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詩歌教學方法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詩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詩歌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詩歌簡稱兒歌,它的特點是有一定的`主題,意境優美,語言精煉,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頗為幼兒所喜愛。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及詩歌本身的特點,大多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圖文並貌法
就是將教學內容直觀化,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學習。例如在學習兒歌《藏貓貓》時我就考慮到,兒歌中的星星,月亮,雲朵這三者之間的藏貓貓游戲,對幼兒來說不是那麼好理解,我就現場在黑板上畫了一副該兒歌意境的簡筆畫,引導幼兒看圖理解兒歌的內容,每一句詩歌都有相應的畫面去詮釋,理解了畫面後,再反過來通過畫面把兒歌一句一句地說出來,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很快就能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
二.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就是由老師或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兒歌內容。如在教《我要自己走》這首兒歌時,我就鼓勵幼兒去表演兒歌中的不同人物,「小鳥自己飛」,我就讓孩子們自己創編小鳥飛的動作,動作做的好的就讓其他孩子也去學一學,然後「小兔自己跳」,「小魚自己游」,「小馬自己跑」等句我都讓孩子們自己發揮他們的想像,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等表演完了,一首兒歌也在輕松愉快中學會了。
三.接龍游戲法
有時在兒歌學得半生不熟的時候,幼兒容易失去耐心,就顯得注意力容易分散,怎麼樣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游戲。我在教學過程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接龍游戲」,就是老師念前一部分,孩子們接後一部分,看誰接待又對又快!比如在教兒歌《小白鵝》時,孩子們熟悉了內容後就開始散漫了,我就和他們來玩「接龍游戲」,我說「穿白衣」,孩子們接「帶紅帽」,我說「走路...」,孩子們連忙接「搖搖擺擺」,我說「伸著...」,孩子們連忙接「頸子直叫」,我又搞怪地指著他們說「你是誰?」他們趕快說「小白鵝!」我又問「叫什麼?」他們忙接道「我唱歌!」我繼續問「唱的啥?」他們不假思索地答「哦,哦,哦!」我又問「誰教的?」他們立刻用小手指著自己「我,我,我!」哈哈,如此兩遍下來,這首兒歌就滾瓜爛熟了。
四.創編故事法
有時在教授兒歌之前,教師可以把兒歌內容編成一個故事,孩子們都愛聽故事,你一下就可以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而且通過對故事的理解,他們對兒歌內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這基礎上,再加上老師的示範朗誦和提問談話,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語言和內容。比如我在教《我家小弟弟》的時候,感覺其中有些語句有點拗口,難理解,我就事先編了一個關於小弟弟愛捉蟲的故事,聽完故事後,孩子們很快就能理解並記住兒歌了。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教材教法,能讓孩子們輕松學習知識,發展智力,更能讓他們體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㈡ 吟誦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1 根據曲調,由聲入境
吟誦區別於朗誦的主要之處就在於:吟誦是有曲調的。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第一步就應該明確吟誦的曲調。教師在教學時先要作吟誦示範,一句一句的地交給學生帶基本調子的吟誦,直到學生能夠獨立吟出模仿的調子來。這樣一來,先是第一時間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通過聲音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了古詩詞的意境中去。
吟誦雖有曲調,但不同於唱歌,因為吟誦的曲調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同一首詩可以用不同的曲調來吟誦。現有傳統吟誦、現代吟誦、自成曲調三種方式。
在學習吟誦的最初階段,我們可以先模仿現有的吟誦曲調。在模仿的過程中,再漸漸感受其中的情感、發掘其中的規律:比如,回環往復——吟誦的曲調大都比較簡單,每句都是同一個調,句句如此,回環往復;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據詩句中每個字的讀音的高低起伏來拉長聲腔,以此來形成簡單的曲調。吟誦得多了,自然就會感受到其中的規律。
在學生基本掌握吟誦的曲調之後,應要引導學生通過聲音走進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展開想像,一邊吟誦,一邊引導學生去想像詩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去想像作者當年創作詩歌時的情景。音樂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緒,當學生們用著或低回沉鬱或高亢嘹亮的曲調吟誦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會更深的鐫刻在他們心中,讓其感同身受。
2 字正腔圓,感受韻味
在小學階段,要保證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謂的「字正」,再通過拖音,使聲腔飽滿,做到所謂的「腔圓」,字正腔圓是對吟誦的基本要求,以此來感受詩歌的韻味。教學將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2.1 吟准音節,吐字清晰
小學階段,對字詞的掌握屬於重點教學內容。在用吟誦教古詩時,教師以普通話吟誦為主,帶領學生吟准字音,使學生通過吟誦,掌握整首詩的字詞發音。
在吟准字音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漢字的音節是優美的,能夠准確清晰飽滿地讀出來,展現腔調的圓潤,給人以美的感受。
2.2 運用腔音,感受韻味
中國古典詩詞,除了節奏鮮明之外,還要押韻。押韻不僅使古詩詞讀起來整齊、好聽,還可以使古詩詞充滿風韻。古詩詞的韻味體現在韻尾發音時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鳴,讓人有一種盪氣回腸的感覺。在吟誦時,通過對韻尾拖腔的處理,可使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韻味、體會到詩人在創作時的情感,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㈢ 古詩朗誦技巧
