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足球如何最有效的防守
要點1 —壓迫。
防守要怎麼防,首先你得貼上去對吧,這稱之為壓迫。意思是我們要快速貼近運球的進攻球員,大概距離進攻球員一米左右的位置要減速,小碎步保持距離。
要點2—步伐。
上面提到壓迫需要小碎步,因為這有利於你快速的轉身回追,回追的步伐要側滑步,一定不能正面面對進攻球員,不利於後退和轉身,並且進攻球員可以選擇穿你襠,從左或者右突破。因此防守一定要小碎步+側身。
要點3—位置。
位置的選擇很重要。上面提到要側身,那到底側身要往哪個方向呢。打個比方,你是左後衛,在防守的時候你一定不能讓對方靠近球門吧,因此你一定要選擇站在靠右的位置,然後側身將對方進攻球員引導到靠近左邊邊線的位置。引導他帶球到邊線就可以選擇對皮球進行破壞。
4
要點4—選擇破壞的時機。
球在對方腳下精止的時候不能貿然出腳,可以先保持距離,等待對方趟球突破或者帶球失誤再進行上搶。記住:不能輕易出腳!不能輕易出腳!不能輕易出腳!
足球的基本功訓練方法有顛球:是一個球員熟悉球性最好的方法,帶球重心降低,腳背綳緊,腳立起,用正腳背去觸碰球的正後方,學會掌握力度,熟悉動作後加快動作速度,力量和韌性發展讓球員能夠更好的控制球以及搶球。
1、顛球是足球的基本訓練
顛球是一個球員熟悉球性最好的方法。動作要領:顛球要身體協調,放鬆,膝蓋不要太緊張,踝關節不能鬆弛,否則會造成用力不穩;顛球腳下不要站死不動,小碎步移動起來可以更好的調節重心來控制球;腳尖不要向下或向上勾,造成球向前或向後運動使球難以控制。
2、帶球是足球的基本訓練
動作要領:正腳背運球(直線帶球):重心降低,腳背綳緊,腳立起,用正腳背去觸碰球的正後方,學會掌握力度,熟悉動作後加快動作速度,盡量多觸球,提高觸球頻率,最好能達到一步一觸球。
腳內側運球:重心降低,用大腳趾與腳弓之間的部位觸碰球的側後偏觸球腳方向,球的運行方向是斜前方偏支撐腳的方向,掌握觸球力度與球運行方向,逐漸提高觸球頻率,加快動作速度。
3、力量和韌性發展也是足球的基本訓練
兩手扶頭,在頸部轉動時給予抵抗力。兩人面對兩腿左右分開站立,兩手緊扶對方的肩,兩人的額中夾一球,互相用力頂住。雙手傳拋實心球,足球或用實心球擲界外球。
4、發展腹背力量
跳起空中轉體和收腹用力頂球。兩腳夾實心球連續向上跳幾次後,跳起將球甩給對面同伴。兩腳夾球原地縱跳2~3次,然後向前方甩出,立即跳過蹲撐著的人,再追球射門。兩腳夾球原地縱跳2~3次,然後向前(或後)上方甩出再追上去射門。
注意事項:
1、在劇烈運動後先少量飲水,待休息一段時間後,再加大飲水量,切忌飲用生水、冷水。
2、運動後休息一會兒(以脈搏恢復到接近正常數為准)洗洗澡,最好洗溫水澡。
3、防患於未然尤為重要!在訓練前還應准備一些抗跌打損傷的葯物,如紅花油、雲南白葯等等。
4、訓練前還應組織隊員撿拾地面上的小石塊和其它雜物,以防扎傷隊員。
⑶ 足球比賽中怎樣做好防守
步驟/方法
1,「封搶第一點,延緩、阻截快速反攻」:就是由攻轉守時,丟球隊員或離球較近的隊員要迅速反搶或封堵對方第一點進攻,為同伴的防守回收爭取時間,因為進攻時隊形一般拉開較大,存在防守上的漏洞,此時要避免對方組織快速的長傳進攻和快速的直線推進。
2,「對口回收,保證人數優勢」:就是在前場隊員反搶封堵的同時,其它隊員要按照整體布局和防守分工的要求,迅速移動回收到合理的防守位置,以保證在防守人數上處於優勢。
3,「 區域密集,協防保護」:就是在整體回防到位的前提下,對於對方持球隊員及其附近區域要形成足夠的人數優勢和緊縮隊員之間的距離,並對搶球或逼近對方持球隊員的同伴,給予一定的斜線保護,以在同伴被突破時能夠及時補位和重新布陣。
4,「控制並把握時機,積極反搶」:就是在控制了對方進攻勢頭,形成防守優勢和出現有利於搶球機會的時候,要不失時機地對對方控球隊員果斷地實施積極的截搶,爭取由守轉攻。
5,「不遺餘力、不惜代價地阻止射門」:是在防守出現漏洞,球門受到威脅或對方出現射門機會的時候,能夠補救的隊員必須不惜體力、不遺餘力,甚至冒險地採用拼爭、鏟球、魚躍等技術,以致採用必要的戰術犯規來阻斷射門或可能形成的射門。
以上原則是比賽轉入防守時整體防守行動的基本要則,然而在實際比賽中球隊出現的防守問題,往往是具體的,還需要結合實際展開有計劃的防守。
⑷ 足球各項技術訓練方法!
