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隱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隱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30 14:41:11

❶ 隱喻是怎樣產生的請舉例說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摘要] 本文重點分析了隱喻方法在現代科學發展的成功範例、隱喻方法應用的基礎理論、隱喻方法是橫向思維的基本方法及其在科學領域中的功能和作用等問題。[關鍵詞] 隱喻;科學方法;橫向思維 隱喻(metaphor)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很久以前便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早在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就在《詩學》(Poetics)和《修辭學》(Rhetoric)兩部著作中對隱喻現象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從而為隱喻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理論基礎。2O世紀7O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哲學語言學的轉向以及符號學、認知心理學等在西方的興起和發展,對隱喻的研究也從原來單一的修辭層面發展成為哲學、心理學、語義學、語用學、科學領域和外語教學等多層次、多角度的跨學科研究。亞里士多德認為,隱喻是用個詞替代另外一個詞表達同一意義的語言手段,它原本是一種修辭方法或修辭技巧。而Lakoff&Johnson兄弟認為,「隱喻的本質是用一種事情或經驗理解和經歷另一種事情或經驗。」(Lakoff&Johnson,1980.1)可見,它已打破了對傳統的修辭手段的定義。隱喻在當代科學的建立和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經引起了愈來愈多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語言學家的重視,並予以高度的評價,賦予隱喻以科學方法的地位,視其為現代科學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之一。 覺得好的話看這個地址 http://www.wencool.com.cn/article/92/560.html

❷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術路線

本書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

(1)系統收集、歸納整理黑龍江省小興安嶺東南地區的區域地質、專題、專項研究成果及論文和礦床勘探、物化探等方面的資料,重點收集早中生代花崗岩構造-岩漿組合圖、區域地質構造圖和與早中生代花崗有關的礦產系列圖、文字總結等資料。

(2)研究中採用重點區重點解剖、重點問題重點解決,點、線、面上工作並重、協調調查,以及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野外與室內綜合分析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選擇早中生代花崗岩及其有關礦床出露的典型和重點地區(如伊春美溪—金山屯、湯旺河—新青、鐵力興安—鹿鳴—前進地區等)進行重點解剖,測制早中生代花崗岩代表性剖面,完善花崗岩類的劃分和歸屬,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早中生代花崗岩演化的時空格架。同時在花崗岩岩石學、岩石-構造組合,地球化學、年代學及同位素地質學等研究基礎上,討論花崗岩岩石成因與基性岩漿的底侵作用關系、花崗岩形成與古亞洲洋構造域閉合、碰撞、碰撞後垮塌等大陸動力學演化關系等,進而探討古亞洲洋和濱太平洋兩大構造域演化歷史,以及該地區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超)大型礦床形成與碰撞後的大規模伸展體制下的大地構造背景關系等;進行與花崗岩有關礦床成因研究,如在礦體、礦化圍岩等進行成礦元素、主微量元素、穩定同位素等樣品的採集,來研究不同礦床的成岩成礦作用、賦礦構造、圍岩蝕變和地球化學特點,以及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成礦地質背景、礦床賦存條件、礦床(點)空間展布特徵、成礦時空演化等,進行區域成礦系列的對比;要在進一步總結區域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本區與早中生代花崗岩類有關的礦床的成礦系列及其演化特徵,利用礦床成礦系列上存在的成礦元素、成礦特徵、礦床類型、礦化強度等的差異性、互補性和繼承性、過渡性特徵,來預測該地區找礦方向、礦床類型,使找礦工作多層位的飛躍;總結區域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多金屬成礦規律,根據控礦地質因素、物化遙因素、找礦標志分析來建立與早中生代花崗岩有關多金屬找礦模型,劃分成礦遠景區等,從而進行找礦潛力分析。

(3)小興安嶺南部-張廣才嶺地區的部分早中生代花崗岩體,為高Sr低Y、低Yb花崗岩類,屬於埃達克質岩(孫德有等,2001;張炯飛等,2005)。埃達克質岩與斑岩銅(鉬)、金(銀)礦之間具一定的成礦專屬性(張旗等,2002,2003,2005,2009a,b;侯增謙,2004;芮宗瑤等,2006),那麼,本選題的研究區是否存在「C」型埃達克岩?其代表的構造含義是什麼?以及與斑岩型鉬(金)或中溫熱液型多金屬礦床之間有何內在聯系?以及其時空分布如何?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會對探討小興安嶺東南地區花崗岩(包括含礦花崗岩)成因、成礦預測以及成礦大地構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意義。

