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6 10:31:46

㈠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哪些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調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調查法又分為問卷法和訪談法。 四、測驗法metric method 用標准化量表對個體心理特徵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來確定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的存在水平。 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應用范圍很廣。 上述四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獨自的優點,但同時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人的心理千變萬化,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僅憑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選用多種方法,使之互相補充。

㈡ 研究兒童心理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心理學最典型的研究方法就是觀察,這門學科就是依靠仔細的觀察建立起來的,觀察是反映客觀事實的主要方法。家長要觀察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選擇,千萬不能無時無刻盯著孩子看,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的。還要求觀察者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方法要結合觀點,只有觀點正確結果才正確。

2、實驗法

為了方便家長的觀察他們會改變孩子的生活條件,看看孩子的心理在不同的環境中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就叫做實驗法。不過這種觀察方法對於3歲一下的兒童不適用,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觀察法與自然結合起來,叫做自然實驗法了。

3、臨床法

臨床法處理心理有問題的兒童的時候,需要從結果往前推算原因,來研究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某些典型的行為,知道原因之後就知道怎麼處理了,漸漸地孩子的心理也就正常了,這對正常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4、測驗的統計法

雖然數量統計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還是可以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就是大家在統計數據的時候,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必須觀察仔細一點。

㈢ 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麼

(一)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
發展的規律性。
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
觀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
2、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
3、由於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4、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
(二)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
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
那麼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
(三)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於發現事件的因果聯系,並可
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
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於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數。其中有些變數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數和獨立變
量。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數。
(四)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望採納

㈣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研究原則:客觀性、發展性、實踐性、系統性、倫理性。

研究方法

1、活動產品分析法。對被試完成的產品進行心理學分析,來了解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活動產品的心理分析是觀察的一種變式。

2、問卷法。一種通過書面回答問題來了解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點等問題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試中同時進行,以便廣泛搜集材料。

3、測驗法。不同於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來考查被試完成某種活動的准備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揭示被試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對某種工作的准備程度。

(4)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㈤ 如何學習心理學考研中的發展心理學

《011—20考研心理學基礎課發展心理學第三章.abc》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C3MVp87M85NQCcdQB9KnQ

提取碼:9xb1

考研心理學基礎課發展心理學第三章

㈥ 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四個基本問題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動物(比較)心理學、兒童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等。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因此,觀察法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方法。發展心理學早期的許多研究大多採用這種方法。

進行觀察研究必須首先進行觀察設計。觀察設計通常包括確定觀察內容。其次是選擇觀察策略。常用的觀察策略有參與觀察策略、取樣觀察策略以及行為核查表策略等。最後是制定觀察記錄表。隨著觀察方法的不斷發展,觀察技術也日益完善。



(6)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運用觀察法研究心理發展,應當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對所要觀察的問題要有基本的了解,觀察目的要明確。例如,研究師生相互作用時,觀察者要深入課堂,觀察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舉手與發言、教師板書與面部表情等。

2、盡量使兒童自然放鬆,處於正常活動狀態之中,不要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已成為觀察者的研究對象。觀察者通過單向玻璃、電視、紗幕、潛視鏡等進行觀察,就是為了使兒童的真實行為不受影響。

