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幼兒舞蹈的方法是哪些
答:給幼兒排練確實與大人不同,要用他們的語言讓他們能懂的話去進行。首先,模仿是第一位。因此要求老師把動作準確的模仿到位,以便孩子一看就懂。在模仿過程中加上語言。比如你說到送胯,送胯這個詞對幼兒不適宜。因為送胯有各種各樣的,我不知道你指的是哪種風格的送胯?在動作中,你可以說把胯頂出去、頂到哪個方位。比如用兒童的話說,吸腿就說用膝蓋去找胸;比如雙方朝天?你就說兩個手朝天舉、胳膊找耳朵、後背就可以直立了等等。不同的動作有不同的解釋,總之要讓兒童明白。 答: 一、准確:無論講解還是傳遞知識,教師的准確性最重要。 二、生動: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孩子的興趣,從而減少舞蹈訓練中的痛苦部分。語言要做到: 1、精煉:教師的話要盡量准確、簡單,不能啰唆,否則孩子的興趣就會降低。 2、親切: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不能過於嚴厲,過於生硬,孩子易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所以老師要有耐心。 3、身授:老師要全面示範,待孩子熟悉後可以逐步簡化動作示範,最後讓幼兒自己完成動作。 答:幼兒是在發展身體的階段,因此在訓練當中應該注意孩子的骨骼的生長,肌肉的發育等等。少年兒童的訓練,不應照搬在幼兒的身上。但幼兒可以做一些站姿、坐姿簡單柔韌性的練習。比如坐在地面上劃劃小船;做做小元寶,趴地上做小燕子飛;躺在地上做做腿的延伸和勾綳。大量的舞蹈訓練應該在幼兒舞蹈作品中以正確的舞蹈動作姿態來訓練孩子。使幼兒在表演舞蹈過程中能夠有正確的舞蹈姿勢。一頭、一足都應該有準確的誤導姿態以達到訓練的目的。 答:教幼兒舞蹈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啟發法:讓幼兒自己想像,自己表現; 2)示範法:教師完整或部分難點動作師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3)練習法:讓幼兒自己做動作,教師指導; 4)分解組合法:把動作中重點、難點以及基本動作先分解再組合; 5)觀察模仿法:教師作師范,幼兒跟學; 6)游戲法:用游戲的口吻和形式進行舞蹈教學; 7)個別教學法:對幼兒進行個別教練,因材施教; 8)講解、提示、口令法:用語言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掌握和表達舞蹈的內容。 答:首先要看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如果是普及的舞蹈我們應該選擇小的兒歌,讓孩子邊唱邊說邊跳。小班的話更應該以律動為主,這樣就能啟發孩子的興趣。當然有個別的孩子不願意學舞蹈,那麼也要尊重他的個性發展,也許他喜歡美術和運動,那麼由他自己選擇。 答:20多年我的排練經驗,舞蹈班的孩子不但在舞蹈上學習有很大得好處,對於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往往幼兒園其他班都在流感,唯獨舞蹈班的孩子很健康,就在於他們經常運動。對於身體弱的孩子,我們在排練中要注意照顧,多喝水,及時添補衣服,跳舞前把衣服脫了,出汗了不要馬上出去吹風等等。經過舞蹈的訓練她的身體會慢慢的好起來,比不參加舞蹈會好的多。你可以這樣去說服家長。
2. 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我
芭蕾基本功的分為三大類:地面素質訓練練習、把上練習、把下練習。
1、地面練習包括:
綳腳背練習:足尖美麗的秘密在於腳背——腳踝到腳趾間的腳面。綳起足尖時,腳背會突起成一個拱形的弧,美麗的芭蕾腳背會有一個令人驚艷的拱弧。
曲腳:坐在地板上,雙腿置於身前,膝蓋綳直。(如果你的小腿肌肉太緊,身體可以稍稍向後傾斜,用肘部支撐你的後背。)彎腳,往身體方向拉伸腳趾。腳尖綳直向上,腳跟離地也沒有關系。
曲踝:向下曲腳踝,腳跟緊貼地面,腳尖綳直向前,(很多舞蹈老師管這種姿勢叫「阿拉丁腳」,因為這時的腳很像阿拉丁神燈。)盡可能得彎曲踝關節,雙腳向前綳直。
綳腳尖:腳趾向下綳直,成為雙腳彎曲弧的一個延伸。盡量地向外伸展,線條盡可能地拉長。保持這樣的姿勢幾秒鍾。如果感覺腳抽筋,可以放鬆一下。
地面素質練習還包括:勾腳背、盤腳壓胯、仰卧吸腿、側卧旁吸腿、俯卧後吸腿、腰部訓練、仰卧前大踢腿、壓腿、踢腿、下腰等等;
2、把上練習:擦地練習、蹲步練習及壓腿練習,塑造姿態美的主要手段;
3、把下練習:手位與腳位的訓練,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動、腳做劃圓等動作,還有步伐和足尖的訓練。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
芭蕾藝術孕育在義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紀後期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十八世紀在法國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歷史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列國影響很大,傳布極廣,至今已成為世界列國都全力成長的一種藝術形式了。
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足尖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
2、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
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
3、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2)舞蹈坐姿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芭蕾的肢體語言:
一、腳部的五個基本位置:
第一位:兩腳跟緊靠在一直線上,腳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兩腳跟相距一足的長度,腳部向外扭開,兩足在一直線上;
第三位:兩腳跟前後重疊放置,足尖向外張開;
第四位:兩腳前後保持一足的距離,兩足趾踵相對成兩直線,腿向外轉;
第五位:兩腳前後重疊,兩足趾踵互觸,腿向外轉;
二、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諾娃派(俄國派)
第一位:雙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圓;
第二位:雙手在旁側伸,在視線范圍內,手心向內;
第三位:雙手上舉在頭上方的視線內;
2.卻革底派(義大利派)
第一位:雙手垂下成自然圓,手指輕觸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雙手在旁側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體前手心向內,另一手在旁側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體前與橫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後同時上舉在頭的上方。(在做這些動作時,臀部不得扭動,不然會被認為失禮,不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