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用玉米芯養蘑菇
首先將玉米芯粉碎成顆粒狀。然後添加適量麥麩,石膏等輔料。用石灰水拌料。進行堆積發酵。發酵完成後。進行裝袋,播種。控制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避光培養就可以了。
蘑菇(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繁殖器官。蘑菇具有多達36000種性別,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菌絲為多細胞,有橫隔,借頂端生長而伸長,白色、細長,綿毛狀,逐漸成絲狀。菌絲互相綴合形成密集的群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腐生後,濃褐色的培養料變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實體在成熟時很象一把撐開的小傘。由菌蓋、菌柄、菌褶、菌環、假菌根等部分組成。大部分蘑菇可以作為食品和葯品,但毒蘑菇會對人造成危害。
㈡ 玉米芯種蘑菇
摘要 你可以按照下面的配方試一下:一、培養料配製 1.配方 玉米芯屑80%,麥麩18%,石膏粉和白糖各1%,磷酸二氫鉀0.3%,水130%。 2.配製方法 按配方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翻拌混勻,堆悶2小時,翻拌後檢查含水量65%左右,即手抓配料緊握,指縫間有水珠形成但不下滴為度。然後建堆發酵,中途翻堆2-3次。二、裝袋滅菌 1.裝料 把發酵好的培養料分別裝入袋筒內,每袋裝下料約1公斤,濕重2公斤左右。裝緊壓實,袋筒口用線繩扎緊。 2.滅菌 將裝好的料袋放人太空滅菌包內滅菌4-5小時,或放入常壓土蒸鍋內滅菌8-10小時,冷卻至料袋手觸不燙時取出,置潔凈室內。三、打穴接種 料袋溫度降至30℃以下趁熱接種。接種後置於15-25℃潔凈室內遮光發菌培養,7-17天翻袋1次。經50-60天培養,菌絲可長滿全袋。四、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後,加強通風,使苗床溫度控制在10-22℃,保持土表濕潤。經8-10天培養,菌棒上的瘤狀物逐漸分化、伸展成香菇子實體。此時需增加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85%-95%。當菇朵菌蓋伸展至5-10厘米、菌蓋邊緣未完全展開時即可採收。
㈢ 怎樣用玉米芯種植蘑菇
一、建菇房選擇地勢高燥,水源充足,坐北向南的地方建房。房寬2.4米(2床)或4.5米(3床),長度依地形而定,搭建方法與一般平菇塑料棚相同。為提高栽培面積,兩邊擋土牆可適當加高,用木棍搭簡易床架,鋪上玉米秸、葦箔等,可栽2~3層,層間距60厘米。 二、培養料的堆制和發醇 1.備料。按100平方米干麥草1500公斤,干牛糞1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過磷酸鈣37.5公斤,生石膏粉40公斤,碳酸鈣45公斤,生石灰20公斤。 2.建堆。7月中下旬進行,堆前2天應對麥草、牛糞預濕,濕度為:手握牛糞,指縫有4~5滴水;用手將麥草扭曲時,有水滴下。料堆南北向,堆寬2.5米,長7~8米,高1.5米,共7層。第1層先在地上鋪30厘米厚麥草,先撒尿素(占總量1/7),再撒150公斤牛糞,第2~7層麥草厚度為20厘米,牛糞量2~6層為每層100公斤,剩餘全部蓋在第7層,尿素每層用量同第一層。建堆後溫升可達75℃,5~6天後堆溫下降。 3.翻堆。建堆7天後,第一次翻堆加生石灰15公斤(剩餘撒床面)。第二次加生石膏粉,堆寬縮小為1.5~2.0米,長度為7.0米,高度不變。第三次加過磷酸鈣,如果料溫超過60℃,隔1.5米設一排氣孔。第四次加碳酸鈣(總量的2/3)。第五次調好酸鹼度至pH值7.2~8.0。 三、播種菇料進房前1周,用1.2%硫酸銅或500倍多菌靈對菇房全面消毒。搬料進房,鋪平為15~20厘米厚,待料溫降至28℃以下,料內無氨味時播種。