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藝學研究方法

文藝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3 19:13:37

『壹』 藝術的幾類主要研究方法

問題是「藝術學理論」首先要面對的是藝術作品,不是直接的理論。那麼,當他們或我們面對藝術作品如何研究它們,如何詮釋它們,並進而上到藝術理論的高度,這就涉及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論研究的方法問題了。

一、綜合藝術實踐經驗

如何理解「藝術學理論」我們無法繞過它建立的初衷。張道一先生從南京藝術學院調到東南大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藝術學」這門學科。他認為『『我國的藝術研究一直停留在分類地進行,缺乏整體的宏構。」mP4)無論是從學科,還是現實藝術研究的狀況,都缺乏一個統攝藝術的理論體系和專門探討、研究這門學問的學科。基於這個現狀和認識,張道一先生提出了「應該建立藝術學」的構想策略。誠如張道一先生指出:

「對於藝術的宏觀考察,整體研究,綜合地探討它的共性和規律,作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進行配列設施,在藝術教學中則一直闕如。在這種情況下,高等院校的專業目錄和國家學科目錄,就成了一個缺門。譬如說,在學科目錄中『藝術學』屬於『文學類』但只是作為『一級學科』的總名,用來概括音樂、美術、戲劇、電影、舞蹈等『二級學科』(專業),而缺少實在的『二級學科』的『藝術學』這樣,對藝術進行宏觀的、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就無法定位。

這里張道一先生已經把構建「藝術學」的目的講得非常明確了,並率先於1996年在東南大學開始招收全國首屆『『藝術學」博士生。這就是「藝術學」建立的目的和意義,是構建『『藝術學」的初衷。

2011年升級為大門類的藝術學,把原來的二級學科『『藝術學」更名為今天大家稱謂的「藝術學理論」,避免了與大學科門類『『藝術學」名稱重復,並升為一級學科。名稱的變化並沒有改變它的性質。原來的二級學科「藝術學」,與今日的「藝術學理論」本質上完全一致,科學目的、任務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自從藝術學理論成為『『大蛋糕」以後,全國各高校紛紛申報藝術學理論碩士點和博士點。就目前高校申報成功的博士點情況來看,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申報成功數為18個點,居藝術學下的一級學博士點最多。為何一下增加了這么多的藝術學理論博士點,這是非常怪異的事情。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就明白其中的「奧秘」了:其他一級學科都有藝術創作實踐學科支撐,也有本學科的史論支撐。藝術實踐需要很多的優秀藝術作品,如國家級別的獎、大展、演出等藝術作品,來支撐申報碩、博學科點。這些藝術作品一時半會是弄不出來的。譬如五年一度的全國美展,誰也沒有本事馬上得一個金獎,就是早期_年_度後又改為一年二度的「梅花獎」,也不是誰想評就評得上的。這需要『『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磨礪。這些有藝術實踐要求的科學,藝術作品支撐學位點的申報很重要,沒有藝術作品的支撐,學科點是拿不下來的。當然本學科的藝術史論也是很重要的理論部分。那麼,唯獨不需要藝術作品而全憑藝術理論支撐申報的「藝術學理論」碩、博點,就有很大的問題了。即申報的成果材料是否屬於藝術學范圍內的理論研究成果,非常值得質疑。因為一些申報碩、博點的成果,多是文藝學和美學的研究成果。有的高校甚至就是以文學院的名義申報「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居然也成功了。這種亂象就給「藝術學理論」的學科方向和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和混亂。

從學理上講,文學屬於藝術的范疇。但是從當前的學科上講,文學與藝術學各屬於兩大門類科學。而且從學科內部范疇的確認中,藝術學下屬的是美術、音樂、舞蹈、戲曲、戲劇、電影、電視、曲藝等等視聽感覺系統的藝術種類,並不把文學包含在其中。藝術學理論也是對這些「藝術種類」進行綜合、宏觀、整體的理論研究,討論藝術規律和原理性的問題。張道一先生把藝術的理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藝術的技法理論;第二層次是藝術的創作理論;第三層次是藝術的原理性理論。

『貳』 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學理論的方法體系總的說來包括三個層面,即哲學方法的層面,科學方法的層面,專業方法的層面。

