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內蒙古國考面試社會現象題如何綜合分析
社會現象答題的技巧:
社會現象是指社會上出現的某一類事件,而具體的某一事件,往往也歸為某一類現象。一般情況下,社會現象都會反映一定的「問題」,或具有一定的爭議性。比如:人物品質類、當前幹部與群眾關系不緊密還有微信問題等。
對於社會現象我們一般採用的是原因分析法和影響分析法。對於社會想像里,這一部分主要是反映存在的問題,所以一開始我們審完題干之後要就行表態,既然它是屬於消極類的,那要先給予否定評價然後再分析。原因分析法說的是我們能夠先了解當前社會大環境下有沒有相關背景,產生的原因,再分析它會帶來哪些影響,針對於影響著不好的地方如何改進。概括為背景——原因——影響——對策。而影響分析法主要指的是先分析該事件會帶來哪些影響,對於帶來的問題提出合理化意見或建議即可。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對於上面所說的提對策,我們是需要站在一個政府的角度,用政府的思維來提意見、建議的。
社會想像里的另一類是政府政策,這是為應對社會上出現的問題,政府為解決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政策措施,只是說在解決的這個過程中由於社會一直不斷在向前發展,不斷出現新問題或加深問題,而出台的政策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應對不了這些問題,後期就會出現政策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所以在這一類政府政策題目中,我們首先要積極肯定它出台的目的和意義,但是落實中存在哪些問題,把問題列出來,根據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還有一類是我們單獨提出來說的,就是人物品質類題型,它也是被歸在社會現象里,主要是因為這些正面積極、富含正能量的優秀人物能給我們當下社會帶來很大積極影響。在人物品質類題目里,一般都是一些具有正向價值觀,能對社會起引領作用的優秀人物,他們身上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所以在這類題目里我們採用正反分析法,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肯定該優秀人物的品質,其次能夠分析一下這個優秀人物能帶來哪些意義,為了讓答題更加充實,我們還要分析一下當前社會上存在哪些與之違背的情況即反觀當下,最後談自己要如何踐行落實即可。
㈡ 結構化面試之綜合分析題答題技巧
一、真題示例
現在很多人說中國人信仰缺失,並且根據調查 60.2%的人承認現在自己信仰缺失, 對此你怎麼看? [2015年6月18日吉林省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真題]
二、思考誤區
何為信仰?很多考生對信仰缺失存在困惑,曾經參加此次考試的一位考生回憶他在考場的狀態是不知道何為信仰,導致答題時完全找不到著重點,最後放棄了此次考試。另有考生答題時想到的信仰是宗教信仰:耶穌、基督、佛教等。這兩種情況導致考生在答此綜合分析題的時候不但觸及不到深度,也達不到高度,從而難拿高分。
三、思路梳理
此題問法為:怎麼看,很顯然是綜合分析題;題干內容是現象,因此題型為現象類的綜合分析,屬智能型問題,考察考生綜合分析能力、言語表達能力。按照現象類綜合分析答題思路為:態度—分析—對策—升華。首先,表態時先對題乾性質有所判斷,中國人信仰缺失很顯然不是好現象,在表態時就要鮮明指出此現象並不是好事,值得引起深思。第二步,考生若想對此題答出深度和高度,必須對「信仰」有明確認知,信仰是指對某種事物的無條件信賴,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准則。信仰缺失是指當下中國人行為准則的缺失,由此出現種種社會亂象,如老人摔倒不敢扶為代表的誠信缺失,拜金主義背後的勤勞上進精神的缺失、投機倒把後的敬業精神的缺失、盲目跟風下的不理性愛國行為等等。知道這些信仰缺失的深層次表現,就可在分析時運用「背景闡述法」將信仰缺失的表現答出來,再從國家、社會、學校教育、個人等主體分析存在的原因,第三步即可針對原因提對策,最後總結升華。
四、參考解析
此現象表明我國存在信仰缺失的重大問題,應引起全社會關注,當前信仰缺失表現在社會各個方面:如老人摔倒不敢扶為代表的誠信缺失,拜金主義背後的勤勞上進精神的缺失、投機倒把後的敬業精神的缺失、盲目跟風下的不理性愛國行為等等。這些行為背後有深層次原因,國家宣傳引導不足,社會氛圍充斥種種迷茫、跟風狀況,學校教育不重視行為標准要求,個人行為利己主義和盲目跟風。針對此原因,提出以下解決措施,國家整合多種宣傳渠道宣傳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府部門加強對各個層面的監督管理,尤其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方面的督促力度;社會媒體多傳導正能量事件,引導風氣改變;學校從小培養孩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個人加強個人修養和執行力。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和諧有序的社會氛圍,才能倡導人人有信仰的社會秩序。
㈢ 答18浙江省考面試社會現象類的綜合分析題,有沒有大神有好方法
很多同學反映在面試的時候沒話說,在考場上答題的時候對於題乾的內容展不開,說不了幾句就完了,致使我們的分數也不太樂觀。2018浙江省考面試中綜合分析占據半壁江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著考生所具備的各項能力。而社會現象類的綜合分析更是集社會熱點和分析能力為一體的直接表現。
如何在應對綜合分析展開回答,做到有話說呢?