❸ 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學理論的方法體系總的說來包括三個層面,即哲學方法的層面,科學方法的層面,專業方法的層面。

1、哲學方法的層面。哲學方法是在總體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對於每一個具體學科都具有指導的意義,因此哲學方法是文學理論方法體系的最高層次,也是這一體系的理論基礎,它包括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邏輯的與歷史的相統一的方法,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等等。

2、科學方法的層面。這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逐漸形成的方法,以其橫斷性和交叉性而為文學理論所吸收和借鑒,它處於中間層次而對文學理論准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耗散結構理論、模糊數學理論等方法。

3、專業方法的層面。這是適用於文藝學自身專業特點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從自身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傳統方法,如賞析方法、考證方法、評點方法等,也有從其他學科中移植過來,後來逐步固定下來的方法,這些方法比較具體,也最接近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如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文化學方法等。

總之,上述幾種文學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論背景和操作原則,在把握文學的本質和規律時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徑,顯示出自己的優長之處,同時它們又是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的,在文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的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因此都值得重視,值得借鑒和吸取,而在具體操作中最佳的選擇是對其加以融會貫通和綜合利用。

首先,要堅持整體的、綜合的研究視野。其次,要正確處理好文學的審美規律與其他規律之間的關系。再次,要堅持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相結合。然後,要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統一。

(3)隱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文學理論的現代發展

文學理論的自主性,在於理論自身的學理建設。80年代下半期和整個90年代,是中國文學理論比較全面地建立自身學理的時期,確立自身主體性的時期。

在文學理論學理的探索、建構中,無疑,西方文學理論發生過重要影響;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學理論思潮如潮水般湧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文學理論中的西化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審美研究、作品形式、結構等因素的內在研究,和那時中國美學問題的大討論,都對中國文學理論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時在討論中,不少學者對現代文論傳統進行了有批判的吸收,並且力圖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中國的文學理論研究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景象,新說屢起,佳作迭現。文學理論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構舊說的基礎上出現的,同時又是新的建構。

因此,這十多年的文學理論,不是一味的解構,不是一味地聽從外國人說話,不是把外國人的文學理論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鑒的基礎上,對文學理論既有改造,又力圖有所創新,並且卓有成效地創立了一些新的文學理論范疇。

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文學理論在不斷地走向邊緣化,不被人們重視,但是應當承認,文學理論是個有成績的部門,真正的理論創新,自會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績估計過高,但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構與建構,正是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體現。

❹ 概念隱喻和隱喻的區別

簡單回答一下,可能有錯誤,歡迎指正。

從詞及定義的角度來說,「隱喻」比「概念隱喻」的范圍要廣。

謝之君(2000)指出,

西方對於隱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70年代以來更是盛況空前。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對於隱喻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變化: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而且是人們在思想中對於不同事物特徵建立聯系的方式或機制。

隱喻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從修辭到認知的轉向(修辭隱喻---概念隱喻)

張鬆鬆(2016)認為:

自從認知語言學誕生以來 ,隱喻一直是其核心問題。認知語言學范疇內的隱喻研究的重要性也表明了認知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本質特徵。即如果認知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特性如何反映人類認知的其它方面,那麼隱喻則為說明這種關系提供了最心理可及的透鏡。
上世紀70代後期,隱喻仍被普遍視為是關於語言和修辭的問題。直到1979年 Ortony 主編的Metaphor and Thought問世 ,隱喻開始被歸入思維的問題 ,這標志著隱喻研究的「認知轉向」(Steen,2011:26 )。Ortony (1993 )為此後的相關研究開啟了全新的視角 ,隨後 Lakoff 和 Johnson (1980 ) 發表了具有同等革命性的Metaphors We Live By。十四年後 ,Metaphor and Thought 的修訂版(Ortony,1993 ) 收錄了 Lakoff (1993 ) 的最新研究成果《當代隱喻理論》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並單獨作為一個章節。
當然,從寫作的角度來看,個人認為可以在寫作中將「概念隱喻」寫成「隱喻」,但是你在寫作的時候自己心裡要清楚,你所說的隱喻,究竟是概念隱喻,是修辭隱喻,還是其他的什麼隱喻。所以你可能還需要在一開始就確定好並做好你所說的「隱喻」的定義/界定。