古詩詞朗誦技巧講解
想要把一首詩歌朗誦好,就需要正確的詩歌朗誦的技巧。要朗誦詩歌,就應對詩歌的種類、特點有個大概的了解。
一般來說,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從內容上,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類;一種是從形式上,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兩大類。詩歌的特點是,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主題鮮明,具有充沛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在朗誦詩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深知背景,明確目的。朗誦詩歌前,應搞清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後,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內容,朗誦時有利於喚起自己的激情,從而很好的表達詩人的意志和胸懷。
二、運用想像,大膽設計。一首詩寫情、寫景、寫人、寫物,雖是各有特色,但都離不開形象,詩人往往在抒發感情時,用形象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以「詩情畫意」來豐富自己的想像,同時還要大膽的運用聯想進行設計。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三、節奏和諧,語言流暢。節奏是語言的音樂性,及其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語音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的輕重緩急是隨著人的情緒起伏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的,詩歌的節奏尤為明顯。以古詩五言或七言絕句來說,如不掌握其節奏,朗誦後會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要掌握好節奏,主要是處理好詩歌詞句的停頓及節拍。
學習詩歌,朗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
下面舉三個例子談談詩歌朗誦的.技巧。
例1《春曉》
這是一首格律詩,朗誦這首詩時,應該注意每個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詩的節奏。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前兩句是寫詩人早上醒來後看到的景物,朗誦時要用柔和、舒緩的語調,音量不要過大。「鳥」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揚,表現出詩人見到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明朗景象。後兩句寫詩人想起昨天夜裡又刮風又下雨,不知園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讀「花落知多少」時,要想像出落花滿園的景象。可重讀「落」字,再逐漸減輕「知多少」三個字的音量,表現出詩人對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書》
這是陳然同志被捕以後在特務們逼迫他寫自白書時寫的。這首詩既是一個共產黨員崇高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又是對蔣家王朝必然滅亡的庄嚴宣判。全詩感情真摯,充滿了激情,充分表現了先烈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我們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要表現出作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對敵人極端蔑視的口氣,語調要高昂有力。
第一節,兩個「任」字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怕敵人毒刑拷打的堅強意志,要讀得重些:「不需要」三個字的語氣是堅定的:「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這個反問句,表示強調肯定的語氣,「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長,並且往下降,表現出對敵人殘酷屠殺的輕蔑。
第二節,「人」和「怕死鬼」形成對比,要讀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長,表示出是所謂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一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第三節,是全詩的高潮,朗誦時要感情奔放,語調昂揚,要表現出共產黨人誓與敵人斗爭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堅信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
如果我們能領會詩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激起我們與詩的內容相應的感情,再恰當地掌握重音和停頓,朗誦時就會感情充沛,節奏鮮明,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陽上白天仰著臉——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喲夜晚低著頭——那麼好奇?思來想去……
這是一首歌謠詩,這首詩的想像很新穎、奇特,能充分展現少年兒童聰慧敏捷的思維特點,因而充滿純真稚嫩的兒童情趣。
這首詩開始就把向日葵擬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既是「我」的疑問,也會引起小聽眾認真地思索。朗誦這兩句時,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頓,以引起小聽眾的思考。
「不知/太陽上/有啥/秘密」,這一句重音應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兩個字的尾音可以適當拖長。
第二句要強調「好奇」,需加重語氣,「奇」字的尾音要漸弱。
第三句可以結合兒童的天真、頑皮表現出來,語調輕快,頭部、眼神可適當轉動。
最後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鮮明對比,速度放慢,語調輕緩,注意停頓,給小聽眾留下聯想和回味的餘地。
總之,朗誦詩歌時,要注意節奏鮮明,並根據作品的基本節奏採取相應的速度。該輕快的要朗誦得輕快些,該沉重的要朗誦得沉穩、稍慢些。就一首詩來說,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表現作品內容的需要來決定,並具有一定的變化。
詩歌朗誦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後,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的朗涌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