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就業問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就業問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發布時間:2025-07-09 00:54:36

A. 大學生就業問題及解決方案。

目前國內做的好的是諾姆四達的,你可以搜下,從這方面了解比較好。

NormStar還把中國人才測評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成果,包括r內部的測評項目服務經驗以及工具手冊等專屬知識整理出版為一套書。你可以參考下,挺全的。

《人才測評概論》是總攬性、綱要性的,主要是搭建人才測評的理論框架,回答人才測評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提出解決人才測評實踐問題的原則性觀點。

《人才測評操作實務》是為解決人才測評實踐活動的操作問題而設計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參考性。在《人才測評實務》這本書中,首先對人才測評的基本流程進行了系統的介紹,然後重點介紹了心理測驗、筆試、面試、評價中心技術、多源反饋調查技術、履歷分析技術等幾種最常用的人才測評工具與方法的操作實務細節,對於實際工作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人才測評案例集》主要介紹了企業組織中應用人才測評的經典案例,具有啟發性和借鑒性。《人才測評案例集》介紹了中國本土企業(包括在華跨國公司)在人才測評方面應用的實際經驗和成果,向讀者展示出了人才測評在人力資源管理,特別是在招聘甄選、晉升選拔、後備人才選拔與培養、培訓與發展、績效考核等領域應用的獨特魅力。

B.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世紀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萬人預計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 45萬人,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可以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1]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短短幾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23年212萬,24年達到28萬,25年將超過3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2]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布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占總人數的63%,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3]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准,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著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4]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閑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煉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准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局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范就業市場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范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煉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范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C. 就業力的面對大學生就業力的培養研究