❺ 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在充分收集、消化和吸收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現代地球科學和成礦理論為指導,並綜合礦床學、岩石學、流體包裹體、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岩石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知識,採用野外地質調查與室內研究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岩(礦)相學與礦床地球化學相結合、礦物學研究與同位素測試相結合等綜合性研究方法,對兩個典型礦床開展全方位剖析,並進行對比,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成礦模式。

二、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在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詳細的室內研究工作基礎上,以哈達門溝金礦床和金廠溝梁金礦床為研究對象,通過元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同位素年代學和流體包裹體測試等手段,深入剖析金-鉬(銅)礦床(點)的產出環境、地質特徵,以確定金-鉬(銅)礦床的礦床類型和成礦機理過程以及成礦流體的形成、運移和演化規律,探討岩漿活動和金礦成礦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確定找礦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全面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包括礦區地質勘查報告、研究報告、區域地質調查報告以及科研論著和文獻,綜合分析已有資料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

(2)重點對兩個典型礦床開展詳細的礦床學研究,開展以路線地質觀察、典型剖面測量,了解工作區內地層、構造、岩漿岩演化特徵,查明它們之間的空間分布關系;重點觀察研究含礦地質體及礦體的產出特徵、幾何形態、接觸關系、岩礦石類型和熱液蝕變特徵。在以上野外地質調查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採集岩(礦)石標本樣品。

(3)選取代表性岩礦(石)標本,磨製光(薄)片,碎樣,挑選單礦物,為開展室內研究和各種地球化學測試做准備。

(4)對代表性金礦礦石樣品進行流體包裹體研究,進行溫度、壓力、鹽度和成分測定,查明成礦流體的主要物質組成,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推斷成礦流體的來源、運移和演化,揭示成礦作用過程。

(5)對代表性岩礦石樣品進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特徵研究,揭示成礦過程中元素的遷移變化特徵以及與區域岩漿活動的關系。

(6)對代表性岩礦石樣品進行鍶-釹-鉛同位素研究,確定成岩(礦)物質來源、源區特徵和演化過程,了解殼、幔物質在含礦侵入岩和金屬礦體中所佔比例。通過氫-氧-硫同位素的研究,對成礦流體的產物(礦石和蝕變岩及其所含礦物)進行系統分析,闡明成礦流體來源和運移過程以及成礦物質聚集機理,揭示地殼不同期次演化階段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的耦合關系。

(7)開展同位素年代學研究,通過鋯石SHRIMP U-Pb和LA-ICP-MS U-Pb方法對岩體年齡進行約束,通過輝鉬礦Re.Os,絹雲母和鉀長石等含鉀礦物Ar-Ar年齡測定來確定成礦作用的時限。

(8)綜合研究,結合本次野外觀察和室內測試成果,對礦床產出的地質環境、礦體特徵、礦床成因開展解剖性研究工作,探討礦床成因和成礦機制。在此基礎上,開展兩個典型礦床的對比研究工作,並結合區域構造-岩漿演化,深化對華北板塊北緣金礦成礦規律的認識,為區域金礦找礦勘查提供指導。

❻ 隱喻研究現狀

兩千多年以前,隱喻作為修辭格式就為世人所知。在西方,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詩學》和《修辭學》中就對隱喻進行了系統地研究,並確立了其後兩千年西方修辭學界隱喻研究的基本線索。如今,國內外的人們對隱喻展開了大量的研究,近幾年來國內的相關論文已達到了好幾百篇。傳統的隱喻理論只是局限於對隱喻現象本身的研究,沒有將隱喻放在人類認知、思維和交際活動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進行考察,所以不能全面解釋隱喻的機制和實質問題。而當代的隱喻認知理論則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修辭現象,而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的、普遍的認知方式,可以用於解釋人們概念的形成、思維的過程、認知的發展、行為的依據等等。
通過對相關統計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從研究趨勢上看,國內隱喻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從研究內容上看,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外研究成果的介紹與隱喻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從研究角度上看,90%的國內研究主要從認知角度開展,說明認知科學已成為隱喻研究的主視角;而且隱喻研究已經開始由單一的英語向其他語種擴展。因此,隱喻研究在我國還剛剛起步,未來的隱喻研究無論從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❼ 本書的研究思路、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

針對目前農業節水及灌區地下水模擬研究中亟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書以陝西省涇惠渠灌區為例,根據灌區的地下水開發利用實際情況,結合水文地質資料建立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分析預測不同農業節水措施對灌區淺層地下水的影響,並提出灌區適宜的節水方案。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利用ArcGIS技術研究灌區水循環要素的空間分布特徵

