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ABC分類法在庫存管理中運用ABC分類法有什麼好處
ABC分類法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 、ABC分析法、ABC法則、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
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好處是:是庫存商品品種繁多,數量巨大,有的商品品種數量不多但市值很大,有的商品品種數量多但市值卻不大,由於企業的各方面資源有限,不能對所有的庫存商品都同樣重視,因此,好鋼要用在刀上,要將企業有限的資源用在需要重點管理的平台上,按庫存商品重要的程度不同,進行不同的分類管理和控制。
Ⅱ 庫存管理中的ABC分類管理是什麼
ABC分類管理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
、ABC分析法、ABC法則、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ABC分類管理的步驟:
1、收集數據
按分析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例如,打算分析產品成本,則應收集產品成本因素、產品成本構成等方面的數據;打算分析針對某一系統搞價值工程,則應收集系統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數據。
2、處理數據
對收集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按要求計算和匯總。
3、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欄目構成如下:第一欄物品名稱;第二欄品目數累計,即每一種物品皆為一個品目數,品目數累計實際就是序號;第三欄品目
數累計百分數,即累計品目數對總品目數的百分比;第四欄物品單價;第五欄平均庫存;第六欄是第四欄單價乘以第五欄平均庫存,為各種物品平均資金佔用額;第七欄為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第九欄為分類結果。
製表按下述步驟進行:將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資金佔用額,以大排隊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欄。以此欄為准,將相當物品名稱填入第一欄、物品單價填入第四欄、平均庫存填入第五欄、在第二欄中按1、2、3、4......
編號,則為品目累計。此後,計算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填入第三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填入第七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填人第八欄。
4、根據ABC分析表確定分類
按ABC分析表,觀察第三欄累計品目百分數和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5一15%而平均資金
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為60一80%左右的前幾個物品,確定為A類;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20一3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也為20一30%的物品,確
定為B類;其餘為C類,C類情況正和A類相反,其累計品目百分數為60一8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僅為5—15%。
5、繪ABC分析圖
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以累計資金佔用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按ABC分析表第三欄和第八欄所提供的數據,在坐標圖上取點,並聯結各點曲線,則繪成ABC曲線。
按ABC分析曲線對應的數據,按ABC分析表確定A、B、C三個類別的方法,在圖上標明A、B、C三類,則製成ABC分析圖。
Ⅲ 大麥的品質管理方法
一、大麥質量控制
1.大麥育種:目前的大麥育種多採用雜交的方式進行,育種工作者根據當前的品種現狀和對未來大麥市場的分析和預測,選擇親本組合並進行雜交,經過一系列挑選,培育出新品種。培育一個新品種一般歷時6—10年。一個新品種選育出來後,需經過農業栽培試驗確定農業適應性,如高產性、抗病性、抗逆性等;再經過制麥試驗確定其制麥特性;通過釀造試驗確定其釀造特性。只有農業特性、制麥特性和釀造特性都優良的大麥品種才能稱得上優良釀造大麥品種。
此外,作為釀造大麥還應有良好、穩定的遺傳特性。
2.大麥采購:在大麥采購時,首要應先了解該大麥品種的育種歷史,農業特性、制麥特性和釀造特性。確保采購的大麥是在正常生長環境下收獲的高純度品種、清潔、有可追溯性的大麥。
3.選擇樣品:在大麥收獲後,應派出懂技術質量的人員到大麥產地抽取樣品。如進口國外大麥,則應要求外商按我方要求提供樣品。樣品到廠後,要及時組織理化指標分析,篩選出適合使用的某產地樣品。
4.大樣小試:按小樣應再取大樣。國內原料,采購人員到裝車的現場;國外原料,供貨商在裝船的同時,取有代表性的樣品,以最快的速度發回廠內。除進行檢驗外,在微型制麥設備中做試驗,了解其制麥特性,並與隨後的進貨樣進行比較。
5.