一般情況下,社會現象都會反映一定的「問題」。這其中分為:積極類、消極類、辯證類。首先,明確作答思路。在這里我們以消極類的綜合分析為例給大家介紹我們的作答思路。
第一:在開頭簡單概括題乾的現象,給予觀點評價。
第二:分析論證。分析這類現象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也就是消極影響;分析出現這類型現象的原因。
第三:提出解決這類型社會現象的對策。
其次,如何展開論述?在提出觀點的部分我們一般要求簡潔明了,而在中間論證的時候我們往往強調充實有效。因此我們可以在中間論證的部分展開。中間論證無非就是原因和影響。我們可以從多角度把原因和影響展開。第一種:主體法:個人、社會(企業)、國家;第二種:多領域法: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第三種:層面法:思想、監管、操作、制度。第四種:內外因法:內因、外因。
㈣ 公務員考試:綜合分析之現象類如何答題
1、俗話說「答好了綜合分析,面試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見綜合分析在面試中的重要性。在公務員的日常工作當中,經常會涉及對問題的宏觀把握和對事物間矛盾關系的理解,所以盡管近幾年綜合分析在面試答題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依舊是在面試中必考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考察的題型,大體上分為三種:現象類、政策類和哲理類。
2、社會現象類主要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時事熱點,考察相對而言比較頻繁。社會現象類題型一般以時政熱點問題入題,考查學生對該問題的看法,或者直接提問該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其答題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靈活的。
(1) 首先,提出觀點。觀點起到統領全文的內容的作用,是告訴別人你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是什麼。在社會現象類中提出觀點的方法有兩種:點明本質和價值判斷,但是運用最多的還是點明本質。所謂點明本質,也就是通過綜合歸類的方法將社會現象准確地歸到相應的社會問題當中,從而去發現問題的本質。例如:對於綠領巾、彩色筆記本、綠校服這些事件你怎麼看?這道題目中講的綠領巾、彩色筆記本、綠校服這些事件都是和學校教育相關的,並且是對學生進行的三六九等的劃分,是一種不公平,是一種教育歧視。義務教育階段是對學生全面發展進行的教育,只有高等教育才是選拔人才的,所以這種區別式的對待就是一種歧視和不公平,所以提出觀點就是:這種區別式的對待是教育歧視問題,教育過程中的不公平表現。
(2)其次,論證觀點。論證是對觀點的支撐,是使自己觀點表述更加清晰明確的過程。在社會現象類題目中,論證觀點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層次作出更加清晰的表述,其中比較使用的方法有三種:主題分析法、層面分析法和內外因分析法。主題分析法是指在分析一個事件時,能夠以不同主題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構。例如:政府、社會、集體和個人,這就是不同主體的劃分。每個題目涉及的內容不同,對主體的劃分維度也是有多不同的,注意多結合題目進行劃分。層面分析法就是一般從思想、制度、操作和利息這四個方面,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內外因分析是說,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事物矛盾是,把立足點放在內因上,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堅決抵制忽視外因作用的錯誤思想。這三個分析方法中,運用較多的是主體分析法和層面分析法,大家注意把握。
(3)最後,落實觀點。落實是將考生對問題的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解決社會問題,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針對正面的現象:落實觀點的時候要想辦法將現象進行推廣,擴大其正面的影響。針對負面現象:對問題的原因運用「六大手段」解決問題。對客觀存在但無法定性的社會現象要正面的加以利用,並且看到該現象的出現對政府相關工作的啟示。解決問題的措施不僅要有助於解決問題,還必須具備可操作性,能夠落實到實處,所以我們經常使用六大手段把內容填充起來。所謂六大手段是提出對策的六個思維方向,目的在於使考生有條理、有邏輯的提出對策,主要包括:行政、經濟、法律、思想政治工作、社會監督和自律。這對大家提出措施還是沒有幫助的。
社會現象的問題涉及的內容很多,大家一定要掌握答題思路,並靈活的在各個問題當中去運用,還要注意適時的總結,希望大家都能對綜合分析現象類的答題思路有所掌握,在面試中好好表現!
㈤ 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現象類綜合分析題怎麼答
社會現象類主要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時事熱點,考察相對而言比較頻繁。社會現象類題型一般以時政熱點問題入題,考查學生對該問題的看法,或者直接提問該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其答題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很靈活的。
首先,提出觀點。觀點起到統領全文的內容的作用,是告訴別人你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是什麼。在社會現象類中提出觀點的方法有兩種:點明本質和價值判斷,但是運用最多的還是點明本質。所謂點明本質,也就是通過綜合歸類的方法將社會現象准確地歸到相應的社會問題當中,從而去發現問題的本質。例如:對於綠領巾、彩色筆記本、綠校服這些事件你怎麼看?這道題目中講的綠領巾、彩色筆記本、綠校服這些事件都是和學校教育相關的,並且是對學生進行的三六九等的劃分,是一種不公平,是一種教育歧視。義務教育階段是對學生全面發展進行的教育,只有高等教育才是選拔人才的,所以這種區別式的對待就是一種歧視和不公平,所以提出觀點就是:這種區別式的對待是教育歧視問題,教育過程中的不公平表現。
其次,論證觀點。論證是對觀點的支撐,是使自己觀點表述更加清晰明確的過程。在社會現象類題目中,論證觀點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層次作出更加清晰的表述,其中比較使用的方法有三種:主題分析法、層面分析法和內外因分析法。主題分析法是指在分析一個事件時,能夠以不同主題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構。例如:政府、社會、集體和個人,這就是不同主體的劃分。每個題目涉及的內容不同,對主體的劃分維度也是有多不同的,注意多結合題目進行劃分。層面分析法就是一般從思想、制度、操作和利息這四個方面,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內外因分析是說,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在分析事物矛盾是,把立足點放在內因上,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堅決抵制忽視外因作用的錯誤思想。這三個分析方法中,運用較多的是主體分析法和層面分析法,大家注意把握。
最後,落實觀點。落實是將考生對問題的認識轉化為實際行動,解決社會問題,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針對正面的現象:落實觀點的時候要想辦法將現象進行推廣,擴大其正面的影響。針對負面現象:對問題的原因運用「六大手段」解決問題。對客觀存在但無法定性的社會現象要正面的加以利用,並且看到該現象的出現對政府相關工作的啟示。解決問題的措施不僅要有助於解決問題,還必須具備可操作性,能夠落實到實處,所以我們經常使用六大手段把內容填充起來。所謂六大手段是提出對策的六個思維方向,目的在於使考生有條理、有邏輯的提出對策,主要包括:行政、經濟、法律、思想政治工作、社會監督和自律。這對大家提出措施還是沒有幫助的。
㈥ 公務員面試,如何備考社會現象類綜合分析題
您好
社會現象無非就是我們在新聞中看到的發生的那些事情,我們從各種自媒體網站上面都能夠看到關於這類現象的各界評論。
可以在這些評論中學習一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角度,然後結合公務員面試答題的流程,加入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就能夠把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掌握好。
同時也要多關注時事熱點,社會現象離不開社會,死記硬背不能拿高分,去理解,去體會才能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的放矢。
望採納,謝謝!