根據灌區水文氣象和地下水觀測資料,運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秩相關法及R/S重標極差法等方法對灌區蒸發量、降水量、涇河徑流量及其他氣象因子進行趨勢分析,利用ArcGIS地統計學方法對灌區水循環要素進行空間分析,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准確翔實的基礎數據。

2.灌區農業節水對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分析

在調查統計節水改造和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的基礎上,從灌區干支渠道襯砌改造、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節水型灌溉制度等方面研究農業節水措施對灌區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3.基於鑽孔資料和GMS的灌區淺層地下水含水層空間結構變化可視化模型

根據灌區已有地質、水文地質鑽孔資料和研究成果,系統分析灌區典型剖面鑽孔岩性、岩相等資料,參考地震及其他相關物探等資料,刻畫灌區地下水系統地質、水文地質結構及其空間展布,建立灌區地下水系統三維空間結構模型。

4.灌區淺層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

根據灌區水文地質勘探、水文地質試驗以及地下水長期觀測等資料,分析灌區地下水流動場、水化學場及水文地質參數演變等,查明地下水補、徑、排條件。在此基礎上,分析灌區地下水補、徑、排條件變化及其原因,綜合灌區地下水補、徑、排條件、生態水位及工農業需水量分析成果,建立基於GIS面向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地下水數值模型,實現地下水資源的持續動態評價。

5.基於地下水模型的適宜農業節水方案及地下水合理開采模式

在灌區地下水現狀開采條件下進行模型預報,設計農業節水措施的不同方案,利用建立的地下水模擬模型對每一個方案進行預測,通過對預測結果的定量分析,提出灌區適宜農業節水方案及地下水合理開采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應用ArcGIS技術和現場調查統計等方法,收集並整理灌區有關水文氣象資料,對灌區水循環要素空間分布特徵進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灌區農業節水對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2)利用灌區水文地質鑽孔資料,通過GMS軟體建立灌區淺層地下水含水層三維空間結構模型,尋求更為准確表達含水層空間結構的技術方法,揭示灌區含水層系統空間結構,為灌區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3)綜合應用ArcGIS,GMS,PMWIN軟體,利用VB程序語言改寫MODFLOW軟體中EVT蒸發蒸騰模塊的源代碼,使其能模擬非線性蒸發,利用灌區地下水水位觀測資料、田間試驗資料及節水改造統計資料等,針對灌區節水改造條件下水循環變化的實際情況,模擬分析農業節水措施對淺層地下水系統的影響。

三、技術路線

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如圖1-4所示。

圖1-4 研究技術路線 Fig.1-4 The framework of technical routes

❽ 研究思路、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層序地層分析的基本思路可概括為:從地表露頭或鑽孔岩心的研究入手,綜合利用鑽孔測井曲線和地震剖面資料,以沉積盆地整體性為著眼點,根據構造-沉積-熱體制以及沉積間斷和沉積環境演化特點將盆地劃分為不同層次結構的建造塊,然後詳細解剖不同層次或級別的建造塊的內外沉積構成,綜合解釋沉積體系和成因相的空間配置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沉積盆地的等時地層格架和盆地演化模式,進而達到對盆地含油氣特徵的評價和預測。簡單地說,層序地層分析就是從沉積學和地層學兩方面對沉積盆地進行系統工程的研究,因此,層序地層分析更好地揭示了沉積體的空間分布規律,也更有利於含油氣盆地生儲蓋配套研究和儲集層的預測。

本書以層序地層學為研究主線,研究三亞組、梅山組、黃流組和鶯歌海組沉積體系構成,建立盆地等時地層格架,查明不同體系域內主要儲層砂體的分布,為該區儲層(儲集體)和有利的構造-岩性圈閉的預測提供地質依據。同時結合天然氣成藏條件分析,研究隱蔽油氣藏成藏特徵和規律,構建構造活動型盆地層序地層分析和油氣成藏模式研究的系統思路和方法體系。具體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路線如下(圖1-5)。

1.區域構造與盆地內部構造演化特徵研究

考慮到鶯歌海盆地演化受區域構造活動的控製作用顯著,本書從區域構造活動入手,著重分析印支地塊的構造活動特徵以及對鶯歌海盆地的形成與演化的控制,以助於探討鶯歌海盆地的發育機制。此外,鶯歌海盆地內部構造特徵的分析是進行構造古地貌恢復以及層序地層解釋的基礎。

