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3-30 15:43:07

A. 什麼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方式

現在的課堂教學非常提倡利用信息技術,它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創新的機會,但是在廣泛使用這些信息技術時,我們又發現了它存在著很多不足。兩種教學方式均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只有將他們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才能達到優化教學之目的。

一.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1.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維持性學習,是以「老師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通過教師講解和教科書,它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保守性,但它卻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信息環境下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有創造性地去學習。

2.教育手段

傳統教學是教師站在講台上「說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方向,有目標的人才培養,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下學生的接受情況。信息環境下的教學主要是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的一種教學形式,它能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生動﹑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聽材料。

3.教育形式

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不能互相選擇,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情況選擇最佳的學習進度。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利用遠程教學方式創造了靈活的學習方式,沒有格局限制,學習渠道也越來越多,為很多有學習困難又想接受正規教育的人提供了方便。

二.發揮傳統課堂教學優勢,提高網路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渠道。因此,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配合起來,以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帶動教育在信息技術文化背景中的改革與發展。這種「整合」既不是兩者簡單的相加,也不是兩者勉強的摻和,而是兩者要做到雙向互動,緊密融合,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促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整合。

1.加強師生交流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時,存在著潛在的情感交流。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蘊涵著重要的情感信息。所謂言傳身教就是教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傳輸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在集體環境中生活,不但便於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還能很好地適應各種層次的教學和教學對象,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情緒變化,用真誠的微笑,和藹可親的教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能力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這一新生事物,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一個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單一的封閉教學模式,信息化課堂主要包括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媒體是創設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才能的輔助工具。但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也是創設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網路課堂雖然提供給了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卻容易忽視師生之間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應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斷從學習氛圍、教學方法和教師教態上完善師生之間的交流系統。如:提高網路學習的交互性;在教學中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完善師生之間的交流系統,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做試驗,一起交流探索。

2.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佔主導地位,有利於系統的傳授知識,這樣直接的講解知識可以省掉學生摸索的時間,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非常好,對於知識的重難點把握的也很好。而網路課堂的學習資源多採用非線性超文本方式組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很多,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丟失目標。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被忽視,這樣往往容易形成課堂氛圍看起來很活躍,學生參與率高,但實際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淺層,缺乏深層次的知識體驗和思維活動,使學習過程最終失去教師的控制。現實中發現,利用網路課堂教學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大多是只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而忽視了教學目標。因此,加強網路課堂教學過程的主導與控制,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網路課堂教學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合理利用網路資源,做到因材施教

新課程的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的教學手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於多媒體、網路資源,教師們更是贊不絕口。甚至有部分教師心裡潛意識的認為多媒體課就等於優質課,還有很多教師只是一味的追求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帶來的五彩繽紛的課堂效果,而對教材重難點不去探究,也無暇探究,看似課堂設計非常精美,視聽效果也很好,實則學生上課走馬觀花,所學有限。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課堂效果來吸引學生,就會有喧賓奪主之味。所以,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首先,要熟悉並掌握課程標准,吃透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教師應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把握重難點知識,認真備課,不能單純的依靠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而是應讓多媒體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發揮其特有的優勢。

第二,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人心所導,各如其面,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在施教之前,應充分的掌握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有效組織利用網路資源,製作出更符合實際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達到活學活用,恰到好處的運用信息技術。

三、傳統教學與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互補關系。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使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網路課堂教學的一個最大優點是教學手段靈活,教學信息豐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突出了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適宜培養創造性人才。從這一點上說,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應該從網路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中得到啟發。但是網路課堂教學使得計算機成為隔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道障礙。這一障礙不但不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影響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也不利於教師掌握學生的課堂接受情況。相比之下,傳統課堂教學教師便於控制課程進度,及時了解學生接收情況,課堂教學過程成了師生溝通的橋梁,眼神、動作中都傳遞著愛的信息,縮小了師生之間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這恰好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所在。所以,網路課堂教學的優勢正好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恰好能彌補網路課堂教學的劣勢。它們不是誰取代誰的關系,也不是彼此對立的關系,它們是優勢互補的關系。

