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選擇一個檢驗的統計量類型
當一個檢驗可以用符號檢驗和秩和檢驗時,選擇哪種方法取決於數據的類型和假設檢驗的要求。
符號檢驗通常用於兩個分類變數之間的比較,例如判斷一個廣告是否有效。如果我們有以下數據:
* 廣告A的點擊次數為100,廣告B的點擊次數為50
* 廣告A的有效性比例為80%,廣告B的有效性比例為60%
則可以使用符號檢驗來比較這兩個廣告的有效性。符號檢驗可以告訴我們,在顯著性水平為0.05的情況下,廣告A是否比廣告B更有效。
秩和檢驗通常用於連續型變數之間的比較,例如判斷兩種治療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是否有差異。如果我們有以下數據:
* 治療組的平均分數為70,對照組的平均分數為60
* P值小於0.05,表示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則可以使用秩和檢驗來比較這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秩和檢驗可以告訴我們,在顯著性水平為0.05的情況下,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因此,選擇符號檢驗還是秩和檢驗取決於我們需要比較的是分類變數還是連續型變數,以及我們的假設檢驗要求是什麼。
② 生化儀器通過什麼方法來判斷用哪一種方法檢測樣本
常見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方法有:終點法、動力學法、免疫比濁法、固定時間法、雙試劑法等,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來做簡單介紹,不求深入研究,只求有所了解和區別。
終點法:在反應到達終點,即在時間-吸光度曲線上吸光度不再改變時,選擇一個終點吸光度值,用於計算結果。結果計算公式:待測物濃度CU=(待測吸光度AU-試劑空白吸光度AB)×K。 K為校準系數。
動力學法(即連續監測法,速率法)
:又稱速率法,是在測定酶活性或用酶法測定代謝產物時,連續選取時間-吸光度曲線中線性期(各兩點間吸光度差值相等)的吸光度值,並以此線性期的單位吸光度變化值計算結果。
免疫比濁法:當光線通過一個渾濁介質溶液時,由於溶液中存在混濁顆粒,光線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與混濁顆粒的量成正比,這種測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稱為透射比濁法。
固定時間法(兩點法):指在時間-吸光度曲線上選擇兩個測光點,此兩點既非反應初始吸光度亦非終點吸光度,這兩點的吸光度差值用於結果計算,有時也稱此法為兩點法。
計算公式為:CU=(A2-A1)×K。
雙試劑法:
液體單試劑:將某種生化檢驗項目所用到的試劑科學地混合在一起,組合成一種試劑。應用時只需將檢測標本和試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即可進行相應的生化反應,然後再採用適當方法檢測結果。
液體雙試劑:將某些生化檢測項目所用到的試劑,按照用途科學地分成兩類,分別配成兩種試劑。通常第一種試劑加入後,可起到全部或部分消除某些內源干擾的作用。第二試劑為啟動被檢測物質反應的試劑。兩種試劑混合後才共同完成被檢測項目的生化反應,然後用適當方法檢測結果。
單試劑存在抗干擾能力差的特點,會帶來分析誤差。而雙試劑准確性較高,消除了樣品的內源性干擾,在終點法測試中,能消除樣品空白(脂濁、溶血、黃疸等干擾物質)、比色杯等因素的影響,提高了測定的准確性,並且試劑穩定:試劑1(R1)、試劑2(R2)分開保存,提高了試劑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