㈦ 公務員考試申論綜合分析答題思路小技巧是怎麼樣的
公務員考試申論綜合分析題涉及哲理類、社會現象類、政策類。
如,公務員筆試申論綜合分析之社會現象類答題思路:
1)點明問題本質;
點明此類現象是由什麼社會背景、客觀原因導致,或直接點明它反應的問題。
2)分析此類現象的原因(運用主體分析法、層面分析法);
3)提解決對策。
㈧ 綜合分析方法
綜合分析方法是以遙感填圖方法為主,同時結合地球物理、岩石同位素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建立劃分填圖單元的一種方法。其應用的目的在於使填圖單元建立劃分的更加准確,地質信息提取的更加豐富,並從不同角度解決填圖問題。
(一)遙感填圖方法
影像單元法、影像岩石單元和單元-剖面法是貫穿遙感填圖全過程的方法技術。運用這些方法是從遙感技術角度解決1∶25 萬填圖的技術問題,使填圖成果精度符合相應的技術規范要求。其解決填圖問題的實質是通過研究、分析不同性質地質體的宏觀影像分區及微觀影像變化規律,進行地質體性質判定和填圖單位種類劃分及構造信息的提取與類型劃分。它們所能夠解決的地質問題或地質現象均屬於地球表面的直接顯示出的信息,即表層信息提取。但對於大量的隱伏地質信息的提取,受其方法技術自身限制難以全面實現,如隱伏斷裂和隱伏岩體及花崗岩類侵入體的時代等等。因此,結合其他技術方法的應用,從不同角度,取長補短,豐富地質填圖成果,使其更加符合地質作用規律。
(二)地球物理技術方法
該方法是遙感地質填圖綜合分析研究的首選技術方法。主要通過地球物理資料如航磁、重力處理數據的分析、解釋,並根據地質體的磁性特徵、密度特徵變化規律,著重解決隱伏斷裂、隱伏岩體和火山機構的圈定。解決遙感技術和物探技術在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應用中解釋地質問題的層次和深度。現以內蒙古得爾布干覆蓋地區和新疆阿爾金裸露地區為例加以敘述。
1.內蒙古得爾布乾地區重磁場特徵分析
1)岩石磁性特徵分析
通過2000年6~9月,對阿龍山地區進行的岩石磁性測量工作,其中實地測量了岩石露頭27處,獲得磁化率數據327個;測量岩石標本712塊,獲得磁化率數據2872個。區內岩石(地層)的磁性特徵如下。
(1)變質岩類磁性特徵
區內出露的元古宇變質岩岩性為花崗岩片麻岩、黑雲斜長變粒岩、片岩及千枚岩、大理岩等。磁測定結果反映出元古宇地層的磁性普遍很弱,磁化率值變化范圍在(0~380)×10-5SI,平均值僅為60×10-5SI。
(2)蓋層磁性特徵
阿龍山地區的蓋層主要為一套中生界火山岩地層,該套地層的磁性特徵如下。
火山碎屑岩類一般為弱磁性或具有中等磁性。其中凝灰砂岩、層凝灰岩及含角礫凝灰岩的磁性普遍很弱,磁化率的平均值多在(30~65)×10-5SI之間變化;熔結凝灰岩和英安質、粗安質及安山質凝灰岩的磁性多具有中等磁性,磁化率變化范圍在(11~1661)×10-5SI之間,最大可達到3890×10-5SI,平均磁化率值為570×10-5SI。
中性—基性火山熔岩一般具有很強的磁性,其中粗安岩的磁化率在(15~3390)×10-5SI之間,平均值為886×10-5SI;英安岩的磁化率變化范圍在(0~4000)×10-5SI之間,平均值在(590~3000)×10-5SI之間;安山岩的磁化率值范圍在(1228~3360)×10-5SI之間,平均值為3012×10-5SI;玄武岩磁化率變化范圍在(394~10000)×10-5SI之間,磁化率均值為2281×10-5SI。
(3)侵入岩磁性特徵
區內花崗岩類的磁性差異較大,其中花崗岩的磁性可分為無磁性花崗岩、弱磁性花崗岩及中等磁性花崗岩。無磁性花崗岩磁化率平均值為40×10-5SI;弱磁性花崗岩平均磁化率為230×10-5SI;中等磁性花崗岩的磁化率變化在(11~1177)×10-5SI之間,磁化率均值為695×10-5SI。花崗斑岩類一般具有中等磁性,磁化率變化范圍一般在(19~1311)×10-5SI之間,磁化率均值為545×10-5SI。二長花崗岩和鉀長花崗岩的磁化率在(13~3000)×10-5SI之間,磁化率均值為630×10-5SI。因此,除了無磁性的花崗岩外,其他類型的花崗岩類引起的磁異常較難區分。
區內閃長岩類的磁性一般比花崗岩類強度大,其中花崗閃長岩、石英閃長岩的磁化率值范圍在(126~3500)×10-5SI之間,平均值為950×10-5SI;閃長玢岩的平均磁化率達1286×10-5SI;閃長岩的磁化率值范圍在(614~6300)×10-5SI之間,磁化率平均值可達1900×10-5SI。
2)岩石密度特徵分析
阿龍山地區岩石及地層密度變化具有以下特徵:
(1)隨著地層的時代由新至老岩石的密度值逐漸增大;
(2)中生界侏羅系火山熔岩地層的岩石密度值比正常碎屑岩類的岩石密度值大;
(3)下古生界與元古宇的岩石密度值基本相同,中性、酸性侵入岩體的岩石密度則介於侏羅系火山熔岩地層與前中生界(包括下古生界和元古宇)之間,其密度差值約在±0.15 g/cm3左右。因此,該地區區域性密度界面是前中生界和中、酸性侵入岩構成的岩石界面,該區域性密度界面與上覆蓋層之間存在著0.2~0.7 g/cm3密度差;侏羅系火山熔岩與正常碎屑岩是區內的局部密度界面。其間存在0.5 g/cm3密度差(表2-4)。
表2-4 阿龍山及周邊地區岩石密度統計表
3)重磁場特徵及解釋
阿龍山地區的航磁資料測量比例尺大,飛行高度低,測量精度高,編繪出的ΔT磁場圖件包含的各類地質信息非常豐富。
