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班出身和自學成才的人有哪些差距,科班教學有什麼優勢
有些人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上大學,所以就屬於自學成才的人,他們把握住了各種學習的機會,無論是蹭課聽或者是自學,最後也拿到了文憑,那麼這些自學成才的人和科班出身的人比較有哪些區別?科班教學又有什麼優勢呢?
一般科班教學老師會根據學生的情況開始備課,盡可能的讓課堂上更加有趣味性,更加容易理解,深入淺出的給學生講專業知識,但是自學成才的人全部需要自己啃這些知識,有些可能會比較枯燥和無趣,但是他們靠著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最後也能夠自學成才,也是值得我們大家所敬佩的人。
『貳』 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新老師,很認真的備課,授課,該講的也講了,該復習的也復習,但學生語文成績卻沒有成
既然您該做的都做了,那麼作為老師沒有失職,所以可能就是方法不適合你教的學生,要知道學習這種東西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您可以和學生談一下。我舉一個例子吧,我遇到過一位數學老師,從不講課,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做題,他教的學生特別煩他,覺得他教的不好,結果後來人家教了高中畢業班,她們那個班數學成績高考時是最高的,所以很可能是您的方法學生們不習慣。如果您的學生真的對您的教學方法沒有意見,那麼就是他們的問題了。我個人覺得語文學習還是比其他學科要靈活一些,講課方法也很多樣。可以嘗試一下比較幽默的講課形式。復習的話還是建議您與學校其他語文老師進行交流,資歷深的老師尤其在期末復習上非常有經驗。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叄』 關於鋼琴科班
科班出生一般是指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即某某是某專業院校畢業的,就是說他是科班出生,所謂科班培訓班就沒有,除非你考取專業院校或參加專業院校偶爾會對外開辦的教師培訓班,但這些培訓班的前提也得是在你首先是在經歷過專業訓練或是專業院校出來的人想當教師,想學習和掌握更多的鋼琴教學法和國際琴壇信息的基礎上的,一般純業余的人是上不了這種培訓班的。因為去了也會覺得跟不上啊。
上海音樂學院和《鋼琴藝術》雜志每年都有這種培訓班,周廣仁的夏季學院也搞這種班,但這些都是極短期的,一至兩周時間。學費約幾千元,上音的第三屆全國教師培訓班將在2010年1月舉行,感興趣的話你可去www,shpiano.net查查信息
『肆』 頂級大學哲學系的科班 教育是怎樣的
說三所學校吧:1)香港大學;2)里昂人文高等師范學院、里昂第三大學;3)芝加哥大學。
1
我在港大的時候,本科還是三年的學制,現在應該有所不同了。
第一年的時候,基本沒有必修課。只用在四門導論課中選一門就可以了——其實一門都不選也沒關系。這四門分別是:認識論,心智哲學,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中西哲學史導論。除了心智哲學以外我都上了……共同點是非常注重問題把握的能力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每周或每兩周就會有作業,要把作者的意圖和論證思路用非常簡練准確的語言小結出來。助教(tutor)會仔細看每個人的作業,給出分數和意見,並在課外的小班導修課(tutorial)上和大家講解討論。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這些基本功對於任何一個孩子而言都是經久受益的。
那時港大不開設邏輯導論之類的課程,邏輯學是通過一種很神奇的、類似遠程教學的方式完成的:大家自己上網看教材,下載習題自己做,期末去考試……這門課還不是必修。我沒有選……我並不認為這是教邏輯的好方法。
二年級和三年級就是高階的課程了,各種課都有,比如知識論、語言哲學、形而上學、早期近代哲學、盧梭、哈貝馬斯、莊子,等等等等。港大哲學系的老師不多,那個時候只有八位,有時還會有一兩位老師不開課,所以每一學期的選擇空間不大。每一門課的要求都很明確,從一開始你就會知道大約每周要讀些什麼,會討論些什麼,什麼時候要寫些什麼。上滿八門課,你就可以拿到哲學主修了——major in philosophy,四門可以獲得輔修——minor in philosophy。相對於英美的大學來說,這樣的本科訓練還過於薄弱了,所以緊接著的碩士就很重要。
哲學系很少考試。這里的傳統是不進行沒有準備的考試,就是說,如果進行考試的話,考題事先都會告訴大家,讓大家回家准備。但考試的時間往往很緊……我非常不擅長用筆寫,所以每次,即使准備好的回答也會寫不完……
港大最好的地方是老師都很負責。每次做作業、寫習作之前,都可以先和老師談一下自己的想法,看一看自己在不在正確的路徑上,每個人、每一次作業之後都會得到很詳細的講評。有時,你還可以把初稿發給老師看一下。有一次我的初稿的幾乎每一句話都被老師改過了……某種意義上,寫清楚(clarity)是最主要的訓練。你寫的句子,呆不要緊,要緊的是准確地傳達你的意思,不留下歧義,這好難。總之,港大老師離學生很近,有我最喜歡的老師。直到很久以後,我還會想起那時的課堂,夢見在樓道里遇到老師——恍惚之間,良多愧疚。
2
說實話法國的學制我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簡單說,法國的好同學拿到了高中畢業證(Baccalauréat)以後會繼續修讀預科,通過考試(concours)之後就可以去傳說中的大學校(grandes écoles)。大學校中和哲學、人文有關的主要是高等師范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而高等師范學院中最富盛名的是巴黎高師了。但高師在各地還有分舵,比如里昂。我在法國的時候高師還是不頒發學位的,所以更像是一個進修機構,好同學一起去聽課……