傳球
是組織進攻、變換戰術和創造射門機會的有效手段。隊員的傳球和跑位組成了全隊的進攻戰術。常用的傳球腳法有:腳內側、腳背內側、腳背正面、腳背外側、腳尖和腳跟等。現代足球比賽要求傳球技術更加全面、准確、快速和熟練。
射門
足球比賽的直接目的是射門得分,而能否把球射入對方球門是比賽勝負的關鍵。射門主要在攻守爭奪最激烈的罰球區附近進行。這個地區防守人數常常多達7~8人,防守隊員的緊逼盯人、兇狠的搶斷堵截,使進攻隊員幾乎無懈可擊。
接球
是運動員有目的地用規則允許的身體部位,把運行中的球接停在所需要的位置,以便完成傳球、運球過人、射門等動作。接球是銜接下一個技術動作的過渡性技術。比賽中常用的接球方法有腳內側接球,腳底、腳背、腳外側、大腿、胸部和頭部接球等。
運球過人
是控制球、組織配合進攻與防守、尋找傳球時機、突破防線獲得直接射門得分的有效手段,在足球進攻技術中佔有重要地位。運球時常用腳背正面、腳背外側、腳背內側、腳內側等部位來推撥球,使球始終處在自己的控制范圍內。
頂球
運動員常常運用額正面、額側面的頂球技術進行傳球、射門、搶斷空中球。爭頂球是門前進攻和防守的一項重要技術。它是高吊高打、攻克密集防守的有效手段之一。防守隊員為了保護本隊球門,也積極地爭頂門前高球,解除危機。特別是沖頂球,在防守中的成功率更高。
擲界外球
是足球比賽中除守門員外,唯一允許用手接觸球的特殊技術,它只在球出邊線後重新開始比賽時使用,其特點是准確性高。特別是在前場邊線外能及時而有力地將球擲入罰球區附近,是一種很有威脅的進攻手段。因此,許多優秀隊都專門培養1~2名擲球手,以增強進攻的威力。
搶截
是防守的一項主要技術,其目的是將對手控制的球搶奪過來。常用的防守技術有站位堵擊、逼堵、斷搶、爭頂、鏟踢、大腳解危、破壞過人等。
由於個人突破能力的提高和進攻能力的增強,防守技術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如出現了圍搶、夾擊。鏟球動作日趨增多(所謂鏟球,是隊員用單腳或雙腳沿地面滑動觸球的踢球動作。進攻和防守中均可用此技術動作踢球),在實力相當、爭奪激烈的一場比賽中,雙方鏟球次數可達 100次以上。
守門員技術
守門員是全隊最後一道防線,其主要任務是防止球進入本隊球門。守門員必須冷靜沉著、勇敢果斷,他的競技狀態直接影響到本隊的士氣和成敗。為了守住球門,守門員要有敏銳的觀察和准確的判斷,要善於選位。
(4)足球一防二防守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觀察技術的三個角度:控制、配合、對抗
足球技術
國外有一種說法:"技術就是控制球"。雖然這里的"控制球"是廣義的,包括傳、接、射、頂、運、過人、搶截、擲界外球等各個方面,但這種說法仍有些片面。因其觀察技術的角度,只著眼於人與球的關系--控制關系。
然而,現代足球賽,衡量一個技術動作是否合理、成功,至少還應包括另外兩個維度,即:持球人與同伴的關系--配合關系;持球人與對手的關系--對抗關系。
⑸ 一整套的足球訓練方案
在1*1碼(約0.9*0.9M)區域內完整的訓練方案。如果不能去室外,可以在客廳或者卧室練,在小區域內30分鍾訓練方案。
1、鍾擺
鍾擺就是將球在雙腳之間來回擊打;做得時候要盡可能地快,來回左右左右倒球,持續1分鍾,休息30秒。今天的訓練都是持續一分鍾,休息30秒模式。
2、 雙腳點球
就是雙腳交替抬起輕踩球的中心,一腳放下,另一隻腳抬起,交替點球;
3、前後滾球
用一隻腳的腳尖踩住球前後滾動,然後再換另一隻,速度要快;
4、左右滾球
和第三項類似,單腳腳尖踩住球左右來回滾動,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我喜歡通過快速打開閉合我的臀部增加幅度。
5、 巴西滾球
腳尖踩球,從右腳滾到左腳,再從左腳滾回來,速度要盡可能地快;
6、直線V型撥球
球放在地上,用外腳背腳尖的位置輕輕向前撥球,然後再拉回來,不斷重復;
7、單腿V型撥球
這次不是直線向前,而是用腳背向斜前方推過去,拉來回來,然後用腳內側推到另一邊,再拉回來,不斷重復,兩只腳都要練;
8、V字雙腳撥球
先用左腳腳內側向右前方推過去,拉回來,然後再用右腳腳內側向左前方推過去,再拉回來。就這樣左右兩腳交替做V形推拉,不斷重復。
9、和第八項類似,不同點就是身體要動起來,用右腳向右側撥過去拉回來,然後換左腳向左側推過去拉回來,不斷重復;
10、 顛球不超過膝蓋
每一次顛球都不能超過膝蓋,先用右腳顛,然後再換左腳顛;做完這個以後,就換成雙腳顛球不超過膝蓋,左右腳配合顛球。
11、克魯伊夫轉身
這個動作會稍微復雜一點,我把它稱之為克魯伊夫旋轉。先用你的右腳向身後拉球,拉到腿後,立刻輕推到另一側,然後迅速轉身90度朝向球,再用左腳做相同的動作,不斷重復,在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斷旋轉的,所以我把它叫做克魯伊夫旋轉。
12、和上一個恰好相反,先將球向前推,然後右腳拉到左後方,然後轉身90度,用同一隻腳前推後拉,不斷重復,然後換左腳。
13、我們將做雙腳向後拉球,先用左腳後拉撥到右側,緊接著用左腳後拉撥到右側,不斷重復,速度越快越好。這些訓練難度會大一點,開始時速度慢一些,熟練後逐步加快速度。
14、鍾擺時鍾
之所以這么稱呼,是因為整個過程是這樣的:先在區域中心做鍾擺運動,然後慢慢一邊鍾擺一邊向前到一邊,再回到中心,然後鍾擺到對角再回來,直到轉完整個區域回到中心,整個過程就像一個時鍾一樣。
15、鍾擺時鍾(雙腳點球)
雙腳點球時鍾訓練的過程和上面的鍾擺時鍾一樣,只不過這一次的動作換成雙腳點球而已。
16、外撥內擋
先用腳外側向外撥,然後用腳內側擋住,然後換另一腳腳外側撥,腳內側擋,不斷重復,速度越快越好。
17、花式小碎步停球
先用小碎步帶球,到一邊後從身後內切,在換另一隻腳小碎步帶到另一側,然後身後內側,來回在這個小區域內重復一分鍾。
18、自由創造
可以用你能想到的切球轉身觸球方式,就在這個區域內,要有創造力!
