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雞內金的炮製方法介紹
1、凈制:洗凈。
2、醋制:取凈雞內金,壓碎,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噴醋,取出,乾燥。每雞內金100千克,用醋15千克。
3、炒制:(1)取凈雞內金,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取出,放涼。(2)取潔凈的雞內金,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黃黑色,取出,放涼即得。
4、燙制:取砂子置鍋內,用中火炒熱,加入整碎分開的凈雞內金,拌炒至鼓起,酥脆,取出,篩去砂子,放涼。
5、制炭:取凈雞內金,清炒至焦黑色。
6、酒制:取原葯材用溫水浸1―2小時。
二、中葯雞內金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1、雞內金陳皮粥
雞內金可以和中葯陳皮搭配在一起煮粥喝,再用它們煮粥的時候,需要准備乾燥以後的雞內金6克,陳皮三克砂仁15克,把准備好的三種中葯材,全部研成細末,再准備50克大米,把大米淘洗干凈以後入鍋加清水煮至成粥,然後加入腌好的雞內金。油墨,再加入白糖調味,調勻以後食用能養胃健脾提高消化功能。
2、雞內金山葯蜂蜜飲
雞內金還可以和山葯搭配在一起,加入蜂蜜調製成飲品供人們食用,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准備山葯片30克雞內金10克,把它們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煎制,煎好以後的湯汁取出,再加入適量蜂蜜調味,然後直接飲用,它能健胃消食也能預防胃熱和胃潰瘍。
3、雞內金山葯餅
雞內金還可以和山葯搭配的一起煎餅吃,在做的時候需要准備干山葯100克,雞內金30克,把它們一起研成細粉末,再與500克白麵粉放在一起調勻加水合成面團,放入適量的黑芝麻和白糖製成薄薄的餅皮,然後入鍋把餅煎熟,每天食用一張能預防小兒疳積也能預防人類的貧血和缺鈣。
4、雞內金紅豆餅
茯苓、山楂、陳皮一起放在鍋里,加清水,滾了以後轉小火煮30分鍾,留200ml葯汁備用。(多餘的葯汁可以直接喝,茯苓等材料也可以放在杯里繼續用開水沖泡),葯汁放涼後,和過篩的糯米粉、粘米粉、澄粉、雞內金粉和糖混合,取一容器,抹點油,將麵糊倒入,蒙上保鮮膜,再用牙簽扎些小孔,入微波爐中火2分鍾,取出攪拌,再中火1分鍾,攪拌,最後再中火1分鍾就可以了,盤子里倒些椰絲,手上抹油,將面團在椰絲里滾一圈,味道會更好。
5、雞內金羊肉煲
羊肉洗凈切塊,雞內金、紅棗、乾薑洗凈浸透,蔥切段,羊肉放入鍋中炒至干身,倒出洗凈,取瓦煲一個,將羊肉、雞內金、紅棗、乾薑、蔥段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紹酒用中火煲約2小時,調入精鹽、味精這道菜就做好了。
6、雞內金炒青菜
雞內金雖然是一種葯物,但是同時它也是雞的一部分,可以和一些蔬菜炒在一起,既能補充到營養物質,對我們的身體來說也是非常健康的。
7、白術雞內金粥
雞內金20克,乾薑十克,白術35克,紅棗四粒,白糖25克,大米150克。先要把雞內金炒熟後磨成細粉,白術泡透後切成片,將水分炒干之後磨成粉,關鍵洗凈後切片,紅棗洗凈去核,大米清洗干凈,將除了白糖之外的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倒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沸之後轉小火,半個小時後加入適量的白糖即可。
白術雞內金粥這有健脾益氣,暖胃止痛的效果,非常適合慢性胃炎患者服用。
8、生吃
雞內金也是可以生吃的,這樣能給我們的身體補充到更加多的營養物質,對我們的身體也是非常好的。不過雞內金比較硬,很難生吃,口感也不佳,因此不建議生食雞內金。
三、雞內金怎麼給寶寶吃
雞內金可以治療小兒遺尿和消化不良腹瀉,不過對寶寶而言,由於雞內金氣味較腥,味道也偏苦澀,直介面服的話比較難以下咽。另外,寶寶的胃腸道消化系統本身並不是特別的完善,服用劑量也不好掌握,因此一般需要對雞內金進行處理。雞內金的處理方法如下:
1、曬干
雞內金曬干以後,需要再放至太陽下暴曬。暴曬的作用一是利用紫外線殺菌,二是充分乾燥,為將來研粉作準備。一定要曬到焦脆為止,用手一折即能折斷。
2、研磨成粉
乾燥完成以後,用研磨機將干透後的雞內金研磨成粉,並過120目篩,以確保粉的細膩。粉不細的話則不易消化,消食效果也不會好。一般來說,個人在家裡操作不容易做到如此細的粉,可以到農貿市場花點錢找專門的研磨機器來磨粉。
一般將研磨出的雞內金粉沖泡即可給寶寶吃,還可以搭配米粥調和後再喂給寶寶,不過也可以選擇製成雞內金膠囊給寶寶服用。
3、裝填雞內金膠囊
雞內金粉研好以後,根據粉量的多少到葯店購買一些空膠囊殼(就是普通膠丸的外殼),將雞內金粉裝入膠囊殼內。注意,由於雞內金氣味較腥,味道也偏苦澀,直介面服的話比較難以下咽。另外,服用劑量也沒有做成膠囊這樣好掌握。
溫馨提示:雞內金葯劑葯性很強,一定不能讓寶寶直接服用,也不宜長期服用,寶寶們的脾胃處於相當脆弱的狀況,即使按上述方法也未必適合所有寶寶,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方可服用。
B. 嬰兒吃積食了怎麼辦