進入高師哲學系以後,一切都是為了下一個考試做准備,就是傳說中的Agrégation,中文書中通常會翻譯為「哲學教師資格考試」。我喜歡稱它為進士。因為每個考過的人,頭銜就會變成agrégé(e) de philosophie,某年的哲學「進士」。他們就可以去大學任教,享受很好的待遇,同一年考上的人也會有同年之誼。考不上的人呢,要麼來年再考,或者就去發博士學位的地方念個博士什麼的……當然現在情況在變,而且變得很快。
之所以說這么多學制,是因為法國哲學的教學完全是為了concours和agrégation展開的,為了在科場上能寫出好的答卷。
我在里昂人文高師只聽了一門康德的課,一學期都圍繞著康德spontanéité的概念。重點在於如何能夠梳理線索,寫出一篇既周整又技驚四座的科場佳作……老師似乎預設大家在康德的理解上都沒有什麼問題了,或者完全可以回去自己發揮,重點都落在寫作的規范上,承題破題……或許是我不會選課。我在德國的時候才發現里昂人文高師有一門斯賓諾莎的精品課程掛在網上,講得很好,我還給老師寫了信……他客氣一番以後就沒有下文了。
在里昂三大的課程就很不同了——因為這里的學生,要通過agrégation,那就是絕無可能。毫不誇張地說,這所學校是我見到過的世界上最落後的哲學學院:不選課,課表和高中差不多,老師來了以後宣布這學期讀這本書,然後每節課他講,大家記,你有問題當然可以課後問……實在太可怕了。但有些學生會希望再參加一次concours的考試,希望能夠插板進入大學校,因此里昂三大會專門開設一種課程,叫prepa concours,是來幫助大家進入大學校。我上了一門主讀《純粹理性批判》的。最重要的訓練是叫做「寫注釋」(commentaire de texte),形式如下:
給你一小段康德的原文,通常不超過10行。然後,你要分三步進行答題。第一部分,導論,介紹一下這段話的大意,在全書中的意義等等;第二部分,逐行、逐句、逐詞進行分析,解析它到底在說什麼;第三部分,展開討論,講一講在哲學史中的影響,後人對其的批評,自己的感受等等——這一部分或許可以發揮一些自己的想法。
這是好的訓練么?我覺得糟透了……
但這樣的教育或許並非一無是處。從我的法國老師那裡我學到的是對遣詞造句的敏銳。我記得我在里昂人文高師的時候,老師帶讀德勒茲,他會不斷地回問,「他為什麼這么寫?為什麼用這個詞?你們會怎麼寫?」 對於他們來說,思想和表達思想的文本是密不可分的。
3
當然,這些學校中,只有芝加哥大學可以自稱頂級吧。至少,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史真的很強。每個學期都可以開出各個時段的許多高階課程。
芝加哥大學是怎麼教本科生的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有許多名教授會開設六十人以上的大課,這是研究生本科生一起上的,研究生的討論課(tutorial)教授自己帶,本科生分成小組由助教帶,研究生統一寫論文, 本科生要考試。
我個人覺得,對本科生來說,這些課真的太難了……我剛去芝加哥大學時的一門課叫「康德的倫理學」(Kant's Ethics),本科生的考試有選擇題,問答題——哲學考試有選擇題,你敢信么?事實上,這些精心設計的選擇題是這門課的精華之一;要選對,真是要花一番心思……而這個老師講課的內容實在是太難了,一年以後我才逐漸理解她當時關注的問題,和她選擇的切入角度。這樣的課對於本科生來說,恐怕很有挑戰。但也有好處吧~ 他們第一天接觸康德,就在學術的最前沿,思考許多有意義的問題~
這是這里幾乎所有課程的風格。「純粹理性批判」和「邏輯哲學論」兩門課,老師第一堂課就給大家畫了一張思想地圖,告訴大家歷來闡讀的一般狀況,然後以橫掃千軍的氣魄,淡淡然地告訴大家:「大部分都是錯的……」 他總是說:「我首先要帶你們坐上直升飛機,告訴你們路徑是怎樣的,然後你們自己去讀的時候,就都知道了。」 多麼懷念他的課啊~
當然,本科生有一些他們自己的導論課與哲學史課,由很多很受歡迎的老師來上。希望上過的同學可以補充~
芝大課程的閱讀量比港大大得多,你從來不考慮看得完看不完的問題,尤其對於哲學來說,數頁數毫無意義……我想能做的只有把盡可能多的時間投入進去。由於一個學期只有十周,通常在第五周的時候,你需要知道自己打算寫什麼。由於老師都很忙,通常一學期只能有一次見老師的機會,時間不超過30分鍾。你需要把自己的思路組織好,問一下老師可不可以寫。芝加哥大學的老師也都很負責,如果對你的思路不滿意,你必須回去反攻,下次再來。這時,他們不在乎你什麼時候交論文,他們在乎的是你必須交一篇能讓他們滿意的論文。一門叫做「亞里士多德的行動理論」(Aristotle『s Theory of Action)的課,我被退回來了三次。老師認為,我只指出了現有闡釋的不足,而我自己提出的解釋思路,每次都讓她覺得不夠。直到最後一次,她才覺得我提出了一個好想法,才允許我開始寫……這時,距離那門課結束已經過去三個月了,多麼可怕的三個月。
簡單說,你需要很強,然後,老師會把你變得更強。不然,就洗洗睡吧。當老師們開始對你有所認可的時候,那也是許多愧疚的開始了
『伍』 什麼叫做科班出來的啊什麼是科班啊
科班
過去的戲曲演員有些是拜師學藝的手把徒弟,屬個體為單位的家學或叫私學。科班是後來出現的集體學藝的組織,曾培育出大量藝術人才,如川劇的三益科班,越劇的群英舞台科班,崑曲的全福班,桂劇的小金科班等。至於京劇的科班就更多了,如嵩祝成、小榮春、斌慶社、富連成等。可見科班曾是培育戲曲人才的主要形式。
由於那時的演出單位不叫劇團,而稱戲班,最早的科班又是由戲班建立起來的,如京劇老生鼻祖程長庚領銜的三慶班所辦的四箴堂科班;藝名「響九霄」的名旦田際雲領銜的大玉成班所辦的小玉成科班就是早期的以班帶班的科班。
戲班以演戲為主,科班以學戲為主。科,即品類、等級之意,因自漢以來,學人經科試以定次第等級。因此舊時投師學藝也稱為入某一科,同年入學者為同科。考入或經人介紹加入某一學戲的班子的某一科,即稱為進班入科,亦可稱加入某一科班。如富連成班就分為喜字科、連字科、富字科、盛字科、世字科、元字科、韻字科、慶字科等八科。
因科舉考試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科班也具有很濃的封建色彩。如科班均供奉唐明皇為祖師爺,並每日朝拜,凡入科班一定要立字據,如同定下賣身契約,不僅要打罵體罰,而且科滿後要效力三年,因此舊時學戲稱為打戲,坐科七年稱為七年大獄。但是由於教學嚴格,管理要求嚴厲,教師「為祖師爺傳道」又有一定的責任心,所以也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