整個訓練差不多30多分鍾,需要一個足球和一個一平米大小的區域。
⑹ 足球的防守隊員應該練習什麼內容
進攻和防守組成了足球比賽,在比賽中,場上的隊員都需要防守,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
這里以主要的防守隊員 後衛來說:
對於後衛,首要的職責就是防守,所以要踢好後衛,防守一定要好
要做好防守,需要把身體,技術,意識三者相結合,缺一不可
身體:身高/彈跳,後衛要頂球,特別是中後衛,身高一般都要相對高些,如果身高不夠需要彈跳來彌補。
速度,包括轉身速度,啟動速度,跑步速度,當你直接面對對方前鋒過人時,轉身速度很重要,轉身後需要啟動回追,其實這三者是緊密相連的,沒有太多分別。
體重/力量,後衛防守中會有很多身體接觸的機會,需要用身體沖撞,護球,頂人等等,所以過於單薄或是力量不足會很吃虧。
技術:基本功技術,包括帶球,傳球,停球,頭槌,等等,這些是最最基本的,不多啰嗦。防守技術,包括盯人,補位,站位等等,盯人就是1防1或多防1的時候應該怎麼防守成功,補位是同伴被過或失位自己應該怎麼做,站位指自己應該怎麼站好防守的位置,怎麼移動。
意識,也可以說是踢球的智商,有個人意識和團隊意識。個人意識就是自己什麼時候該干什麼。團隊當然就是怎麼與隊友配合咯。
(1)邊後衛的職責:邊後衛主要是要防守對方的邊鋒以及其他進攻隊員在邊路的活動,破壞對方由邊路發動的進攻。同時還可利用插上助攻式運球來直接威脅對方球門。防守必要的時候,補充到中路隊友的空缺。
(2)中後衛的職責:中後位有突前中後衛和拖後中後衛之分。前者主要任務是盯守對方突前的最有威脅的中鋒,因而又被稱之為盯人中後衛;後者則主要擔負整個防線的指揮任務,其站位經常處於其他防守隊員後面,一般稱他為自由中衛。
再給你補充點知識;各個位置的職責
足球術語
補位
:足球運動戰術術語。比賽中集體防守的一種配合方法。指防守中本隊一個隊員被對手突破時,另一隊員前去封堵。兩人補位是集體防守配合的基礎。防守隊員相互間保持適當的距離和角度,是進行及時補位的前提。過去主要指衛線隊員防守時的配合。當代足球採用全攻全守戰術,補位的內容也有了相應的發展。擔任鋒與衛的隊員之間在一次進攻中相互位置交換,也成為補位的重要內容之一,從而對補位隊員的技術戰術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插上進攻
:足球運動進攻戰術之一。指位於第二、第三線的前衛、後衛隊員,插入第一線參加進攻的戰術方法。因有縱深距離,故容易擺脫對方的防守,且第二、第三線隊員的插上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因此,更具威脅性。後衛插入前鋒線直接參加進攻是全攻全守戰術的一個重要標志。
長傳突破
:足球運動進攻戰術之一。運用遠距離傳球突破對方防線的戰術方法。當代足球比賽中,多用於快速反擊時。防守隊員在本方球門前搶截得球,利用對方壓上進攻後不及回防的時機,長傳給突前的同伴,以突破對方的防線。
沉底傳中:足球運動進攻戰術之一。指邊線進攻中,通過個人帶球突破,或集體配合把球推到對方端線附近,然後長傳至對方球門前的戰術方法。攻方在快速推進中,常趁對方防線陣腳未穩時,採用此法中間包抄以射門得分。
反越位戰術
:這是針對對方「造越位」戰術而採取的一種進攻戰術。當進攻隊員覺察到防守者用製造越位的戰術破壞本方的進攻時,及時改變傳球方向,讓在後面的隊員插上接球或自己直接帶球快速推進射門,從而使對方退防不及。
弧線球
:足球運動技術名詞。指使球呈弧線運行的踢球技術。足球在運行中,由於強烈旋轉,使兩側的空氣發生差異而形成。由於球呈弧線形運行,故俗稱「香蕉球」。踢弧線球時,腳擊球的部位應偏離球的重心。常用於繞過位於傳球路線中間的防守隊員,或射門中迷惑門員,使之產生錯誤判斷。罰直接任意球時,用弧線球射門已是得分的一種重要方法。
交叉換位
:足球運動戰術術語。比賽中進攻隊員為了擺脫對方的防守,在跑動中左右換位的戰術配合方法。最常見的有:左側的隊員疾跑到右側有球隊員前接球,右側隊員傳球後,交叉跑到左側位置。這一戰術配合改變了隊員只在本位置范圍內活動的踢法,使之戰術更變化多端。
籬笆戰術 :也稱人牆戰術。在自己門前危險區域內,當對方罰任意球時,幾個防守隊員並排成「人籬笆」,以幫助守門員封住對方射門的部分角度。
密集防守
:防守戰術之一。球門前的30米區域常被稱為「危險地帶」。比賽中,雙方為了穩固防守,往往組織相當多的人把守這一區域,形成密集狀態,以加強保護,減少空隙,阻住對方的突破,稱為密集防守戰術。
清道夫
:足球比賽中承擔特定防守任務的拖後中衛之別稱。1966年第8屆足球錦標賽,在「固守穩攻」的戰術思想影響下,為了加強防守,於後衛線後面安排一個隊員,其職責是只守不攻,執行單一的補位防守任務,「打清」攻到本方球門前的來球,因而得名。
區域防守
:足球運動防守戰術之一。每一隊員根據位置劃分一定的防守區域,在劃定的范圍內,主要採用站位的防守方法,而不緊盯人。這使進攻隊傳接球比較容易,且在同一區域內出現兩個以上進攻隊員時,防守就感困難。這一防守戰術比較被動,已不能適應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現已很少採用。
全攻全守
:足球運動戰術之一。一個隊除守門員之外的10名隊員都有進攻和防守的職責,稱為「全攻全守」。根據比賽中攻與守的需要,每個隊員都可到任何一個位置上發揮這一位置隊員的作用。這一戰術打破了陣式對隊員的束縛,能充分調動和發揮隊員的積極性的才能。同時,對隊員在身體素質、技術、戰術和意志品質、戰斗作風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第10屆世界足球錦標賽中,出現了這種打法,被譽為國際足球史上的第三次變革。
外圍傳中:也稱「45度角傳中」。足球運動進攻戰術之一。當攻方有球隊員在邊線附近與對方球門約成45度的地區時,用過頂長傳把球傳向處於對方罰球區附近的同伴,供同伴用頭頂球連續進攻,稱為「外圍傳中」。尤其在守方隊員已及時退回,且密集在球門前30�40米的地區,通向對方球門的路已被封住,或攻方有身材高大、爭頂球能力強的前鋒隊員時,運用這種打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魚躍撲球
:足球技術名詞。守門員的一種難度較高的接球技術。以與球同側的一腳用力蹬地,異側腿屈膝提擺,使身體躍出接球。接球後落地時,雙手按球,用前臂的側面先著地,團身護球,因是騰身側面躍出,增大了接球的范圍,故能接住用其他動作難以接到的球。
越位