一、寶寶積食的症狀 寶寶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 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等症狀。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症狀,那就是積食(消化不良)的表現了。 二、積食的飲食療法 如果寶寶太小,可將3~5個雞內金焙乾,研成粉末,熬水或熬粥喝2~3天/次。情況嚴重者可適當增加數次。 以下是一些對付積食的偏方: 1、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鍾,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2、山葯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干山葯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葯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3、白蘿卜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鍾,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4、取3克白蔻,用保溫杯泡水飲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傷食。 5、吃生冷果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 6、用一把干稻草煎濃湯飲服,可治吃牛肉過多而引起的傷食。 7、因吃谷類食物過多引起厭食、腹部脹痛者,可取10克麥芽、30克神曲、10克炒蘿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8、吃麵食品引起的傷食,可將12克蘿卜子炒熟搗爛後煎水飲服,即可逐漸治癒。 9、當吃麵食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0克麥芽煎水飲服,每日1劑,分3次服。 10、荸薺蘿卜助消化:取20隻生荸薺、250克蘿卜,搗爛擠汁熱服,能幫助消化。 1 1、檳榔焦三仙消食: 取10克檳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合稱「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飲服,消食效果好。 1 2、蠶豆皮助消化:炒焦蠶豆皮泡水代茶飲用,能促進消化,健胃止渴。 1 3、兒童飯前飲水助消化:飯前1小時左右讓孩子飲1杯水,可以及時補充到全身各細胞組織,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夠的消化液,有益於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 1 4、高粱治小兒消化不良: 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黃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餘的殼,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1 5、鍋巴消食:常食少量鍋巴能消積食、止泄瀉、治脾胃虛寒。中醫以鍋巴為主葯配製的「鍋焦丸」就專治小兒消化不良。 1 6、胡椒大棗助消化:10粒胡椒搗成粉狀,與10枚去核大棗、5片生薑一起煎湯服,有助於消化。 1 7、胡蘿卜治小兒消化不良:取150克胡蘿卜,切片煎服,每日數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1 8、黃瓜豆腐治小兒消化不良:將250克黃瓜與500克豆腐一同加水煮熟,適量飲湯吃瓜,每日多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 1 9、桔皮生薑消食: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塊生薑與適量的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可治消化不良、 20、檸檬治消化不良:用適量腌檸檬,送服稀粥。早晚各1次,可治消化不良。 2 1、山楂麥芽消食法: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麥芽,加水煎服,可治積食及消化不良。 2 2、雞蛋傷食的寶寶,可用醋一湯匙兌米湯喝;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寶寶覺得惡心時,可喝幾口醋,小口、慢咽會覺得舒服些。 三、積食的按摩療法 1、捏脊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卧。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 3、摩湧泉 足底心即是湧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湧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 四、積食的葯物治療(一歲以上的寶寶) 1、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後,引起肚腹脹滿,惡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乾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於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後服用。 2、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包裝:每支10ml。 用法:小於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