總而言之,網路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這是它們各自的特性所決定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它們的優勢,將網路課堂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能產生無可比擬的效果,有著非常美好的前景。

B. 最常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有哪些

最常用的信息教學手段有:
一、進行多媒體教學;
二、在線課堂;
三、翻轉課堂;
四、微課教學;
五、慕課教學;
六、其他的教學手段如虛擬模擬教學等

C.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還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語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觀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有利於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只重視識字的數量,而忽視以上所列兒童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相當錯誤的教學觀。兒童識字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兒童能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准確讀出字音;能否運用字的各種結構規律,分析、記憶字型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據詞定音的方法等方面。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紛繁復雜。而由於年齡的關系,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學習過程中的無意注意佔優勢,而有意注意佔劣勢。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只有著眼於識字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用的技能、技巧,最後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利用多媒體的直觀進行識字教學,分析結構,比較筆畫,用色彩、閃爍、字的放大、縮小等手段來化難為易,能使學生快速牢固的掌握。《課標》要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觀察每一種筆畫,了解筆畫的特點並記住名稱,知道每個字的筆畫組成,為今後識記字形,特別是識記獨體字的字形打基礎。
多媒體識字過程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像,他們看著畫面,聽著教師的點撥,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解。例如教「閃」,屏幕上出現扇門,一個人迅速從門里閃過。反復幾次後,屏幕打出「門+人=閃」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學「山」「田」「木」「目」這些象形字時先用課件出示這些字相應的具體圖片,再由具體圖片逐漸變化為方塊字,這樣做既有助於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義、音,又有利於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把合體字分成部件,用不同顏色對比顯示。如:稍、情、棒、珠等合體字,部首是紅的、偏旁是黑色,這樣的色彩鮮明對比,會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學習利用部件識記合體字;還可以利用動畫,讓筆畫一筆一筆地飛入田字格,這樣學生記住了筆順筆畫,書寫起來更容易、更規范,漢字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直接,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在學習部首相同的字時,可以用動畫換偏旁,變出新的漢字,把識字這種抽象思維的過程變得比較直觀易懂,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學生的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以往的閱讀大部分都是文本閱讀,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超文本閱讀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它可以運用圖形、圖像、聲音、視頻、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給予人們直觀、立體的感受,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速讀、略讀水平的發展。如:在教學《春筍》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上網收集和「春筍」有關的詩歌、散文、故事、童話等等。在完成教學後,讓他們互相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互相閱讀,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量。學生的只有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文本、超文本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真正領略讀書的樂趣,從而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顯示了其無比的優越性,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有著神奇而獨特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更精彩。
中年級學生,由於生活范圍狹小,不可能達到見多識廣的地步,再加上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寫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所寫的作文乾枯無味,似乎在記流水賬。在教學中,只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走出校門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不現實的。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勢。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運用於作文教學中,有效的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技術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為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優化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個體化的教學。在個體化教學過程中,採用人機對話,互交性很強,充滿人性化的界面設計,學什麼內容,什麼層次,練習,測評等都是由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點選。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不局限於相同的學習起點,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這在傳統教育中很難做得到的事情,在這里可以輕松實現。我們要重視實踐、探索、發現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要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就必須置學生於自主、探究、發現的活動中,讓學生從主動經驗和探索的活動中發現知識的由來和關系,以外部的實際操作和內部的思維操作相結合、相作用來實現認識的深化。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富有趣味,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極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和學生網路學習的積極性。堅持科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積極的作用。作為一位語文老師,要盡力開發和利用學校的一切可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積極地探索一些新的應用技巧,不斷完善學校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支持和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場所。我們努力,讓學校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主陣地,讓老師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者和應用者,讓學生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受益者和學習者,中國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D. 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系統講解法
系統講解法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教學法,就是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細致系統的講解,以教師的傳授講解為主。其他學科現在對其詬病比較多,認為老師過多的傳授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就信息技術課來講,這種教學方法對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信息」、「信息技術」等概念性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並引入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在講解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時,可以結合相應的計算機器件,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並運用恰當的比喻進行講解。這種教法針對基礎性知識有很強的針對性,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常識性知識。
二、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我經常精心設計一些作品,在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實現,然後根據他們的實習結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先給他們展示了一幅圖文並茂、版式精美的「父親節賀卡」,其中包括了圖片的典型格式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繞方式。如我所願,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於我補充的內容,他們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的目標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它特有的優勢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
三、示範展示法
示範展示法就是由教師展示具體的計算機操作,學生從教師具體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計算機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勢的示範展示。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教師通過自己的坐姿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坐姿;操作鍵盤、滑鼠的指法,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操作,演示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比如在講資源管理器時,對於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選擇「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擇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對於全部步驟的操作完成,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或多媒體廣播系統進行一步一步的演示。
示範展示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四、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同步操作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信息技術課實踐性強這一特點使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五、夥伴教學法
夥伴教學法是指由一個學生教另外一個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多用於課外活動,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對於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來說,夥伴教學是由信息技術知識基礎好(特別是家庭經濟相對較好、家裡有計算機的學生)、學得好、學有餘力的學生,經過適當培訓,和基礎差、學得不好的學生的「夥伴」結對,進行學生間的互助教學。這種「師生關系」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下。
夥伴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互助,特別是課外的互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可謂一舉多得。
六、適時表揚法
課堂上老師要多表揚、多評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過程中對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後的結果則必將以失敗而告終。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來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於孩子喜歡聽表揚,那老師就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當然,上述幾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新形勢賦予我們新的任務,新任務又指引我們探索新的方法。「教無定法」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學方法必然具有多樣性、靈活搭配性和創新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實踐、創新,設計最好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斷體驗成功。