:越位規則是在1874年的足球規則中正式規定的。不過,那時的越位規則跟現在的越位規則有很大的不同.當時規定:攻方隊員攻到前場,前面守方隊員如果只有兩個人(包括守門員)時,那麼這個進攻隊員就算越位了。19世紀70年代初,足球運動開始在西方等國盛行起來,那時,普遍重視進攻,而不大注意防守。這從當時一些國家常用的比賽陣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鋒線隊員竟多達六七個。攻方攻到前場,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勢不可擋。守方一搶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襲成功。這樣,由於進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與守的力量極不平衡,嚴懲地影響了球技和戰術的發展與提高。另外,由於攻守雙方缺少人數上勢均力敵的對抗,比賽也就不那麼激烈和精彩了。為此,一些人便在戰術陣形上動腦筋,有些人則在規則上想方設法給進攻一方以適當的限制。越位規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現在運用的越位規則,是1925年規定的,它對足球運動技術和戰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越位規定的制定,也沒有足球運動的今天。越位,顧名思義就是越過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規則的術語來說就是:隊員較球更接近於對方端線者,即處於越位位置。換句話說,當隊員踢球或頂球時,同隊接球隊員在對方半場內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並且他與對方端線之間,只有對方一個隊員時,就是越位了。
如果同隊隊員回傳球或平行傳球時(即球與接球人平行,距對方端線相等),接線人不算越位,因為他並未在球前面,僅與球平行。判罰越位的關鍵,不是在隊員接球時而是在同隊隊員傳球時即同隊隊員踢球或頂球的一剎那。當傳球時,接球隊員如果不處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時跑到越位位置,然後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則應判罰越位。
在對方隊員踢球時,同隊隊員停球或帶球時,無論哪方的隊員,無論在何位置,均無越位可言。因為判定越位是指同隊隊員傳球時的一剎那,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關鍵所在。
如果守方隊員故意退出場場外造成攻方隊員越位屬不正當的行為,裁判員不但不判攻隊隊員越位,反而應在成死球時給守方隊員予以警告。
國際足聯最新規則規定:隊員所站的位置與對方最後一個防守隊員平行(守門員除外),不算越位。 下列情況不能算越位: 隊員在本方半場以內者。
對方有兩個較其更近於對方端線者。 最後觸球或踢球為對方隊員者。 直接接到球門球、角球、界外擲入的球及裁判員所拋出的球。
隊員如處於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員認為該隊員沒有影響比賽,沒有阻礙對方的活動,或沒有從所處的越位位置獲得有利條件,不應判罰。
如果裁判員已判斷某隊員越位,但在裁判員鳴哨停止比賽以前,守方隊員企圖搶截而接觸了球,這個球又被越位隊員所控制,則應判罰該隊員為越位。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講過,因為最後觸球為對方隊員。
如果裁判已鳴哨判定隊員越位後,守方隊員由於搶截而接觸了球,這個球又被越位隊員所控制,則仍應判罰該隊員為越位,因為當同隊隊員傳球時,裁判員已鳴哨並判定該隊員為越位。就是說該隊員已經犯規,也是我們常說的犯規在先了。規則規定:最後觸球或踢球為對方隊員者,不算越位。
這一規定系指隊員雖然處越位地位,但觸球或踢球給他的不是同隊隊員而是對方隊員。
隊員進攻時,由於沖力關系使身體越過了球門線(跑入網內),裁判員應看該隊員是否影響了守門員來決定是否判罰越位。
觀眾在看台上欣賞比賽,因為角度的關系,往往認為某隊員已越位了,實際上並沒有越位。只有巡邊員的位置才能正確判斷隊員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規則中很重要的一條規則,也是較復雜的規則。從定義來講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實質。但是,足球比賽的形勢錯綜復雜千變萬化,場上隊員不斷地跑動,像有矛就有盾一樣,有了造越位戰術,也有反越位戰術。
越位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個個極有威脅的攻勢常常喪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戰術瓦解對方強大的攻勢,不費什麼力氣便可將球「搶」到而由本方踢間接任意球。
造越位:是一種防守戰術。根據規則:進攻隊員在接球時,如與對方端線之間防守隊不足2人時則為越位。防守隊員利用這一規定,在對方傳球中,另一隊員將觸及球的瞬間,突然向前一跑,造成對方接球隊員與本方端線之間有一個防守隊員的局面,使對方越位犯規。
撞牆式
:比賽中進攻時的一種過人戰術,即形成兩人過一人局面時,二人一傳一切,接球再傳者一次出球,使傳球者傳來的球像撞在牆上一樣,從而加快過人速度,故名。
自由人
:足球比賽「一三三三」陣型中拖後中衛的別稱。防守是無固定的看守對象,可機動靈活地補位救險,從而使其他隊員,特別是3個後衛在盯人時無後顧之憂。是清道夫踢法的發展,不僅要守,而且要伺機插入進攻第一線。根據職責,要求擔當「自由人「的隊員技術全面,戰術意識強,比賽經驗豐富,是組織、指揮防守的核心。
集體的局部配合進攻戰術
集體戰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在比賽中為了完成全隊攻防任務而採用的局部協同作戰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過一」戰術配合、「三過二」戰術配合和反切配合等進攻戰術。
1、「二過一」戰術配合
顧名思義,「二過一」是兩個進攻隊員,通過傳球配合突破一個防守隊員。「二過一」是集體配合的基礎,可以在任何場區、任何位置上運用這種方法來擺脫對方的搶截或突破防線。「二過一」是進攻的兩個隊員之間相距10米左右,進行一傳一切的配合。要求傳球平穩及時,一般多用腳內側、腳外側等腳法,傳地平球為主。傳球的位置,盡可能是接球人腳下或前面二、三步遠的地方。
2、「三過二」戰術配合
「三過二」是在比賽中局部地區3個進攻隊員通過連續配合突破兩個防守者的防守。由於這種配合有兩個同隊隊員可以同時接應傳球,因此使持球人傳球路線更多,且進攻面擴大。
