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教兒童歌曲
如何讓幼兒愉快的唱歌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
關鍵詞:唱歌 興趣 慾望 玩 好奇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歌來,用以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在唱歌時表現的很被動,只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又一邊的唱;雖然在老師問「喜歡不喜歡唱這首歌」時,孩子們能條件反射似的給予回答:「喜歡」,但仍表情默然東張西望,在老師的言語提醒下雖有所表示,但這些不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師教我學、師說我聽」的教學模式已很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形式。
「玩是幼兒的天性」 「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 「引導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可見,倡導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採取一些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來調動幼兒學唱歌曲的主動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審視歌唱教學活動,我認為應該打破傳統的歌唱教學模式,注重教與學的協調統一。
一、選擇幼兒喜歡的歌曲,激發幼兒學唱的好奇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如表現為: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的選擇歌曲。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小魚游》(優美的)、《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
二、由動作引導進行新歌教學活動
由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過程,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蝴蝶找花》較長活動時,先讓孩子進行「蝴蝶找花」的游戲,讓孩子分別扮演「蝴蝶」和「花」 ,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並利用游戲活動學習伴隨歌詞朗誦,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於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的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的學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起了相應的動作。我故作驚訝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了起來。在進行歌場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眼神、動作語調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於感染力,建立輕松、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及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能讓每個孩子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願望。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的唱歌,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學會創造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內容,教育有著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在我們唱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培養創造能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因為模仿是最初的學習方法。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創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船邊的餘地。例如,創編歌詞,在學唱活動中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歌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地發展。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也是對孩子創造性的很好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創造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應給予幼兒自主的創造和表現的機會,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努力展示孩子的創造力。
五、唱歌教學活動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活動中,有時一次活動下來大多數孩子記不清歌詞,更不用說什麼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質,沒有教給孩子怎樣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孩子沒有記住歌詞,那麼經常性的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其實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一首歌教下來只有幾個孩子會唱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已有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因為孩子們在玩耍、游戲中會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兒童教兒童」,它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隨時可教、隨處可教,有時比老師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給孩子播放歌曲聽,用說兒歌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記憶旋律、節奏和理解歌詞內容,並吐字清楚的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
願每個孩子都能愉快的歌唱!
② 幸福拍手歌的教學
《幸福拍手歌》又名《假如幸福的話就拍拍手吧》,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弱起和連續的附點節奏是本首歌曲教學的難點,在解決教學重難點時,在教學時不能簡單枯燥的給學生講何謂「弱起」,何謂「附點節奏」這些理論分析與講解,而是要讓學生感受體會到連續附點使歌曲充滿活潑、歡快、跳躍的情緒。這樣學生帶著要求去聽賞歌曲不僅聽的更仔細了也為下面的教學熱熱身作了鋪墊,這種帶著任務去聽的效果比無目的的來聽效果要好得多,讓學生在整體聽唱的基礎上再用分句摸唱法學唱歌曲。
