的膽固醇,它把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來供給它們使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不同的正常范圍。如果這個人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只要小於3.4mmol/L就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已經出現了頸動脈斑塊形成,這部分患者的正常范圍就可能是在2.6mmol/L以下了,需要在1.8~2.6mmol/L。如果更嚴重的一些患者,已經出現了血管病變,比如冠心病、下肢血管閉塞,或者頸動脈狹窄70%以上,這部分人群的正常范圍就應當是在1.8mmol/L以下。因此不同人群有一個不同的正常范圍,或者有不同的適宜范圍,可能更合理一些。
㈢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
1、終點法(endessay)完全被轉化成產物,不再進行反應達到終點,取反應終點的吸光度來計算被測物質的濃度。生化檢驗中除酶和BUN、CRE外幾乎都用終點法來進行檢測。
2、一點終點法:取反應達終點時的一個點的吸光度來計算結果。
3、二點終點法:取反應尚未開始時讀取一個點的吸光度,待反應達終點時再取第二點的吸光度。用第二點吸光度減去第一點吸光度的差值來計算結果。主要用於扣除試劑和樣品空白。保證結果的准確性。一般雙試劑用。
4、固定時間法(兩點法):是取尚在反應中的兩點間的差值來計算結果。此兩點既不是反應起始點也不是終點。主要用於檢測一些非特異性的項目,如肌酐。
5、連續監測法(動力學法、速率法):是在測定酶的活性或酶代謝產物時,連續取反應曲線中呈線性變化吸光度值(△;A/min)來計算結果。因在反應線性時間內各點間的吸光度差值為零故又稱謂零級反應。
(3)生化指標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原理:
自動化分析儀就是將原始手工操作過程中的取樣、混勻、溫浴(37℃)檢測、結果計算、判斷、顯示和列印結果及清洗等步驟全部或者部分自動運行。
如今,生化檢驗基本上都實現了自動化分析,還有專為大型或超大型臨床實驗室和商業實驗室設計的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可根據實驗室的檢測量任意配置。
無論是當今運行速度最快(9600Test/h)的模塊式全自生化分析儀,還是原始手工操作用於比色的光電比色計,其原理都是運用了光譜技術中吸收光譜法。是生化儀最基本核心。
㈣ 生化血脂拉網式檢驗是什麼意思
考慮是肝臟合成蛋白的功能異常 或是飲食的 影響.
1、 肝功能的檢查。總膽紅素(TBIL)、總蛋白質、白蛋白質、球蛋白質、白蛋白/球蛋白比質比例等,主要篩查腸道疾病、肝炎、肝癌等疾病。
2、 腎功能的檢查。肌酸酐(CR)、血中尿素氮(BUN),主要篩查尿毒症、腎衰竭等疾病。
3、 心臟功能的檢查。肌氨酸磷化酵素(CPK)、乳酸去氫酵素(LDH),篩查心臟及心肌的多種疾病。
4、 血脂。三酸甘油脂(TG)、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主要篩查動脈硬化等疾病。
5、 糖尿病。飯前血糖(AC SUGAR),主要篩查的疾病有糖尿病、低血糖等。
6、 尿酸(URIC ACID)。主要篩查痛風等疾病。
肝功能(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總膽紅素、直接、間接膽紅素,轉氨酶);
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
空腹血糖;
腎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脫氫酶;肌酸肌酶等。
溫馨提示:不同的醫院,生化全套檢查的項目會有差別,但大致的項目不會相差太大。
㈤ 血脂各指標測定方法有哪些
在生化檢查的時候,經常會查血脂四項,就是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一般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圍是小於1.7mmol/L,如果超過2.3mmol/L,就可能會帶來身體的損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個好的膽固醇,能夠從外周把血管內皮上的膽固醇運回肝臟,所以稱它為能清除外周膽固醇的膽固醇水平,所以它的水平增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降低的,正常值一般是要在1.0mmol/L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肝臟合成的脂蛋白所攜帶的膽固醇,它把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來供給它們使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不同的正常范圍。如果這個人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只要小於3.4mmol/L就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已經出現了頸動脈斑塊形成,這部分患者的正常范圍就可能是在2.6mmol/L以下了,需要在1.8~2.6mmol/L。如果更嚴重的一些患者,已經出現了血管病變,比如冠心病、下肢血管閉塞,或者頸動脈狹窄70%以上,這部分人群的正常范圍就應當是在1.8mmol/L以下。因此不同人群有一個不同的正常范圍,或者有不同的適宜范圍,可能更合理一些。
㈥ 診斷骨質疏鬆症的生化檢查有哪些
針對這三總骨質疏鬆的類型,我們需要了解其骨質疏鬆的檢查是怎樣進行的。
一、生化檢查:進行改項目的骨質疏鬆的檢查,有助於對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和分型。
二、與骨礦物質有關的生化檢查:進行該類型的骨質疏鬆的檢查,可以檢查尿液中營養元素的含量。主要有(1)尿礦物質成分的測定:尿鈣、尿磷、尿鎂。(2)血清骨礦物質成分的測定:血清總鈣和游離鈣、血清無機磷、血清鎂。