因此,1930年焦菊隱先生創辦中華戲曲學校和後來所辦的各種新型的戲曲學校雖然進行了許多改進,例如取消打罵體罰,重視文化教育等,但是也吸取了過去科班口傳心授,以戲帶功,因材施教,嚴格教學,注重實踐的優點,使戲曲人才輩出。
『陸』 如何評課
主講人: 時間: 評課也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評教學內容 要看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確,教材的處理是否得當,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全面、具體、恰當。全面,指能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來確定;具體,指「三維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恰當,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課標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二、評教學對象 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是否情感融洽,採取的教學對策有助於克服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心理障礙。 三、評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是否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是不是量體裁衣,運用靈活,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是否符合教改方向,有沒有改革與創新,有沒有形成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 學法指導的目的是否明確,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付諸實施,學法指導的方式是否可行。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是否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是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 ,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四、評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否有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是不是清晰,能否實現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是否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是否嚴謹有序,環節轉換是否自然、藝術。是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知識傳授是否准確、科學,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導入、結束等重要教學環節和重點、難點知識教學的教法設計是否符合學科特點,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能力。板書設計科學。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依綱扣本,言簡意賅,有條理性和藝術性,練習設計,是否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層次性;訓練目的是否明確,與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否相統一;訓練方法是否得當,是否有助於學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有沒有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講與練、師與生、優生與中生、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 五、評教學效果 不同程度的學生的素質是否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是否有學習方法的獲得,良好習慣的養成、情感的陶冶、學習品德的升華。是發能做到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六、評教學思想 是否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如: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習應重過程,重體驗,重實踐等等。 七、評教學基本功 普通話是否達標;語言是否准確清楚,精當簡練,有啟發性;語調是否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字跡是否工整美觀,板畫是否嫻熟。教態是否端莊,舉止從容,態度是否熱情。專業功底是否深厚,教具運用、儀器操作是否熟練,實驗演示的時機、位置把握是否得當,是否達到良好效果。 評課要求:1、認真聽課,2、把握標准,3、講究藝術,4、擬好提綱(總體評價,主要優點或特色,需要探討的問題 ,改進意見建議)。 評課的注意事項:1、要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和班級學生實際,實事求是的公開評價一節課,切忌帶有個人傾向。2、要以虛心的態度,商量的口氣與被聽課老師共同分析研討,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頭上。3、要突出重點,集中主要問題進行評議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4、要以事實為根據,增強說服力。5、要做好調查工作,盡可能較全面了解教師和學生情況。