雖然大學教育不等同於職業教育,更不應窄化為職業教育,但國內外均十分關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在先進國家和快速發展中的國家,為了因應社會發展之大幅高級人力需求,均出現不斷擴充大學教育數量,同時也改變了大學教育的菁英本質,而走向大眾化、普及化之發展方向。這種發展確實反映出現今比以往需要更充沛的高等專門人才,以協助社會與經濟之賡續發展。尤其當前知識經濟的根基更在於人才培育,所以我國大學教育之快速擴充亦朝向大眾化、普及化發展,基本上符合我國社會的實際需要與國際趨勢潮流。
但在此一同時,國內外均出現高度關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甚至於引發關於大學教育應更朝向職業教育方向傾斜的言論,尤有進者,甚至提出大學畢業即就業的強烈職業教育主張。 然而,是否大學教育基於就業目的而窄化為職業教育,便可保證大學畢業生之充分就業並配合產業發展的需要?這確實已引發更多的爭論。當前知識經濟所需人才往往強調更為廣博、具有創意、會持續學習,與他人共同合作與相處能力的重要性,但上述以就業為目的之大學教育取向則更注重職業技能的養成,專業領域之下的特定技術能力培養,是其所強調的重點。
知識經濟的產業本質變化甚為快速,所需人才並非局限於專業領域之特定技術能力,尤其新產業和新的工作機會更是很難事先預測,這些新產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通常在於他們能力之可調適性,能夠轉化先前既有知識的能力,被認為是最為關鍵。
因此,大學教育不應過度窄化為只基於就業的目的,否則最後可能也達不到就業的目的。但本文強調應提升的是大學生就業力(employability skills),而不是只拘泥於大學職業教育之就業(employment)而已,因且本文建議,大學生就業力應是衡量大學績效的一項新指標。 一般而言,就業(employment)關注的通常是大學畢業生在一特定短期內(3個月、6個月)能否找到工作,進入職場服務;相對地,就業力(employability)關注的是在一專業領域的長期生涯發展,甚至可轉換至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能力之培養,因此,並不狹隘地只注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而已,而是重視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即使其所學在勞力市場或職場上已趨飽和,仍可產生外溢效果而有能力轉移至其他專業領域就業與生涯發展。
從勞動市場的角度來看,良好質量的高等教育導致學生獲得良好的工作,或者在勞動市場困難未能吸收之時,也會造成學生具備就業力(Knight, 2001)。就業力與「就業「(employment)不同,它關注於質量,試圖測量高等教育機構對學生就業力做成的貢獻;透過測量新的畢業生就業率(employment rates)只是廣泛的表徵,但就業力可界定為個別學生習得的重要本質。
因此,就業不等於就業力,我們應從關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擴展至「就業力「,同時大學生就業力也可成為衡量大學績效的一項有用指標。 大學生就業力在很多國家已成為重要的核心課題(Cranmer, 2006)。自198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開始資助一些旨在支持就業力能力(employability skills)的發展方案,例如「培養能力之高等教育「方案(Higher Ecation for Capability,1988),影響所及,諸如溝通、數字運算、信息科技,以及學會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等核心技能的發展,被認為是大學所有科目中之共同核心目標。
澳大利亞則要求大學生畢業時必須具備一些「普遍接受「(general accepted)的特質(attributes)。紐西蘭在征詢教育和產業專家意見後,則發展出一些衡量大學生能力的准則,譬如國家文憑架構(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NQF)。
在加拿大和美國,有一些大學引進的「關鍵技能「(critical skills),在加拿大將之視為是高級人力在生涯發展中所必要的能力;加拿大和美國均透過工作本位(work-based)/工作有關(work-related)之學習指標,來評量學生的能力。
丹麥文憑架構(Qualifications Framework)亦要求大學生達到「能力檔案「(competence profile)之要求。在芬蘭,能力(skills)科目是可供大學生修習的科目,並且統整融入於課程和學生的個人學習計劃之中。南非的國家文憑架構(NQF)則包括關鍵和特定二組有助於大學畢業生個人發展和社會與經濟發展之習得能力。
前述國家例子顯示,不同國家對「就業力「(employability)的內涵界定有所不同,但在強調大學生就業力的一些關鍵能力則有共通之處。
在釐清就業力之定義後,以下從國際相關調查來看大學生的就業力。 英、歐、日三地「就業力「調查結果
Brennan et al.,(2001)曾針對英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和日本的大學畢業生進行調查,這些受調查國家的大學畢業生,被要求針對36項能力(competencies)評定他們畢業時具備的程度。這36項能力涵蓋與特定技能和知識有關的能力(例如,特定領域的理論性知識、特定領域的經驗/實務方法知識、了解復雜社會、組織和技術體系),更為廣博的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例如,問題解決能力、分析能力、口頭表達技能)及行為/態度上的特質(例如:主動性、適應性、批判思考、領導)。
