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雞出殼用什麼方法

小雞出殼用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7 09:14:07

『壹』 剛出殼的小雞怎麼

1、剛出殼出的小雞前兩天都不需要餵食。

2、2天後可以開始喂它點水和熟蛋黃,因為小雞沒有牙齒所以,食物里還需要放一些土壤和沙子;

3、慢慢可以喂一些蛋黃和雞飼料的混合物了,大約一個星期後喂泡好的小米和濕飯粒;

拓展資料: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方法: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以後,每5天降溫1~2℃,一個月齡後,如外界氣溫在20℃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溫度適宜與否,可觀察雛雞的形態表現:如雛雞擠成一堆,不愛活動與吃食,不時發出「吱、吱」叫聲,音長而無力,是溫度過低的表現;如果雛雞兩翼下垂,張口喘氣,拍翅搶水喝,不時發出「啾、啾」聲音,叫聲尖而短,則是溫度過高,只有雛雞分布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糞後糞便多呈現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等說明溫度合適。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不利於雛雞的生長;若濕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濕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霉雨季節濕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的墊料並及時清理潮濕墊料即可。

『貳』 孵小雞的方法

1.用電熱毯和紙箱自製的簡易孵化箱,雞蛋6枚。

拓展資料:

孵小雞的注意事項:

1.雞蛋的選擇.選擇飽滿,勻稱.新鮮無傷痕的雞蛋作為孵化對象.

2.母雞的選擇.選擇身體好.個子大.食量大的母雞孵蛋.

3.孵化環境的選擇.應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可給雞窩放些稻草,棉絮之類.

4.將雞用籠子關起孵蛋.以免其亂跑.

5.主人要不時鼓勵雞孵蛋.適時給與一定的糧食等.

『叄』 在家裡孵化小雞方法

在家孵化小雞需要孵化器,和雞的受精雞蛋,以下是具體步驟:

所需工具:雞的受精雞蛋,孵化器。

1、先從網上購買受精雞蛋,記住是受精雞蛋,不是普通雞蛋。

『肆』 小雞出殼後怎麼辦

一、小雞出殼困難怎麼辦?

千萬不要人工剝,小雞破殼是它生命中必須經過的過程,如果人手剝的話,小雞無法獲得適應外界生存的能力,很快就會死去。這種狀況是十分正常,若是用雞抱的在其周邊灑水,若是用機子在蛋上灑水,一句話加強濕度,不能手工幫忙,否出的小雞是菜貨。

機器大批量孵化雞,特別要注意的是濕度,尤其到了後期,蛋殼被啄破之後,一定要保持在65~70 %的濕度,不然小雞出殼會比較困難。如果濕度過低,緊貼蛋殼的一層膜比較乾燥,它頂在小雞兒的身上,小雞兒就無法轉動,也就無法轉圈把膜和蛋殼啄開。 建議用加濕機提高濕度,或用噴霧器定時用純凈水噴霧。

21天後每天用溫水噴灑蛋面1次,當有部分雛雞啄殼時,可把溫度提高到39℃左右。對個別不能及時出殼的雛雞還應人工助產。

二、小雞啄殼不出殼的原因有哪些

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是兩個方面,即先天因素和孵化條件。先天因素主要是指種蛋來源而言,如果種蛋來自近親繁殖的雞群,受精蛋生命力弱,自然胚胎死亡率高。飼養管理水平也很重要,如果種雞飼養管理不良,營養差,其所產種蛋不僅無精蛋多,孵化成績也不會令人滿意。

孵化條件是營養孵化成敗的直接因素,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可致使小雞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

1、孵化後期超溫:特別是一台立體孵化機,一次性入孵種蛋上萬枚,夏季更不易控溫,若溫度達44℃,持續2小時,胚胎會全部死亡。如果短時間超溫,胚胎死亡率顯著增加,並有少數雞提早出殼,但出雛時間拖得很長,弱雛增多,不好飼養。

2、孵化溫度低:孵化溫度低,胚胎發育慢,到21天尚不啄雞蛋殼,大批雛雞悶死在蛋內。剖開後可發現雞胚發育齊全,羽蓋全身,大腹凸臍。如果孵化後期溫度偏低,很多小雞無力破出雞蛋殼。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叨顯增加,出雛期後延,雛雞體大無力,站立不穩,弱雛增多,育雛困難。

3、通風換氣不良:雞胚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氧氣,通風換氣必不可少。如果孵化後期通風換氣不良,機內二氧化碳增多,則胚胎發育遲緩,死亡率增高,而為了提高出雛率,建議對不能出殼的雛雞助產。

通過上面內容大家已經知道解決小雞出殼困難的方法以及造成小雞啄殼不出雞蛋殼的原因了,養殖戶在進行種雞蛋孵化工作時,一定要掌握掌握好相關孵化技術知識,從而提高養雞場雛雞孵化率,一旦發現小雞出殼困難的情況可以參考文中的方法進行