③ 教老年人拍手歌
老年拍手健康歌:
④ 通過茶童拍手歌了解什麼教學內容
摘要 教學課題 識字3.拍手歌
⑤ 童年時的拍手歌
http://www.yejs.cn/Article/HTML/37186.html 一、教材分析: 這首兒歌非常熟悉,因為它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童年。我們之所以到現在還深深地記得「拍手歌」,並且一代一代傳下去,是因為它有很強的知識性嗎?不,是因為它念起來琅琅上口,有很強的趣味性,是一首游戲兒歌,可以邊吟邊唱邊玩,非常有意思。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娃娃開飛機 。 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娃娃打電話 。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娃娃吃餅干 …… 二、目標設置: 正因為這首游戲兒歌的趣味性很強,沒有多大的記憶負擔,特別適合邊玩邊學,所以活動的目標 1、 在游戲中學習兒歌,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節奏感和韻律感。(這同時也是活動的重點。) 2、 願意和同伴一起友好合作,邊念兒歌邊愉快地開展拍手游戲,充分體會吟唱的快樂。 3、 在快樂吟唱、游戲的基礎上,嘗試加快速度說,體會快速說兒歌的趣味性。 加快速度說對於大班孩子來說難度比較大,因為不單是說的速度加快,拍手的動作也加快了,而且還要配合起來。(所以,加快速度說是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首先請孩子們觀看兩位老師表演「拍手歌」,調動起他們學兒歌的積極性。 拍手歌的特點適合兩個人合作邊玩邊說,而兩個老師示範的拍手游戲正好把這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娃娃開飛機」 ,一下子就激起孩子們想學想說的興趣,孩子們一定會躍躍欲試。 (二)藉助動作,引導孩子們理解、掌握兒歌內容。 兒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簡單「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孩子們很容易理解、記憶。記憶的難點就是後半句「一個娃娃干什麼,兩個娃娃干什麼……」而藉助拍手,加上動作(比如開飛機、打電話)來記憶,這個問題就迎仞而解了。 拍手的動作是貫穿全過程的。因為拍手歌如果離開了拍手坐著說會非常枯燥,就失去了游戲兒歌的趣味性。而拍手說不僅有趣,而且可以幫助孩子們掌握兒歌的節奏,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一開始是自拍,速度可以由慢變快(示範一下),然後模擬對拍獲手腿對拍(示範一下),為後面的兩人拍手游戲做好准備。 自拍和對拍的過程中,最初都是老師孩子一起說,熟悉兒歌內容。然後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說出後半句的內容,促進記憶難點的解決,也為活動難點「加快速度說」做好鋪墊。因為只有對兒歌內容非常熟悉才能加快速度練習。 (三)引導孩子開展「拍手歌」游戲。 在對兒歌內容和對拍的方式非常熟悉後,接下來就是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其實,前面的練習實際上始終是以拍手游戲的形式開展的,但要使孩子們對游戲始終有新鮮感、有興趣就必須變換多種游戲的形式,循序漸進地進行,難度可以逐步提高。 1、把所有的孩子分兩組,採取輪流說的形式。一組欣賞,一組練習,然後互換。這樣,無形中又鞏固了對兒歌內容的記憶,也可以使孩子們輪流休息同時注意傾聽同伴時怎麼說的。 2、兩兩結伴遊戲:鼓勵孩子們兩兩自由結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玩拍手游戲。在孩子們自由練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注意指導和發現練習速度比較快的小組,請他們進行展示,同時也讓其他孩子感覺加快速度說的趣味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會注意鼓勵兩個孩子游戲時動作的創編。 最後,兩個老師可以示範再加快速度玩游戲,在讓孩子得到休息的同時,進一步激起他們練習加快速度說的慾望。 (四)小結與延伸。 這種傳統的趣味歌謠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綱要中也有體現。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邊玩游戲邊學兒歌,始終是積極投入的,充分地體驗游戲兒歌的趣味性。游戲法也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要方法。在以上活動後,可以將兒歌的仿編活動作為延伸繼續進行下去,發揮孩子的想像和創造力,使孩子們更充分地體驗到趣味歌謠的魅力!
⑥ 如何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
永發中心學校 周秋平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 做為一名音樂教師該如何把握好這把鑰匙,使之在音樂課中得以體現並發展呢?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我發現,要想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 在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創造想像的開拓是音樂教育的宗旨和靈魂。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如果教師將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這樣的音樂課堂會因創造而精彩。學生在藝術欣賞、演唱、演奏中展開想像的翅膀,用想像力創造心目中的音樂畫面形象及內心感受。下面讓我把自己的點滴認識談談吧。 一、 創造課前准備: 1﹑聽音樂做律動 在音樂課中,因地制宜地運用律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美好意境中,將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動覺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充分的動起來,從傳統的、被動的聽課座位上解放出來,並還原一個生動活潑的﹑愉快的音樂課堂,使音樂真正滲透到孩子們的心裡去的有效途徑。 2﹑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新思維。 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與音樂情境相和諧的環境與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欣賞五年級《瑤族舞曲》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了解瑤族人們的風土人情這一特點。我先採用了多媒體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用多媒體演示一幅瑤族人們翩翩起舞的畫面,在《瑤族舞曲》的音樂下講述:瑤族人們的風土人情,學生一下子進入了一個美的意境。接著我給學生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學生會很快地作出回答等等。可見,美的意境不但能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知理解、鑒賞、更能有效地引發創造的可能性。 二﹑創造新歌教學方式 1﹑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自編兒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更是一門藝術。