進貨檢驗
:大麥到貨後,廠內要依照特定標准進行常規的檢驗,檢驗指標包括:夾雜物、破碎粒、千粒重、水分、蛋白含量、
發芽勢
、發芽力及水敏性等,也要做分級試驗。此外,有條件時因對每批進貨大麥進行品種純度、β~
葡聚糖
及黴菌等的檢測。通過檢測確定大麥質量等級、品種特性、
雜菌
污染情況,為下一步制麥提供依據。
二、制麥工藝控制
好大麥也需要合理的制麥工藝控制,才能生產出優質麥芽。
1.投產前試驗:大麥到貨後,在進貨檢驗的基礎上,要再在微型制麥設備中進行試驗。對試驗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為大生產提供依據。
2,生產工藝試驗和確定:按微型制麥提供的大麥特性資料,制定製麥生產試驗工藝,試生產幾批,再根據產品質量進行總結調整,確定製麥工藝,交付生產使用。
3.生產工藝的控制:制麥工藝確定以後,重要的是做好生產過程的工藝控制。如浸麥過程鹼性消毒物質的添加;通風時間的控制與浸麥水中
氧含量
的保證;浸麥溫度的穩定;浸麥結束時的大麥露點率。浸麥度,是否達到要求。發芽室的無菌狀態及溫度、濕度對發芽的保證程度;綠麥芽品溫的控制要嚴格在工藝范圍之內;發芽的通風效果要保證麥芽的溶解正常;發芽結束時的綠麥芽凋萎情況是否正常。麥芽乾燥過程的排潮要達到要求,乾燥階段的水分要降低到理想狀態,焙焦溫度和時間要充分保證等等。
4.重要的工藝指標:與工藝控制相匹配,生產過程的一些指標參數是衡量工藝控制效果的依據。浸麥前
8—12小時大麥水分要達到
28—32%;浸麥結束時達到
44-48%;大麥露點率
85%以上;發芽結束時葉芽長度
50%一75%的麥粒數要佔
70%以上;乾燥排潮的水分要降低到
20%以下;乾燥階段結束時的麥芽水分要在
10%以下;淡色麥芽焙焦溫度要保證不低於80-83℃,時間不少於2—2.5小時;出爐麥芽水分應低於4.5%;成品麥芽中的
麥根
含量應低於0.5‰。
上述大麥和麥芽的質量控制是一般性的做法,對於不同的情況應採用不同的方法。
Ⅳ 用ABC分類管理法有什麼優勢
ABC分類法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 、ABC分析法、ABC法則、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
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優點是庫存商品品種繁多,數量巨大,有的商品品種數量不多但市值很大,有的商品品種數量多但市值卻不大,由於企業的各方面資源有限,不能對所有的庫存商品都同樣重視,因此,好鋼要用在刀上,要將企業有限的資源用在需要重點管理的平台上,按庫存商品重要的程度不同,進行不同的分類管理和控制。
Ⅳ 淺析貨架缺貨與商品品種經營管理
一家便利店做的好不好,看看店內商品的結構及陳列就能知道,為什麼這么說呢?商品的結構能夠反映便利店經營者對周圍商圈的認識程度以及經營策略,商品的陳列能夠看出店面管理和店員管理的標准,如果這兩點能夠做好,那麼這家店就算一家成功的店,至少是軟體方面做的都不錯了。同時,便利店貨架的商品又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需要在經營過程中對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及時調整的。
那麼,便利店貨架的商品選擇與陳列原則是什麼呢?