『伍』 家庭孵小雞什麼方法好

您好,母雞孵的小雞不需要打針。
孵小雞有兩種方法:自然孵化法和人工孵化法

自然孵化法是母雞孵化,它的優點是:孵化溫度適中,濕度適中,有母雞翻蛋,節省人力,適合家庭孵化。
自然孵化的小雞抵抗力強,不用服用大量抗生素,較不容易生病,長大後肉質好,無公害。
一、選擇抱窩母雞
發現母雞常在光暗較暗的窩里,不下蛋,很少出來吃食和活動,接近它時,毛發豎起,發出國國的聲音時,就是要抱窩了。抱窩的母雞會很辛苦,體力消耗大,所以一定要選擇體積大較肥的母雞。
體積太小不經餓,孵蛋的面積也小,蛋一涼就沒用了。 瘦小的母雞一定要選擇醒抱,否則浪費雞蛋。
當母雞有抱窩傾向時,不要著急讓它抱,要多次試探,如:將它攆出雞窩,用食引它。 如果能經住考驗,還是堅持抱窩的,可以開始。這么做是防母雞抱窩一半時受不了飢餓和枯燥半路掉鏈子,跳出雞窩不抱了。
以上總結:要找肥大的母雞,要找有抱窩專業精神的母雞

二、選擇種蛋
在母雞群中, 有公雞,並且比例是15:1之內的(母與公),所生的雞蛋都是種蛋。 網上說選擇種蛋時,對光照,有陰影即是種蛋。我照半天也沒看見。
網上也有說要選擇不大,不小適中的蛋。 我家的雞蛋是望天收的,這里著急抱窩就將當天生的雞蛋和第二天及第三天的全拿來了沒有選擇。
抱窩後總結:
1.要選擇新鮮的種蛋,最遲不要超過一周的,數量宜選單數,視母雞大小21-29個蛋之間。
2 盡量在同一天放入所有雞蛋,不要像我這樣分三天放,小雞出殼的時間拉得太長,母雞要顧小雞要顧雞蛋,很容易踩死小雞。
3.選擇種蛋時,大小沒有限制,我喜歡小雞蛋孵的雞,放的小雞蛋也出了小雞很活潑可愛。有一點很重要,選擇種蛋時,要選擇大小頭有區別的。大頭是
小雞的氣囊,有的雞蛋形狀像乒乓球,沒有大小頭之分,小雞發育不全時就悶死了。
4.種蛋孵之前,最好用溫水泡一下,溫度約為40度,手觸較熱不燙為宜,激活胚胎。種蛋用卷紙擦乾後放入母雞肚子下,操作過程中要保溫。

三、抱雞時飲食
1.母雞一天只需要喂一次水,一次食即可,將母雞抱出雞窩,或讓它自行出來,活動排便,餵食及排便後將母雞攆進雞窩,時間最好固定。有次我錯過時間,母雞排便到雞蛋上,這很容易讓雞蛋變涼,影響小雞孵化,同時也會讓雞蛋缺氧,遇到這種情況及時用溫熱水洗凈種蛋繼續孵化。母雞出來時間要控制在20分鍾以內,
這時蛋上要用棉絮蓋上保溫。母雞通常情況是不會在窩內排便的,主人要做好服務工作。母雞餵食一定要單獨喂不可與其它散養雞一起,食物要豐盛充足易消化。
如果到時間母雞不肯出來吃食時,要抱它出來,注意有時種蛋會夾在它的翅膀里,小心勿跌碎。
2.母雞定期會翻蛋,抱窩的環境要安靜,干擾小,光線暗,溫暖避風。窩內保溫性好,有稻草或棉絮鋪墊。

四、踩水
當孵化至18天左右時,在母雞餵食時,將種蛋取出,放溫水中。 活胚蛋會浮出水面錢幣大小, 靜止一會後會左右搖晃;沉入水中的是壞蛋,直接取出淘汰;浮出水面良久不動的,可能是死胚蛋。
將篩選後的種蛋擦乾後繼續放入孵化,過程保持雞蛋溫暖。
踩水的優點:可以補充胚蛋水份,可以利用化學原理蛋殼變脆,有利小雞破殼而出,可以鍛煉胚雞增加活力,可以淘汰不合格胚蛋,集中溫度重點孵化。

五、孵化出殼
網上幾乎一致有說是21天出小雞。 千萬不要迷信這個時間,我一度因為這個以為小雞不可能出來了。
孵化的時間視季節有差別,夏天天熱大約19-20天就可以出小雞;冬天可能要22或23天左右。
小雞在出殼前一兩天就開始在殼內鳴叫
一、溫水袋孵雞法。

孵化用具:長方形木框(長1.7米、寬0.8米、高0.17米)、棉被、溫度計、塑料薄膜水袋等。封口的水袋大小與木框相同,兩頭不封口的水袋尺寸略大於木框,以便袋內灌水後兩頭有向上折迭起來的余頭。