三、(1)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標:血清總鹼性磷酸酶和骨鹼性磷酸酶、骨鈣素、I型前膠原羧基端前肽。(2)反映骨吸收的生化指標:血漿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羥脯氨酸、尿羥賴氨酸糖甙。是與骨轉換有關的生化檢查,這兩種骨質疏鬆的檢查指標是有很大作用的。
四、X線檢查:基層醫院受條件的限制,X線仍不失為一種檢查骨質疏鬆症的方法。但該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一般在骨量丟失30%以上時,X線才能有陽性所見。
五、骨密度測量: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通過X射線束穿透身體之後,掃描系統將接受的信號傳送到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計算骨礦物質含量、面積、骨礦密度,是最精確的骨質疏鬆的檢查。
㈦ 嚴重脂血標本時生化項目的檢測該如何處理
嚴重脂血標本時生化項目的'檢測該如何處理
1、生理鹽水稀釋法:大部分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都具有自動稀釋、自動換算功能;也可以先手工稀釋,再將測定結果乘以稀釋倍數。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樣本空白而提高測定的准確性,但是該法並不能完全消除脂濁對測定結果的影響,特別是要注意樣本稀釋後由於基質效應而導致測定結果出現一定的誤差。
2、乙醚抽提法:在高脂血樣本中加入有機溶劑乙醚,震盪混勻後離心,可有效地將樣本中的甘油三酯等脂溶物質萃取出來。但是由於該方法加入了新的化學物質,會對有些檢驗項目的測定產生影響。
3、沉澱分離法:該方法來源於沉澱法測定HDL,即聯合使用磷鎢酸-鎂沉澱劑和聚乙二醇-硫酸葡聚糖沉澱劑,沉澱血清中的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該方法對部分檢驗項目的測定會產生影響,且操作繁瑣,因此該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干化學法:干化學分析儀是採用以Kubleka-Munk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的多層薄膜的固相試劑技術,將發生在液相反應物中的反應,轉移到一個固相載體上,利用反射光度法和基於離子選擇電極(ISE)的差示電位法進行檢測的一類新型儀器。當全血通過多層薄膜的固相時,血細胞、脂濁微粒等物質可以被阻截,因此該法亦可有效地去除脂濁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
5、高速離心法:將脂濁血清加蓋密封,經高速離心後,血清可以分成兩層,吸取下層的血清進行臨床生化測定,適用大部分臨床生化測定指標的測定。但該法設備要求較高,中小醫療機構沒有高速離心機,限制了該法的使用。
一般情況下都不做特殊處理,進行正常檢測,但在報告中會註明:嚴重脂血及結果僅供參考,建議復查。ALT、AST、UREA少數項目無法測出結果;TP、CREA結果偏低;TBIL、DBIL結果偏高,必要時可以對樣本進行稀釋,但對結果會有影響。
脂血標本是臨床常見的干擾原因,對比濁法和比色法的生化項目可以造成較大幹擾。對不同的檢測項目可以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來消除干擾。
1)常用的化學方法有乙醚提取法,經過乙醚處理的脂血標本雖然可以排除脂濁對於ALT、AST、TP、TBIL、DBIL、HBDH、CK-MB、Crea等指標的干擾,但是不能排除對ALB、GGT、LDH、BUN、GLU、CA等指標的干擾。生理鹽水稀釋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還有沉澱分離法等。以上方法都需要注意基質效應的影響。
2)常用的物理學方法是高速離心法,高速離心法易於推廣,注意可能會得到溶血標本。
3)干化學法較好,可以有效排除脂血的影響。
遇嚴重脂血標本時,TG機外稀釋,其它生化項目檢測時我們用高速冷凍離心機,1-1.5萬轉/分處理,效果不錯。
嚴重脂血的標本,實驗室有條件應該進行超速離心分離後在檢測;也可以進行稀釋後再測,同時需要考慮稀釋後濃度過低超出檢測下限問題。
如方便,詢問患者是否進食後采血,因為吃飯後尤其是攝入過多脂質食物時,大量的乳糜微粒會進入血液中形成脂血,干擾很多生化檢測項目的測定。如果是體檢或是慢性疾病患者建議嚴格空腹8小時後采血,如果是空腹采血患者或是急診患者,應根據生化檢測項目進行相應的去血脂處理,如超速離心法、血脂清除劑等。在不具備清除血脂條件的基層實驗室,脂血標本測試完應標注標本類型為脂血標本,並告知臨床科室原因。
㈧ 血液生化檢查有哪些項目
一、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是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俗稱紅血球),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判斷疾病。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
紅細胞檢查(RBC)
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
臨床意義:血常規檢查時紅細胞減少常見於各種貧血,以及疾病導致的貧血。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身體缺氧等。2
白細胞檢查(WBC)
正常值: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臨床意義:血常規檢查時,多數病人的白細胞增多,因此白細胞異常時通常是有疾病。如各種炎症,燒傷,瘧疾,傷寒,病毒感染等。
血紅蛋白(Hb)
正常值: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
血紅蛋白增高、降低的臨床意義基本和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相似,但血紅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貧血的`程度。
血小板數量(PLT)
