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烏梢蛇葯材的分子鑒定方法研究

烏梢蛇葯材的分子鑒定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3-05-07 18:25:25

⑴ 中葯鑒定學:動物葯類——蘄蛇的鑒別

【性狀鑒別】

呈圓盤形,盤徑17cm~34cm,全體具鱗片。頭在中央稍向上,呈扁三角形,吻端向上突出,習稱「翹鼻頭」。眼後至頸側有1條黑色斑塊,口寬大,上顎有1對毒牙。背部紅棕色,有24個灰白色菱方形斑紋,習稱「方勝紋」。腹部灰白,鱗片較大,有多數類圓形黑斑,習稱「連珠斑」。內表面黃白色,可見脊椎骨及肋骨。尾部驟細而短,末端有一長三角形角質鱗片,習稱「佛指甲」。氣腥,味微咸。

【葯材蘄蛇】以頭尾齊全、條大、花紋明顯、內壁潔凈者為佳。

骨骼特徵:鼻骨背面觀近長方形,前端略凹陷,後端鈍圓。額角近於正方形,長寬略相等。軀椎的棘突高,有的微後傾,前緣平直,後緣略向前凹。全部軀椎均具椎體下突,且同形呈尖刀形向後斜伸,尖端遠遠超出椎體後隆面。

【顯微鑒別】

取背鱗1片,用水裝置。觀察外表面:鱗片呈告枯耐深棕色或黃棕色,密布*狀突起,乳突呈類三角形、類卵形或不規則形,內含顆粒狀色素。此特徵為本品粉末鑒定的重要依據。

背鱗橫切面觀:部分真皮和表皮向外*狀突出,使外表面呈波浪形,突起部考,試大網站收集的真皮含較多色素。內表面較平直,無*狀突起。

粉末:淡黃色或黃白色。

①角質鱗片近無色或淡黃色,側面觀具半圓形或*狀突起;表面觀呈類圓形或類多角形隆起,復瓦狀排列,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細顆粒狀物。

②表皮表面觀細胞界限不清楚,密布暗棕色色素顆粒,多聚集敗羨成不規則網狀或分枝狀。

③橫紋肌纖維較多,多呈薄片狀,邊緣較平直,有細密橫紋,明暗相間;橫斷面圓形或類橢圓形,有小孔或裂隙。

④骨碎片呈不規則碎塊,骨陷窩類圓或梭形,大多同方向排列,骨小管較細,有的表面可見細密的斜行交錯紋理。

【成分】

蛇體主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等。頭部毒腺中含多量出血性毒,少量神經性毒,微量的溶血成分及促進血液凝固成分。

蛇毒為乳白色半透明的粘稠液體。主含凝血酶樣物質、酯酶及三種抗凝血活酶。凝血酶樣(thrombine like)成分為糖蛋白,由17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為33500,總糖量為13.2%,精氨酸酯酶,去纖酶等。抗凝血成分為糖蛋白,由16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20650,含糖量為2%。溶纖維蛋白成分為酸性蛋白,分子量24100.尚含鳥嘌呤核苷及微量元素Zn、Mn、Fe、Ca、Mg、Cu、Mo、Co、P、Si等。

【理化鑒別】

①聚丙襪春烯醯胺凝膠蛋白電泳 具體方法和圖譜見烏梢蛇項下。結果:蘄蛇一級帶二條,二級帶三條,三級帶二條,其特徵能區別於其他蛇類。

②紫外光譜 粉末分別用石油醚和無水乙醇浸泡,具體方法見烏梢蛇項下。結果醚浸液在202.8nm,醇浸液在216.2、234.8、240.8、251.4、258.4nm處有吸收峰。其特徵,能區別於其它常見蛇類。

⑵ dna是什麼的縮寫 dna的解釋

1、DNA即脫氧核糖核酸(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是染色體主要組成成分,同時也是主要遺行搜傳物質。
2、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檔飢歷DNA分子鑒定已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DNA分子鑒定技術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中葯的鑒別,它可以用於解決中葯,特別是動物類中葯鑒定的某些難題,有準確性高、重復性好的特點,由於該項技術是利用作為遺傳信息直接載體的DNA分子為鑒定依據,因此對中葯品種的鑒定研究更深入和客觀。如對龜甲、鱉甲、蛇類、鹿類、肢汪蛤蚧等葯材進行的鑒定_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僅依據形態、顯微特徵及理化方法進行此類葯材鑒別的不足。蛇類葯材如烏梢蛇、蘄蛇等的DNA分子鑒定已收載於2015年版《中國葯典》中。

閱讀全文

與烏梢蛇葯材的分子鑒定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sog電腦版下載方法 瀏覽:444
紅曲米的使用方法 瀏覽:117
外國關於codbod的測量方法 瀏覽:965
孕婦白塞氏治療方法 瀏覽:372
車門雨眉安裝方法 瀏覽:226
餵奶正確方法 瀏覽:293
車牌牌照安裝方法 瀏覽:907
健身半球使用方法 瀏覽:685
家庭教育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瀏覽:891
數據分析中常用的預測方法 瀏覽:376
柴油油品鑒別的簡易判定方法 瀏覽:360
牡蠣乾的食用方法 瀏覽:568
lg牙貼使用方法 瀏覽:289
修車怎麼防止別人掉包的方法 瀏覽:525
其中一個聲母教學方法 瀏覽:42
變送器rl30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9
347一98用簡便方法算視頻 瀏覽:549
消毒櫃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31
楓楊花的食用方法 瀏覽:194
訓練頭腦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