1、便利店貨架的空間陳列存在利用率不足的情況
便利店貨架利用率不足造成的問題是便利店的品類數太少。門店的商品陳列利用率不足,在商品數量和陳列空間的利用率上都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例如在賣場的出口處有一個一米見方的飲料堆頭,一般人以為這是門店和廠家的臨時促銷行為,了解後才知道原來門店感覺XX礦泉水的銷售比較好,就搭了個堆頭以便於銷售。對於這種行為要知道:便利店在城市的繁華地段,可以說是寸土寸金,這樣浪費門店的陳列空間,實際上就是在提高自己門店的經營成本。在便利店的陳列面,存在有些商品的陳列面積過大的現象,有不少商品是3個排面以上,這樣的陳列也為門店的商品品種單調創造了借口,從而致使原本應當有1200種商品左右的門店可能只有500多種的商品上架。
2、商品的選擇不精,造成過於雜亂
商品類型選擇不正確,在便利店中有很多整扎銷售或者大包裝的量販包裝。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為應急的需求,量販包裝的商品是不屬於便利店的銷售范圍。便利店的銷售商品的選擇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銷售這種商品,便利店的價格必然要高於大型綜合性超市的價格很多,沒有競爭力,這種「雞蛋碰石頭,揚短避長」的行為將會導致顧客產生購物上當的心理。
3、服務小群體,不做面面俱到
便利店服務的客戶群也就是周邊500米范圍內的客戶,消費的結構和品種都是基本定型的,所以便利店貨架商品服務的對象都是要講究精準,只為這個范圍內的客戶服務,沒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大型賣場的服務都會有所側重,小型便利店如果「量販化」,不論面積、商品品種、人員等等都是不允許的。便利店的服務只要是滿足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體就行,沒有必要與其他的量販店或者大型特級市場爭搶客源。
Ⅵ ABC分類控製法里的品種累計,品種數,占庫存品種等各項指標都是什麼意思如何計算(物流方面)
ABC分類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ABC分類法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們也稱之為「80對20」規則。 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ABC分類法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首創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個人收入的分布狀態時,發現少數人的收入佔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數人的收入卻只佔一小部分,他將這一關系用圖表示出來,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圖。該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決定一個事物的眾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識別出少數的但對事物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和多數的但對事物影響較少的次要因素。後來,帕累托法被不斷應用於管理的各個方面。1951年,管理學家戴克(H.F.Dickie)將其應用於庫存管理,命名為ABC法。1951年~1956年,約瑟夫·朱蘭將ABC法引入質量管理,用於質量問題的分析,被稱為排列圖。1963年,彼得·德魯克( P.F.Drucker)將這一方法推廣到全部社會現象,使ABC法成為企業提高效益的普遍應用的管理方法。
此規則通過對同一類問題或項目進行排序,來認明其中少數爭議較大的。帕雷托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美國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財產,而另外20%的人卻掌握了全國80%的財產,而且很多事情都符合該規律。於是他應用此規律到生產上。他的主要觀點是:通過合理分配時間和力量到A類-總數中的少數部分,你將會得到更好的結果。當然忽視B類和C類也是危險的,在帕雷托規則中,它們得到與A類相對少得多的注意。
ABC分類法的具體步驟
[編輯本段]
1、收集數據
按分析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例如,打算分析產品成本,則應收集產品成本因素、產品成本構成等方面的數據;打算分析針對某一系統搞價值工程,則應收集系統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數據。
2、處理數據
對收集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按要求計算和匯總。
3、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欄目構成如下:第一欄物品名稱;第二欄品目數累計,即每一種物品皆為一個品目數,品目數累計實際就是序號;第三欄品目 數累計百分數,即累計品目數對總品目數的百分比;第四欄物品單價;第五欄平均庫存;第六欄是第四欄單價乘以第五欄平均庫存,為各種物品平均資金佔用額;第 七欄為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第九欄為分類結果。 製表按下述步驟進行:將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資金佔用額,以大排隊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欄。以此欄為准,將相當物品名稱填入第一欄、物品單價填入第四欄、平均庫存填入第五欄、在第二欄中按1、2、3、4...... 編號,則為品目累計。此後,計算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填入第三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填入第七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填人第八欄。