正常值:(100~300)×10*9/L 網織紅細胞計數: 0.5%-1.5%
臨床意義: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根據血小板的多少來判斷疾病,常見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感染、溶血、骨折、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值: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根據血常規檢查時出血時間的長短,可以判斷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疾病。
二、血脂檢查
(1)血脂檢查是對血液(血漿)中所含脂類進行的一種定量測定方法。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 廣泛存在於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
(2)正常值
1)總膽固醇(TC):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
2)甘油三脂(TG):正常范圍差異較大,在0.56―1.7毫摩爾/升。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正常范圍是大於1.00毫摩爾/升。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范圍是低於3.12毫摩爾/升。
(2)臨床意義
1)總膽固醇(TC)
如果超過5.72毫摩爾/升,可視為血脂增高。總膽固醇的水平主要取決於飲食、體力勞動、環境、性別和年齡。女性絕經後會明顯上升;新生兒期濃度很低,哺乳後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隨年齡增長也有增高趨勢。
2)甘油三脂(TG)
如果超過1.7毫摩爾/升,為甘油三脂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果低於0.56毫摩爾/升,稱為低TG血症。見於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遺傳性疾病或者繼發脂質代謝異常,如消化道疾患、內分泌疾患(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腫瘤晚期、惡病質及應用肝素等葯物時。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年齡、性別、種族、飲食、肥胖、飲酒與吸煙、運動、葯物等。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療目標是在2.6毫摩爾/升以下。增高常見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3)需要檢查的人群: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的患者及肥胖人群。
(4)結果偏高可能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壓、三高症、高脂血症、獲得性高脂蛋白血症、泛發性扁平黃色瘤、肥胖症。
(5)檢查前禁忌:
1)禁食,采血前一天晚10點鍾開始禁食,次日早上9點至10點鍾採取靜脈血,即空腹12小時以上晨間取血。
2)取血化驗前的最後一餐應注意忌用高脂食物;不飲酒, 因為飲酒能明顯升高血漿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濃度,導致化驗結果有誤差。
3)在生理和病理狀態比較穩定的情況下進行化驗。血脂水平可隨一些生理及病理狀態變化。如:創傷、急性感染、發熱、心肌梗塞、婦女月經、妊娠等。
三、血糖 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為3.9~6.9毫摩爾/升(70~125毫克/分升)。餐後1小時: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200mg/dl),餐後3小時後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
如果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時,表示胰島素分泌極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顯著增高時,不必進行其它檢查,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提示:一般做的是空腹血糖檢查,請一定不要在檢查前吃東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類經消化後可轉化為葡萄糖,會嚴重的影響您的血糖指數。
低血糖標准: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稱為低血糖。
四、尿酸
正常參考值
磷鎢酸還原法:
男:149~416umol/L。女:89~357umo1/L。
尿酸酶—過氧化物酶偶聯法:
成人:90~420umo1/L。
尿酸增高,多引起痛風病。
五、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與肝功能有關蛋白質檢查有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與球蛋白之比、血清濁度和絮狀試驗及甲胎蛋白檢查等;與肝病有關的血清酶類有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鹼性磷酸酶及乳酸脫氫酶等;與生物轉化及排泄有關的試驗有磺溴酞鈉滯留試驗等;與膽色素代謝有關的試驗,如膽紅素定量及尿三膽試驗等。
正常值(以被檢醫院化驗結果單為准)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谷丙轉氨酶升高: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飲酒引起的肝臟損傷,葯物引起的肝臟損傷,其他引起ALT異常因素(脂肪肝、肝癌等)。
