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數學易錯題形成原因與破解策略論文
初中數學易錯題形成原因與破解策略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易錯題形成原因與破解策略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文章對一些常見的易錯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探究,希望能對初中學生數學易錯知識點的學習和教師易錯題的教學有所幫助,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解題技巧的掌握,為學生數學思維嚴密性的訓練提供方法途徑,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初中數學;典型易錯題;成因探究;
對具有代表性的例題的講解,能讓學生在掌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與技巧的同時,掌握與例題類似的同類習題的解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種解題方法與技巧的掌握比做一百道題更有效率,更加實用。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學生的易錯題,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思路和技巧。
一、易錯題教學的意義
易錯題的出現通常會暴露很多小問題,所以教師應善於觀察、仔細留意和尋找發現那些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路混亂、思維不嚴密、敘述不嚴謹的習題,將這類學生容易出錯的習題作為講解範例,通過對易錯題範例的講解,幫助學生分析得出習題出錯的原因,抓住出錯原因進行糾錯改正,完成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重新帶領學生回顧復習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和內容。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對錯題進行改正,更是在糾錯改錯的過程中認真反思出錯的根本原因,杜絕同類錯誤的再次發生,有助於培養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
二、初中數學易錯題成因剖析
(一)忽視概念理解
數學概念的學習是解題的基礎也是解題的依據,一些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模糊不清、理解不到位,解題時對概念的使用生搬硬套,使用錯誤概念解析題目,方法與題目不匹配。因為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很多知識點的概念之間是存在內在關聯的,但是,如果學生無法理清楚知識點、概念之間的差異和不同,很容易發生記憶錯誤或者混亂,在解題或者理解題目的時候,很容易偷換概念,導致解題錯誤或者無法順利解題。
(二)審題不清,濫用條件
因為審題不仔細,看漏、看錯題中所給條件,導致錯誤解答。對於綜合性問題的解決,考慮不全面,局限於題目中列出的條件,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和信息挖掘能力,忽視所給條件的適用范圍。在解二次方程、二次函數相關題目時,常常會忽略題目中所包含的隱藏條件,例如二次項系數不可為零、根的判別式大於等於零等等。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心理不夠成熟,他們不夠沉著冷靜,尤其是大部分學生會表現出比較馬虎,不夠認真、仔細等心理特徵,在讀題或者審題的時候,還沒有理解清楚題目,就直接動手開始解題,最終導致問題理解不清楚,解答的過程出現錯誤,整個計算結果不正確。
(三)忽視解題的全面性
當數學問題所給的條件變化後,隨之改變的是問題的結果和結論,那麼就需要對題目進行分類討論,全面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和可能得出的結果。通過對問題進行全面的討論、分類,不重不漏,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在條件多變的題目中,學生往往會漏掉其中的一些情況,導致答案的`不完整和錯解。
三、初中數學易錯題的破解策略
(一)教學過程經驗的總結
教師在對某一部分易錯數學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重點講解,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仔細區分混淆概念間的異同,並加以強調,控制預防易錯題的出現。在課堂練習中普遍出現的問題,盡量在課堂上解決,現場批改,及時剖析、及時糾正,加深學生對於易錯題的記憶。堅持教師講課和學生自練相結合,在講解與練習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數學邏輯思維水平。課後結合課堂表現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小結,總結典型性錯誤,客觀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反思教學,引導學生不斷總結經驗,在總結中形成較強的數學解題邏輯能力。
(二)運用範例、比較分類
概念理解不到位、知識遷移能力不強、粗心大意等原因都會造成題目的錯解。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典型錯誤的剖析、錯因的尋找和歸納總結、上好錯題分析課等,發現問題所在,吸取教訓。在單元和章節的學習後,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和原因把錯題進行分類,整理出代表性習題,分析對照正誤解題過程,反思自身學習行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查漏補缺彌補薄弱環節。
四、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易錯題的教學,對學生初中數學易錯知識點的學習和教師易錯題教學有所幫助,可以重新帶領學生回顧復習出錯的知識點和內容,杜絕同類錯誤的再次發生,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解題技巧的掌握,加強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學生的錯題和易錯題,讓他們在改錯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思路和技巧,在此過程中不斷鞏固、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五、參考文獻
[1]李維國.初中數學典型易錯題成因分析[J].甘肅教育,2017(7).