根據已知地質資料與岩石物性資料對比分析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1)阿龍山地區海西期花崗岩與下古生界和元古宇構成了該地區重要的區性岩石磁性界面及岩石密度界面。中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磁性很弱,僅海西期花崗斑岩和二長花崗岩及花崗閃長岩、閃長岩具有中等與較強的磁性。
(2)阿龍山地區區域背景磁場的特徵及分布,主要反映區域磁性界面強弱變化與分布特點,降低的負磁場區為下古生界、元古宇及弱磁性的海西期花崗岩分布區;升高的正背景磁異常區則為具磁性的海西期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區。
(3)航磁局部磁異常一般是花崗閃長岩、閃長岩和中、基性火山熔岩及淺成次火山岩,如安山玢岩、閃長玢岩、英安岩等引起。其中花崗閃長岩和閃長岩等引起的局部磁異常形態清晰並且強度較大,比較容易辨認。
(4)由於火山岩(主要是熔結凝灰岩和中、基性火山熔岩)和淺成次火山岩很不均勻,它們所引起的磁異常在形態和強度變化方面都較大,其分布特點一般呈帶狀、環狀及片狀分布。
(5)不同時代岩石、地層的密度變化具有十分明顯的規律性,構成該地區區域性密度界面的元古宇、下古生界及海西期侵入岩體與中生界地層之間存在著0.2~0.7 g/cm3密度差。因此,阿龍山地區布格重力圖中局部重力異常場的高、低變化應是主密度界面起伏變化或侏羅紀中、基性火山岩的客觀反映。
4)磁場特徵及分區
阿龍山地區的磁場特徵及變化十分復雜,為了便於對磁場和磁異常的分類及研究,依據該地區的區域背景磁場及磁異常的性質、形態、強度及梯度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組合分布特點等,劃分為三類:
(1)獨立正磁異常及編號
HA-Ⅰ:該類磁異常的形態呈等軸狀或似等軸狀,有些異常具有一定的延伸及走向。異常形態規整,強度一般大於500 nT,面積一般大於2.0 km2。
HA-Ⅱ:該類磁異常的形態特徵與前述磁異常相同,但磁異常的強度比前者弱,異常的強度一般在200~500 nT之間。
推斷上述磁異常主要是由具磁性的中、酸性侵入岩體引起,對岩體范圍的圈定起參考作用。
(2)正背景磁場的分區及編號
a.HB類磁場區特徵及編號
該類磁異常的明顯特點是強度較大,一般在200~500 nT之間。依據磁異常的形態特徵、發育程度及組合分布特點,劃分出3個磁場小區:
HB-Ⅰ:小區內磁異常發育,磁異常的形態以似二度異常為主,即單個磁異常具有明顯的延伸及走向,並且沒有明顯的負值伴生。
HB-Ⅱ:小區內磁異常的形態及強度特徵與前述小區相類似,主要差別僅僅是局部磁異常的發育程度比前者差一些。
HB-Ⅲ:小區內磁異常的形態與強度變化比較復雜,既存在著等軸狀及似等軸狀異常,同時也發育有二度及似二度異常,並且局部磁異常存在著明顯的伴生負值。
b.HC類磁場區特徵及編號
該類磁場小區內磁異常形態特徵與HB類小區基本相同,它們之間的顯著差異主要反映在磁異常的強度方面,該類磁場小區內的磁異常強度變化在100~250 nT之間。
HC-Ⅰ:區內磁異常形態以二度和似二度異常為主,異常發育,強度在 100~250 nT之間。
HC-Ⅱ:小區內磁異常形態多以等軸狀和似等軸狀異常為主,並存在著明顯的伴生負值,異常強度一般在100~250 nT之間。
HC-Ⅲ:小區內局部異常較發育,但磁異常的強度比 HC-Ⅱ磁場小區磁異常弱,磁異常強度變化在50~100 nT之間。
HC-Ⅳ:小區內局部磁異常不發育,區內正磁場變化平緩單調,強度在50~100 nT左右。
該類磁場小區主要反映的是中、基性火山熔岩及次火山岩類的變化與分布特點,可對填圖單位組、段劃分對比起到參考作用。
(3)負背景磁場分區及編號
a.LA類磁場小區特徵及編號
該類磁場小區內局部磁異常發育程度及變化較大,負背景磁場變化平緩,磁場值在-50~-150 nT之間。
LA-Ⅰ:小區內的局部磁異常不發育,負背景磁變化平緩、單調,磁場強度在 0~-100 nT之間。
LA-Ⅱ:小區的負背景磁場強度變化在 0~-100 nT之間,局部磁異常較前磁場小區發育,但局部異常強度較弱,異常幅值變化在50~100 nT之間。
LA-Ⅲ:小區內背景磁場變化在-50~-150 nT之間,局部異常發育,異常的幅值變化一般在50~200 nT之間。
LA-Ⅳ:小區內背景磁場強度變化在-100~-150 nT之間,局部磁異常發育且強度較大,異常幅值變化一般在200~500 nT之間。
b.LB類磁場小區特徵及編號
與LA類磁場小區相比較,LB類磁場小區的主要特點是背景磁場強度明顯偏弱,背景磁場強度值一般在-200 nT以上。結合該類磁場區內局部異常發育程度及特徵,可分為如下次級小區。
LB-Ⅰ:小區內的背景磁場強度在-200~-250 nT之間,其變化特徵平緩、單調,區內局部異常不發育。
LB-Ⅱ:小區內背景磁場強度可達-300 nT以上,局部磁異常較發育,異常幅值變化在50~150 nT之間變化。
LB-Ⅲ:小區內背景磁場強度變化在-150~-250 nT之間。局部磁異常發育,其幅值變化在100~250 nT之間,並存在著明顯的伴生負值。
該類磁場小區主要反映的是火山碎屑岩類夾沉積岩分布特點。其中小區內不同強度的局部異常則反映了次火山岩的存在及發育狀況,可為填圖單位、岩石大類劃分提供參考作用。
5)斷裂構造及重、磁異常特徵
斷裂構造在重、磁場圖中反映出的標志特徵十分明顯,它們反映出的重、磁場標志特徵主要有:不同性質重、磁場區及不同特徵重、磁異常區之分界線;重、磁場線性梯度帶;線性重、磁異常帶或串珠狀線性重、磁異常帶;串珠狀線性重、磁異常帶和重、磁異常帶之錯動或扭動線等。
