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間故事有哪些種類
民間故事按內容可分為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5類。它有以下特徵: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4.多採用象徵形式。
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一、幻想故事(或叫民間童話)包含豐富的想像成分,充滿浪漫色彩。
1.主人公多為普通勞動者,其中的情節、事物和部分人物有超自然的性質。常把現實中不可能的事情當作可能實現的事情表現出來。
2.情節常採用「三段結構法」;人物、情節、語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區也時有變異。
3.古代流傳的幻想故事有《毛衣女》、《葉限》、《吳堪》等。
二、動物故事。
1.以動物為主人公。
2.動物常被擬人化。
3.有的借動物間的糾葛表現社會現象、人際關系;有的解釋動物的習性;有的寄寓著明顯的教訓意義。
三、生活故事。
1.取材於現實生活而加以虛構。
2.現實性較強,故事往往揚善抑惡。
3.篇幅比較短小,人物性格單純,常常運用對比的手法。
4.有時也採用三段結構法。風格較為朴實、明快。
四、民間寓言。
是廣大人民創作的包含有明顯教訓意義的口頭散文故事,風格含蓄、幽默、發人深省。
『貳』 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對民間故事進行創造和加工
而且是民間流傳的,通常以一定的現實事實為基礎而加工創造的。民間故事可分5類 ,即: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
『叄』 民間故事的類型性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民間故事主要特徵: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4.多採用象徵形式, 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民間故事的主要類別:
1、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1]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散文作品。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文學的先河。神話產生的基礎是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和人們為爭取生存、提高生產能力而產生的認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積極要求。 內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歷史上出名的人物。
2、傳奇故事
傳奇故事[2]的來歷大體上是「口口相傳」的結果,內容大部分是俠客、清官、貪官等為老百姓所關注的人物。這類故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3、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3]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其中有愛情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都是不識字的,但是他們對才子佳人[4]有著一種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層的文人中跟是流傳著許許多多這類故事。
4、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5]的廣泛流傳,與封建社會的黑暗有著莫大的關聯,老百姓無不盼著有為名說話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廣為流傳,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寄託。到了現代,公案故事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在民間也是流傳極廣。民間故事可分五類,即: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
民間故事的表現形式:
1、幻想故事(或叫民間童話)
包含豐富的想像成分,充滿浪漫色彩。它起源於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又繼續發展,反映古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習俗和信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某些社會矛盾。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多為普通勞動者,其中出現的情節、事物和一部分人物,大都帶有超自然的性質。它常把某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當作可能實現的事情表現出來。它藉助法術和寶物的幫助,實現貧困、誠實主人公的願望和憧憬,並對惡人、貪心者予以懲罰。這類故事中的寶物大多為日常事物,它們的神奇性能實際是人類知識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並且經過幻想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幻想故事情節常採用「三段結構法」;人物、情節、語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區也時有變異;敘述經常夾有韻語。晉代干寶《搜神記》(卷十四)中的《毛衣女》、陶潛《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里的《葉限》、《旁》和《原化記》中的《吳堪》等,記錄的都是古代流傳的幻想故事。
2、動物故事
以動物為主人公。故事裡的動物常被擬人化。這類故事,有的借動物之間的糾葛表現某種社會現象、人與人的關系;有的著重解釋動物的習性;也有的寄寓著比較明顯的教訓意義。
3、世俗故事