1、哲學方法的層面。哲學方法是在總體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對於每一個具體學科都具有指導的意義,因此哲學方法是文學理論方法體系的最高層次,也是這一體系的理論基礎,它包括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邏輯的與歷史的相統一的方法,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等等。

2、科學方法的層面。這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逐漸形成的方法,以其橫斷性和交叉性而為文學理論所吸收和借鑒,它處於中間層次而對文學理論准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耗散結構理論、模糊數學理論等方法。

3、專業方法的層面。這是適用於文藝學自身專業特點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從自身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傳統方法,如賞析方法、考證方法、評點方法等,也有從其他學科中移植過來,後來逐步固定下來的方法,這些方法比較具體,也最接近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如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文化學方法等。

總之,上述幾種文學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論背景和操作原則,在把握文學的本質和規律時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徑,顯示出自己的優長之處,同時它們又是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的,在文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的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因此都值得重視,值得借鑒和吸取,而在具體操作中最佳的選擇是對其加以融會貫通和綜合利用。

首先,要堅持整體的、綜合的研究視野。其次,要正確處理好文學的審美規律與其他規律之間的關系。再次,要堅持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相結合。然後,要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統一。

(2)文藝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文學理論的現代發展

文學理論的自主性,在於理論自身的學理建設。80年代下半期和整個90年代,是中國文學理論比較全面地建立自身學理的時期,確立自身主體性的時期。

在文學理論學理的探索、建構中,無疑,西方文學理論發生過重要影響;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學理論思潮如潮水般湧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文學理論中的西化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審美研究、作品形式、結構等因素的內在研究,和那時中國美學問題的大討論,都對中國文學理論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時在討論中,不少學者對現代文論傳統進行了有批判的吸收,並且力圖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中國的文學理論研究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景象,新說屢起,佳作迭現。文學理論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構舊說的基礎上出現的,同時又是新的建構。

因此,這十多年的文學理論,不是一味的解構,不是一味地聽從外國人說話,不是把外國人的文學理論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鑒的基礎上,對文學理論既有改造,又力圖有所創新,並且卓有成效地創立了一些新的文學理論范疇。

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文學理論在不斷地走向邊緣化,不被人們重視,但是應當承認,文學理論是個有成績的部門,真正的理論創新,自會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績估計過高,但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構與建構,正是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體現。

『叄』 文藝學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四川大學
1,(103)文學與新聞學院 (050101)文藝學 (01)文藝理論與批評 (專業)20 考(101)思想政治理論 見招生簡章 (201)英語一 見招生簡章 (635)文學評論寫作 見招生簡章 (914)中國文學(含中國古代、現當代文學) 見招生簡章
2,(103)文學與新聞學院 (050101)文藝學 (02)文藝美學 考(101)思想政治理論 見招生簡章 (201)英語一 見招生簡章 (635)文學評論寫作 見招生簡章 (914)中國文學(含中國古代、現當代文學) 見招生簡章

3,(103)文學與新聞學院 (050101)文藝學 (03)當代審美文化
4(103)文學與新聞學院 (050101)文藝學 (04)中國文化與美學
5(103)文學與新聞學院 (050101)文藝學 (05)西方文化與文論
五個方向

『肆』 文藝學研究什麼

研究文學及其規律。文藝學是研究文學的性質和特點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的科學。文藝學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文學理論、文學史、文學批評。
入門的話推薦《文學理論教程》,童慶炳主編,高教出版社。

『伍』 文學研究的方法

這個怎麼說呢,文學這個東西首先你自己要些文學的功底,自然而然你就能夠了解什麼是文學了,文學研究包含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兩個方面,研究客體是指從事學術研究之學者所研究的對象,如中國文學與漢族文學等。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是介於兩種民族文學或兩種國別文學之間的學理關系,或是介於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關系。
把比較文學研究的客體定義為是介於兩種民族文學或兩種國別文學之間的學理關系,或是介於文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學理關系,這僅僅是向初涉比較文學者介紹關於比較文學研究客體之理論的第一步。下面還需要進一步介紹的是,比較文學的研究客體——關系,還應該涵蓋三種不同的類型:材料事實關系、美學價值關系與學科交叉關系。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理關系是依憑學派理論的不同而劃定的。

