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初中常用的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舉例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輪搜謹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
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後結臘基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後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出結論。
②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就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觀點的正確。在兩事物之間,只需要有類似之點,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從而論證一個比較抽象的事理。它是一種特殊的論證方法。比喻者與被比喻者之間類相異而理相同。
⑤歸納論證,也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論據是關於特殊事實的命題,論題則為一般性的原理,整個論證體現了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程。
由於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的邏輯性質不同,完全歸納論證能夠確定論據與論題間的必然聯系,即由真實論據能夠確定論題為真
⑥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漏畢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
B. 有什麼論證方法
《普通邏輯學》說: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選言證法」、「分解法」、「例證法」、「類比法」和「喻證法」。
論述一:引證法
引證法,又稱「直接演繹法」,它是引用一些已為人們認同的真實判斷,運用演繹推理形式從論據直接確立論題的真實性或虛假性的論證方法。
引證法是論證中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馬克思主義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准。因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真理的標准只能是社會實踐;而馬克思主義本身不是實踐,而僅僅是實踐的產物;所以,馬克思主義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准」,這個簡單的論證運用的是第二格AEE式三段論,雖然論據只有兩句話,但邏輯性很強,因為三段論是必然性推理,而論據的真實性也是無可懷疑的。
引證法的一般模式是:
提示:上式中a,b等是作為論據的判斷;「>」表示由這些論據可以邏輯地推出p。
除了「三段論」外,引證法經常運用的推理形式還有「假言推理」等。
權威的言論常常是人們引用的論據。對權威要做具體分析,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科學、學術上的權威,由於有豐富經驗和真知灼見,他們的言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但一種觀點之所以是真理,是因為它經得住實踐的檢驗,而不是因為它是權威說過的。因此,對任何權威都不能盲從,權威也會犯錯誤,尤其是在他們不熟悉的領域。
論述二:反證法
反證法是通過證明與論題相矛盾的論斷為假,然後根據排中律確定論題為真的論證方法。
例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因為旗幟問題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丟掉這面旗幟,實際上就是根本否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已被實踐充分證明了的正確路線,就是要放棄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絕對不會同意的」。
反證法的一般步驟是:
第一步:設立反論題——要證明一個論題「p」為真,就先假定一個與「p」相矛盾的判斷「非p」為真。
第二步:歸謬推演——從反論題出發,加上其它明顯為真的判斷,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明顯虛假的結論「q」來(如果非p,那麼q)。
第三步:證明反論題為假——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後件式,由「q」為假,可以必然推出「非p」為假。
第四步:證明論題為真——根據排中律,「p」和「非p」不可同假,「非p」為假,「p」就必然為真。
上述步驟的基本模式是:
從思維過程分析,反證法總要有上述四個步驟,但在反證法的語言表達中,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過程。
例如,上例就省略了第三、第四步的語言表達。
反證法是一種常用的間接論證方法。
論述三:歸謬法
歸謬法是一種常用的反駁方法。
這種方法由被反駁的判斷(對方的論題或論據)合乎邏輯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從而揭露它的虛假性。
例如,「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題,不但經不住事實(歷史的和現實的)檢驗,而且也經不住邏輯的推敲。試想,如果「逆境有利出人才」的命題能夠成立,那麼我們為了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就應該為青少年去創造「逆境」了,如此推演下去,「改善辦學條件」、「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不都反而不利出人才了嗎?真是荒謬之極!
歸謬法的一般步驟是:
第一步:要證明一個論題「p」為假,就先假定「p」為真。
第二步:從「p」出發,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明顯虛假的結論「q」。
第三步: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後件式,由「q」為假,必然推出「p」為假。
上述步驟的基本模式是:
歸謬法所使用的主要推理形式是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後件式,這是它與反證法相同之處。它們的不同之處是:反證法的目的是確立「p」為真,而歸謬法的目的是為了確定「p」為假;反證法在運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得出「非p假」的結論後,還要根據排中律推斷「p」為真(盡管在語言表達中這一步可以省略),而歸謬法在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得出「p假」的結論時,就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