4、根據ABC分析表確定分類
按ABC分析表,觀察第三欄累計品目百分數和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5一15%而平均資金 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為60一80%左右的前幾個物品,確定為A類;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20一3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也為20一30%的物品,確 定為B類;其餘為C類,C類情況正和A類相反,其累計品目百分數為60一8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僅為5—15%。
5、繪ABC分析圖
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以累計資金佔用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按ABC分析表第三欄和第八欄所提供的數據,在坐標圖上取點,並聯結各點曲線,則繪成ABC曲線。
按ABC分析曲線對應的數據,按ABC分析表確定A、B、C三個類別的方法,在圖上標明A、B、C三類,則製成ABC分析圖
Ⅶ 物流ABC分類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ABC分析法是儲存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經濟工作中偽一種基本工作和認識方法。ABC分析的應用,在儲存管理中比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壓縮了總庫存量;第二,解放了被占壓的資金;第三,使庫存結構合理化;第四,節約了管理力量。
1.ABC分析的理論基礎。社會上任何復雜事物,都存在著「關鍵的少數和一般的多數」這樣一種規律。事物越是復雜,這一規律便越是顯著。這個認識和辯證法中關於主要矛盾的認識是合拍的。
「關鍵的少數和一般的多數」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說是彼彼皆是。例如:在社會結構上,少數人領導多數人;在一個集體中,少數人起左右局勢的作用;在市場上,少數人進行大量購買,幾百種商品中,少數商品是大量生產的;在銷售活動中,少數銷售人員銷售量占絕大部分,成千上萬種商品中少數幾種取得大部分利潤;在工廠方面,少數品種占生產量的大部分;成千上萬種庫存物資中,少數幾種庫存量佔大部分,少數幾種佔用了大部分資金;在影響質量的許多原因中,少數幾個原因帶來大的損失;在成本方面,少數因素占成本的大部分;在研究機關中,少數科研人員取得研究成果的大部分;在人事方面,德、智、體諸方面都拔尖的只是少數。
可以做出這樣歸納,一個系統中,少數事物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相反,其餘的絕大部分事物卻不太有影響。很明顯,如果將有限的力量主要(重點)用於解決這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少數事物上,和將有限力量平均分攤在全部事物上。兩者比較,當然是前者可以取得較好的成效,而後者成效較差。ABC分析便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分析,將「關鍵的少數」找出來,並確定與之適應的管理方法,這便形成了要進行重點管理的A類事物。這就能夠以「一倍的努力取得7—8倍的效果」。
但是,ABC分析和哲學中抓主要矛盾的理論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主要區別在於,ABC分析用數量的研究方法來分析出「關鍵的少數」,這就使這種分析手段更容易排除假象而認識到事物本質,更容易排除主觀隨意性而客觀地認識問題。由於採用了數量的研究方法,才使干百年來人們頭腦中「主要、次要」、「關鍵、一般」、「綱、目」等認識,轉變成了具有較強科學性的現代管理方法。
2.ABC分析的一般步驟。此處僅以庫存的ABC分析及重點管理方法為例。一般說來,企業的庫存反映著企業的水平,調查企業的庫存,可以大體搞清該企業的經營狀況。雖然ABC分析法已經形成了企業中的基礎管理方法,有廣泛的適用性,但目前應用較廣的,還是在庫存分析中。
ABC分析的一般步驟如下:
(1)收集數據。按分析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例如,打算分析產品成本,則應收集產品成本因素、產品成本構成等方面的數據;打算分析針對某一系統搞價值工程,則應收集系統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數據。
本例擬對庫存物品的平均資金佔用額進行分析,以了解哪些物品佔用資金多,以便實行重點管理。應收集的數據為:每種庫存物資的平均庫存量、每種物資的單價等。
(2)處理數據。對收集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按要求計算和匯總。本例以平均庫存乘以單價,求算各種物品的平均資金佔用額。