2.層序地層格架分析

應用層序地層學的基本觀點,以研究區常規地震剖面資料和高解析度地震剖面資料為基礎,根據層序界面的地震相特徵,並綜合考慮全球海平面變化特徵、鑽井標定等,進行層序地層的劃分與對比;根據地震反射特徵,結合強制海退的概念,進行層序單元內部構成的識別與解釋,通過地震資料的解釋建立盆地層序地層格架,以及反映各沉積體系域構成特徵的平面圖、剖面圖的編制。

同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鑽井資料進行精細的觀察、分析,劃分不同級別的層序單元和沉積體系域。具體包括從岩性相、測井相、地震相等方面進行沉積環境和層序地層單元的分析,通過各個基本要素的綜合分析,確定各級層序地層單元的各種沉積體系沉積特徵及內部構成特徵。研究過程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①單井沉積相分析:一方面是通過鑽井岩心提取各種相標志信息,包括岩石顏色、岩石類型、碎屑顆粒結構、沉積構造、古生物、地球化學標志等,繪制代表層段的高頻層序關系圖;另一方面根據多種電性曲線形態特徵及其組合特點、准層序的疊加方式,繪制其層序展布、體系域類型、沉積相特徵及其各微相類型圖;②強調利用高解析度過井地震剖面配合,強調剖面的分析與單井分析的相互校正與驗證;③井間的層序地層和沉積相的對比分析,可進行四級層序或體系域的劃分和對比。

圖1-5 層序構成樣式及構造控製作用的研究流程

3.層序內部構成特徵、層序類型、層序發育樣式分析

綜合地震與鑽井的層序地層解釋結果,進行層序地層的構成特徵分析,包括各沉積體系域構成特徵、時空展布規律等。重點研究對象放在與油氣勘探關系密切的低位域沉積特徵的研究之上。將層序地層分析與構造地層分析相結合,以大量的地震解釋為基礎,以盆地內不同構造發育部位對沉積的控制為出發點,對鶯歌海盆地層序類型、發育樣式等進行分析。

4.沉降史模擬與盆地古地貌恢復

通過定量-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採用回剝分析原理,以地層解釋、沉積環境解釋為基礎,以沉降史二維模擬軟體為依託,對盆地3個主要沉積時期的構造古地貌進行定量-半定量的恢復,重建沉積時期的地貌形態。通過總沉降量等值線圖的編制,進行盆地構造活動強弱差異性分析。通過構造古地貌圖的編制,進行構造單元特徵研究與劃分。

5.構造對沉積的控製作用分析

綜合層序地層解釋結果、體系域構成特徵、層序類型以及層序發育樣式的研究與構造地層分析相結合,進行構造對體系域發育特徵、層序類型以及層序發育樣式的控製作用分析,探討低位域的形成模式與主要控制因素。

6.天然氣成藏模式分析與有利儲集體預測

根據以上研究內容取得的認識,綜合前人在該區域已經取得的成果,從烴源岩、儲集體、生儲蓋組合特徵分析入手,進行成藏組合特徵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本區的成藏模式,預測有利的區帶。

❾ 什麼是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是一種研究方法,可以從以下四點介紹:

1、選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相對於選題的意義而言,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比較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想說明什麼主要問題,結論是什麼,在開題報告中要作為研究的基本內容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選題不同,研究方法則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確,會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甚至成敗。

4、研究工作的步驟、進度

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相關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法對於學術爭鳴中的「平等」規范和學術評論中的「量性統一」同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們應該努力把研究方法應用於科學研究中,並且注意把研究方法中所蘊含的積極精神轉換成科學研究的規范。

閱讀全文

與隱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龜王摩托車漏汽油解決方法 瀏覽:924
加工尺寸檢測器具使用方法 瀏覽:825
小米運動天氣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4
食品帽佩戴方法圖片 瀏覽:578
浦公英種植方法 瀏覽:275
枇杷膏食用方法 瀏覽:408
眼睛電燒傷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969
簡單調漂方法 瀏覽:68
這8個方法來教你如何進行胎教 瀏覽:25
高二暑假鍛煉方法 瀏覽:684
網球基本技術動作及訓練方法 瀏覽:792
炎症高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04
自製木製手機支架的製作方法 瀏覽:778
手機有什麼方法開機 瀏覽:843
電纜絕緣體積電阻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694
有什麼方法減肥快速減肚子 瀏覽:692
搏擊格鬥呼吸的正確方法 瀏覽:877
腰部經絡鍛煉方法 瀏覽:501
建築磚計算方法 瀏覽:405
3歲感統失調訓練方法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