全隊進攻戰術
全隊進攻戰術是指比賽中一方獲得球後,通過隊員之間的傳遞配合達到射門的目的而採用的配合方法。與局部進攻戰術相比較,全隊進攻戰術的進攻面比較廣,參加進攻和快速反擊等。
1、邊路進攻
利用球場兩側地區發起進攻的方法叫邊路進攻。邊路進攻是全隊進攻戰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點是有利於發揮進攻速度,打破對方防線製造缺口。
2、中路進攻
中路進攻是利用球場中間區域組織的進攻,這種進攻雖能直接射門,但難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為嚴密,前的攻擊手必須是反應極其敏銳、意識強、技術高、敢於冒險、速度快和善於路位策應的隊員。
3、快速反擊
比賽中當攻方進攻時,後衛線往往壓至中場附近,防守人數也由於插上進攻和助攻而相對減少,此時如能抓住對方防區空隙較大和回防較慢的機會,乘其失球發動快速反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擊是最有威脅的進攻手段,有效地進攻在於突然快速地反擊,但其難度較大,即要冒險,又要有準確、快速的傳切配合技能。快速反擊要有組織,配合得要極為默契,必須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否則很難在比賽中實施。
定位球戰術
定位球戰術是指在比賽中,利用「死球」後重新開始比賽的機會組織進攻與防守配合的戰術方法。定位球戰術包括中圈開球、角球、任意球、點球、擲界外球等。在勢均力敵的高水平比賽中,定位球戰術有時起決定勝負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簡練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門機會,配合越復雜成功率就越低。故要進行專門性的練習,才能在比賽中奏效。
集體的局部配合防守戰術
1.補位
補位是足球比賽中局部地區集體配合進行防守的一種方法。當防守過程中一個防守隊員被對手突破時,另一個隊員則立即上前進行堵封。
2.圍搶
圍搶是指比賽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數上的相對優勢(通常是兩三個隊員)同時圍堵對方的持球隊員,以求在短暫時間內達到搶斷或破壞對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戰術
造越位戰術是利用規則而設計的一種防守戰術。是一種以巧制勝的省力打法,因而成為一種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於其配合難度較大,搞不好會適得其反,讓對手鑽空子,因此戰術往往是為水平較高的球隊所採納,但在一場比賽中也不是多次運用。
全隊防守戰術
防守戰術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盯人緊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規定的范圍內盯人緊逼,不交換看守;區域緊逼防守(盯人和區域相結合),即現今流行的綜合防守,緊逼和保護相結合,在個人的防區內緊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確的防守對象,如對方左邊鋒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則右後衛緊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則是緊逼和保護。只有緊逼才能有效地主動斷搶,壓制對方技術的優勢而獲取主動權;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緊逼和控制空當。
⑺ 足球比賽中,防守技術的基本要領
區域防守 所謂區域防守就是指全隊在防守時,層層設防,形成層層盯人加保護的整體防守體系。在區域防守體系中,每個隊員都是在自己相對穩定的返回手區域內進行盯人防守。主要是對進入自己防守區域的對方隊員實施盯人防守,當對方進攻隊員交叉跑位到另一個防守區域時,我方防守隊員和該區域防守隊員交換防守任務,一般不越區盯人,不受對方的牽引。防守隊員的保護由在其身後的隊員來保護和支援。當對方強行突破或無球跑動切入接球時防守隊員就要緊追盯防。 區域防守的優勢在於節省體力,隊員在防守時的機動性和保護性更強。其缺點是防守隊員需要有良好的判斷預測能力和意識。如果隊員的配合不默契,就會被對方充分利用兩個防守區域的交界處,一旦被突破就會和守門員形成單對單的形勢。 人盯人防守 人盯人防守基本上就是各人專盯防自己的防守對象,防守對象跑到那,自己就得跑到那,不交換防守對象,不受防守區域限制,後方隊員間的保護主要由最後的拖後中衛進行區域保護和補位。 人盯人主要通過壓迫式的兇猛搶斷來壓制對手的進攻和技術優勢。這種防守體系優點是分工明確,對對方的限制力強。但是對防守球員的體能、意志、防守能力的要求高。人盯人的防守體系的缺點在於一旦有個防守隊員被對方突破,而防守隊員間的保護及補位不及時到位,很可能就會造成全線被瓦解的局面。所以要根據對手的情況而採用不同的盯人方式,可能從一丟球就開始全場緊逼盯人,也可能從中場就開始或到後場才開始盯人防守。 混合防守 混合防守就是人盯人防守加區域防守的結合。這種防守體系中的盯人是將對方中最具有突破威脅或組織者死死盯住,通常是兩個中衛中的一個去實施,另一個成為拖後中衛「清道夫」。 這種防守體系對盯人中衛的個人防守能力、體能、意志要求較高。「清道夫」則要求有良好的保護和補位意識,頭腦冷靜、觀察全面、判斷分析准確。
⑻ 足球後衛防守的技巧
正面的區域性防守是足球比賽中經常被使用到的技術之一,特別是對中後腰和中後衛隊員來說,比賽中絕大多數的防守任務都是正面防守,所以掌握好這項技術是完成比賽中防守任務的基礎。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後衛隊員正面防守技術的運用要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進攻方從正面進攻的時候,防守隊員應該就近的進行正面的阻截,雙腿打開、重心降低,做出攔截的姿態。但是這個時候防守隊員不能馬上的沖上去進行上搶,當進攻隊員繼續向前進行推進的時候,防守球員也不要馬上的後退,讓足球慢慢的逼近過來,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果斷的上搶,斷下或者是破壞足球。