㈦ 簡述心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的研究,既有與其他科學研究相同的方法,又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訪談法、問卷法、調查法。這些方法已經成為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大規模的團體能力測驗首先是在西方國家的軍隊中發展起來的。例如,二戰期間,美軍共有900萬官兵接受了能力分類測驗,現在每年有150萬人參加美國防部組織的《軍事機構職業能力系列測驗》。目前,我國用於公務員考試的能力測驗,軍隊中應用的飛行員、駕駛員、坦克乘員的心理檢測,以及官兵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心理健康等的檢測,均採用這些方法。因此,了解和掌握這些研究方法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和探索官兵的基本心理素質和心理活動規律,進行定量的評價和分析是很有幫助的。
(1)觀察法。就是研究者依靠自己視、聽器官,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在運用觀察法時,人們也常常藉助於現代的視聽器材設備,如攝影機、錄像機、錄音機、閉路電視等。觀察又分為縱向觀察、橫斷觀察和隨機觀察。縱向觀察,即選擇一定的對象,進行有目的地系統地追蹤觀察。縱向觀察對研究管理對象的心理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新兵到部隊後,可採用建立「個人心理檔案」的形式,始終不間斷地積累觀察日記和調查資料,分析他們心理發展的情況。這對於掌握士兵心理變化的完整過程,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特別有用。橫斷觀察,即在同一時間內對某一單位的人員心理發展水平進行觀察,並加以比較。隨機觀察,即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偶然機會的觀察。
(2)實驗法。就是通過有目的地控制或改變心理現象發生的條件,從而引起和改變某種心理活動,以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發展規律的方法。如,設置近似實戰的客觀條件,以揭示官兵心理變化的規律。
(3)測驗法。就是適用心理測驗來測量官兵智力水平、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差異的方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比如智力測驗、性格測驗、能力測驗等。
(4)訪談法。就是研究者通過與官兵面對面交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從而了解其心理狀態的方法。訪談法分為有組織的訪談和無組織的訪談兩種。有組織的訪談,是研究者根據預定目標,事先擬定談話提綱,按提綱向對象提出問題。無組織的訪談,雖然也有一定的目標,但談話中沒有嚴密固定的程序,研究者的提問往往涉及較大范圍。
(5)問卷法。就是運用內容表達正確的問卷量表,讓官兵根據個人情況實事求是地自行作出回答的方法。常用的問卷量表有是非法、選擇法、等級排列法三種。是非法是採用"是"與"非"兩種答案的問卷,讓官兵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每個試題作出"是"與"否"的回答。選擇法是要求官兵從並列的兩種(或多種)答案中實事求是地按個人的實際情況選取一種的方法。等級排列法是在問卷中列出可供選擇的多種答案,要求官兵按其重要程度(對自己而言)依次進行排列的一種形式。
(6)調查法。就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間接了解官兵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研究者不能從外部觀察到的官兵內隱的心理活動。