『陸』 文藝學的概述。

文藝學
00一、專業介紹
00「文藝學」的研究對象為文藝批評及其理論和實踐活動。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文藝學研究提倡運用跨學科的多元研究方法,概括並闡釋文學藝術的本質及其創作、欣賞與發展的基本規律,並以某種理論形態或形式,對歷史的、現實的各種文學藝術現象進行分析和闡釋,挖掘出其中所蘊涵的一般性的理論意義和價值。
00二、培養方案
00各研究生招生單位的研究方向、培養目標、考試科目有所不同,在此以中山大學為例:
001、研究方向
0001文藝理論與批評
0002文藝美學
0003中國文藝思想史
0004美學
002、培養目標
00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的歷史與現狀,有獨立從事文藝學或相近學科的教學、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能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和運用計算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身心健康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學位獲得者可在一般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相關的部門從事專業性、社會性工作。
003、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
00(1)101思想政治理論
00(2)201英語一
00(3)602文學評論寫作
00(4)804文學理論(含中西文論)
004、相關專業
00與文藝學相關的二級學科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0三、推薦院校
00全國高校中實力較強招生院校:
00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遼寧大學、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揚州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蘇州大學……
00四、就業前景
00文藝學主要培養在高等院校中文專業任教和文學研究單位從事研究的人才,這是本專業的主要就業優勢和方向。
00文藝學是文學實踐的理論總結,又受到文學實踐的檢驗和修正,並給文學實踐以指導。文藝學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文學理論、文學史、文學批評。文藝學三個部分緊密聯系、互相包容,組成一個有機整體。文學理論既從文學史而後文學批評中吸收養分以促使自己理論體系的形成,有給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提供一定的理論觀點、方法、准則和范疇;文學批評不但接受文學理論的指導,而且對以文學史規律的認識作為自己的根基;文學史家若沒有正確的文學理論觀點,不會恰當的評判文學作品,就不可能進行科學的文學史研究。這就為文藝學者從事科學研究創造了無數的科研課題和機會。
00在後現代的語境中,文藝理論似乎比文學批評的處境更糟糕。文學批評不過是被人指責「失語」了,但文學批評一直是異常的紅火。而文藝理論則被人宣判為已經「終結」,或者被告知它的邊界已經撤除,從此文藝理論失去了自己的領地。在文藝理論的一片危機聲中,不少研究文藝理論的學者或者改弦更張,轉到其他領域,或者「更新換代」,完全放棄了過去的理論系統,追隨西方最新的理論。但我們應該以執著的精神堅守在傳統文藝學的陣地上,從傳統文藝學出發,尋求文藝理論的當代形態,建樹新的學術成果。面對文藝理論的危機,我們需要更多的堅守傳統文藝學的學子,發展中國的文藝學事業,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00五、就業方向
00主要從業領域為:與文藝相關的創作、評論、編輯、科研與教學工作;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媒體管理等工作。

『柒』 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1、分析法:
2、歸納法:
3、列舉法:
4、調查法:
5、觀察法:
6、文獻研究法:
7、實證研究法:
8、定量分析法:
9、定性分析法
10、個案研究法:

『捌』 文藝學的其他相關

文藝學同哲學、科學、特別是其他社會科學有著多方面的聯系。如,它從哲學、美學取得自己的方法論基礎;它還常常借鑒甚至移植自然科學,特別是其他社會科學的方法。文藝學同民俗學、歷史學、政治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化研究等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更加廣泛和明顯。
審美與政治
詹姆遜的《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裡面指出,關於審美以及美的本質問題,從古典時期開始便有多種論述,大體上可以分成幾種,所謂美在客觀、美在主觀和美在關系幾種。審美是一種關系成為共識。自康德而降,人們便不再將美孤立於我們自身來進行研究,而是從認識論進行一種探討:在審美活動當中,我們的認知活動應該是怎麼樣的?或者說,我們與現實的審美關系應該是一種怎麼樣的關系?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提出了審美判斷力的四個二律背反,其中的核心是:美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這個結論直到今天為止,我們仍然不能指出它在學理上有什麼問題。從學院的角度,或者從知識學的角度來說,這樣探討審美絕對沒有問題。
文藝學
但是問題並不是出現在審美的知識域中,而是出現在美學的問題域中。我們都知道,作為人文學科的學者或者學生,我們在所處的語境當中面對的挑戰是具有多副面孔的一個強大敵人:資本主義、消費文化、文化工業、技術理性、原子化的人類世界……這個系統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它把原來以宗教體系或者理性體系尚不能涵蓋的東西通通納入其中,審美便是其中之一。當代資本與權力的共謀直接將其控制指向文化,並將文化作為其權力結構的重要部分。於是,以感性與身體為基礎的審美為我們提供的超越性便完全架空了。由此,如果我們仍然在傳統美學范圍之內進行,那我們所進行的工作也不過就是為當代文化工業提供一種理論上的支持——商業化的審美設計的理論支持。換句話說,我們是在為其服務。如果我們把美學作為社會科學來研究固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仍然把美學作為人文學的一部分,我們便不能沿著原有的路徑走到消費社會為我們已經設置好的那個陷阱裡面去。美學要保持其作為人文學科的特質,要保持其自由性與超越性,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轉換其研究視野。我們可以說傳統美學視野已經崩塌,但是也做到使傳統美學視野拓展延伸。我們可以做的應該是將傳統美學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之中,不再執著於所謂學科分野問題,不再執著於所謂審美關系的特異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美學的超越性向度,也能完成人文學進行意義傳遞和建構的任務,才能真正於科學和技術理性真正進行分野。
如果仍然單純從知識的角度談審美,我們的批判就會仍然停留在一種道德批評的層次。只有正本清源,方能居高臨下,看到事情的問題所在。這就是為什麼詹姆遜說,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但凡從審美開始,必以政治結束;但凡從政治開始,必以審美結束。所謂審美,指的是個人超越性的向度;所謂政治,指的是在群體之中共存的博弈與公正的向度。兩者同樣重要,而且——從現在看來——密不可分。 ▼流行的一種文藝理論認為,文藝的基本特性是形象性,而現實主義則是以形象反映現實社會。這種理論忽視了藝術最主要的東西,只注意了藝術的形式特點而忽視了藝術內容--感情。從根本上說,作家反映現實絕不是無動於衷的機械反映,而是為了表現自己強烈的感情。形象的創造只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手段,是為交流感情服務的。文藝作為一種交流感情的工具,才是它最根本的特點。所以,藝術性的高低固然與藝術形象的塑造技巧有關,但更重要的卻在它的感情的質量(美感高度、深度、強度和廣度),其最重要的標志是它藝術感染力之大小。