生活故事取材於現實生活而加以虛構,亦稱「世俗故事」或「寫實故事」。它的現實性較強,故事往往贊美正直、勤勞、 善良、 智慧的人;批評懶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諷刺剝削者和壓迫者。許多生活故事反映雇農對地主、工匠對作坊老闆、人民對官府的巧妙斗爭。關於婦女的故事,不少是控訴封建禮教和倫理觀念給她們造成的痛苦,提出婚姻、愛情自主的要求,有的甚至表現了她們敢於向封建皇權挑戰的勇氣。有些故事幽默、風趣,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在很多民族中流傳的機智人物故事,充分地表現了人民的機智和樂觀主義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的許多新的民間故事,反映了新時代人民的生活和願望,表現了高尚的精神面貌,它對傳統民間故事的藝術特點也有所發展。生活故事一般比較短小,人物性格單純,常常運用對比的手法。有時也採用「三段結構法」。它的風格較為朴實、明快。
4、民間寓言
是廣大人民創作的包含有明顯教訓意義的口頭散文故事。它是人民的智慧、經驗的結晶。 民間寓言最早大概是由動物故事發展而來。先秦的著作中,記錄或引用了不少以人和動物等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鷸蚌相爭》等。
民間寓言大多通過生活片斷表現主題,作品的故事情節和寓意往往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風格含蓄、幽默,發人深省。
5、民間笑話
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其中一部分諷刺鋒芒指向昏庸貪婪的統治者,但大量是諷刺人民內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點的作品,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肆』 分享民間故事有哪些方法
分享民間故事有哪些方法?像這類按主題內容匯編的整本書,不同版本,選編文章有所區別,內容組織方式也有不同,閱讀活動設計的思路就會有所不同。本文呈現的活動設計,依託的是劉璐編寫的《中國民間故事》。
統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學期「快樂讀書吧」屬於第三單元的一個組成部分。單元人文主題是「民間故事」,編排了三篇課文,兩個民間故事(《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單元語文讀寫要素分別是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和縮寫故事,口語交際是話題是講民間故事,快樂讀書吧是推薦和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民間故事,包括中國的和外國的。
什麼是民間故事?為什麼要閱讀民間故事?只有回答清楚了這兩個問題——不僅僅是老師回答清楚,還需要引導學生去認識和思考,然後才能進一步探索和實施如何閱讀民間故事。
所以,《中國民間故事》整本書閱讀,導讀環節就要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而不僅僅的讓學生有興趣去閱讀。推進階段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邊閱讀邊探究,深入感受民間故事的特點和文化價值,發掘民間故事閱讀的積極意義。分享交流階段,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成果的展示分享,切身體會民間故事的傳承方法、價值和生命力。
第一階段:導讀定位
一、看電影、動畫片等片段,猜故事,初步激發閱讀興趣。
1.播放電影《白蛇傳》片段、黃梅戲《牛郎織女》片段、動畫片《阿凡提》片段,猜一猜分別是什麼故事,簡單說說故事內容。
2.討論:你知道這些故事是怎麼來的嗎?說一說自己還聽過或讀過哪些民間故事,看過哪些民間故事改編的電影、動畫片、戲劇。
3.結合課本上的民間故事,老師簡單介紹民間故事是怎麼產生和流傳下來的。
二、趣味競答,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
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
2.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哪四本書?
3.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四大民間故事是哪四個故事?試試從下面幾個民間故事中選出來。
《牛郎織女》 《九色鹿》 《孟姜女哭長城》 《木蘭從軍》 《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傳》 《何首烏》
三、打開思維,探討閱讀策略和方法。
(一)出示共讀書《中國民間故事》,瀏覽目錄,初步了解整本書的內容。
1.這本書中一共選編了多少個民間故事?從題目上看,這些民間故事大概可以怎樣分類?
2.閱讀第1、71、131頁的「閱讀小貼士」,結合目錄,再給書中的民間故事進行分類。
《牛郎織女》到《真假夜明珠》屬於幻想故事;
《十二生肖故事》到《重陽節的故事》屬於民俗故事;
《魯班學藝》到《劉墉反穿朝服》屬於歷史人物故事;
《趙州橋的傳說》到《蝴蝶泉》屬於民間風物故事;
《馬頭琴的故事》到《聰明的阿凡提》是少數民族的民間故事。
3.你覺得自己多少天可以讀完這本書?可以進行怎樣的規劃?
4.頭腦風暴:我們可以怎樣閱讀探究民間故事。
教師引導: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集體創作的,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了下來。現在人們記錄整理的民間故事,大多是過去——可以說是古代在民間流傳的故事。勞動人民在勞作間隙,坐在田埂上或大樹下,圍在油燈旁,津津有味地分享著這些故事。社會發展到今天,大多數人都遠離了從前的生活方式,坐在一起講故事聽故事的情景越來越難見到。就像我們今天一樣,對民間故事的了解,不再是坐在大樹下、月光下聽長輩娓娓道來,而是自己大概書籍進行閱讀。現在,好書觸手可得,有人認為比民間故事更精彩的書太多太多了,如果僅僅是為了多了解些好玩的故事,民間故事讀不讀也無所謂了。既然這樣,我們今天應該怎樣閱讀民間故事,才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讓我們更富有智慧呢?