(3)制ABC分析表。ABC分析表欄目構成如下:第一欄物品名稱;第二欄品目數累計,即每一種物品皆為一個品目數,品目數累計實際就是序號;第三欄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即累計品目數對總品目數的百分比;第四欄物品單價;第五欄平均庫存;第六欄是第四欄單價乘以第五欄平均庫存,為各種物品平均資金佔用額;第七欄為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第九欄為分類結果。
製表按下述步驟進行:將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資金佔用額,以大排隊方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欄。以此欄為准,將相當物品名稱填入第一欄、物品單價填入第四欄、平均庫存填入第五欄、在第二欄中按1.2.3.4……編號,則為品目累計。此後,計算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填入第三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填入第七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填人第八欄。
(4)根據ABC分析表確定分類。按ABC分析表,觀察第三欄累計品目百分數和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5一15%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為60一80%左右的前幾個物品,確定為A類;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20一3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也為20一30%的物品,確定為B類;其餘為C類,C類情況正和A類相反,其累計品目百分數為60一8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僅為5一15%。
(5)繪ABC分析圖。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以累計資金佔用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按ABC分析表第三欄和第八欄所提供的數據,在坐標圖上取點,並聯結各點曲線,則繪成如圖所示的ABC曲線。
按ABC分析曲線對應的數據,按ABC分析表確定A、B、C三個類別的方法,在圖上標明A、B、C三類,則製成ABC分析圖。在管理時,如果認為ABC分析圖直觀性仍不強,也可繪成如圖所示的直方圖。
3.確定重點管理要求。ABC分析的結果,只是理順了復雜事物,搞清了各局部的地位,明確了重點。但是,ABC分析主要目的更在於解決困難,它是一種解決困難的技巧,因此,在分析的基礎上必須提出解決的辦法,才真正達到ABC分析的目的。目前,許多企業為了應付驗收檢查,形式上搞了ABC分析,雖對了解家底有一些作用,但並未真正掌握這種方法的真話,未能將分析轉化為效益,這是應力求避免的。
按ABC分析結果,再權衡管理力量與經濟效果,對三類庫存物品進行有區別的管理。
Ⅷ ABC分類管理法是指什麼
ABC分類管理法(ABC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對存貯物資分成ABC三類分類管理的方法。ABC三類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一般根據物資佔用存貯金額的總費用比例來劃分。
A類物資品種少(約佔1000^-2000),而所佔總存貯費用最多(約佔6000^-800o);
C類品種最多(約佔50%一7000),而所佔總存貯費用最少(約佔500^'100o);
B類在A與C兩類之間.對A類物資應該使用仔細的存貯控制公式而且在管理上特別注意,對B類可粗略一些,對於C類一般可用經驗來確定。
(8)品種管理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我們以庫存管理為例來說明如何進行分類。
第一步,計算每一種材料的金額。
第二步,按照金額由大到小排序並列成表格。
第三步,計算每一種材料金額占庫存總金額的比率。
第四步,計算累計比率。
第五步,分類。累計比率在0%~60%之間的,為最重要的A類材料;累計比率在60%~85%之間的,為次重要的B類材料;累計比率在85%~100%之間的,為不重要的C類材料。
Ⅸ 什麼是ABC分類管理
ABC分類法又稱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項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Ⅹ 什麼是ABC分析法,試以某連鎖企業為例,說明該方法在采購管理中的應用。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ABC分類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們也稱之為「80對20」規則。 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采購中的ABC分析法
對於單一品種的采購,不存在重點選擇的問題,因此不需要進行ABC分析。但是對於多品種采購,由於存在一個先採購什麼後采購什麼、重點保證采購什麼的問題,所以就存在一個品種的重要程度和采購優先權的問題。為確定品種的重要程度,就要進行品種的ABC分析。
ABC分析法最初來源於人口管理理論。義大利經濟學家巴累托在研究人口理論時發現,占人口總數極少比例的人口卻擁有占財富總數極大比例的財富,而占人口極大比例的人口卻只佔有占財富總數極少比例的財富。即所謂「關鍵的少數與次要的多數」理論。後來發現這個理論在其他事物當中也存在。於是就把這個理論逐漸推廣使用開來。
