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心理學 問題解決策略都有哪些請就其中的一種舉例進行說明。
問題解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種:
(1)嘗試錯誤:就是通過簡單地嘗試不同的反應來發現正確的答案,當通常在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發現切實可行的,系統的解決方法時,就採取這種方法,他可能不會有效,甚至不能解決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只能這么做。
補充:問題解決:使用信息達到目標的一種認知過程,而這種過程受到某種障礙的阻撓。
當人們開始解決一個問題時,起始狀態和目標轉台是不同的,否則就不叫問題了。人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用到運算元,運算元很有多中,他是改變當前問題狀態的一種操作。一個人關於可利用的運算元的經驗取決於它的教育和經驗。紐厄爾和西蒙用問題空間的概念對問題解決進行描述,在他們看來。問題解決就是在問題空間中進行搜索,以找到一條從初始裝到目標狀態的通路。
參考書籍:張欽《普通心理學》
② 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
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是統一的。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往往通過例題的學習來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又通過練習題的應用,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說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數學例題學習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要知道小學數學中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下面嘗試列舉一二。
模擬操作是通過探索性的動手操作活動來模擬問題情境,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通過這種策略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比如,在解決火車過橋問題時,讓學生將文具盒當做橋,將自己用的筆當做火車,自己模擬火車過橋。通過類似問題的模擬,把這種不清晰的數量關系很直觀地表現出來,這種問題就容易理解解決了。
當然,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很多,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往往是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重視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逐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 常見解決問題的策略有( )、( )、( )
畫圖的策略、推理的策略、嘗試調整的策略,模擬操作的策略。
一、畫圖的策略。
由於小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他們對符號、運算性質的推理可能會發生困難,在解決問題時,引導他們自己在紙上塗一塗、畫一畫,可以拓展解題思路,找到解題關鍵,領悟解題方法。因此,畫圖應該是學生們應該掌握的一種基本的解題策略,尤其用算術法解題的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主要是因為這種方法直觀、形象,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可以彌補小學生思維能力的不足,逐步提升其思維水平。
常用的畫圖方法有:直觀圖、線段圖、示意圖、思維導圖、集合圖等。
二、推理的策略。
數學教學的價值追求就是學生思維的發展,數學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養人的思維方式。而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法,也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得到某些結果。演繹推理是從定義、公式、法則等出發,進行證明與計算。
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更多採用合情推理。比如常用的假設法、設數法等。以往數學教學中常說的「分析法」與「綜合法」,都是簡單的推理。
三、嘗試調整的策略。
嘗試的策略,簡單地說就是你不知道從哪兒開始的時候,可以先猜一猜。猜測的結果如果合理但不合乎要求,再把結果放到問題中去考慮,進一步調整、尋找答案。
小學數學學習中常用的表格法、枚舉法、篩選法等,其實就是嘗試調整的策略。比如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列舉雞和兔的只數算對應腿數,就是這種策略。
四、模擬操作的策略。
模擬操作是通過探索性的動手操作活動來模擬問題情境,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通過這種策略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比如,在解決火車過橋問題時,讓學生將文具盒當做橋,將自己用的筆當做火車,自己模擬火車過橋。通過類似問題的模擬,把這種不清晰的數量關系很直觀地表現出來,這種問題就容易理解解決了。
其他策略:
1、簡化策略
所謂簡化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會發現有些結合實際的問題,不管在語言的表述還是信息的傳遞上可能要說一大堆有關情境的事,我們怎麼樣把這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它抽象成數學問題,簡化策略就是指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先拋開問題的細節,直接抓住問題的關鍵信息,將抽象的問題簡化成簡單的形式,解決簡化了的問題,再解決復雜的問題,這就是一個簡化的過程。
正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運用簡化策略除了可以將復雜的問題明了、簡潔,還可以運用簡化策略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使我們便於抓住問題的關鍵部分進行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2、倒推策略
倒推策略也叫還原策略,就是在解決問題時,有些問題用順向推理的方法很難解答,如果從問題的結果出發,從後往前逐步推理,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這種從問題出發推理尋求解題途徑的方法就是逆推法。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適合用這個策略來解決問題的特點,學會用「逆推」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例如:男生比女生的2倍多10人,男生有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就可以使用倒推的策略。
3、類比推理策略
當學生面臨新問題時,教師及時啟發學生用他們所熟悉的知識經驗對新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其內在聯系,從而獲得新問題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類比,進行推測和引申,串聯了知識點,拓寬了知識面,強化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如同搭橋引渡,使學生溫故知新,能幫助學生有效的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更好地理解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轉化策略
轉化是小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時常用的一種策略,所謂轉化就是一個人運用已有的知識的、已經習得的經驗,將一些新問題轉化成舊有問題進而解答的過程,也就是人的思維方式轉變的過程。學生運用轉化策略,不僅可以熟練運用舊有知識,又可將新問題的解決方式納入到舊有的策略中,以形成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曹沖稱象的方法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轉化策略。例如:一支鋼筆和三支圓珠筆的價錢相等,小明買了5支鋼筆和4支鉛筆,一共用了38元,求每支鋼筆和鉛筆各多少元?就可以運用轉化的策略來解決,可以把鋼筆轉化為鉛筆,就很容易解決了。