(1)先獨立畫思維導圖,然後小組合作交流,用思維導圖列舉閱讀時做什麼、怎麼做。
(2)組織分享,甄選閱讀探究的重要話題和方法。
◇不同的民間故事在內容上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對比閱讀探究)
◇不同種類的民間故事中一般會有哪幾類人物?(對比閱讀探究)
◇民間故事中人物的經歷、結局說明了什麼?(案例分析)
◇像過去的人們一樣圍坐在一起講民間故事,聽民間故事,會有怎樣的感覺?(實踐體驗)
第二階段:閱讀探究
任務一:民間幻想故事探究
一、課堂共讀《牛郎織女》,共同梳理故事中人物遭遇,發現故事中隱藏的秘密。
1.默讀故事,圈出故事中的人物,了解故事情節內容。
2.嘗試給人物分類,說明分類理由。
人物
在故事中的作用
人物類別
牛郎
主人公
勤勞忠厚的主角
嫂子馬氏
為難主人公
狠毒的反角
老人
幫助主人公獲得老牛
有魔力的幫助者
老牛
織女
王母娘娘
喜鵲
3.從故事人物和他們的遭遇中,你發現了什麼?
二、自讀,小組分工,運用上面的表格梳理書中民間幻想故事中的人物,看看哪些民間幻想故事可以與《牛郎織女》故事在人物遭遇上基本相似,哪些有所不同。
三、思考並與同學討論:這些故事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從這些異同中,你發現了什麼?提示:從主角的遭遇和結局、故事中的主要矛盾等方面思考討論。
任務二:民俗故事探究
一、自讀思考,完成表格:民俗故事分別回答了人們的哪些疑問?與前面的幻想故事對比,閱讀民俗故事時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故事名稱
從中了解到些什麼
閱讀時的感受
十二生肖的故事
「年」獸的故事
寒食節的故事
端午節的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
二、你還讀過哪些民俗故事,把自己讀過的故事信息和閱讀收獲補充到上面的表格中。
任務三:自主探究其他種類的民間故事
一、通過閱讀每個種類的民間故事,你覺得分別從哪些角度思考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這些故事。將自己的閱讀思路用表格或思維導圖展現出來。
二、書中少數民族的民間故事可以對應前面哪種故事的閱讀方法進行探究,為什麼?
任務四:重點探究四大民間故事
一、查閱資料,結合自己掌握的有關知識,通過具體「證據」說明四個故事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民間故事。
◇這四個故事都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這四個故事已經流傳了很長時間,最早的《孟姜女哭長城》已經流傳了兩千年,最遲的《白蛇傳》也流傳了近五百年。
◇這四個故事很多人都熟悉,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有的還在國外流傳,如《白蛇傳》流傳到了日本、法國,還被日本拍成了電影。
◇這四個故事很早就被改編成了戲劇,比如京劇、黃梅戲等劇種中都有這四個故事。
◇這四個故事都被改編成了電影或電視劇。
……
二、從主要人物和他們的遭遇、故事的結局和故事表達的主題等角度進行梳理比較,看看有什麼發現。然後進一步探討,為什麼這四個民間故事會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這四個故事都贊美了美好的品質,如善良、勤勞、忠貞等;
這四個故事都表達了對美好愛情和生活的追求;
這四個故事都表現了對破壞美好愛情婚姻的勢力的反抗;
……
任務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故事進行深入探究
一、要探究的故事是:
二、准備從哪些角度探究:
三、探究結果:
提示:既可以獨立探究,也可以小組合作探究;用海報展示探究結果。
任務六:選擇一個民間故事改編成劇本並排練
一、改編劇本。
二、排練(自主選擇導演、演員,自己設計道具,將演出拍成視頻。)
第三階段:分享交流
以「民間故事閱讀成果體驗」為主題,設計開展主題體驗活動。
一、討論制訂體驗活動菜單。
◇四大民間故事研究成果微講座;
◇民間故事分類研究成果微講座;
◇感興趣的民間故事探究海報評選;
◇一起講民間故事,聽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改編展演(包括戲劇片段展演、改編劇本演出視頻欣賞等);
……
二、為菜單中的每一項活動設計流程,准備相關材料,如評價表、證書、獎狀等。
三、根據菜單組織分享交流活動。
四、共同小結閱讀收獲(從閱讀方法、探究過程、個人感受等不同角度暢談收獲)。
《我在小學教語文——母語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一書中,有整本書閱讀的不同思路和案例供參考。
—END—
來源 | 我在小學教語文
編輯 | 蟲子 審核 | 卓雅
『伍』 民間傳說的分類
目前,在中國民間文藝學界比較通用的傳說分類方法是,按照傳說講述內容的性質進行劃分。這種分類方法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學者近年來關於傳說分類研究的整體思路和宏觀構想。因此,我們將沿用這種分類方法,把民間傳說分為:人物傳說、歷史事件傳說和地方風物傳說三個類別。
1 人物傳說