每用菌種1~1.5瓶/平方米,先將用量的2/3均勻撒在料面上,用手抖動料面,使菌種下沉3~5厘米,再把剩餘的菌種撒在料面上,用木棍輕輕拍平。 四、播種後管理 1.播後3天內以保濕為主。菌絲生長適溫20~25℃)相對濕度70%~75%。 2.覆土。播種後13~15天(菌絲吃料2/3)覆土。土質以壤土或粘壤土為宜,每100平方米需3~3.5立方米。粗土粒徑為1~1.5厘米,佔2/3;細土粒徑為0.3~0.5厘米,佔1/3,進行混合覆土。土中加入剩餘的碳酸鈣和0.25公斤敵敵畏,對水噴勻,拌勻,土粒濕度以搓得圓、捏得扁為准,用薄膜蓋24小時。覆土時,料面土厚度為3~3.5厘米,要求一致。 3.覆上後的管理。覆土後前3天調節土壤濕度,使含水量達16~18%,即粗土沒有白心,搓得圓,捏得扁,無裂縫;細土捏扁時會裂開。覆土後半月,部分菌絲變粗,形成豌豆大小子實體時及時噴結菇水,一般用水1~1.5公斤/平方米(根據菌料而定),分2天進行,每天噴3~4次,然後通風1~1.5小時。6天後子實體長至黃豆大小時再噴1次出菇水,每平方米用水0.25~0.5公斤。10天後按出菇量噴水,多菇多噴,少菇少噴,噴後通風30分鍾。覆土半月後,子實體生長適溫13~18℃,相對濕度90%。 4.採收及採收後的管理。當菇蓋長至2~4厘米,未開傘前採收。
㈣ 玉米芯種平菇熟料配方
玉米芯種植平菇配方很多,這里提供一個僅供參考。玉米芯80%,麥麩15%,玉米粉3%,石膏1%,磷酸二銨1%。石灰適量。
㈤ 用玉米芯種植平菇步驟
高效種植玉米芯栽培平菇
據測算,每百公斤玉米芯可產鮮平菇100-150公斤,生物轉化率150%-250%。
【選料與加工】
選當年新鮮且無霉變的玉米芯,放在陽光下曝曬2-3天,粉碎成玉米粒大小,不需過篩。
【培養料配製】
參考配方:玉米芯79%、豆秸15%、石灰4%、石膏1%、過磷酸鈣1%、尿素0.3%。配製方法:首先把石灰和尿素在水中溶解,再拌入料內,水料比 1∶1,料翻拌均勻後,堆悶2小時。堆料發酵。在地上鋪塑料薄膜,堆成寬1.5米、高1米、長度不限的堆,從堆頂部隨機向下打幾個穿底洞,然後蓋上塑膜或草簾堆積發酵,1天後測堆溫,若達 60℃以上,保持6小時翻堆,將外料翻到內,內料翻到外邊,然後再堆積,發酵到60℃,維持12-24小時後散堆,發酵即完成。
【裝料與接種】
當料溫降到30℃以下即可裝袋,採用50×25厘米的聚乙烯筒袋,按三層料四層菌種接種法接種,即兩端各一層菌種中間兩層菌種,菌種量按3∶2∶2∶3接種,播種量為料重的10%-15%,把接過種的料袋扎口,向兩側、向上堆積,高度1.5-2米。
【菌絲培育】
播種後2天,料溫開始上升,每天注意料溫變化,2-3天後翻一次堆,6-7天後再翻一次堆,防止料溫升到35℃以上。當料溫升至32℃時,應及時打開門窗,向地面噴水,減少堆積層次,疏散菌袋,使袋內熱量迅速散放,以降低料溫,菌袋料溫最好控制在25℃左右,10天左右將菌袋轉動180度,使底部積水倒滲,以利均勻發菌,20天左右再倒袋一次,把菌絲體生長好的菌袋放在一起,差的放在一起,被污染的挑出,污染輕的把袋口打開放在陰涼處晾幾天或用石灰粉掩蓋,污染重的移至遠處深埋。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一般經30天左右菌絲即可發滿菌袋。
【 出菇管理】
當料面布滿白色菌絲時,可將袋兩側的扎口解開,袋口向外卷,加強通風,室溫保持14-18℃,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現蕾期切忌噴水,當幼菇出現應少量噴水,長至蠶豆大小時,噴水次數要增加,保持空氣濕度90%,在10-25℃下經5-7天即可收獲。第一茬菇採收後,把殘菇碎片割凈,重噴一次水將料面和原來一樣封起來,保持室內空氣稍乾燥些,促使菌絲生長和積累養分,加強通風透光,第二茬菇形成後進行正常管理。收完2-3茬菇後,可噴施0.2%-0.3%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整個生長期間溫度控制在10-25℃,濕度80%-95%為宜。
【採收】
