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讀懂一本你讀不懂的書
如果一直都在讀那些你看得懂的書,是不會有進步的,那隻是在重復你知道的知識而已。但是,深奧難懂的書也的確容易讓人卻步,你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才好。
曾國藩說過讀書相當於攻城略地。下面這些就是幫你打下據點的攻略:
你讀不懂一本書的內容,或者認為一本名著很無聊,絕對不是因為不認識裡面的字,而是不知道裡面專業名詞的意思,或者是不知道某些實詞背後的知識背景。
所有字都看懂,但放在一起就是不明白時什麼意思,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要讀懂書中的內容,首要任務是識別出陌生的知識點。
比如下面這段話:
在閱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或許你不認為存在什麼看不懂的詞句。但是,你真的讀懂了這段話了嗎?
如何讓自己真的讀懂?
第一步,看看文中有沒有你認識模糊的、或者根本沒有概念的實詞。 如果有,就說明你沒有讀懂。
比如,
第二步,用工具書解決這些問題。
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很多人會習慣上網搜索。參考網上的答案不是不好,只是答案質量參差不齊,容易被誤導,當作輔助參考就好了。
所以,建議用工具書作為查閱的對象。這里的工具書,不只是指紙質書或者電子書,而是有質量、有權威保證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是:
完成上面兩步後,你就算是完成了「讀懂」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拓展你的知識的過程。
很多名著都有解讀版或簡化版,當你開始覺得無從下手的時候,可以先讀解讀版,由淺入深,然後對照原著,幫助理解。這些版本有:
但是,解讀版始終不能代替原著,因為它是經過改寫、刪減、簡化、加工的,也會有曲解原著的錯漏,所以閱讀的時候要抱著參考判斷的態度。
你在這本書看不明白的地方,也許會在另一本書上找到答案。
正如胡適先生說,讀一書而已,則不足以知其書。
也就是說,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只是讀完這本書,是不足以完全讀懂這本書的。
這個時候,可以從這本書出發,把它作為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來讀一系列的書。你可以找的其他書有:
比如,我想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將主題定為證券投資,那麼,我就去找這方面相關的書籍作為補充參考,如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博迪的《投資學》、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等等。
此外,還去找一下格雷厄姆的其他書,作為了解他思想的參考,如《聰明的投資者》。
看書其實是很生活化的一件事,面對名著、難書也是如此,不要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不能讀懂。
以一種隨意、放鬆的心情翻開書本,有時間就看看,沒時間的放一放,等想看的時候再看,也未嘗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不知不覺已經看了一大半了。
另外,還要客觀看待一些名著。有名的書不代表一定是好書,有些書你看不懂,你讀來讀去都覺得不對勁,很可能是作者的問題。
一些書的名氣很高,不一定是內容足夠好,也可能是歷史原因、政治需要的原因、時代消費心理的推動、營銷手法的結果。
最後,看了以上四個方法,不知道你是否發現了它們的共性。那就是,花時間。上面的四個方法要完成好,是需要下功夫和付出耐心的。
所以,讀不懂一本書其實只是相對某個時間段而言。當你說讀不懂這本書的時候,真實的情況是,你在短時間內讀不懂這本書。
參考書籍:
[日]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江西人民出版社
[日]白取春彥,《獨學術》,(台灣)麥田出版
新浪微博,Mirae Kim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