例如在庫存管理中,一個倉庫里,存放的物資品種成千上萬。但是,這些品種中,只有少數品種,價值高、銷售速度快、銷售量大、利潤高,構成利潤的主要部分。而大多數品種,則價值低、銷售速度慢、利潤低,只能構成利潤的極小部分。於是,倉庫管理人員就將利潤高的那一部分少數品種,劃作A類,實行重點管理;而將利潤低的大部分品種劃為C類,實行一般管理;剩餘的一部分劃為B類,根據情況可以實行重點管理,也可以實行一般管理。其中,各類品種所佔的比率,都是主觀確定的。一般分別取10%、20%和70%,但是這個數字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多數」、「少數」的概念就可以了。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確定。
在物資按重點分類以後,就可以進行重點管理了。對A類物資實行重點管理,對C類物資實行一般管理,對B類物資可以重點管理、也可以一般管理。
這里所謂重點管理,包括對其庫存量嚴密監視。保證供應,不使其缺貨。一般採用定期訂貨法訂貨,並且加強維護保管,不損壞、保證產品質量。對這些物資的保管和管理,下大力氣,不借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由於這類物資品種比較少,即使人力物力財力有限,精心管理這些少數品種,還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就是這少數品種的效益占總效益的絕大部分,所以精心管理好它們,就保證了絕大部分效益,在效益上看也是合算的。
這里所謂一般管理,是指對品種庫存數量實行一般監控,在數量上不要求那麼嚴格。在訂貨上一般採取定量訂貨法聯合訂購,以節省費用。在保管上也是採取一般的保管措施。由於這一類品種多、價格低、銷量小,效益不那麼高,所以採取一般管理,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確定重要性的主要依據是:
第一,對於用戶企業生產的重要性;例如,是用戶企業生產所需的主要物資,或者是關鍵物資。
第二,是用戶企業需求量最大的物資。
第三,是貴重物資。雖然需求量不大,但是很貴重。
ABC分類步驟
第一步,選定合適的統計期。選定統計期的基本原則是:①比較靠近計劃期,通常情況取過去一個月或幾個月;②運行比較正常(處於正常情況)。
第二步,製作ABC分析卡。分別統計出所有各種物資在該統計期中的銷售量(或者采購量,下同)、單價和銷售額,並對每種物資製作一張ABC分析卡,填上品名、銷售數量、銷售金額。(見教材表3—11)
第三步,將ABC分析卡按銷售額由大到小順序排隊,並按此順序序號將各種物資填上物料編號。
第四步,把所有ABC分析卡依次填寫到ABC分析表中,並進行累計統計。從第一號品種(即單件銷售額最高端)開始,首先把前面品種累計為10%左右、銷售額累計為70%左右的劃分為A類;接著依次累計,把品種累計為20%左右、銷售額累計為20%左右的劃分為B類;最後把剩下的品種累計為70%左右、銷售額累計為10%左右的劃分為C類,這樣就得到ABC分析表(見教材表3—12)。然後也可以根據ABC分析表得出ABC分類圖(見教材圖3—3)。
ABC分析法在采購中的應用
1、一個單位買多個品種
這是一種最普遍的情況,一個單位一般都是要采購多個品種的。但是如果某一次采購,可能由於以下原因不能夠一次全采購齊時,就要進行分類分批次采購:
①采購資金不夠;
②運力不夠;
③采購地區不同;
④采購資源不夠(如供應商沒有那麼多產品)等。
這時為了確定產品采購的優先順序,就要進行產品的重要程度分析。
如某商場經營十種商品,上個月銷售盈利情況,如以其利潤大小為分類依據,對它們進行ABC分類可見表3—13。
生產企業中有一些情況不能簡單地採用上述方法,例如配套產品。企業為了生產某種產品,需要成套的零部件,少了某一個零部件,就不能生產出一個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一般要成套采購。在品種上不能夠分類,但可以在采購數量上進行比例控制,並且持續進行庫存數量跟蹤監控,多次輪番采購輪番供應,切實保障成套供應。
有些情況下,企業生產某個產品所需的各個零部件並不是同等重要的。即有所謂關鍵零部件和一般普通通用零部件的區別。哪些是關鍵零部件,哪些是普通通用零部件,只有生產過程中的人員最清楚。關鍵零部件,一般或是產品的主體部分、或是用量大、或是核心功能或重要功能、或是價值高、或是精度高、或是稀缺品、或是代用品少、或是獲取不容易等。普通通用零部件,一般或是用量少、或是代用品多、或是不稀缺、或是不重要、或是獲取很容易等。如果要想確定多個產品的相對重要性,也有多種分析方法,可以採用定量分析,也可以採用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法中,雖常用的是評分法和一一對比法等。
評分法的原理,就是聘請一些專家,針對所有需采購的物資品種關於某個或某些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分,然後將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而得出各個品種的相對重要性。
2、多個單位購買同一種產品
多個單位購買同一種產品,一般是一次訂貨,然後一次進貨。如果使用持續時間長,也可以多次進貨。在不能一次采購齊的情況下,一般是採用多次輪番采購輪番供應的方式,依次保障各個單位的供應。這時每個單位的供應優先順序,一般是根據各個單位需求時間的先後次序確定,先需要的先供應、後需要的後供應。
3、多個單位多個品種采購
這是一般情況。它是以上兩種情況的綜合運用,既要用到ABC分析法確定各個品種的采購優先程度,又要根據需求單位的情況,確定各個單位之間的供應先後順序。合理採用適時輪番采購、依次輪番采購等辦法進行多單位多品種的采購供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