人物傳說是以歷代社會生活中實有其人的著名人物為中心,通過藝術加工、幻想、虛構等手法,敘述他們的行為、事跡或遭遇等的傳說。在中國民間傳說里,人物傳說的十分發達、成熟。根據傳說種人物身份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六種類型:
⑴神仙傳說
相對於神話而言,神仙傳說也被稱為「仙話」,是人物傳說種特殊的組成部分。這類傳說與宗教,特別是跟中國民間影響較大的道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其產生的歷史比較久遠、流傳也相當廣泛,傳說的人物有超乎凡人的神通,大多是虛構的,但也有少量的真實人物。如,當代作家田茂泉搜集整理的《棋山柯爛》的傳說。
⑵ 文人傳說
主要講述歷代傑出文人包括詩人、作家、書法家、作家、哲學家的生活軼事。這類傳說用生動有趣的故事來渲染他們在事業上的精深造詣,或講述他們成才的艱辛刻苦,用來激勵後人用功。雪蓑的其人其事【作者,田茂泉】
⑶ 巧匠名醫傳說
傳說的內容多是渲染巧匠名醫技巧高超、品格高尚,且懲惡扶弱。這類傳說最發達的是魯班傳說。名醫傳說中最常見的主人公有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
⑷ 帝王將相傳說帝王將相傳說又可分為帝王傳說和將相傳說。
① 帝王傳說講述帝王的神奇出生、宮廷軼事,或者講述帝王如何殘暴、貪婪、好色等的故事,如關於三皇五帝、秦始皇、漢武帝等的傳說。
② 將相傳說又可分為名將傳說、清官(賢相)傳說和姦臣傳說。
A名將傳說講述百姓理想中英雄式的著名將軍的作戰故事。
B清官傳說講述賢明、勤勉、嫉惡如仇、不畏強權、主持正義或幽默風趣的大臣、官員的事跡。
C奸臣傳說揭露的是封建傳統社會統治階層中的一批腐朽官員。
⑸ 起義英雄傳說
起義英雄傳說,是反映官逼民反的歷史事實,歌頌造反起義的英雄好漢的傳說。民間傳說對這些人物的評價一般不為統治者和正史觀點左右,往往不管起義者最後能否成功,大多會把他們當作正面人物和英雄來傳頌。——這可能是因為起義者往往都出自下層民眾,代表了民眾的利益和願望。
⑹ 政治歷史人物傳說
指近代以來的政治家、革命家的傳說,也包括政壇上的反面人物的傳說。
2歷史事件傳說
歷史事件傳說,也稱為史事傳說,是以歷史事件為敘述中心的傳說。這類傳說往往與人物傳說有所交叉,但是兩者各有側重,史事傳說重在記事,而人物傳說重在記人。史事傳說在描述歷史事實的同時,也刻畫歷史人物,但這些人物多是普通的百姓,並且在傳說種反映的是集體性的群眾英雄;而人物傳說種的歷史人物往往是著名的人物。主要有三種類型的歷史事件傳說:
⑴ 反抗外來侵略的傳說
這類傳說中比較知名的有岳飛抗金傳說、楊家將抗擊契丹傳說、鄭成功和戚繼光抗擊倭寇的傳說、義和團傳說、捻軍傳說等。
⑵ 農民起義的傳說
傳說用生動離奇的故事敘述起義的作戰過程,贊頌起義英雄。
⑶ 革命歷史事件傳說
這是新的史事傳說,技術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以來的歷史事件,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的傳奇故事。
3地方風物傳說
⑴ 山川名勝傳說,如作家,田茂泉的《棋山傳說》
山川名勝傳說是解釋特定地方的自然物與人工物的由來、命名和特徵的傳說。
⑵ 物產傳說
物產傳說是關於各地、各民族的土特產品的產生、特徵和名稱由來的傳說。
⑶ 動植物傳說
動植物傳說是解釋動植物的名稱、習性或特徵的由來的傳說。
⑷ 習俗傳說
習俗傳說是關於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的形成原因的解釋性傳說。習俗傳說的種類有很多,最常見的有三種:節日習俗傳說、婚喪習俗傳說、游藝習俗傳說。
①.節日習俗傳說
節日習俗傳說是解釋中國各民族的節日習俗的由來的傳說。
②.婚喪習俗傳說
婚喪習俗傳說,就是關於婚姻和喪葬習俗的傳說。
③.游藝習俗傳說
游藝習俗傳說是關於各地、各民族的娛樂游藝活動的形成原因的傳說。
『陸』 中國民間故事的特點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4、多採用象徵形式, 內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6)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的方法擴展閱讀:
民間故事,作為一種集體創作,在情節、主題、人物等方面有顯著的類型化傾向。主題的類型化指許多故事表達同樣的主題,如表達生活變富或弱者獲勝的願望,對於機智善辯的贊揚、對於愚蠢呆笨的諷刺等。人物的類型化指許多故事的人物屬於同一種形象類型,即在品格、行為等方面的主要特徵是共同的,如巧媳婦型、呆女婿型、機智人物型等。
同一故事在傳播過程中會生發出許多大同小異的多種說法,同一母題會表現為多種異文,貫穿於多種異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稱為「類型」。
類型分析時故事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以至於故事類型的研究成為一種分支學科即故事類型學,在這方面曾出現大量論著。當然,類型化不僅是民間故事的特點,神話、傳說也有類型化的表現,但故事的類型化更為突出,可以說故事是類型化最強的一種敘事文體。
與類型化相關的是,故事對人、事物、景物的個性化描寫較為缺乏,敘事手法較為粗疏,但這點從另一角度看就是質朴簡約,與民眾的審美趣味相契合,而且敘述粗疏的不足為情節的強烈趣味性所彌補,使故事成為現代民間敘事文體中影響最廣泛的一種。