㈧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通過感官或一定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兒童的心理和行為表現,並由此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和規律的一種方法。
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因此,觀察法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方法。發展心理學早期的許多研究大多採用這種方法。例如,達爾文的《一個嬰兒的傳略》和陳鶴琴的《兒童心理學之研究》等都主要是通過觀察法收集資料的。
進行觀察研究必須首先進行觀察設計。觀察設計通常包括如下三個步驟:其一是確定觀察內容。例如,要研究教師期望對師生交往的影響,就需要考慮在什麼樣的學校、在哪個年級和班進行,要觀察哪些現象等等。其次是選擇觀察策略。常用的觀察策略有參與觀察策略、取樣觀察策略以及行為核查表策略等。最後是制定觀察記錄表。隨著觀察方法的不斷發展,觀察技術也日益完善,在制定觀察記錄表時,通常採用觀察代碼系統,它們是為觀察、記錄和隨後分析處理的方便而制定出的一些符號代碼系統。
運用觀察法研究心理發展,應當注意下列幾個問題:①對所要觀察的問題要有基本的了解,觀察目的要明確。例如,研究師生相互作用時,觀察者要深入課堂,觀察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舉手與發言、教師板書與面部表情等。②盡量使兒童自然放鬆,處於正常活動狀態之中,不要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已成為觀察者的研究對象。觀察者通過單向玻璃、電視、紗幕、潛視鏡等進行觀察,就是為了使兒童的真實行為不受影響。③要善於記錄與觀察目的有關的事實,以便事後進行整理分析,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意見。例如,研究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由於學前兒童言語表達方式與成人不同,所以,應避免使用成人語言作記錄。為提高記錄的准確性,可使用小錄音機、錄像機等器材。④觀察者除了觀察兒童一般言行之外,還應分析兒童其它一切有關材料,如作文、日記、各種作業、繪畫、手工製作等。
觀察法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在兒童行為發生的當時,現場進行觀察、記錄,能夠收集到比口頭報告或問卷調查更客觀、全面、准確的資料。當然,觀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觀察資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觀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響,許多發展心理學研究者所希望觀察到的行為的發生有時是難以預測的,因此,採用現場觀察有時難以奏效。此外,觀察法的運用往往需要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較多的時間。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兒童進行口頭交談,了解和收集他們有關心理特徵和行為的數據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訪談法在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它的最大特點在於,整個訪談過程是訪談者與兒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所以,在訪談中,訪談者應爭取掌握訪談過程的主動權,積極影響兒童,盡可能使研究按照預定的計劃開展。訪談法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設計、編制和實施的原則。訪談法的這些特點說明,訪談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觀察法獲得有關兒童的更多、更有價值、更深層的心理活動情況和心理特徵方面的信息,同時,也比觀察法更復雜、更難於掌握。訪談法在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例如,皮亞傑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中,以訪談法作為主要研究工具,輔以其它研究方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訪談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種類。根據訪談內容和過程有無統一的設計要求和結構,訪談法可分為結構訪談和非結構訪談;根據訪談時是否藉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為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
訪談法有許多優點,它能有針對性地收集研究數據,適用於一切具有口頭表達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訪談對象,具有較問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訪談法的局限性首先在於,訪談結果的准確可靠性受訪談者自身的素質影響較大,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費時費力,而且訪談所得資料不易量化。另外,訪談效果也受環境、時間和訪談對象特點的限制。 測驗法是通過測驗量表來研究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一種方法,即採用標准化的題目,按照規定程序,通過測量的方法來收集數據資料。
編制測驗量表需要經過編制測驗題目、預測、項目分析、合成測驗、取得信度與效度資料、建立常模等標准化過程。應用經過標准化的測驗量表對兒童進行測量,將其得分與常模分數相比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兒童的發展水平。測驗法既可用於測查兒童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也可用於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差異。
中國已有一些較好的量表,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中加以選用。下面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測驗的例子。
中國比內測驗。早在1924年已有陸志韋修訂的「中國比納西蒙智力測驗」,1936年進行了第二次修訂,1982年吳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訂,稱作「中國比內測驗」。「中國比內測驗」的內容包括說出物體、辨別圖形、推斷情景、指出缺點、計算等51個項目,分為語言、數學、解題和技巧四類。適用於2—18歲的城鄉男女幼兒、兒童和成人。
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國內常用的韋克斯勒量表包括「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修訂版」(WISC?R)、「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訂版」(WAIS?RC)和「中國—韋氏幼兒智力量表」(C?WYCSI?R)三種,它們都是我國心理學家對相應的韋氏智力量表修訂後提出的修訂版。
瑞文測驗。瑞文測驗是英國心理學家瑞文1938年編制的一種非文字測驗。張厚粲主持修訂的稱為「瑞文標准推理測驗(中國城市修訂版)」,包括五個系列,60個題目。1988年,李丹將瑞文測驗的標准型和彩色型聯合使用,稱為「瑞文測驗—聯合型(RT)」,共六個系列72題。這套測驗適用於5—75歲的幼兒、兒童、成人和老年人。有城市常模和農村常模。