6)侏羅系地層厚度及分布特徵
通過前面岩石、礦物的磁性特徵分析可知,阿龍山地區的前中生界是該地區的區域性岩石密度界面,它與上覆侏羅系之間存在著0.2~0.7 g/cm3的密度差。因此,局部重力場的變化主要反映了區域性密度界面起伏及侏羅系地厚的厚度變化等信息,局部重力高一般是基岩隆起或凸起的反映,局部重力低則反映出基岩凹陷的分布特點。據此,通過對重力局部異常進行深度計算並結合已知地質資料,編制出阿龍山地區侏羅系地層厚度分布圖。由於使用的重力資料比例尺小、精度低,深度計算誤差可能在±20.0%左右。
阿龍山地區侏羅系的厚度變化及分布特點反映基岩起伏變化呈現出凹隆相間分布的構造格局,其宏觀走向呈北東向展布。即阿南-阿北林場凹陷,秀山-汗馬基站隆起,烏力依特林場-防火站凹陷。阿南-阿北林場凹陷的沉積中心位於阿北林場附近,侏羅系地層厚度可達1.5 km,向南有逐漸減薄的趨勢;烏力依特林場-防火站凹陷存在著兩個沉積中心,即烏力依特林場沉積中心和防火站沉積中心,沉積中心內侏羅系地層的厚度可達2.0 km,在兩沉積中心之間被一個次級基岩凸起隔開。此外,在約安里林場和源江林場等處,還分別存在著兩個侏羅系地層厚度達2.0 km和1.5 km的沉積中心。
7)火山機構群及分布特徵
阿龍山地區侏羅系火山岩地層分布廣、厚度大,說明該地區在中生代時期曾發生過強烈的岩漿噴溢活動,火山機構廣泛發育。我們知道,在岩漿噴溢過程中靠近火山口處不但堆積了巨厚的火山熔岩,而且也是次火山岩比較集中發育的地段,這就為利用航磁圈定火山機構提供了可靠的地質前提條件。岩石磁性測定結果證明,阿龍山地區的火山熔岩和次火山岩一般都具有較強的磁性,具備了利用航磁圈定火山機構的地球物理前提條件。航磁資料結合已知地質資料分析對比結果表明,火山機構在磁場上具有明顯的磁異常反映,一般中心噴發式的火山機構引起的磁異常形態呈等軸狀或似等軸狀,既有正磁異常也有(因近體磁化原因引起的)負磁異常;裂隙溢出式的火山機構引起的磁異常形態多呈二度磁異常及磁異常帶。磁異常的強度及大小主要與火山熔岩及次火山岩的磁性強弱及規模大小有關,一般中、基性火山熔岩及安山玢岩、輝長、輝綠玢岩、閃長玢岩等引起的磁異常強度較大,中、酸性火山熔岩及英安岩引起的磁異常相對較弱。上述與火山機構有關的磁異常在阿龍山地區一般呈帶狀或片狀群出現,為我們研究分析該地區火山機構群類型及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據。
依據火山機構群表現出的磁場特徵在阿龍山工區共圈定出火山機構群22處。區內火山機構群的規模大小及分布具有以下特點:以內蒙古得爾布干斷裂為界其北側的火山機構群規模一般較小,並且具有明顯的延伸及走向,反映出火山機構明顯地受斷裂所控制。另外,各火山機構群內單個火山機構反映出的磁異常形態主要是以等軸狀或似等軸狀異常為主,說明得爾布干斷裂西北側的火山活動主要是以中心噴發式為主。分布在得爾布干斷裂東南側的火山機構群規模一般較大,其形態多為片狀,各火山機構群內單個火山機構的磁異常形態變化比較復雜,既存在著等軸狀及似等軸狀磁異常,也存在著具有一定延伸和走向的二度磁異常及磁異常帶,反映出得爾布干斷裂東南側火山活動形式既存在著中心噴發式,同時也存在著裂隙溢出式的岩漿活動,而且次火山岩比較發育。說明在得爾布干斷裂東南側火山機構非常發育,岩漿的噴、溢活動強烈。
重力資料反映,區內的火山機構群主要分布在重力高異常(或異常帶)與重力低異常(或異常帶)的轉換部位,上述部位恰是基底斷裂所通過的位置。
2.新疆阿爾金地區磁場特徵分析
由於阿爾金山地區只有1∶50 萬航磁資料,受其精度所限,對該地區的研究,設想從區域性航磁磁場分區、區域磁場和局部異常分析三個方面入手,解決沉積岩地層,沉積-火成岩地層、變質岩地層、花崗岩類侵入體的空間分布與宏觀影像岩石單元間的關系;解決構造輪廓及區域構造格架,以及隱伏岩體與單元的關系。具體分析內容及方法如下:
1)岩石磁性特徵
區內基性、超基性侵入體具有很強的磁性,因此該類侵入體一般可以引起較強的磁異常。經過與已知地質資料分析對比,阿爾金山地區不同時代的基性或超基性岩體均有明顯的磁異常反映。如出露在研究區內的石棉礦(東經88°30′、北緯38°20′)超基性岩體、輝長岩體(東經87°10′、北緯38°05′;東經88°25′、北緯38°10′)都存在著明顯的局部磁異常與之對應。受基性、超基性岩體規模的限制,該類岩體所引起的磁異常規模及強度變化較大,其形態一般呈等軸狀或似軸狀,強度一般在150~200 nT,最大可達500 nT以上(茫崖鎮岩體)。
中、酸性侵入體引起的磁異常一般呈等軸狀或似等軸狀,異常的規模一般比基性、超基性岩體引起的磁異常規模大,強度一般在100~200 nT。
由火山岩引起的磁異常形態一般具有二度異常及線狀異常帶特徵,說明區內火山分布受斷裂控制。
2)磁場分區及地質解析
依據瓦石峽幅航磁ΔT磁場圖中區域磁場表現出的(正、負)外貌特徵及強度、梯度變化,以及次級疊加磁異常的形態特徵與發育程度,將該區劃分為如下4個次級磁場小區。
Ⅰ寬緩變化負磁場區;
Ⅱ寬緩變化正、負磁場區;
Ⅲ疊加局部磁異常的負磁場區;
Ⅳ條帶狀正、負變化磁場區。
岩石磁性資料結合地質資料分析結果表明,阿爾金山地區存在著兩個十分明顯的磁性界面。其中區內的太古宇—元古宇變質基底構成了該地區的區域性磁性界面,該磁性界面所引起的區域背景磁場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區內另外一個磁性界面則是由不同時期的岩漿侵入體或火山岩等所構成的局部磁性界面,由於該磁性界面的穩定性與連續性都很差,因此它們所引起的磁(場)異常一般表現出很大的差異與離散性。上述局部磁性界面所產生的形態各異和強度多變的磁異常疊加分布在區域背景磁場中,這樣就使得磁場的形態及外貌特徵變得復雜起來。