平菇從種到收需40天左右,菌蓋八成熟時,子實體最重,產量最高。採收時將菇柄握住,旋轉取出,或用小刀從基部整叢割下,不可硬拔,以免損壞料面,影響後茬出菇。整個生長周期可采5-6茬菇。
【平菇一次性爆發出菇新技術 】
所謂平菇爆發出菇新技術,是指通過採用配套技術,在其頭潮菇出菇時,即予以強制性一次性高產出菇。這是對「仿工廠化栽培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和強化,實踐表明,效果很好,可以推廣使用。該技術主要有五個環節。
1、對菌種進行脫毒處理。菌種的無限期保存和連續無限次的轉管生產,將可能發生性狀退化或者自然攜帶病毒病菌等問題,因此,利用尖端分離技術、前期組織分離技術,分離出脫離病毒病菌的純菌絲,然後,通過調配培養基的貧乏與豐富和培養溫度的高與低等生長條件,來達到進一步增強和提高菌種抗性及適應性的目的。栽培生產數量偏少、不值得進行專項脫毒處理時,可以引進脫毒菌種後直接進行生產。
2、調配基料營養。研究發現,基料營養的豐富與否,直接制約著菌絲數量、菌絲強壯程度以及出菇數量等,尤其在菌絲抗性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近幾年基料營養的合理調配已作為一項重要課題來研究,並調配出「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該產品分為兩種用法,即拌料型和噴施型,前者直接拌入基料,後者則直噴菇體,二者結合,一般增產效果為30%左右,是目前增產明顯、效果穩定的科技產品。
3、重視栽培環境的消殺處理。栽培棚外,可在清理環境的基礎上噴灑多菌靈或石硫合劑及敵敵畏等葯物,而栽培棚內,則使用如百病去無蹤、殺病靈等葯物進行預防性用葯,如發現菇體有病害出現時,則根據病原菌品種及發生程度等,使用黃菇一噴靈、蘑菇殺病靈等予以抑制或殺滅,達到既防除病害,又確保產品綠色的目的。
4、盡量延長發菌時間。延長發菌時間,就可使菌絲更多地分解和吸收基料營養,積蓄更多的生物能量,為爆發性出菇創造豐富的物質條件。出菇是以菌絲的數量為基礎的,而菌絲數量則是以基料營養及其發菌時間的長短為前提的,在相同條件下,如果延長發菌7天以上,則可獲得20—30%的增產效果。
5、實施噴肥。噴施食用菌三維營養素,可有效解決營養不全的問題。使用方法:每一噴霧器水中兌入1袋,調水溫在25—32℃,當菌蓋直徑2厘米左右時,即可直噴,連噴3遍,即可達到增產目的,並能大幅度提高菌蓋的厚度,增強其韌性。
㈥ 怎樣用玉米芯種植平菇
玉米芯種植蘑菇技術
培養料配製 1.配方 玉米芯屑80%,麥麩18%,石膏粉和白糖各1%,磷酸二氫鉀0.3%,水130%。 2.配製方法
按配方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翻拌混勻,堆悶2小時,翻拌後檢查含水量65%左右,即手抓配料緊握,指縫間有水珠形成但不下滴為度。然後建堆發酵,中途翻堆2-3次。
裝袋滅菌 1.裝料 把發酵好的培養料分別裝入袋筒內,每袋裝下料約1公斤,濕重2公斤左右。裝緊壓實,袋筒口用線繩扎緊。 2.滅菌
將裝好的料袋放人太空滅菌包內滅菌4-5小時,或放入常壓土蒸鍋內滅菌8-10小時,冷卻至料袋手觸不燙時取出,置潔凈室內。
打穴接種 料袋溫度降至30℃以下趁熱接種。接種後置於15-25℃潔凈室內遮光發菌培養,7-17天翻袋1次。經50-60天培養,菌絲可長滿全袋。
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後,加強通風,使苗床溫度控制在10-22℃,保持土表濕潤。經8-10天培養,菌棒上的瘤狀物逐漸分化、伸展成香菇子實體。此時需增加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85%-95%。當菇朵菌蓋伸展至5-10厘米、菌蓋邊緣未完全展開時即可採收。
㈦ 玉米芯蘑菇種植技術
摘要 首先,需要配料,配料分別是:玉米芯百分之80、麥麩百分之18、石膏粉百分之1、白糖百分之1、磷酸二氫鉀百分之0.3、清水百分之130。然後按照配方比例攪拌,推成堆悶2個小時,攪拌之後的水分達到百分之60左右就可以了,這里有個測量方法,就是用手抓起一把,使勁握,只要不從手指縫里流水珠,就算配好了!