『柒』 科班的基本介紹
過去的戲曲演員有些是拜師學藝的手把徒弟,屬個體為單位的家學或叫私學。科班是後來出現的集體學藝的組織,曾培育出大量藝術人才,如川劇的三益科班,越劇的群英舞台科班,崑曲的全福班,桂劇的小金科班等。至於京劇的科班就更多了,如嵩祝成、小榮春、斌慶社、富連成等。可見科班曾是培育戲曲人才的主要形式。
由於那時的演出單位不叫劇團,而稱戲班,最早的科班又是由戲班建立起來的,如京劇老生鼻祖程長庚領銜的三慶班所辦的四箴堂科班;藝名「響九霄」的名旦田際雲領銜的大玉成班所辦的小玉成科班就是早期的以班帶班的科班。 戲班以演戲為主,科班以學戲為主。科,即品類、等級之意,因自漢以來,學人經科試以定次第等級。因此舊時投師學藝也稱為入某一科,同年入學者為同科。考入或經人介紹加入某一學戲的班子的某一科,即稱為進班入科,亦可稱加入某一科班。如富連成班就分為喜字科、連字科、富字科、盛字科、世字科、元字科、韻字科、慶字科等八科。
因科舉考試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科班也具有很濃的封建色彩。如科班均供奉唐明皇為祖師爺,並每日朝拜,凡入科班一定要立字據,如同定下賣身契約,不僅要打罵體罰,而且科滿後要效力三年,因此舊時學戲稱為打戲,坐科七年稱為七年大獄。但是由於教學嚴格,管理要求嚴厲,教師「為祖師爺傳道」又有一定的責任心,所以也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
因此,1930年焦菊隱先生創辦中華戲曲學校和後來所辦的各種新型的戲曲學校雖然進行了許多改進,例如取消打罵體罰,重視文化教育等,但是也吸取了過去科班口傳心授,以戲帶功,因材施教,嚴格教學,注重實踐的優點,使戲曲人才輩出。
『捌』 什麼是科班呀
科班 過去的戲曲演員有些是拜師學藝的手把徒弟,屬個體為單位的家學或叫私學。科班是後來出現的集體學藝的組織,曾培育出大量藝術人才,如川劇的三益科班,越劇的群英舞台科班,崑曲的全福班,桂劇的小金科班等。至於京劇的科班就更多了,如嵩祝成、小榮春、斌慶社、富連成等。可見科班曾是培育戲曲人才的主要形式。 由於那時的演出單位不叫劇團,而稱戲班,最早的科班又是由戲班建立起來的,如京劇老生鼻祖程長庚領銜的三慶班所辦的四箴堂科班;藝名「響九霄」的名旦田際雲領銜的大玉成班所辦的小玉成科班就是早期的以班帶班的科班。 戲班以演戲為主,科班以學戲為主。科,即品類、等級之意,因自漢以來,學人經科試以定次第等級。因此舊時投師學藝也稱為入某一科,同年入學者為同科。考入或經人介紹加入某一學戲的班子的某一科,即稱為進班入科,亦可稱加入某一科班。如富連成班就分為喜字科、連字科、富字科、盛字科、世字科、元字科、韻字科、慶字科等八科。 因科舉考試是封建社會的產物,科班也具有很濃的封建色彩。如科班均供奉唐明皇為祖師爺,並每日朝拜,凡入科班一定要立字據,如同定下賣身契約,不僅要打罵體罰,而且科滿後要效力三年,因此舊時學戲稱為打戲,坐科七年稱為七年大獄。但是由於教學嚴格,管理要求嚴厲,教師「為祖師爺傳道」又有一定的責任心,所以也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
『玖』 淺談如何擁有精湛的課堂教學技藝
因此,重視教師的教學藝術,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教學藝術? 一、教師必須有五個「一」基本功 五個「一」基本功是:普通話,好板書,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師有一口純正的普通話,在聽覺上給學生以美感。教師有好板書,在視覺上給學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師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來,娓娓動聽,就能吸引學生,使學生聽你的課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過鑽研各種教法,發揮自己優勢,形成自己特色,這樣教學法就活起來了。 二、教師必須是德才兼備的引路人 教師是五種角色兼具的人,即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畢業事業的引路人,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師是社會的重要角色。有人說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你自己首先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甘地說:「教師是學生最好的課本。」因此德才兼備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提高教學藝術的基本保證。 三、教師必須擁有淵博的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有所創新,就必須擁有該學科的淵博知識,才能厚積薄發游刃有餘。教師如果有了淵博的學識,教學就有了源泉。實踐證明,教師「授業解惑」的職能決定了教師不但必須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而且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事情,雖然許多教師為科班出身,但所學未必精到,有的教師表面看來知識游刃有餘,實則淺薄寒傖,學生很難從其身上體會到教師應有的文化底蘊,而教師也難於以識服人。