阿爾金山地區太古宙中的強磁性變質岩主要是由正變質岩構成,其原岩主要為中、基性的岩漿岩類;太古宙副變質岩一般具有弱磁性或不具磁性。阿爾金山地區元古宇地層中也分布有具有磁性的變質岩系,但其磁性強度要比太古宇中的強磁性變質岩弱很多,說明以上兩類變質岩在原岩性質及物質成分上存在著較大差別,推斷具有中等磁性的元古宇變質岩類其原岩多為中、酸性岩漿岩,或者是在變質過程中混入了中、酸性岩漿岩成分。因此,阿爾金山(瓦石峽地區區域背景磁場特徵及分布主要是揭示出了該地區結晶基底的岩性,即基底岩相變化。升高的正磁場和強度很大的正背景磁異常分布區反映為強磁性正變質岩分布區;降低的負磁場區則為副變質岩(Ⅰ:寬緩變化負磁場區,Ⅲ:疊加局部磁異常的負磁場區)分布區;在降低的負磁場中所顯示出的升高磁場區(Ⅳ:條帶狀正、負變化磁場區)為中等磁性變質岩分布區。疊加在區域背景磁場中的局部磁異常或磁異常帶主要是不同時期的岩漿侵入體和火山岩的反映,它們的分布特點及發育程度揭示出了瓦石峽地區在斷裂及岩漿活動方面存在的差異。例如在Ⅰ、Ⅱ號磁場小區內的局部磁異常很不發育,說明瓦石峽幅西北部的岩漿活動特別是海西運動以來的岩漿活動對該地區的影響甚微;在Ⅲ磁場小區可以看到局部異常較發育,局部異常的形態一般為等軸狀或似等軸狀,磁異常的強度一般也比較弱。推斷該磁場小區內的局部異常主要為中、酸性侵入體引起,反映出Ⅲ號磁場小區的岩漿活動方式是以侵入活動為主;Ⅳ號磁場小區內的局部異常非常發育,並且異常的強度及形態變化也表現得十分復雜,揭示出該小區的岩漿活動比較強烈、頻繁,不同時期的岩漿成分及性質差異較大,並且岩漿活動方式也十分復雜,既存在著岩漿侵入活動,同時也存在著規模較大的岩漿噴溢活動。所以,瓦石峽研究區的磁場特徵及分布,深刻地揭示出了該地區的基底結構與岩相分布特徵,以及岩漿活動特點等情況。
3)基底斷裂及特徵
研究結果證明,斷裂在磁場上一般具有以下幾種標志特徵:
(1)不同性質(正、負)磁場區及不同形態磁異常區分界線;
(2)磁場線性梯度帶;
(3)線性正(或負)磁異常帶及串珠狀線性磁異常帶;
(4)磁場與磁異常帶的錯(或扭)動帶。
斷裂在磁場上所表現出的上述特徵標志對我們分析、判斷斷裂規模及性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標志特徵表現為不同性質磁場區或不同形態磁異常區分界線的斷裂,不但對基底結構及岩相分布具有控製作用,而且反映斷裂兩側的岩漿活動也具有較大差異,說明斷裂的規模大並對區域地質發展及構造演化起到控製作用;反映為線性磁異常帶或串珠狀線性異常帶等磁場標志特徵的斷裂,則說明沿著斷裂有岩漿侵入體和火山岩分布,揭示出該類斷裂一般切割的深度大,對岩漿活動具有控製作用;表現出磁場或線性磁異常帶的錯動帶標志特徵的斷裂,則為我們提供了斷裂兩側曾發生過相對運動的有關信息。
總之,斷裂在磁場上所表現出的特徵標志是比較復雜的,它可以表現出一種磁場標志特徵,也可以同時反映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標志特徵。
3.遙感與航磁成果吻合性影響因素分析
遙感地質解譯與航磁解釋成果經常表現出諸多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現在同一地質體的形態、位態的不同。究其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遙感和航磁資料的多解性
地質體在特定條件下會存在異物同(光)譜(或同譜異物)和位場等效效應現象,這是造成遙感及航磁解譯(釋)結果呈現出非惟一性,即多解性的原因。多解性現象的存在不但增大了資料解釋的工作量與難度,而且還可能會造成解釋結果中某些不確定因素同時增多。遙感和航磁成果中存在著的不確定因素往往會對兩者成果之間的對比分析造成困難,並對成果的吻合性產生明顯的影響,因此,遙感與航磁技術方法本身及成果中所存在的多解性問題,往往是引起兩者的解釋成果在吻合性(一致性)方面存在差別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2)成果解譯(釋)理論、方法方面存在的差異
遙感與航磁的成果解譯(釋)理論和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別及其對成果吻合性影響包括兩個方面:
(1)研究及實踐結果證明,依據解譯(釋)理論及方法所獲得的遙感與航磁成果在沒有得到野外檢查驗證之前都是推斷性成果。因此,解譯(釋)成果本身與實際情況之間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將會影響到遙感與航磁成果的吻合性(一致性)。
(2)目前正在廣泛使用的遙感與航磁的成果解譯(釋)理論和方法是一套各自完全獨立的工作系統,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的內在聯系。遙感技術具有直觀性和可視性等特點,有利於資料的對比分析,這樣就使得遙感解譯成果中的推斷性成分較少。相比之下,航磁資料解釋,特別是在對磁異常進行定量解釋過程中,必須給出磁化強度的大小、方向及磁性體的形狀等參數,而上述參數在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試驗及分析對比或是邏輯推理方法確定的,造成航磁成果中的推斷分析成分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大。因此,遙感與航磁的成果解譯(釋)方法之間存在的差異,是影響遙感與航磁成果吻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地質體的復雜性