在第一名防守隊員進行防守的時候,他身後的第二名防守隊員,要密切關注著前面功防雙方的較量,不要急於上前幫助。因為這時的攻方必定會設法過掉防守隊員向另外的方向進行突破,如果進攻方的思路暴露了,第二名防守隊員應該迅速的沖上去搶斷足球。要注意的是,當進攻隊員過第一名防守隊員的時候,第一名防守隊員不能輕易的放棄抵抗,因為第一名的任何一絲努力都是在為第二名防守隊員的防守製造機會。
當進攻隊員被第一名防守隊員逼到死角,死去了過人或者是傳球線路的時候,第二名防守隊員要馬上上前與第一名防守隊員形成對進攻隊員的夾擊,從而斷下足球。
總的來說,依據我個人的經驗,在正面防守的時候要追尋三字要領就是:「穩、准、狠」。所謂的「穩」就是防守隊員在正面防守的時候,不要急於上前進行搶斷,要保持好自己的身體站立在進攻隊員的正前方。所謂的「准」就是要增強起出腳的成功率,不輕易的出腳,但是出腳就要對對方的進攻產生破壞。「狠」就是要果斷,技術動作的完成要干凈利落。
⑼ 足球技術訓練方法
現代足球防守技術現代足球防守技術分類:默認欄目
現代足球的全面攻守,以攻為主的打法,要求全隊的每一個隊員不僅要樹立積極防守的思想,還要具備高超的本領。從做到能攻善守,使全隊形成一個堅強的防守集體。在比賽中既要能破門得分,又要確保本方大門的安全。個人防守技術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全隊防禦體系的堅固程度。個人防守技術好,又有較好的素養,也能彌補本隊隊員之間防守配合的漏洞。因此,個人防守技術是全隊防守的基礎。個人防守出現問題直接影響全隊,所謂「一處缺口,一漏全漏」;「一點突破,全線崩潰」。可見個人防守戰術的重要。
希望本文能為後衛隊員防守能力的提高,盡一份微薄之力。
問題的提出:現代足球,已經告別了以往簡單粗暴的技戰術打法,場上的攻防轉換節奏變快,場上的情況也是瞬息萬變,因此也對足球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足球場上有更好的應變能力和合理運用技戰術的能力才能適應現代足球的要求。本文提到的是個人防守技術在足球比賽中的運用,在足球比賽中吸引球迷眼球的是華麗的進攻和漂亮的進球,但是防守是勝利和成功的基石,沒有好的防守,就算有在好的進攻也難以取得好的成績,最近幾年的歐洲幾大聯賽和冠軍杯都是防守好的球隊笑到最後,歐洲優秀中衛都奇貨可居成為轉會市場的崇兒,可見防守之重要,防守的戰術細節明確的執行,防守技術正確的運用,也成為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1個人防守戰術中的技術運用
在談到防守戰術時,首先應該明確構成防守戰術的防守技術應該如何合理運用。因為在臨場比賽中,對防守技術的選用很大程度上反映每個人的防守戰術素養。構成防守戰術的技術是多種多樣的。諸如堵、搶、斷、鏟、頂等都是構成防守戰術不可缺少的技術。因此,要提高個人及集體防禦的質量,每個人就必須全面、熟練、准確的掌握,並能熟練運用上述各項防守技術。防守中堵、搶、斷、鏟等技術總起來可稱作搶截球技術。搶截技術運用的效果不僅與掌握該技術的熟練程度有關,而且與運用者的戰術素養和臨場經驗有關,無論是搶或者截,離開了與同伴的默契配合和積極反攻的指導思想,即使成功了,也是沒有戰術價值的。以前,當隊員在足球場上實行單一分工的時候,掌握搶截技術僅是後衛的事。現代足球運動要求場上每一個隊員(除守門員外),都要能上能下,既攻且守。
(1)堵:堵屬於戰術范疇,是防守意識的反映。當防守者所處的位置還不能把進攻者的球搶過來,或者沒有把握搶下來,或處在臨場防守數量上的劣勢,此時只能採取堵的辦法。這時如處理不當,不僅影響局部,有時全局都會受到影響。譬如對方帶球上來,已收縮到一定距離和區域,或者已夠上射程,這時就必須上前堵位,否則整條防線就會處於動盪之中。堵位必須掌握適當的時間。如過早,周圍的同伴還沒有把各自的對手緊緊逼住,就會使對方從容傳出;如果過晚,則對手將會將球輕松地作了處理。當然,堵並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是為了爭取時間,以便在堵的時候使本隊形成有效的整體防禦體系。通過堵取得防守數量上的優勢。從戰略指導思想來說,堵的最終目的是要把球從對方腳下爭搶下來。因此,個人在堵的時候,要有一定戰術要求,就是要求堵中有搶。堵的時候,最好先用假動作以造成對方思想上的錯覺。實際上堵也是搶球的准備階段。
堵球可分為迎面堵和貼身堵兩種:
1)迎面堵:防守者兩腳前後開立,身體重心下降,要有意識地把球堵向一邊,迫使對方只能在一邊活動。堵的時候,始終和對手保持一定距離(約二米左右)。同時要注視球,不被對手的假動作所騙。抓住對方在帶球時失去控制的一剎那,立即上步把球搶下。
2)貼身堵:即在規則允許下,緊緊貼住對方,不讓對方轉身,並且一逼到底。
(2)搶:搶球是指球已控制在對方腳下,要求防守者從持球者的腳下把球奪過來。搶球可分為地面搶球和空中搶球兩種。地面搶球又可分為迎面搶球,側面搶球和側面鏟球三種。在實際比賽中,以迎面搶球運用為最多。
1)迎面搶球:搶球人兩腳前後開立,重心放在支持腳上。在對方失去重心和對球失去控制的情況下立即把球搶過。搶球最後一步要跨得大些。隨著搶球腳的前跨,身體重心迅速由後移向前方。在整個動作過程中,要求防守者的思想高度集中。另一種是球處於攻守雙方同等距離的地方由守方把球搶過來,防守者在搶球時,以髖為軸大腿外轉,使腳內側對著來球,踝關節用力,立即把球搶過。在迎面和對方同等距離搶球時,一般採用腳內側。但在雙方同時形成夾球時,搶球腳應有上帶的動作,使球滾過對方腳背。若球距身體較遠,則應跨步向前,用腳尖捅球。
2)側面搶球:球在攻守者前面滾動,兩人同時追搶時,可在奔跑中利用合理沖撞在對方失去平衡的剎那,把球搶過來。在進行側面搶球時,首先應該有正確的判斷。沖撞時,身體稍前傾,重心下降,要在對方離防者較遠的腳支撐時進行沖撞。沖撞時,向持球人的側前方跨步,先搶佔有利的位置,身體重心也由另一腳轉移到前跨的腳上;同時收腹屏氣,肩部用力沖撞對方相同部位。沖撞時不應附有手臂動作。
3)側後鏟球:進攻者帶球已越過防守隊員,防守隊員只能從進攻者的側後方去破壞對手的進攻。此時,防守者可運用鏟球技術。目前鏟球技術已不單純屬於防守技術,而且也適用於進攻。如有目的地將球鏟給同伴,便可頓時由守轉攻。又如在門前射門,為了爭取時間,可用鏟球直接將球鏟進球門。從防守的角度來說,鏟球是個人防禦中的有力武器。鏟球技術好的人,他的防守成功率往往也較高,破壞力也就相對增強。這主要地因為運用鏟球技術,可以較大范圍地控制防守面的緣故。
單腳腳背外側鏟球:此種方法一般在回追情況下採用。鏟球時,要先抓住時機,要在球剛一離腳的剎那做鏟球的動作。支撐腳同側的膝蓋彎屈,鏟球腳的髖向有球方向送出,身體借蹬地力量迅速後仰,腰、腹充分伸展,鏟球腳的外沿順地滑行,小腿、大腿,臀部集資著地,手部同時支撐地面。鏟球後順勢轉體起立。
單腳腳掌鏟球:此種方法在距對方較近,或在追擊情況下採用。在對方出球一剎那,先佔據有利位置,與球構成一定角度,倒地用腳掌將球鏟掉。