④ 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急需)
1、畫圖的策略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符號、運算性質的推理可能會發生一些困難,如果適時地讓孩子們自己在紙上塗一塗、畫一畫,可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畫圖比較直觀,通過畫圖能夠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把一些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1)、線段圖。
線段圖在解答分數問題時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過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師都對運用線段圖來解答分數問題情有獨鍾,但線段圖在解決其它類型的問題時同樣也會發揮其直觀、形象的作用。
(2)、連線圖。
在解決諸如互相通電話、上下衣搭配、比賽場上有多少場比賽等問題時,運用連線的方法解答既直觀又快捷還不容易出錯,可以說是解答此類問題的最佳選擇策略。
(3)、范圍圖
在解決長方形長不變,而寬減少,面積減少,求原長方形面積;長方形長增加或寬增加,面積增加,求原長方形面積;長方形長增加,寬增加,求增加面積。可以通過畫范圍圖,就比較直觀,不容易出錯。
2、列表、嘗試的策略。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把它列舉出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解決諸如租船、租車、購票或得分問題以及解決比較困難的雞兔同籠問題時經常用到。
3、藉助手來學習的策略。
每個人都有兩只手,10個手指頭,5個手指4個空(間隔),10個手指就有9個間隔,首先使學生明確手指數與間隔數的關系,明確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後,就可以用手來解決植樹、鋸木頭、上樓梯、鍾打點等問題。例如:小紅家住5樓,每層樓之間有20個台階,從1樓到5樓要走多少個台階?手一伸,5個手指代表5層樓,共4個間隔,4×20=80個台階,就不會出現5×20=100個台階的錯誤了。用手來幫我們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說是簡便易行,應用廣泛。
4、模擬操作策略。
模擬操作是通過探索性的動手操作活動,來模擬問題情境,從而獲得問題解決的一種策略。學生是通過自己探索的過程,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的問題來進行推導性的研究。通過這種開發性的操作的策略的訓練,不僅能夠使學生獲得問題的解決,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5、推理的策略。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些策略外,我們以前經常用到的從問題出發思考問題(可稱作逆推的策略),從條件出發思考問題(可稱作順推的策略)既是過去我們經常用到的「分析法」和「綜合法」,這些方法都可以看作推理的策略。
事實上,當一個數學問題呈現在面前時,其思維的觸須是多端的。以上所述的幾種問題解決的策略只是平時常用的導引途徑,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提高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的實踐中注意不斷思索探求、逐步積累解題經驗,以掌握更多、更具體的解題方法和思維策略。
教案版
⑤ 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有幾種
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有:作圖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信息的策略、動手做的策略、嘗試的策略等。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1、作圖解決問題的策略
線段圖在解答分數問題時的作用是顯而易見,教過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師都會對運用線段圖來解答分數問題情有獨鍾,但線段圖在解決其他類型的問題同樣也會發揮其直觀、形象作用。
2、列舉信息的策略
枚舉篩選法是指解某些數學題時,有時要根據題目的一部分條件,先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舉出來,然後再根據另一部分條件檢驗,篩選出題目的答案。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既是一種不斷地變更問題的過程,也是一種不斷試錯與篩選的過程。
3、動手做的策略
這是一種通過探索性動手操作而獲得問題解決的策略。在學習空間與圖形這一塊內容時,動手做的策略就會顯得很有效。如在講授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新課時,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操作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徵兩條對邊互相平行且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動手之前,教師不要給太多的暗示,要把實際操作策略的選擇權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實現操作策略的多樣化。
4、嘗試的策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曾把人和動物的學習定義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而形成的,即通過試誤形成的。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早在一百年前就提出來了,也被大多數人所認同。這里的嘗試策略也就是多種方法的「試誤」過程。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數學水平,因此,要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採用嘗試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⑥ 利用大學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說一下 問題解決的策略有哪些
答: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
(1)對問題的表徵方式,問題的表徵是我們在頭腦中對於問題的描述和理解,對問題表徵是否完整正確,這是大大地影響著問題解決。
(2)定勢:是指重復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對於活動的准備狀態,即人們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影響下,以某種特定方式解決問題的傾向。在某些情況下,思維定式可以很快地解決問題,但有可能阻礙新問題的解決。
(3)功能固著:它是指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個物體的傾向,某些物體的功能在頭腦中被過於強化,以至於人們看不到他的新功能,這對問題解決有很重要的影響。
(4)動機、情緒,在一定限度內,動機強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成正比,但是動機太強或太弱都會削弱問題解決的效果。中等強度的動機才能使人們的思維活動有較大的靈活性。消極情緒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樂觀平靜的情緒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5)問題解決的策略:1)嘗試錯誤:就是通過簡單地嘗試不同的反應來發現正確的答案,當通常在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發現切實可行的,系統的解決方法時,就採取這種方法
2)演算法策略:就是一個保證能解決問題的系統程序,對於任何一個有答案的問題來說,演算法程序就是在問題空間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演算法策略雖然保證能解決問題,但是效率低下。
3)啟發式策略:手段目的分析;爬山法;逆向搜索:從問題的目標狀態出發,以扎到一條通往初始狀態的通路。這對於解決幾何證明你個問題十分有效
參考書籍:彭聃齡《普通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