地表所保留的地質體是長期、復雜地質作用的結果。它們對遙感與航磁成果吻合性的影響及其產生的原因主要與技術方法本身的特點有關。研究及分析結果表明,對於復雜的地質及構造現象,不同的技術方法一般只能夠揭示出它們的某一個側面。例如,對一條深大斷裂,遙感資料可以依據斷裂顯示的地形、地貌特徵、色調和影紋等的差異,可以很直觀地揭示出該斷裂在地表的位置及延伸方向。而航磁則是依據斷裂磁場特點(多反映為線性磁異常帶或串珠狀線性磁異常帶)來判斷出斷裂的延深及展布。由於受斷裂控制的磁性體(一般為岩漿岩類)的分布情況比較復雜,它們的宏觀展布方向雖然與斷裂的走向一致,但它們並不一定在斷裂之中,而是往往沿著斷裂帶及其兩側排列分布,說明航磁資料中還包含有反映斷裂的深部信息的成分。從而造成遙感資料反映出的斷裂和航磁資料圈定出的斷裂在平面位置上存在著一定的偏離現象。因此,宏觀地質體的復雜性也是影響遙感與航磁成果吻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同位素測年資料
同位素測年資料是確定地質體形成時代或年齡的依據。它可通過收集前人資料獲取,也可通過同位素樣品採集分析獲取。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收集,均有利於花崗岩類侵入體填圖單元年齡和斷裂形成年齡的判定。測年方法比較多,有U/Pb法、Rb/Sr法、K/Ar法、40Ar/39Ar法、14C法、電子自旋共振(ESR)法等。
鈾-鉛法根據238U/206Pb和235U/207Pb衰變進行測年,其樣品一般採用晶質鈾礦或瀝青鈾礦、鋯石、獨居石等。
銣-鍶法根據87Rb/87Sr的β衰變進行測年。這種方法可廣泛地利用全岩進行測定,除富含銣的礦物外,還可以利用鉀長石、雲母類礦物和銣含量為10-2%~10-3%的酸性岩。
鉀-氬法和氬-氬法測年可以採用的礦物較多。包括鉀長石類、雲母類、角閃石類、輝石類和海綠石等。
14C法利用炭質粘土岩類和植物等樣品進行測年。
在使用上述不同方法測年數據時,應注意數據適用性。
總之,遙感地質解譯與航磁地質解釋資料的綜合分析利用是遙感地質填圖成果的豐富、補充與相互驗證,由於這兩種方法技術揭示地質體層次不同,即遙感以表層地質現象為主,航磁以深部地質結構為主,所以在解釋結果利用過程中應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情況下,對第四紀覆蓋區的隱伏斷裂解譯及利用局部異常圈定隱伏侵入岩體,航磁解釋優於遙感解譯結果,圖面地質內容應以航磁解譯結果為主體。但對於填圖單元解譯劃分,裸露區斷裂解譯,應以遙感技術為主體,充分發揮其直觀、宏觀技術特性。而航磁ΔT異常分區分析與遙感宏觀影像單元分區具有相應的結合性,可通過磁場分區強度判定岩類范圍。對同位測年數據主要與影像岩石單元結合,採用定位對比或直接使用以確保單元建立劃分合理,序列歸並准確。
㈨ 面試綜合分析現象類答題高分技巧
一、題型解讀
綜合分析現象類試題,是給出一個或一類社會現象,詢問考生對這一現象的看法,考查考生能否對現象的本質做出明確、全面、透徹的分析判斷,並且對其中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對策。同時通過考生的答案,考官可以看出考生是否有社會責任感,是否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綜合分析現象類的題目出題形式為,題干指出一個社會現象,接著問「你怎麼看、你怎麼想、談談你的看法」,比如說:
【例】去年蔬菜豐收,但蔬菜價格很低,農民損失很大,可市民卻並沒有感覺到菜價便宜,出現了「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的情況,你怎麼看?
二、答題方法
針對一個綜合分析現象類問題,雖然問的是「你對這個現象怎麼看」,但是要知道他考查的不只是考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考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不能只談看法,還要分析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
比如說針對上面的例題,很容易看得出來是中間環節提高了菜價,所以我們可以從這樣的角度說:
【參考解析】蔬菜是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市民必須的生活基礎,蔬菜的價格問題十分重要,涉及民生。(看法)出現菜價在農民那裡很低,但到了市民手裡卻不便宜的現象,首先跟中間環節有很大關系,物流的成本,中間商的壓低收購價格以及哄抬物價都會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原因)想要做到不傷民、不傷農,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有效規范、監督中間商的行為,顯得尤為重要。(解決)
這里對中間環節我們只是簡單的說,並沒有展開,雖然從中間環節的角度展開來說,能夠得到一個完整的答案,但是大家要考慮到,所有的考生都能看到這一點,那麼如何才能答出亮點,得到高分呢?