此項調查結果發現,被英國、歐洲其他國家及日本大學畢業生列為畢業時所擁有的前十項能力如表一所示:
表一:大學生畢業時自己評定的必須具備的能力排名 排名 英國 歐洲其他國家 日本 1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 忠誠與整合 2 工作獨立性 集中力 集中力 3 書寫溝通技能 工作獨立性 適應性 4 團隊工作能力 書寫溝通技能 個人全心投入 5 壓力下工作 忠誠與整合 學習能力 6 正確性、專注細節 特定領域的理論性知識 特定領域的理論性知識 7 集中力 個人全心投入 工作適應力 8 口語溝通能力 批判性思考 原創性 9 問題解決能力 適應性 容忍性 10 原則性 容忍性 團隊工作能力 11 適應性 12 容忍能力 如果以英國為例,此項調查發現攻讀不同領域的大學畢業生,在評定自己具有一些重要技能的程度(5分是最高,1分是最低)可見諸於表二。
表二英國不同領域大學畢業生具有一些重要能力的程度 項目
領域 溝通 電腦技能 團隊工作 增進個人表現 問題解決 算數能力 教育 4.2 3.0 4.1 4.2 3.7 3.6 人文/藝術 4.1 2.9 3.7 4.1 3.7 3.0 社會科學 4.1 3.2 2.8 4.0 3.7 3.5 法律 4.2 2.8 3.8 4.1 4.2 3.3 自然科學 3.8 3.2 3.8 4.0 4.0 4.0 數學/電腦 3.6 4.2 3.9 3.9 4.1 4.2 工程學 3.7 3.6 3.9 3.8 3.9 4.0 醫學科學 3.9 2.7 3.8 3.9 3.7 3.3 商業行政 4.0 3.2 3.8 4.0 3.8 3.5 至於表三則舉述英國與一些其他歐洲國家大學畢業生具有的主要技能之比較。
表三大學畢業生具有一些主要技能之跨國比較 項目
國家 溝通 電腦技能 團隊工作 增進個人表現 問題解決 英國 4.0 3.2 3.8 4.0 3.8 奧地利 3.9 3.0 3.4 4.0 3.6 法國 3.5 2.7 2.5 3.7 3.5 德國 3.7 3.0 3.4 3.8 3.6 荷蘭 3.7 3.2 3.8 3.7 3.7 挪威 3.8 2.9 4.0 4.1 3.8 瑞士 4.0 2.9 4.3 4.0 4.0 平均數 3.8 3.0 3.7 3.9 3.7 ---大學和大學生都應該關注的焦點!
Gardner針對大學如何創造增進學生職場准備度的機會,曾提出下述建議:
●培訓課程中強調發展學生的領導、團隊工作及溝通技能。
●培訓課程應更加投入體驗課程(experiential programs),例如:提供學生反思經驗的機會,並針對實習/工作本位場域訂定嚴謹的准則和評鑒標准。
●培訓課程應該促進學生進入情境脈絡(例如:學生設計競爭、小區方案)。
●在加拿大為了增進學生就業力,Dalhousie University於1998年引進「生涯檔案「(career portfolio)計劃,協助學生了解將本身的學習、知識和技能,應用至個人和生涯發展之可轉移性及其價值。
●就業力評鑒宜涵蓋學生整體經驗。在就業力評鑒(employability audit)時,必須涵蓋學生的整體經驗,尤其是了解教學方法是否助長就業力特質(employability attributes)的發展,同樣重要的是,在評鑒時亦宜避免狹隘的焦點,亦即任何就業力評鑒,均需要涵蓋所有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的「就業力(employability)-助長(fostering)「活動。
反觀上述學者的建議和大學在增進學生就業力的有關措施,與我國當前大學強調以教學為主之重點是相互呼應的。
如果大學就如何提升學生的就業力和通過素質訓練的方式提升就業力,作為大學生素質能力開發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將大大提高! 就業技能,根據實際運用的情況有很多的分類方式,比較適合大學生的分類是:
A、基本學術能力。 B、高層次思維技巧C、個人素質。
這三類就業技能的組合
Basic Academic Skills基礎學術能力
· Reading閱讀
· Writing書寫
· Science科學
· Math數學
·Oral Communication口頭表達
· Listening傾聽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高層次思維技巧
· Learning學習
· Reasoning運用思考、理解、推理等能力
· Thinking Creatively創造性思維
· Decisions Making決策
· Problem Solving問題解決能力
Personal Qualities個人素質
· Responsible有責任心
· Self Confidence自信
· Self Control自我控制
· Social Skills社交技能
· Honest直率
· Have Integrity誠實、正直
· Adaptable and Flexible適應性和靈活性
· Team Spirit團隊合作精神
· Punctual and Efficient准時高效
· Self Directed自我指導/定位
· Good Work Attitude良好的工作態度
· Well Groomed良好的訓練和准備
· Cooperative協作性
· Self Motivated自我激勵
· Self Management自我管理
基礎學術能力:
很多企業的初級職位對學術/技術水平要求不會太高,但是基本學術技能仍然是保證高工作業績必不可少的條件。
理想的情況是:大學生們明白這些能力的重要性,並且擁有這些能力,或者非常想要學習這些能力。他們還需要非常好的傾聽的能力,在仔細閱讀工作簡報以後能高效執行工作指示的能力。當被問及與工作有關信息的時候,應能以口頭和書面形式作出適當的反饋,展示記錄並重復相關的信息。閱讀能力包括:理解已經閱讀的各種書面材料,包括了圖表、曲線圖、表格,並能以各種形式展示給別人看的。 新進員工還需要有能力完成基本的、准確的數學計算。
