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進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監測哪些內容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監測包括:一般的監測如判斷意識、瞳孔的大小和對光反射、肢體的活動度及肌張力,以及語言、精神狀態等判定,以GCS記分法為主,小於或等於8分為腦功能嚴重受損。而嚴格的監測指標包括:
(1)神經電生理監測:①腦電圖:本質是大腦皮質神經元自發放電的總和,應用於腦炎、肝性腦病的早期診斷、血管性腦病、腦損傷、大腦彌漫性病變、代謝性腦病的功能評價,作為腦死亡的診斷標准之一,癲癇的診斷分型和治療等。②誘發電位:是神經系統對感覺刺激的電反應,可監測病情發展的整個過程。但目前主要用於手術治療中的監護。誘發電位主要有: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和體感誘發電位。
(2)腦血流灌注監測:神經系統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依賴於充足的腦血流灌注。①腦血流量(CBF)監測:NO飽和試驗;133Xe清除試驗;133Xe增強CT檢查;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②內壓監測:據國外資料統計,顱內壓<29cmH0可改善預後。③腦血流速度和腦血管管徑的監測:經顱多普勒(TCD)、激光多普勒血流儀(LDF)等。
(3)腦代謝監測:①頸靜脈氧飽和度試驗:通過頸靜脈內置入標准導管和光纖氧測量導管間斷或連續地測定氧含量,通過公式計算腦氧代謝率、②近紅外線光譜:無創監測腦組織氧代謝情況。③磁共振波譜:創性活體內選擇性定位檢測細胞的代謝信號、0可改善預後。③腦血流速度和腦血管管徑的監測:經顱多普勒(TCD)、激光多普勒血流儀(LD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