2、穀草轉氨酶:穀草轉氨酶(AST)增高>60u/L: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肝炎、葯物中毒性肝細胞壞死、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化活動期、肝癌、心肌炎、腎炎、肌炎。
3、ALT/AST比值結果分析:AST大幅度升高意味著肝細胞損傷比較嚴重。因此,在臨床上往往把ALT/AST的比值作為一個診斷指標和病情監測指標來看。
4、γ谷氨酶轉肽酶(GGT)的結果分析:GGT主要是來自肝膽系統,因此,它主要是肝膽疾病的監測項目。
(1)肝臟炎症GGT輕度和中度增高。
(2)肝膽其他疾病肝癌、肝阻塞性黃膽、膽汁性肝硬化、膽管炎、膽囊息肉、膽結石、胰腺炎、胰頭癌、膽道癌等、GGT明顯升高。
5、膽紅素的結果分析
(1)肝細胞受到損傷時如肝炎時,直接和間接膽紅素會明顯升高。
(2)膽道疾病,尤其是膽囊結石、膽道息肉、膽囊炎等、血中直接膽紅素顯著升高。
(3)溶血性疾病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來源增加,肝臟處理不及時,造成間接膽紅素明顯增加。
6、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結果分析
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臟功能,如果蛋白質降低就表示肝臟合成功能受損害,是病情比較嚴重的表現,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一些非肝臟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質發生變化,所以分析結果時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響因素。
需要檢查人群肝功能損傷患者或是健康體檢中。
7.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忌:
(1)在檢查前要注意不要服用葯物,因為有些葯物會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肝功能暫時性損傷,從而引起肝功能檢查結果的准確性。
(2)在檢查前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劇烈運動,這都有可能會造成轉氨酶升高,從而影響檢查結果。
(3)前一天一定不能喝酒,喝酒會導致轉氨酶的升高,影響檢查結果。
檢查時禁忌:
1、檢查前不能進食,抽血檢查要求空腹,空腹時間一般為8~12個小時。
2、所取的靜脈血要新鮮,立即化驗。
六.腎功能檢查是研究腎臟功能的實驗方法。常用的測定項目有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血內生肌酐清除率等。很多環境污染物,例如鉛、汞、鎘、鉻、砷、烴類溶劑、石油產品等,均可引起腎臟損害,腎功能檢查是一項重要的指標。
1、血尿素氮
參考值:正常情況:二乙醯-肟顯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鈉氏顯色法 3.2~6.1mmol/L。
臨床意義:增高:急慢性腎炎、重症腎盂腎炎、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心衰、休克、大量內出血、燒傷、失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
參考值:正常情況: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兒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臨床意義:增加:腎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楊酸鹽類治療等。減少:進行性肌萎縮,白血病,貧血等
3 .血尿素
參考值:正常情況:3.2~7.0mmol/L。
臨床意義:升高表示急慢性腎炎、重症腎盂腎炎、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內出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4.血內生肌酐清除率
參考值:正常情況:成人 0.80~1.20ml·s-1/m2
臨床意義:內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時為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如<0.3ml·s-1/m2為腎小球濾過功能嚴重減退。注意:在慢性腎炎或其他腎小球病變的晚期,由於腎小管對肌酐的排泌相應增加,使其測定結果較實際者高。同樣,慢性腎炎腎病型者,由於腎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內生肌酐從腎小管排出,其測得值也相應增高。
㈨ 臨床生化檢驗方法分幾級
臨床生化檢驗方法根據其准確度與精密度的不同可以分為決定性方法、參考方法、常規方法等三級。
1.決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 是指准確度最高,系統誤差最小,經過詳細的研究,沒有發現產生誤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夠明確的方法。用於發展及評價參考方法和一級標准品。
2.參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是指准確度與精密度已經充分證實的分析方法,干擾因素少,系統誤差與重復測定的隨機誤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有適當的靈敏度、特異性及較寬的分析范圍。這類方法在條件許可的實驗室中應經常使用。用於評價常規方法和試劑盒,鑒定二級標准品。
3.常規方法(routine method) 指性能指標符合臨床或其他目的的需要,有足夠的精密度、准確度、特異性和適當的分析范圍,而且經濟實用。這類方法經有關學術組織認可後可稱為推薦方法(recommended method),推薦方法應具有足夠的實驗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