雙腳鏟球:在迎面並距對方較近時,可採用這種方法。在看到對方步子錯亂或球剛離腳的剎那,迎面向球鏟去,鏟球時,要求身體重心下降,上體前傾,用雙腳向前蹬出,身體借力後仰,依次由腳跟、小腿、大腿、臀部、背部貼地面順勢向有球方向滑行,同時用手支撐地面,以緩沖身體著地的力量。
(3)斷:斷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位。在防守時如選位得當,判斷好對方傳球意圖,就可以有效地斷地面和空中來球。因此,要提高斷球的成功率,需要有豐富的臨場經驗,並熟悉對方的戰術變化,能准確判斷和掌握對方的傳球落點。斷球時,除手臂不能觸球外,身體其他各個部位都可以觸球。斷球時,身體重心稍向下沉,使重心落在前腳掌上,上體前傾。這樣便於快步上前和將腳跨出,易使截球成功。
2選位與盯人
選位與盯人是重要的個人防守戰術。在實際比賽中,要控制防守的主動局面。重視臨場的選位與盯人是極其重要的一環。選位得當與否,是隊員能否充分發揮技術的前提與關鍵,也是對一個隊員的戰術意識的最好的考核。同樣,盯人的成功與否(特別是對對方的關鍵人物與在本方門前的危險物),不僅對局部防守及全局防守(特別是鞏固後方)關系極大,同時也是由守轉攻爭得主動權的前提和關鍵。一個防守者,通過機智恰當的選位和有效的盯人,會使進攻隊員的行動受到限制,使其技術無從發揮,使其戰術無法實施,並進而使防守的主動局面迅速地轉變為進攻的主動局面。
選位與盯人的本身也有它的實戰規律性。在防守時應該根據主客觀條件,採取有效的選位與盯人,以限制進攻隊員在技術和戰術上的特長的發揮。有經驗的防守隊員,在和一個陌生對手相遇時,應該在最短時間內摸透其特性。防守者如遇到速度快、技術一般、專業依靠同伴輸送球的邊鋒時,那麼在對方持球的一剎那,就應立即進行搶逼。如自己速度快於對手,可大膽緊逼。對於不善於運球過人,一般也不上前緊逼。當對控制球時,不宜上前盲目拼搶,可用手撤步跑動的方法去封堵對方的去路(當然要伺機把球搶過來或破壞掉)。如對方企圖運球突破時,要注意不要受對方假動作的迷惑而失去自己身體的重心。總之,防守隊員盯人選位應遵循如下的原則:向前可斷球,斷不到可搶或不給對手自由處理球的機會;向後能轉身搶先於進攻隊員而得球或破壞對手得球。防守時的選位,還應根據區域以及雙方的人數和所具備的技術、戰術和身體素質水平而定。
示例一:
1)進攻隊員帶球,防守隊員可在斜側方選位,卡斷進攻隊員帶球向里的路線。
2)球在攻防隊員前面,雙方同時爭奪,防守者可搶先選位堵住進攻者向前跑動的路線。
3)進攻隊員帶球走里線,防守隊員應在對方前面卡住,不讓其直線向前。
局部防守的選位,事先應該作出預測。做到相互補位,不能先顧自己的對手,要在對方剛突破時上前補位。
示例二:防守隊員被進攻隊的邊鋒突破的一瞬間,中衛立即上前補位。在補位時間上要恰到好處。在以少防多時(如一防二、二防三),防守隊員選位與盯人原則是:第一,不要急於搶截球,要盡可能以站位堵截,以爭取同伴回防的時間。其次,盡量不使對方從中路突破,以減少對罰球區和球門的威脅。第三,在二防三時,可有一人緊逼對方有球隊員,而另一防守隊員宜採用區域站位(注意另外兩個進攻隊員的行動和保持緊逼的同伴)。
3各位置的主要職責及戰術運用由於每個防守隊員在場上所處的位置及區域不同,因此,其職責也各不相同。各隊員位置在防守中的主要職責范圍及戰術運用如下。
(1)守門員:守門員的主要職責是守住球門,確保大門安全,也可激勵士氣。足球比賽中,大門前的攻守最為緊張激烈。守門員是最後一道屏障,他的成敗,關繫到全局。一旦失手,全隊任何人都不能彌補和挽救。守門員在防守中除要履行上述職責外,還應根據場上情況,有目的地擴大活動范圍,不時幫助後衛解救一些險球。守門員在臨場處於最後一道防線,他能縱觀全局,必須運用這個有利條件,窺測對方的戰術意圖,分析和判斷對方和主攻點、核心隊員、具體的戰術配合等,藉以起到一個指揮員和「最後一個狙擊手)的作用。守門員有意識地擴大活動范圍,這在戰術上有著重要意義,可以發揮先發制人、外線制敵的優越性。當然,要避免盲目出擊。守門員接、撲、擊、托球等防守技術的發揮固然與他的熟練程度有關,但選取位及時得當,則將會大大有助於他的技術的發揮及防守的效果。如有時候原來該撲的球,如果他選取位得當,就可以不用倒地變撲為接。相反,如果選位不當,沒有封死角度,就迫使變接為撲,而且容易讓對方射進球門。守門員在掌握全面守門技術的同時,還必須掌握一對一撲腳下球的本領。守門員的選位,任何時候都應選在球和球門之間所形成的角的分角線上。即使球在前側方發展,選位時也應以分角線為准,使身體的中心與球形成一條直線。守門員在對方射門的一剎那,要密切注視與正確判斷對方的射門意圖事先站在分角線上,在對方射門之前的一剎那,要迅速上步前出。在門前移動時仍須保持稍屈膝的姿勢(低重心),以便適應第二次反應,迅速做出動作。但在對方射門時,不能再移動,否則容易使重心偏於一側而難做出第二反應。門前移動的目的在於減小對方的射門角度。另外,要注意不要受對方假動作的迷惑。對方在罰間接任意球時,守門員應迅速指揮本隊站好「人牆「,封死一邊,留出自己觀察的空隙。「人牆」不能有絲毫空隙。在對方罰角球時,守門員應站在遠側門柱外,身體重心降低,時刻准備前沖起跳和轉身。進攻隊員帶球還同有進入罰球區,防守隊員在其手緊緊追擊時,守門員要沉著,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要盲目出擊。但要隨時准備突然出擊,以便及時把球截住或踢出。當球發展至罰球區,如在人叢中射出高空球,應以單拳出擊為宜。這時由於身體已跳
起,很易讓對碰撞失去平衡而使球脫手。擊球落點應在球門兩側,使球和球門構成的角度越小越好。擊出球後,不應麻痹,仍應迅速後退至球門前,以防止球被對方搶到後突然襲擊。進攻隊員逐漸逼近端線時,守門員位置應相應地移動。由於對方進攻隊員沉底的情況不同,守門員的位置也應有不同選擇。
例如:進攻隊員帶球不是沉底而是切底時,守門員可封死近角。當進攻隊員回傳的一剎那應立即向中間移動。但也要做好另一種准備,即要預防他傳過頂球。要注意對方腳法的突然變化與身後攻方隊員的包抄情況。進攻隊員帶球下底時,守門員應立即從近側門柱立即後退,進行第二次選擇位置,以防吊在球門遠側的球進進球門。一個稱職的守門員,不僅要有沉著、冷靜的頭腦,嫻熟的守門技術,還必須有高度的戰術素養。特別是能夠熟悉每個位置的打法,在比賽中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傳達。另外,在全隊中還要有一定的威信。不管有球無球,思想都應保持高度集中。在生理方面統計,在一場甚為關鍵的比賽中,守門員的體力消耗雖然沒有其他隊員那麼大,但一場比賽下來精力消耗卻大大超過其他隊員。這就足以說明守門員的思想在比賽中是何等高度集中了。