『柒』 民間故事人物形象分析
一方面是崇尚「學而優則仕」的社會觀念,讀書——中舉~做官被認為是個人山東民間故事中的愚笨書生形象分析摘要在中國古代社會,歷來存在著對於讀書人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和觀念,奮斗的正統道路,尤其是在孔孟之鄉的山東,也一直具有尊重知識、尊重讀書人的傳統觀念。然而另一方面,在為數眾多的山東民間故事當中,書生扮演的角色卻是與傳統的觀念大相徑庭。在眾多山東民間故事當中,書生們喪失了作為社會權威表達者和中介的權威,他們不僅對於農業生產知識一無所知,甚至在詩詞歌賦才能上,也並非那麼精通,在與鄉野村婦��的較量中也每每敗下陣來。在山東的民間故事裡,存在著數目眾多的有關書生的反面形象這種狀況,值得我們深加探討。本文從這個問題入手,著重採取故事類型研究和人物角色及功能研究的方法對於愚笨書生這個角色在民間文學當中的發展演變、其故事的主要類型,以及他們在民間故事當中充當的角色功能,加以認真深入的討論,並從民眾的思想訴故事及部分民間笑話當中,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故事類型,愚笨書生形象在巧女類型故事和三女婿類型故事當,中出現最多,通常是對於書生的迂腐和無知加以嘲面,作為巧女或者聰明伶俐的三女婿等的陪襯存在,通過愚笨書生形象來達到給國傳統的農本社會有關,根本上,是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矛盾所導致;另一方面,傳統中國社會僵化的政治制度,嚴苛的取士觀念,也造成了書生人格的異化,關鍵詞:愚笨書生故事類型角色功能文化心理求以及價值取向方面加以討論。認識到有關愚笨書生的民間故事大多存在於生活諷,從其充當的角色來看,愚笨書生們並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充當主角的對立主角設置難題的目的,以此在表現主角的性格品質。對於愚笨書生成為民間故事當中被嘲諷的對象,我們認識到一方面這與中使他們離普通民眾越來越遠,統治集團的意識和普通民眾的意識之間的分歧,是造成民間故事當中大量愚笨書生形象的直接原因。
『捌』 民間故事的三種說明方法
民間故事的主要特徵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4.多採用象徵形式, 內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民間故事特徵】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4.多採用象徵形式,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民間故事類別】
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1]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散文作品.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文學的先河.神話產生的基礎是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和人們為爭取生存、提高生產能力而產生的認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積極要求.內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歷史上出名的人物.
傳奇故事
傳奇故事[2]的來歷大體上是「口口相傳」的結果,內容大部分是俠客、清官、貪官等為老百姓所關注的人物.這類故事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3]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其中有愛情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絕大部分中國老百姓都是不識字的,但是他們對才子佳人[4]有著一種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層的文人中跟是流傳著許許多多這類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5]的廣泛流傳,與封建社會的黑暗有著莫大的關聯,老百姓無不盼著有為名說話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廣為流傳,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寄託.到了現代,公案故事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在民間也是流傳極廣.
【民間故事表達了勞動人民什麼】
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
《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 》《梁山伯與祝英台》
『玖』 什麼是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