▼ 沒有風格的作家--等於沒有命中的箭。
--(俄)維亞席姆朗斯基
▼這個載道的運動,當然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為主帥了。他的立論的基礎是「道為內,文為外」。道到底是什麼呢?由韓愈自己所下的定義看,是:「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文起八代之衰」的功勞是在乎提高了散文的地位,但是這個運動的壞處是使 「文」包括住文學,把詩降落在散文之下;因為「文」是載道的工具,而詩—— 就是韓愈自己也有極美艷的詩句——總是脫不了歌詠性情,自然便不能冠冕堂皇的作文學的主帥了。因為這樣看輕了詩,所以詞便被視為詩余,而戲曲也便沒有什麼重要的地位。詩與散文的分別,中國文論中很少說到的。這二者的區分既不清楚,而文以載道之說又始終未敲打破,於是詩藝往往要向散文求些情面,象白居易那樣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明之則為詩」,以求詩藝與散文有同等的地位,這是很可憐的。 ▼一,文學是心靈的產物,沒有心情的激動便沒有創造的可能。二,作文的手段,如文字的配置,音聲的調和等,是必要的,不如是,文章便不會美好。
▼「詩之道在妙悟」,是的;詩是心聲,詩人的宇宙是妙悟出來的宇宙;由妙悟而發為吟詠,是心中的狂喜成為音樂。只有這種天才,有這種經驗,便能成為好句,所以「有可廢之人,無可廢之言」;道德與詩是全不相乾的。道德既放在一邊了,學理呢?學理是求知的,是邏輯的;詩是求感動的,屬於心靈的;所以「妙不關於學理」。詩人的真實是經過想像浸洗過的,所以象水中之月,鏡中之象。由興趣而想像是詩境的妙悟;這么說詩,詩便是藝術的了。
▼判定文藝是該以能否感動為準的。理智不是壞物件,但是理智的分子越多,文學的感動力越少。
感情是否永久不變是不敢定的,可是感情是文學的特質是不可移易的,人們讀文學為是求感情上的趣味也是萬古不變的。我們可以想像到一個不動感情的人類,但是不能想像到一個與感情分家的文學;沒有感情的文學便是不需要文學的表示,那便是文學該死的日子了。
▼文學的形式之美便象一朵鮮花:拆開來,每一蕊一瓣也是朵獨立的小花;合起來,還是香色俱美的大花。文藝里沒有絕對的寫實;寫實只是與浪漫相對的名詞。絕對的寫實便是照像,照像不是藝術。以感情說吧,文人聽見一個寡婦夜哭,他必須有相當的想像力,他才能替那寡婦傷心;他必須有很大的想像力才能代她作出個極悲苦的故事,或是代她宣傳她的哭聲到天邊地角去;他必須有極大的想像力才能使他的讀者讀了而同情於這寡婦。
▼感情與美是文藝的一對翅膀,想像是使它們飛起來的那點能力;文學是必須能飛起的東西。使人欣悅是文學的目的,把人帶起來與它一同飛翔才能使人欣喜。感情,美,想像,(結構,處置,表現)是文學的三個特質。
▼詩人必須有滲透事物之心的心,然後才能創造出一個有心有血的活世界。藝術家不只觀察事物,而且要深入事物的心中,為事物找出感情,美,與有力的表現來。
▼文藝不只在乎描寫,它還要解釋自然與人生;在它解釋自然的時候,它必須有個一切全是活著的世界。在這世界裡,春風是可以語流鶯的,黃河之水是可以自天上來的。在它解釋人生的時候,便能象預言家似的為千秋萬代寫下一種真理:「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杜甫《清明》)
▼游戲沖動說也可以簡單的借用一段話來推翻:「藝術是游戲以上的一種東西。游戲的目的,在活力的過剩費了時,或其游戲底本能終結了時的遂行時,即被達到。然而藝術的機能,卻不僅以其製作的動作為限。正當意味的藝術,不論怎樣的表現及形式,在一種東西已經造成,及一種東西已經失卻其形式之後,也都殘存著。在事實上,有一種形式,如跳舞,演技的效果,是同時被創造出,同時被破壞的。然而其效果,卻永遠殘存在那跳舞者努力的旋律之中,那跳舞的觀客的記憶之中。……所以,把那為藝術品的特色的美、旋律等的藝術底性質,解釋為游戲沖動的結果,是很不妥的。」(希倫,引自章錫琛譯本間久雄的《文學概論》)藝術是要創造的,所以摹仿說立不住。游戲沖動說又把藝術看成了消遣品。只有因實用而證明藝術出於人類的需要,藝術的普遍性才立得牢。
▼個性與藝術的關系
所謂作家的生命者,換句話,也就是那人所有的個性、人格,是那人的內底經驗的總量。