高層次思維技巧:
企業中誰可以批判性思考,成功運用行為邏輯分析,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有價值的決定,並在執行過程中有效地解決問題,那麼他(她)將是企業寶貴的資產!
具備更高層次思維技巧的大學生,將能非常快速的學習和使用:技術、儀器、工具和信息系統,同時使用這些高層次思維技巧,更快速地將大學生的「企業適應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從而使這個大學生對企業來講更有價值!企業通常會設法幫助員工尋求價值,或者得到更先進的培訓,從而擴大了那些擁有高階思維技巧的員工和那些只擁有獨立的基本學術技能員工之間的差距。
個人素質:
如果基本的學術技能和更高層次的思維技巧是如此重要,那麼為什麼是企業還是非常關切個人技巧呢?
因為在大多數的面試或者試用期,企業很難有效地、快速地、准確地判斷:誰缺乏個人技能!新入職的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個人技能,在處理與他人關系的時候誠實、公開、有信心,表現出尊重自己、自己的同事、他們的上司的態度,無論別人性格的多樣性和個體差異,他們都把自己看成是團隊中的一部分,並願意融入一個團隊的文化。他們始終都有一個積極的態度,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在出了問題的時候指責他人、推卸責任。他們總是能夠為自己的工作、個人生活制定目標和目標實現進程的優先順序,使時間資源、金錢和其他資源變得可控制和管理。 沒有經過系統培訓,不具備關鍵工作技能就工作,就等於將一大盆仙人掌放置在自己的就業之路上面!如果讓大學生畢業時就擁有這些缺陷,將對於他們的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辦法是有的,只要大學生願意修正這些不足,例如:
1、就業技能是「訓練/培養技能」。訓練/培養可在學校里,也可以在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內。訓練/培養的目標是讓就業技能能夠應用實際工作,並且應該確保這些目標是能夠被達成的。
2、家長必須參與教學目標的制訂,並為在校的大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3、傳授就業技能得使用開放式的方式和方法,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態度和工作的職責能夠提升。
4、訓練督導、培訓講師和教師應樹立良好的榜樣。大學生應該有機會看到工作場所的行為表現,才能促進學生自我的學習成長。
5、如果可能的話,教室應復制真正的工作環境的特點,讓學生身臨其境。
6、設置和表達對大學生比較高的期望值,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7、訓練/培養而不是講給他們聽!教師和培訓師最有影響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扮演教練或者促進者角色的時候。
很多人認為:當孩子已經考上高中或完成高中學業的時候,教會孩子價值觀已經為時已晚,那時他們的個性和人格特質已經成型,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它。
其實這種觀點,有待商榷。
這是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改變永遠不會太晚!
變化可能是困難的,但它是可以做到的。
就業技能培訓應該在家中而且當他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就開始,貫穿整個青春期,並在成年以後不斷地加強。如果良好的行為習慣被加強,良好的角色模式被塑造出來,人們能轉變的更快、更好。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可以重建的!企業,學校和家長應該記住:你幫助大學生建立的行為模式你能夠看到回報!

閱讀全文

與就業問題研究的主要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多快藍牙電池連接方法 瀏覽:532
蘋果助手怎麼共享網路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32
調整汽車燈光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656
桃牙治療的最好方法 瀏覽:663
汽油機水泵反轉解決方法 瀏覽:474
什麼方法更容易且更最快去除甲醛 瀏覽:747
換水瓶的貼紙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585
裝配式建築有哪些方法 瀏覽:853
扁桃體腫大的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879
勾腹拳的正確方法 瀏覽:93
國外用什麼方法捕魚 瀏覽:934
手機斷流斷觸解決方法 瀏覽:881
540除以45的簡便方法 瀏覽:318
華為手機電池虛電解決方法 瀏覽:661
我國教學方法研究思路 瀏覽:419
安全帶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795
尿道內尖銳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694
樓內pvc下水道安裝方法 瀏覽:655
女性洗頭用什麼方法吹乾 瀏覽:558
哪些情況應對檢驗方法進行驗證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