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構成數學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個成熟的教學模式應至少包括以下四個基本要素:
1.理論基礎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正如喬以斯、威爾所說的那樣,「每一個模式都有一個內在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它們的創造者向我們提供了一個說明我們為什麼期望它們實觀預期目標的原則「教學模式所賴以建立的教學理論或思想,是教學模式深層的內隱的靈魂和精髓,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方向和獨特性,它滲透在教學模式中的其它各因素中,並制約著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其它諸因素賴以建立的依據和基礎。
2.教學目標
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是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發生變化的一種預設,是完成數學課堂教學任務的指南,是構成教學模式的核心因紊,是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教學任務而設計、創立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對教學活動在學生身上所能產生效果的工種預期估計,是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於能使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克服教學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它制約了教學程序、實施條件等因紊的作用,也是教學評價的尺度和標准。
3.操作程序
成熱的教學模式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操作程序,這是形成教學模式的本質特徵之一。操作程序詳細說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邏輯步驟,以及完成該步驟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明確指出教師應先做什麼,後教做什麼,學生分別干什麼。由於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展開順序,既要考慮到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還有基本教學方法交替運用頎序,因此,操作程序既是基本相對穩定的,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4.實施條件
任何一種教學稹式都不是萬能的,有的只能適合於某一類課型,有的適用於凡種不同的課型。效學概念課、命題課、習題課、復習等不同的課型所適用的教學模式是不盡相同的。還有的只適宜用於某一年蛉段的學生,小學低年級與高年級、初第三章數學教學模式的建構中、離中所選用的教學模式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種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教學策略上也必然存在較大的差別。
㈡ 教學基本要素包括
通常劃分為教師、學生和教材(有時也叫課程教材、教學內容等)。亦有把教學技術手段作為要素的。
㈢ 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是老師根據不同情況採用的教學方法。常見的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讀書指導法、自主學習法等等。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不同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共性: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是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現場教學
定義:是任課教師、現場有關人員或二者協同在事物發生、發展的現場
教學方法
上課,上課時限可長可短。
意義:加強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擴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改變信息性質,幫助消化、 鞏固和系統化知 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種種因素制約,使用有限;學生只能了解現實的局部情況或局部過程。
㈣ 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手段。
1、教育者:就是從事教育活動的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實踐活動中所肩負的促進個體發展及社會發展的任務或使命。那些偶爾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人,不能稱其為教育者。
2、學習者:比起教育者來,學習者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背景或基礎,並由此影響到各自的學習興趣、能力或風格;不同的人在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不同,進行有效學習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同。
教學過程的五個步驟
1、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2、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3、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4、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5、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教案怎麼寫
1、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2、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3、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4、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5、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6、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7、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㈤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5)教學方法是哪四個基本要素組成擴展閱讀: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㈥ 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四個基本要素.
認識?要求用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術語精確表述學習目標,這是教學系統設計的一項基本要求.
2.進行任務分析.確定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到教學目標之間所需獲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層次關系.
3.選用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的形式、媒體、活動等方面的選擇與設計.
4.開展教學評價.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並為修正教學系統設計提供實際依據.
上述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的其他環節都是在這四個基本
要素的構架上建立起來的.
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對理論的一種簡潔的再現.不論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都包含有下列四個基本要素.
(1)教學對象
教學系統的服務對象是學習者.為了作好教學工作,必須認真分析、
了解學習者的情況,掌握他們的一般特徵和初始能力,這是做好教
學設計的基礎.
(2)教學目標
度和情感,用可觀察、可測定的行為術語精確表達出來.同時,也
要盡可能地表明學習者內部心理的變化.
(3)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模式、程序、方法、組織
形式和對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的總體考慮.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部分,它的
目的是為了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從而作為修正設計的依據.
對象、目標、策略和評價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
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㈦ 教育活動的四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教育活動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而教學活動則有四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個不要混淆了。
㈧ 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詳細�0�3
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四個基本要素。 認識?要求用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術語精確表述學習目標,這是教學系統設計的一項基本要求。 2.進行任務分析。確定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到教學目標之間所需獲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層次關系。 3.選用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的形式、媒體、活動等方面的選擇與設計。 4.開展教學評價。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並為修正教學系統設計提供實際依據。 上述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的其他環節都是在這四個基本 要素的構架上建立起來的。 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對理論的一種簡潔的再現。不論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都包含有下列四個基本要素。 (1)教學對象 教學系統的服務對象是學習者。為了作好教學工作,必須認真分析、 了解學習者的情況,掌握他們的一般特徵和初始能力,這是做好教 學設計的基礎。 (2)教學目標 度和情感,用可觀察、可測定的行為術語精確表達出來。同時,也 要盡可能地表明學習者內部心理的變化。 (3)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模式、程序、方法、組織 形式和對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的總體考慮。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部分,它的 目的是為了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從而作為修正設計的依據。 對象、目標、策略和評價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 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㈨ 教育的四個基本要素及其關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四個要素是教育結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教育不是四者的簡單相加,而是有機運行的整體,四個基本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客體。
在四個基本要素中,主要的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