E. 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常規性教學方法1. 講授法講授法是各學科教學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學實踐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講授法也是信息技術教師向學生系統地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基本方法。講授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有講述、講解兩種形式。前者指教師用口頭語言向學生生動地描繪信息的產生、存儲、傳輸等過程及實驗方法與操作步驟;後者指教師向學生較嚴密地解釋、論證概念、原理、聯系等。講授法成功的基本要求是:(1)講授的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2)內容安排要合乎信息技術知識內在邏輯與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3)語言要准確精練,生動形象,避免照本宣科。2. 交流式教學法交流式教學法採取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問題解決、分析調查、實驗操作、設計討論等多種方式教授新知識,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達到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探究思維和合作態度,關心應用並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交流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1)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要求;(2)閱讀、查找資料或通過實驗操作,自學新知識;(3)開展交流活動,促進能力培養;(4)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或掌握技能。3. 復習教學法及時進行一次復習鞏固,遺忘的數量就會明顯減少。在實際教學中,復習鞏固都是多次進行的。但復習的方法更為重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記憶行之有效的條件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引起強烈的學習動機,強調理解的記憶,即信息的加工,要多途徑地輸入信息,強調思考。常規的復習方法主要有新課前的引入復習、邊講課邊練習、課後復習、小結性復習、應用理解性復習等。(二)基於信息技術學科特徵的教學方法1. 媒體演示講解法運用媒體演示講解法的基本要求:(1)要使全班學生都能看清楚或聽清楚演示的對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比較鮮明的表象;(2)在演示講解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演示的對象與操作過程,注意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抓住本質與內在聯系;(3)演示要盡可能讓學生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與過程,增強演示講解的效果;(4)通過演示與講解的有機配合,不使學生停留在事物與過程的表面,而是盡快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概念,理解操作原理;(5)媒體的演示要適時、適當,媒體的選擇應該圍繞著教學知識進行。2. 實踐仿效教學法建立關鍵詞表達式,如何縮小查詢范圍等,教師在實踐中,已經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能。實踐仿效教學法具有內在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條件下,它具有其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3. 發現(探究)教學法發現(探究)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實際上它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把學生當做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其基本過程是:4. 需求驅動教學法需求驅動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實際需求,找出這些需求與目標的關系,設計從需求出發以至到達教學目標的各項任務,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以「學以致用」為原則,根據不同層次信息處理的要求,以需求案例串接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調整、充實、優化教學內容和結構,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信息資源以支持需求驅動的學習與協作式探索。讓學生在應用學習中不僅知道「是什麼」,而且知道「為什麼」,拓寬繼續學習的知識面。