(2)後衛:中衛的主要職責是保護球門前中央禁區的危險地帶。這個位置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球門的安全,幫把中衛稱為防守的支柱。每隊一般有兩名中衛。在比賽中兩名中衛的具體分工有前後之分,有緊逼盯人和游擊中衛之分。其職責也是根據各隊情況及本人特點而定。一般分工是有一個中衛專門緊逼對方突前中鋒,另一個中衛在防守時頻於左右補位,彌補防守線上出現的漏洞。而殿後中衛卻是防守中的靈魂。邊衛的主要職責是負責防守對方的邊鋒或進入邊鋒位置的其他隊員。他的具體任務是:第一,不讓進攻隊員突破;第二,被突破後必須要追;第三追上後不讓對方下底;第四,對方下底後不讓其傳中。為完成上述任務,邊衛必須熟練掌握斷、搶、鏟、頂等各項技術和屬於戰術范疇內「堵」。後衛的戰術指導思想,就是要限制和束縛對手的行動,積極搶截,奪取主動權。後衛在防守時的最重要的戰術是選取位。中衛選位應該與球門柱的中心成一條直線。後邊衛的位置不同於中衛,應該稍稍靠里。目的是阻止對方向里移動帶球,以便搶先佔據里線。作為手衛的防守原則是外松內緊,防里防外,放邊收中(當然這是相比較而言的)。總之,後衛的選位要使自己處於主動有利的位置。若防守隊員在防守技術和身體條件特別是速度等方面都超過對方,則可採取緊逼打法。在比賽中後衛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對手的情況,如身體情況,個人作戰能力,互相之間的配合路線及意志作風等,以便採取有效對策,有所選擇地採取適當的防守方法。以下是根據比賽中常遇到的情況所應採取的對策:
1)防守速度快、技術差、擅長空切身反切的邊鋒時,在對方傳球一剎那,先往回收再轉身起動先搶落點。在距離對方較近時,當對方得球一剎那緊決逼上,使對手難於即時處理球而無法發揮速度。
2)對速度慢、技術好的前鋒,可堅決採取緊逼防守。
3)防守隊員身材矮小,在防守身材高大、有一定體重的技術較好的對手時,不宜緊貼對方,可採取破壞性防守。
4)如對手技術好、速度快,則不宜盲目上前搶球,可縮短自己與端線之間的距離,這樣既便於互相補位,又可限制對方發揮速度。
5)在防守技術好、速度快而意志品質差的對手時,可在發揮個人防守技術同時,以作風壓倒對方。
6)對方從中路發起進攻時,邊後衛除注意同側對方邊鋒外,應適當地向中央收縮。
7)如球發展至另一側,則要向里靠,但要注意自己對手的動靜。等球轉移給自己對手時,立即逼上,可與對手保持2—3米的距離。但不應上得太猛,以防對方快速突破。
8)對於一防二情況下,後衛要兼顧對方兩人。如對控球人上撲過猛,則容易讓對手帶球突破和打二過一。此時後衛應有意識地進行堵截,以爭取時間。一俟雙方人數均等,再進行搶截。
可採取下列防法:
示例一:後衛可回撤堵位。這符合保中放邊的原則。
示例二:後衛在逼住邊鋒時,遇到對方前衛帶球上前助攻,不應放棄盯住邊鋒去撲向前衛。
後衛在防守時不要受對方假動作的迷惑,否則將會出現險情。對付主假動作的辦法是眼睛始終盯住球。這樣便於判斷對手的意圖和採用有效的防守行動。在比賽中要求後衛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時,還要有頑強的意志和朗好的比賽作風。要加強全隊防守力必須先提高個人防守能力。光是依靠人多勢眾去加強防守,不僅會影響和削弱進攻力,而且也無助於個人防禦能力的提高。因此,這是一種消極的做法。
(3)前衛:從前衛所處的區域看,屬於中場地帶;從層次來看,他處於後防線的前沿。在實戰中不管雙方採取什麼陣式,中場特別是中間地帶總是兵力密布,攻守轉換最為激烈,次數也是最多的。因此,一定要求前衛隊員全面掌握防守技術的戰術,做到能攻善守。在比賽中後衛對前衛的作用最有體會,當由攻轉守時,自己前面的夥伴如能立即回位,就可形成一道有力屏障,使後防更趨穩固。如若後防的前面看不住人,就會導致整條防線的混亂和潰散。在強調前衛個人防守的時候,必須充分注意與民側同伴(前衛)及邊鋒、邊衛的默契配合。
下面試舉一些實踐中的示例說明前衛隊員的活動規律及戰術運用:
示例一:邊鋒看住對方帶球前進的邊衛,攻方前衛接應,守門前衛應緊逼到底。
示例二:球在民側發展,同側前衛看住對手,離球較遠的前衛應稍居後,准備補位,但又要兼顧自己的對手。
示例三:後衛防線陣腳未穩,如對方隊員帶球上前助攻時,後衛不應輕易上前猛撲,要以堵為主。否則會引起整條防線的混亂。
(4)前鋒:一個優秀前鋒不公要完成進攻任務,同時還負有防守愈來愈本隊如在前場一旦丟球,前鋒應該毫不遲疑地迅速回搶。這樣不公可以延誤對方的反擊時間,同時也為本方從容組織回防贏得了時間,有利於縮短戰線,有時,由於前鋒位處對方的後場,回搶一旦成功,往往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直逼對方球門,立即構成威脅。不僅如此,他們不只是在前場擔任防守任務,有時還應回防至中場,甚至回防到後場。不只是緊盯自己的對手——中衛和邊衛,還要協助本方的後衛線防守對方的鋒線隊員。前鋒職責范圍的氣勢磅礴,是現代足球的「全面型」打法的需要。
前鋒的防守原則是:
6進攻時,如果丟球,要迅速回追,回搶。否則,會使對方順利推進而使本方防線動盪。
2)對方後衛得球前帶時,要堅決追搶。一不使其將球傳達室出,二可造成對方心慌意亂在技術動作上出差錯。
3)無把握的球不搶,可採取堵的方法。這對鄰近局部的防守有利。
4)如本方後面(特別是前衛線)尚未從容布防,前鋒隊員宜堵不宜搶。如匆忙去搶,對方往往可輕易地將球傳給同伴。
下面列舉前鋒防守訓練方法示例:
示例一:甲為前鋒,乙為後衛。甲傳球給乙,乙接球轉身急帶,甲拚命追趕到乙的前面堵截,不讓乙到達插旗處。甲在堵位時伺機把球搶下,迅即反攻射門。
示例二:甲為前鋒,乙為後衛。甲迎面傳球給乙,然後立即上前堵逼。搶下球後即行射門。要求乙不準回傳。
示例三:甲為前鋒,乙為後衛。教練員傳球至乙身手,甲乙同時回追。甲搶到球後立即射門。各組輪換做。
示例四:甲為前鋒,乙為後衛,教練員斜長傳第二空當,乙頂球,甲爭頂,另兩個前鋒爭搶落點射門。兩邊交換做。
足球防守戰術隨著進攻戰術的發展而發展。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這一對矛盾,從來就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並由此而推動球技、戰術不斷改進和創新。在比賽中防守戰術的成功運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對方的進攻和確保本方大門的安全。還可使被動轉化為主動局面,在頃刻之間發起快速有效的反擊。一個好的球隊組織,好防守是最為重要的,細微的疏忽都會導致球門被子對方攻破。因此,要將合理的個人防守技術應用到足球比賽中去,才是球隊獲勝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