卡特爾16項人格因素量表。這個量表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編制的。英文版中共有187題,每種人格因素含10—13個測題。16種人格因素有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等,這些因素各自獨立,它們的不同組合,構成了一個人的個性。1985年,祝蓓里、戴忠恆等人主持了該量表的修訂工作,並於1988年發表了成人、大學生和中學生男女六個全國常模。
除了上述幾種常用測驗外,在國內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的測驗還有畫人測驗、中小學生團體智力篩選測驗、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超常兒童認知測驗、丹佛發展篩選測驗、艾森克人格問卷、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808神經類型測驗表等。
測驗法的優點主要表現在測驗量表的編制十分嚴謹,結果處理方便,量表有現成的常模,可以直接進行對比研究。量表的種類較多,可以適應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測驗法存在的不足是使用靈活性差,對主試的要求較高,結果難以進行定性分析,被試的成績也可能受練習、測驗經驗的影響等。所以,測驗法和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其它方法一樣,只是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方法之一,還應與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實驗法是指對研究的某些變數進行操縱和控制,創設一定的情境,以探討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和規律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是發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於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類型。
實驗室實驗是在專門的實驗室內,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研究心理發展的一種方法。例如,對嬰兒顏色知覺的研究可以採用實驗方法。在研究中,研究者先讓3個月和4個月的嬰兒對一480毫微米波長的藍色形成習慣化,然後再向他們呈現450毫微米波長的藍色或者510毫微米波長的綠色。結果發現,這後兩個刺激與原來習慣化的刺激,在波長上都相差30毫微米,但嬰兒對450毫微米波長的藍光沒有表現出去習慣化,而對510毫微米波長的綠色表現出了去習慣化。這表明,嬰兒和成人一樣,是按顏色的不同類別作出反應的。
實驗室研究的特點是隨機取樣和隨機安排,保證樣本的代表性及不同被試組間的可比性,排除了順序效應等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它可以對實驗情境和實驗條件進行嚴密的控制。研究者在實驗中處於主動地位。另外,其結果記錄也客觀、准確,便於進行定量分析。在實驗室研究中,還可以大量使用有關專門儀器來呈現刺激和記錄實驗結果,這就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科學性。
實驗室實驗能夠嚴格控制和操縱變數,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這是實驗室實驗區別
於其它研究方法的根本特點和優勢。可是,也正是由於實驗室研究能精密地控制實驗條件,就使它與兒童實際生活相脫離。如幼兒在實驗室中往往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實驗室研究很難用於研究一些復雜的心理現象,如在青少年的道德發展研究中,被試容易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實驗,而很難表達真情實感。與實驗室研究相對應的是現場實驗,即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進行的實驗研究。例如,在一項「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現場實驗中,研究者為了探討開設思維訓練課與開展創造性活動對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作用,選擇了條件大致相同的同年級各三個班,甲、乙班為實驗班,丙班為對照班。實驗時,甲班每周開設一節思維訓練課,一學期開展十次創造性活動,乙班一學期開展十次創造性活動,丙班則既不開設思維訓練課也不開展創造性活動。學期初對三個班進行創造性思維測試,學期末用類似的測驗對三個班學生進行復試,以檢驗實驗效果。初次成績,三班得分無顯著差異,復試成績以甲班最好,乙班次之,丙班最差。該現場研究證明,開展創造性活動有力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既開展創造性活動,又開設思維訓練課,則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更大的效果。
現場實驗的特點在於實驗的整體情境是自然的,但是對某些或某種條件則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控制。由於在現場實驗中既盡量控制了各種變數,又保持了現場的自然性,因而能較好地同時保證研究具有較高的內部和外部效度。當然,也正是由於現場實驗更接近自然,自然環境的復雜性也給現場實驗的實施帶來了困難。例如,現場研究的背景較難以控制和把握,由於其環境是開放、動態的,社會生活背景中的政治、文化等因素將會明顯地影響現場實驗的結果。另外,由於現場實驗難以採用隨機方式,所以樣本的代表性也不易控制。還有,現場實驗費時費力,費用高,所需技能也較復雜,這些都是採用現場實驗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在具體研究中,究竟是採用實驗室實驗還是採用現場實驗,要根據研究目的來確定。一般認為,對於可以或必須在實驗室情境中獲得或產生的心理、行為現象(如兒童的視覺、聽覺、記憶等),可在實驗室情境中進行,而對兒童的某些社會性行為或復雜的認知過程則在現場情境中進行研究為好。從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來看,二者有融合的趨勢。實驗室實驗在情境設置上趨向接近真實環境,實驗設備與主試甚至都置於被試不易覺察的地方或加以隱蔽,以使被試反應自然。現場實驗則趨向使用巧妙的程序設計,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以操縱、控制變數和記錄行為反應。
微觀發生學設計(microgenetic design)
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設計方法, 它關注心理發展的變化過程,突破了傳統設計中只觀測發展變化結果的現象,加深了研究者對發展的理解。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被子床單不曬有什麼方法 瀏覽:916
常用的hiv檢測方法有自我檢測嗎 瀏覽:532
廁所堵塞風水解決方法 瀏覽:354
仰卧起坐板使用方法 瀏覽:859
如何控制自己不做夢的方法 瀏覽:729
計算機常用單位的換算方法有 瀏覽:494
天正套坐標最簡單方法步驟視頻 瀏覽:872
兩歲寶寶快速入睡方法 瀏覽:747
垂盆草種植方法 瀏覽:556
筆記本爆盤解決方法 瀏覽:161
led樹燈連接方法 瀏覽:855
高壓線檢測方法設備 瀏覽:574
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方法的執行錯在哪裡 瀏覽:479
急性前列腺炎佳治療方法 瀏覽:833
薄膜電容放大器檢測方法 瀏覽:401
植物洗發上色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46
如何判斷選擇什麼檢驗方法 瀏覽:120
盆底肌磁刺激治療方法 瀏覽:783
滑梯繩索安裝方法 瀏覽:579
礦泉水瓶怎麼做口罩的方法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