它呼喚音樂教師勇於進取,勇於創新,積極探索;它要求教師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藝術素養的程度,分別採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讓我們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以取得完滿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級學生學歌譜時,一開始讓學生接觸歌譜的認知。我採用的是簡譜教學,也就是說只要認唱七個音(1、2、3、4、5、6、7),還有一個休止符(0)後,到唱歌譜就容易多了,但我發現學生容易唱錯音高的位置,我就編了個有趣又易記的歌謠教給學生:從下往上走走走,1、2、3、4、5、6、7;好象你在上樓梯,越上越唱音越高。這樣的兒歌,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學生掌握好簡譜知識,可以更加准確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為了使學生自覺地用腦、用耳、動嘴、動手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要常把一些音樂知識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2、唱動結合,化難為易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准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在歌曲教唱教學過程中,我在開始時讓學生用手跟著CD范唱輕輕拍打(或捻指、拍腿、跺腳),既可以訓練節奏,又可以增加氣氛,一邊還可以哼唱樂曲的旋律,訓練學生建立正確的音高、節奏、力度感覺。這種唱動結合,化難為易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較好的把握歌曲的風格,學生將歌曲內在的感受帶動身體的律動傳播情感。比如,我在教唱《幸福拍手歌》時,就是用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過程,學生非常容易地就掌握了歌曲。 3﹑游戲競賽,互相促進 要想使音樂更生動形象,富有游戲性,那麼就要把音樂與游戲、音樂與快樂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採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分組進行分部練習,或視唱、或擊拍,輪換進行,學生樂於比哪組唱的好,比哪組唱的准確而優美,比哪組唱的更動情,比哪組模仿得更逼真。如在欣賞《彼特與狼》歌曲後,通過生動的語言誘發學生想像大森林中美妙的音響,讓他們模仿森林中的鳥叫(吹哨)、下雨(沙球)、獵人的腳步聲、野狼的嗥叫聲、槍聲等。表現好的要及時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使各項技能互相促進提高。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 表演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表演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動作特點,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演慾望,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表演和集體舞等課堂活動。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後再要求學生做到聲音與表演動作的有機結合。如我在教一年級《小雨沙沙沙》這首歌時,歌曲分為三段,歌詞有點相似,不容易記。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記憶歌詞,我讓學生根據歌詞創編舞蹈動作進行歌表演,從而使音樂更深刻、形象化,使音樂課更加豐富多彩。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歡樂的活動中得以實現,學生的音樂素質與技巧在愉快中也得以提高。 5、 主動參與,激勵學生創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切身體會與感受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並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踐的創新。在歌曲教學中,有好多知識點適合學生進行發散性的創編,如果教師不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學生就會喪失一次創新的實踐。如教唱《小青蛙》時,我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發展創編故事。這樣一來,同學們想像的閘門打開了,課堂成了學生們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溫馨而快樂的家園。 三、 創造評價的快樂 音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缺乏絕對唯一的標准,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能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人,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給予學生自信的心,激發學習的無窮動力。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在我們的學生身上,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到快樂。多用賞識性的評價,學生不但感到了快樂,同時給周圍的學生帶來了快樂。在賞識性評價的帶動下,學生能夠學會與同學的友好相處,能夠喚起學生參與合作的信心。課堂上,教師可以用語言、動作、表情,適當地、風趣幽默地給予學生評價,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都要進行適當的表揚或鼓勵。例如在一節小小音樂會上,我指導學生採用了多種形式:說、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設計,每個學生均以自己的特長為主,形式編排非常新穎。學生採用綜合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出等級。每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也是評委,他們既想當出色的演員,又想當稱職的評委,也想當熱情的觀眾,其樂無窮。這樣的音樂展示會,就像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台,學生們激情飛揚,興趣盎然,課堂教學效果令人驚嘆。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工作,不僅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音樂教學上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創造愉快的音樂課堂,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並通過音樂活動來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從而滿足他們自我認知、自我表現、自我發展的需要,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台和夢想劇場,讓我們的音樂課變得更加愉快與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