學識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力量源泉,教學藝術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具體途徑。因此,教師能夠通曉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發掘知識淵藪,真正成為讓學生佩服的教師,才是教師必備的重要素質。 四、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教學規律,即指研究教學內容的規律、教學方法上的規律和認知上的規律等。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學生普遍易於接受的規律是從具體到一般,即從感性到理性。以數學為例,當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趨向和熱點。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很強,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邏輯的連貫性、積極的創造性角度出發研究教學、鑽研教學。例如,將書上的知識進行重組,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具體化等。這樣使學生既學得具體、輕松,教師也教得愉悅,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互動。 五、教師必須把情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憤怒出詩人,激情見水平。情感之於教學,猶如能源之於發動機。把情感貫穿整個課堂,融入「精,氣,神」,即精力充沛,氣勢旺盛和神采飛揚,就會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動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勞、激發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感情的教與學,在很大程度上使主體樂此不疲,而且思維敏捷,並富有創造性。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又應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沒有教師的情感就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教師的情感首先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愛,這種愛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更是教師搞好教學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合作、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教師充滿激情的講授,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都能品嘗取得進步的快樂。 六、教師必須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教學也如此。「教有教法,教無定法」,教學對象因時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諸多差異,教學方法也不能一層不變。教師在教學藝術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於表面、淺層次上,這就要求教師竭盡所能,努力探究教學技法,以實現教學的真正高效。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層出不窮,教師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應該樂於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改革和創新上「與日俱進」。 七、教師必須以學生為學的主體 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只有這樣,學生的知識才學得牢固,積極思維興趣才濃厚。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學生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 八、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預先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可能遺忘的知識點、上次教學沒有聽懂的地方、或是難度較大的課題等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能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全面地運用教學原則,恰當地進
『拾』 什麼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現在時興的分享、合作、探究就很好啊,但是,他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它需要廣闊的學科知識,他需要耐心細致充滿愛心的教育,總之就是你的心得在這個行當上,三心二意,心猿意馬是沒法深入下去的。等待成長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