操作方法:把木框放在炕上,框底鋪墊兩層軟紙,將水袋平放入框後,框內四周與水袋之間塞上棉花或軟布保溫,然後往水袋中注入40℃的溫水,使水袋鼓起4寸高。把種蛋平放在水袋上,每個蛋盤裝400—500個種蛋。把溫度計分別放在蛋面上和種蛋之間,用棉被將蛋蓋嚴。蛋溫靠調節水袋中的水溫。第一周蛋溫要保持38.5℃—39℃,第二周為38℃—38.5℃,18天後應降至37.5℃,蛋溫超過39℃時,則要向袋內加冷水,每次加水之前,要先用一根膠管吸出等量的水,然後再加水。覆蓋物要看蛋溫情況而增減。出雛前3—5天,用木棍把棉被支起來,以防溫度太高,以利於雛雞破殼,控制溫度的辦法是加水盤或地面灑水。

二、電褥子孵雞法。

准備:在火炕上用12根木條,根據需要做成一個立方體,用塑料布將立方體的六面全部包蒙好,除留一面不固定讓人進出外其餘全都寄存定在框架上。在室內70厘米高處用木板或秫秸搭個架子,鋪上碎乾草並鋪上草簾。用木板做成長110厘米、寬65厘米的木框。在貼炕處放3厘米厚的谷糖,鋪兩層訂袋後放上固蛋框,框內再鋪好塑料布、電褥子、棉褥子和床單。

孵化:種蛋常規消毒後預熱10小時,溫度達26℃—27℃。再將種蛋大頭朝上擺好,放好溫度計蓋上床單、棉被,再蓋好塑料布包嚴。並通過給電和停電使蛋溫保持在37.8℃—38℃。開始,每30—60分鍾檢查一次,溫度上下波動半度就應及時通過開關電源來調節。濕度通過放水盤和噴灑熱水的方法保持在60%—70%,每2—3小時翻蛋一次。開孵第14天上攤。先將蛋溫提高到39℃,室溫30℃,隨上蛋隨蓋棉被。孵化至19天,開始破殼出雞,此時適當提高室內溫度和濕度,並使之保持平衡,大部分雞可自行破殼而出。

『陸』 怎樣才可以用家裡的雞蛋快速孵小雞

工具:

溫控器、泡沫箱、加熱坐墊、食品袋







具體方法:

將加熱坐墊放入泡沫箱底部,上面放一個大塑料袋防止漏水,食品袋加水封口(裝4分滿,空氣排空,最好大袋子,小袋子可以多放幾個)平放到箱子底部,溫控器探頭放在食品袋下面,設置溫度37-39度(這個要拿體溫計量蛋表溫度,在37.5-38.5之間即可),放入雞蛋,上面覆蓋3-5厘米的保暖物品。每天早晚180度翻蛋一次,15天以後不用翻。20天開始出殼。



剛開始用的大垃圾袋,易漏水,後改成了幾個食品袋



這個是沒有受精的蛋,發出臭味了才扔了5個



第一隻小雞出殼,比別的整整提前一天啊



第二天早上出殼6隻



第二天下午最後3隻出殼,剩下的兩個沒有發育的,扔了。



出殼兩天後的狀態

總結:這次出殼率挺低的原因是沒有做好照蛋的工作,孵化3-5天,及時照蛋,發現沒有受精的要去除(還可以吃,不浪費)

『柒』 剛出殼的小雞怎麼養

1、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泄,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泄物,以免弄臟屋裡。

(7)小雞出殼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1、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

2、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喂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濕羽毛。

3、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喂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濕,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捌』 雞蛋怎樣才能孵化成小雞

首先,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化出小雞蛋,一定要是受過精的雞蛋。並且在機身下雞蛋內七天內進行孵化,這個時候的孵化率是最高的。時間越長,孵化率就越低。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直接依靠母雞來提供溫度即可,比較簡單,飼養者比較省心。母雞可以幫助翻蛋。而且母雞孵化的小雞。抗病能力特別強,容易生病,不需要打疫苗,肉質也很優良。
母雞一次孵化的蛋數量是比較有限的,通常是18到20枚左右。要人去管理,在母雞孵化四五天後,可以用手電筒照射雞蛋,如果可以在裡面看到有細胞核有血管,就代表是正常的。如果沒有這一特徵,那麼說明蛋就不具備孵化的可能性,應該及時的進行淘汰。母雞在孵化。雞蛋的時候,我們要給母雞組准備舒適的向陽的雞窩。並且不要去驚擾他,與其他的雞分開飼養,減少干擾,提高孵化率。
人工孵化小雞的方法主要是製作各種各樣的孵化箱來模擬母雞孵蛋的環境,比如煤油燈孵化箱、電燈泡孵化箱、熱水管孵化箱、熱水加溫式孵化箱等等。
用電熱毯進行孵化:每天要進行三次的翻蛋,防止粘連。並且要經常的用手電筒檢查,一旦發現不具備孵化能力的蛋或者變質的就要及時的淘汰,以免影響到其他雞蛋的孵化。
當然也可以用溫控器泡沫盒進行孵化。這樣孵化的雞蛋更多。適合大批量的生產。

閱讀全文

與小雞出殼用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1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4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6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2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7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18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6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1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6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3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5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6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6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0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7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2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