F. 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1、老師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備課資源
老師在上課前都需要對課本進行解讀,備課。老師可以利用電腦上的資源進行參考。有眾多老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拍成視頻上傳到網路上共享,老師可以參考其他老師的教學方式,對自己的備課進行一定的改進。
2、老師在電腦上進行備課
一般,老師備課都是在記事本上進行備課,這種備課對於黑板教學方式比較恰當,但是,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中卻不方便教學,老師可以利用電腦,在電腦上備課,可以節省時間。
3、利用信息技術教學
利用高科技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利用圖像、聲音、動漫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利用高科技信息技術,把難題簡化
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通過黑板板書講解課本,在講解內容比較抽象的知識時,學生往往比較難以理解,而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通過播放知識點的圖像、圖片,使學生可以直觀、形象的理解知識。
5、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學習
現今,許多學生都喜歡玩電腦,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假期通過電腦上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可以讓學生利用空餘時間學習知識。

G. 怎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

1、在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

2、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環節解決重點、難點。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

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目標

1、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

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

2、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獲取(包括信息發現、信息採集與信息優選)、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

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並能在虛擬的環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3、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海量的網路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學會利用網路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H. 教師在課堂中怎樣運用信息技術

教師在課堂中怎樣運用信息技術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能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望,直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展示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內容,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秋天的圖畫》一文描寫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想像秋天的圖畫,來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聲像並茂的電腦課件,向學生來展示,在學生興致盎然之時,設問:此情此景該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質疑

決問題。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運動信息技術就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學《挑山工》一課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一幅圖:「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中間露出鮮紅的背心」;「扁擔一頭拴著幾張木凳子,另一頭捆著五六個青皮西瓜」。教師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描寫這一部分情節,邊讀邊想。讀後學生紛紛舉手提出疑問:為什麼挑山工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呢?挑山工「不聲不響」、「悄悄」走到前頭,他當時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後結合當時的情境進行這樣的設想:遊人是來游覽的,哪裡好玩就在哪裡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通過這樣的質疑學生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對課堂教學難點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確的掌握。利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造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憑著真切的形象去感受、體驗比較抽象的事物,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如教學《海上日出》一課,文章中有時太陽走進了雲堆中,它的光線卻從雲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這一段也是教學難點。如何才能夠突破和解決教學的難點呢?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觀看一些動感連續的畫面了解海上日出的過程和景色,體會日出時的偉大奇觀。學生看著這一幅幅生動直觀的畫面,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人體,真正學會學習,教師應努力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願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閱讀全文

與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cb掉金的檢測方法 瀏覽:510
鑒別銀元袁大頭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02
磚頭的使用方法 瀏覽:485
320125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469
簡述綜合管廊常用的施工方法 瀏覽:416
大葉將軍菜的食用方法 瀏覽:945
怎麼止腹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49
哪裡有治療扁平苔蘚方法 瀏覽:888
木屑發酵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36
登山手杖使用方法 瀏覽:7
血癌治療方法 瀏覽:482
如何睡前長高的方法 瀏覽:115
山西黃芪食用方法 瀏覽:748
蘋果7鎖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車載檯面板連接方法 瀏覽:207
工程退場費計算方法 瀏覽:861
風痹治療方法 瀏覽:62
乒乓球在家自己訓練方法 瀏覽:308
電腦椅子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66
開盤式蚊香的正確方法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