[2]蒯海峰.初中數學典型易錯題的分析及對策[J].中學數學月刊,2016(8).
;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課堂上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
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1、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必須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2、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
3、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
⑶ 數學學習方法及答題技巧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科學.它是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學好數學對於我們每個同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階段,我們就逐漸開始接觸比較難的數學知識了,但是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只要一步一步的學好每一階段的知識,學好數學是並不難的。
進入初中後,在數學課的平時學習中,要做到以下幾點,能夠保證將所學的知識掌握牢固。
1.課前認真預習.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得聽老師講課,通過預習,掌握度要達到百分之八十.帶著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去聽老師講課,來解答這類的問題.預習還可以使聽課的整體效率提高.具體的預習方法:將書上的題目做完,畫出知識點,整個過程大約持續15-20分鍾.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練習冊做完。
2.讓數學課學與練結合.在數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當老師讓同學去黑板上演算時,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如果遇到不懂的難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求甚解.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問題,否則「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3.課後及時復習.寫完作業後對當天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梳理,可以適當地做25分鍾左右的課外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其課外題內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課。
4.單元測驗是為了檢測近期的學習情況.其實分數代表的是你的過去,關鍵的是對於每次考試的總結和吸取教訓,是為了讓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師經常會在沒通知的情況下進行考試,所以要及時做到「課後復習」。
期中期末階段的學習中要將平時的單元檢測卷整理整齊,並且將錯題再做一遍.如果整張試卷考得都不好,那麼可以復印將試卷重做一遍.除試卷外,還可以將作業上的錯題、難題、易錯題重做一遍。
如果想得高分,在選擇、填空、計算題上是不能丟分的。在考數學的時候思想不能開小差,而且遇到難題時不能想「沒考好怎麼辦啊」等內容。在通常情況下,期末考試的難題都是不知道怎麼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種。遇到這種題目要沉著冷靜,利用題目給你的一切條件進行分析。在期中、期末考試中有充足的時間,將自己的速度壓下來,不是越快越好,爭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鍾的時間檢查。
多做題有一定作用,但上課聽講、認真答題及提高准確率、總結經驗才是最重要的。還要將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當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解題思路的獲得,一般要經歷三個步驟:
1.從理解題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數式特點,圖形結構特徵等;
2.從記憶儲存中提取相關的信息,如有關公式,定理,基本模式等;
3.將上述兩組信息進行有效重組,使之成為一個合乎邏輯的和諧結構。
數學的表達,有3種方式:
1.文字語言,即用漢字表達的內容;
2.圖形語言,如幾何的圖形,函數的圖象;
3.符號語言,即用數學符號表達的內容,比如AB∥CD。
在初中學段中,不僅要學好數學知識,同時也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掌握好思想和方法,對數學的學習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中整體與分類、類比與聯想、轉化與化歸和數形結合等不僅僅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思想,同時對您今後的生活也必將起重要的作用。
先來看轉化思想: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在不斷的運動,也就是轉化和變化。在生活中,為了解決一個具體問題,不論它有多復雜,我們都會把它簡單化,熟悉化以後再去解決。體現在數學上也就是要把難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問題,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
如方程的學習中,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習方程的基礎,那麼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可以通過加減消元和代入消元這樣的手段把二元一次方程組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轉化(加減和代入)是手段,消元是目的;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可以通過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在這里,轉化(分解因式)是手段,降次是目的。把未知轉化為已知,把復雜轉化為簡單。同樣,三元一次方程組可以通過加減和代入轉化為二元一次方程組,再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在幾何學習中,三角形是基礎,可能通過連對角線等作輔助線的方法把多邊形轉化為多個三角形進行問題的解決。
所以,在數學學習和生活中都要注意轉化思想的運用,解決問題,轉化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