㈧ 如何用玉米芯種植蘑菇
玉米芯種植蘑菇方法步驟:
一、培養料配製 1.配方 玉米芯屑80%,麥麩18%,石膏粉和白糖各1%,磷酸二氫鉀0.3%,水130%。2.配製方法 按配方比例稱量,置拌料場地翻拌混勻,堆悶2小時,翻拌後檢查含水量65%左右,即手抓配料緊握,指縫間有水珠形成但不下滴為度。然後建堆發酵,中途翻堆2-3次。
二、裝袋滅菌 1.裝料 把發酵好的培養料分別裝入袋筒內,每袋裝下料約1公斤,濕重2公斤左右。裝緊壓實,袋筒口用線繩扎緊。 2.滅菌 將裝好的料袋放人太空滅菌包內滅菌4-5小時,或放入常壓土蒸鍋內滅菌8-10小時,冷卻至料袋手觸不燙時取出,置潔凈室內。
三、打穴接種 料袋溫度降至30℃以下趁熱接種。接種後置於15-25℃潔凈室內遮光發菌培養,7-17天翻袋1次。經50-60天培養,菌絲可長滿全袋。
四、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後,加強通風,使苗床溫度控制在10-22℃,保持土表濕潤。經8-10天培養,菌棒上的瘤狀物逐漸分化、伸展成香菇子實體。此時需增加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85%-95%。當菇朵菌蓋伸展至5-10厘米、菌蓋邊緣未完全展開時即可採收。
㈨ 利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技術要點是什麼
隨著平菇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栽培用的主要原料——棉籽皮日趨緊張且價格上漲。用玉米芯代替棉籽皮做主料來栽培平菇,成本低,效益高。
(1)玉米芯的處理
將玉米芯粉碎成豆粒至花生粒大小,然後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至拌透拌勻,接著添加2%的過磷酸鈣、2%的石膏、0.5%的尿素、0.1%克霉王、1%食鹽並拌勻,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發酵
拌勻後堆成寬1.5~1.8米、高0.8米的長堆,堆的兩邊用木杴把在堆肩打兩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溫,堆底留空隙,以通風。當堆內15厘米處溫度達到65℃以上時保持一晝夜,然後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後攤開散溫。
(3)接種發菌
選用適宜優質三級種。出菇袋規格一般為22厘米×45~5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採用三層料四層種的層播法,菌種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
可採用立牆或覆土栽培方法。當採收一潮菇後應及時補施營養液:5%~10%黃豆浸出液等。一般可採收3~4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50%。
㈩ 平菇怎麼種植可以用玉米芯種植嗎如何種植呢
平菇可以用玉米芯種植,具體方法見下:
一、玉米芯平菇種植最簡單方法
1、用於種植平菇的玉米芯要用乾燥、顏色為黃白色、並且新鮮無霉爛變質的,然後用普通的飼料粉碎機或者木屑切片粉碎機把玉米芯粉碎至黃豆大小。
3、平菇不需要太強的光照,它要在陰暗、潮濕、溫暖的環境中生長,因此要注意平菇房裡的溫濕度。
4、袋種植平菇有利於控制雜菌和害蟲的危害,還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間,並且還有利於控制溫度、濕度,移動管理也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