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黃菌的種植方法
三黃菌又叫桑黃菌、桑上寄生、桑臣、樹雞、胡孫眼,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黑龍江、吉林、台灣等地。桑黃菌中含有桑黃菌多糖、萜類、多肽及多種微量元素,並含有相當數量的活性成分,對人體有補益、抗腫瘤、抗氧化、保護肝臟、抗前列腺增生等諸多作用,是食葯用菌中獨樹一幟的品種。三黃菌的種植技術如下:
(1)菌種制備:採取菇木分離或組織分離技術獲得純菌種,採用穀粒基質製作二級種。
(2)菌材選擇:首選桑樹、樺樹、柞木等有利於桑黃菌著生和生長的闊葉樹種,尤以前兩種為主。將木段充分曬干備用;木段投入營養水中泡透 (營養水基本配方:蔗糖6kg克,復合肥5kg,麥麩20kg,石灰粉 2kg,三維精素 0.12kg,水1000kg);配製封口材料(桑枝木屑55kg,麥麩45kg克,石灰粉1kg,石膏粉2kg)。根據滅菌方式,將泡好的菌材裝入聚丙烯塑袋或低壓聚乙烯塑袋。
(3)滅菌接種:裝袋或包紮好的段木,即可滅菌處理,高壓滅菌時間可較常規延長30%左右,常壓滅菌延長50%左右,並待降溫後再打開滅菌室,以確保效果。
(4)培養發菌:培養室清理後噴灑兩遍300倍賽百、一遍1000倍氯氰菊酯等葯物。溫度保持在11-25℃,濕度為70%左右,完全避光;桑黃菌的菌絲長速很慢,故培養室的通氣量不要大。出菇以前,每天的檢查或觀察進出時的排換氣即可滿足菌絲需要。
(5)出菇管理:出菇可在大棚內進行,但不可與平菇等品種共處一室;溫度調控至 22-25 ℃,濕度調控至80%~95%,子實體生長期間,良好的通風是主要條件之一,二氧化碳濃度大約在0.05-0.1%,繼續升高就會抑制子實體正常發育。每天大約需要 14小時開燈,光照強度約在 1000勒克斯以下。
(6)採收:現蕾後,正常條件下約40天左右,桑黃子實體即可達到成熟,使用鋒利剪刀將其從基部切下即可,有時可能需要帶下一塊樹皮組織,曬制前將之剔除即可。
拓展資料
三黃菌的作用與功效
(1)保護肝臟:桑黃菌含有豐富的多糖體、三萜類和超氧歧化酵素等,這幾種成分對於保護肝臟,對於酒精肝,預防肝硬化還有肝腹水等,可以促進肝細胞的生長,可以促進多種肝臟方面的疾病。
(2)抗癌作用:桑黃菌的抗癌作用還是很不錯的。對於癌症病人經常做一些化療放療等,這些放療化療的風險可以通過服用野生桑黃來調節改善。桑黃菌可以減輕放化療的風險,尤其是對於癌症病人放化療集體的損傷,緩解疼痛,能夠阻止癌變的進一步惡變都有很大的用處。
(3)降血糖血脂:中老年人經常會出現三高,血糖高血脂高等情況,其實通過野生桑黃菌可以讓體內的血糖降低,也能夠防止動脈硬化,尤其是對於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還有預防冠心病、腦血栓等。
(4)控制尿酸:風濕性關節炎也是好多中老年人都會引起的疾病。痛風是一種常見復雜的關節性疾病,痛風患者也會在晚上經常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痛,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等。桑黃菌可以有效控制尿酸,對一些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