三、高分技巧
想要在面試答題中得到高分,就要答出更有深度的答案,也就是不止從現象的本質出發,還要深層挖掘事物的本質,從社會大環境出發、從科學角度出發、從政府角度出發、從政策方向出發,才能得到更深一層的答案。還是蔬菜價格的問題,我們來解讀一下是否有更深層的答題角度:
【深度參考解析】
1.農民盲目種菜,造成供需不平衡;
2.政府缺乏有效引導;
3.科技種植投入力度不夠;
4.「農超對接」亟待普及。
其實除了這四點,還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東西可以擴展,考生一旦挖掘出事物的本質,想不得高分都難。
㈩ 吉林公務員結構化面試備考:簡介綜合分析現象題
結構化面試主要包括人際溝通、應急應變、組織管理、綜合分析、自我認知等五大題型,其中綜合分析題中包括兩個小題型,分別為綜合分析現象題和綜合分析觀點題。在這近幾年的考試中,從考頻的角度可以看出綜合分析題現象類考頻非常高,而且近兩年吉林省考中,綜合分析現象題在每天所考的四個題目中,會占兩個,顯而易見綜合分析現象類的題目是我們必須掌握的題目。
一、題型判斷
當題目中出現某個社會現象,讓考生對這個現象談談看法的時候,這樣的題目就是綜合分析現象題。也就是說綜合分析現象題的題型判斷有兩個標配:第一,給定某個社會現象;第二,在問法上會問怎麼看;一旦出現這兩方面就可以確定題型。
二、作答思路
綜合分析題的思路包括四個步驟:扣題——分析——對策——升華。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各個環節的作答方法。
(一)扣題
作答的時候首先需要闡述這個現象產生的背景,在點明這個現象背後所反映的本質是什麼,對本質的定位,決定我們作答這個題的方向是否正確,所以必須確定好這個現象的實質說的是什麼,最後需要說出考生對這個現象及所反映本質的態度、看法、觀點。
(二)分析
分析的環節主要是分析這個社會現象帶來的影響及產生的原因,為了保障作答的邏輯性,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用主體法或者維度法來分析,以保障答案清晰,表達過程中能更加順暢。分析的這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過多回答原因。
(三)對策
對策這個部分在整個題目回答的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回答的時候不要回答的過於空洞、宏觀,必須把宏觀對策和微觀對策相結合,以此來擴充答案,並且能使答案更加充分,答案呈現狀態更加豐富。
(四)升華
升華部分作為結尾是題目的一部分,對題目的結構完整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收尾升華的時候為了體現作為一名公職人員的價值觀,通常結尾都要結合自身的公職崗位談踐行。
三、例題印證
遊客在旅遊區的自然生態區旅遊,突遇暴雨而後與外界失聯,之後政府耗資幾十萬將他們救出,而後只對每位遊客收取一千元的費用。對於誰來買單你怎麼看?
【題型判斷】通讀題干給了遊客旅遊遇險,政府花費巨額拯救的現象,問法為怎麼肯,所以,可以判斷這是一道綜合分析之現象類題目。
【答題思路】
按照我們對於綜合分析現象類的解題思路:扣題----分析----對策----升華。
首先,可以指出事件的相關背景。
其次,談談這種現象的危害。
再次,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給予具體的操作措施。
最後,呼籲號召,總結提升。
【參考解析】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公民的物質水平得到了提升,人們的戶外活動也越來越多樣化,但同時,各地經常出現驢友探險被困事件10月5日,17名驢友在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長灘河自然保護區露營遇險獲救。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有關規定,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17名「任性」驢友每人處以1000元罰款。並且救援費由探險者出。
對於該事件,我們應理性看待。一方面首先,無論驢友是否違法,政府和警方都有救助的義務。另一方面,驢友闖入核心區探險,已違反國家《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七條「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的規定。罰款並非沒有法律依據。罰款未必能徹底遏制類似違法行為,但至少能起到警示作用。
驢友被困,政府組織救援,這樣的事件不但影響遊客的生命安全,也浪費了相關資源,近年來,各地驢友被困、遇難事件多有發生,除了不可抗力原因,多數與驢友裝備不齊全、准備不充分、安全意識淡薄有關。同時我國有關戶外探險活動的法律條款幾乎空白,事故發生後的問責機制還有待完善,所以導致相應救援費用誰買單出現爭議。
解決好此類事件,應從如下幾點出發:
第一、加強旅客和探險者安全意識,出遊時裝備和准備一定要充分,同時出遊地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第二、對於救援費用,把救助費用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公共資源支出,也就是社會法定義務范圍內的救助,另一個則是非公共資源支出,
在救助過程中,醫院、專業救助機構,甚至政府非救助相關部門、熱心群眾投入了人力與物力。對於相關救援費用,非公共資源支出部分應當由獲救驢友全部承擔,即使政府為之墊付,也有權力與義務向驢友追償。按照國際慣例,在民間探險活動中,這些由搜救產生的費用應當由搜救活動的提出者及被搜救者家屬負擔。
第三、對於合法探險的驢友,公共救援後應有必要的買單規則和機制;而對於非法違規者,公共救援除了應有的成本支付之外,還應當增加「罰單」,以懲戒這種突破底線享用公共資源的行為。這樣才能體現出法律的權威和公共道義的約束力,也符合大家公認的社會規則和市場規則。
當然,「救援罰單」的目的不是為了有此一罰,也不是一罰了之。事後再怎麼嚴厲的處罰,也只能是管住那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或者知錯就改的人,只能是對目前尚不完善的野外探險與救援機制形成一定的倒逼效應,還遠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緊迫現實問題。為今之計,關鍵在於從源頭出發綜合施策,及時出台對於野外探險與公共救援領域的相應規范,以法律、行政、經濟、輿論等多種方式和手段,讓越來越多的驢友三思而後行,從而促進真正合法專業、有效管理的野外探險活動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