藝術即:「表現出真的個性,捕捉了自然人生的姿態,將這些在作品上給予生命而寫出的。藝術和別的一切的人類活動不同之點,就是在藝術是純然的個人底的活動。
▼在純正的文學,我們的興味,常在於作者其人——其人的性質,人格,見解——這是真理。我們有時以為我們的興味在他的材料也說不定。然而真正的文學者所以能夠使任何材料成為對於我們有興趣的東西,是靠了他的處理法,即注入那處理法裡面的他的人格底要素。文學所以為文學,並不在於作者所以告訴我們的東西,乃在於作
文藝學
者怎樣告訴我們的告訴法。
「怎樣告訴」便是風格的特點。這怎樣告訴並不僅是字面上的,而是怎樣思想的結果;就是作者的全部人格伏在裡面。那古典派的寫家總是選擇高尚的材料,用整潔調和的手段去寫述。那自然派的便從任何事物中取材,無貴無賤,一視同仁。可是,這不同的手段的成功與否,全憑寫家自己的人格怎樣去催動他所用的材料:使高貴的,或平凡的人物事實能成為不朽的,是作者個人的本領,是個人人格的表現。他們的社會時代哲學盡可充分不同,可是他們的成功與否要看他們是否能藝術的自己表現;換句話說:無論他們的社會時代哲學怎樣不同,他們的表現能力必是由這「怎樣告訴」而定。 ▼就說杜甫的詩吧,我們於那風景人物之外,不由的想到杜甫的人格。他的人格,說也玄妙,在字句之間隨時發現,好象一字一句莫非杜甫心中的一動一顫。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下面還伏著個「無邊」、「不盡」的詩人的心。那森嚴廣大的景物,是那偉大心靈的外展;有這偉大的心,才有這偉大的景物之覺得,才有這偉大的筆調。心,那麼,是不可少的;獨自在自然中採取權料,采來之後,慢慢修正,從字面到心覺,從心覺到字面;所以寫出來的是文字,也是靈魂。這就是所謂「文學中的思想與言語是多為互相環抱的。」也就是所謂言語為靈魂的化身之意。
▼給風格立標准,便根本與「人是風格」相反;因為 「各師成心,其異若面」是不容有一種標准風格的。我們只能說文章有風格,或沒有風格,這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有風格的是文學,沒有風格的不成文學,「風格都是降服讀者的唯一工具」。 沒有風格的作家--等於沒有命中的箭。一個寫家的人格是自己的,他的時代社會等也是他自己的,他的風格只能被我們覺到,故誦其詩可以與欣賞,而是不能與別人比較的,所以汪師韓的《詩學纂聞》里說:「一人有一人之詩,一時有一時之詩知其人論其世也。」這樣,以古人的風格特點為我們摹擬的便利,是丟失了個人,同時也忘了歷史的觀念。
▼風格的有無是絕對的。風格是個性——包括天才與習性——的表現。風格是不能由摹仿而致的,但是練習是應有的工夫。
▼「律動」
廣泛著說,宇宙間一切有規則的激動,那就是說有一定的時間的間隔,都是律動。象波紋的遞進,唧唧的蟲鳴,都是有規律的,故而都帶著些催眠的力量。從文學上說,律動便是文字間的時間律轉,好象音樂似的,有一定的抑揚頓挫,所以人們說音樂和詩詞是時間的藝術,便是這個道理。音樂是完全以音的調和與時間的間隔為主。詩詞是以文字的平仄長短來調配,雖沒有樂器輔助,而所得的結果正與音樂相似。所不同者,詩詞在這音樂的律動之內,還有文字的意義可尋,不象音樂那樣完全以音節感訴。所以,巧妙著一點說,詩詞是奏著音樂的哲學。▼要明白詩必須形式與內容並重:音樂,文字,思想,感情,美,合起來才成一首詩。
▼寫實主義的好處是拋開幻想,而直接的看社會。這也是時代精神的鼓動,叫為藝術而藝術改成為生命而藝術。這樣,在內容上它比浪漫主義更親切,更接近生命。在文藝上它是更需要天才與深刻觀察的,因為它是大膽的揭破黑暗,不求以甜蜜的材料引人入勝,從而它必須有極大的描寫力量才足以使人信服。同時,它的缺點也就在用力過猛,而破壞了調和之美。寫實派的寫家熱心於社會往往忘了他是個藝術家。古典主義的作品是無處忘了美,浪漫主義的往往因好奇而破壞了美,寫實主義的是常因求實而不顧形式。況且,寫實家要處處真實,因而往往故意的搜求人類的丑惡;他的目的在給人一個完整的圖畫,可是他失敗了,因為他只寫了黑暗那方面。
▼寫實作品還有一個危險,就是專求寫真而忽略了文藝的永久性。凡偉大的藝術品是不易被時間殺死的。寫實作品呢,目的在寫當時社會的真象,但是時代變了,這些當時以為最有趣的事與最新的思想便成了陳死物,不再惹人注意。在這一點上,寫實作品——假如專靠寫實——反不如浪漫作品的生命那樣久遠了,因為想像與熱情總是比瑣屑事實更有感動力。
▼至於詩人呢,他必須有點瘋狂:「詩要求一個有特別天才的人,或有點瘋狂的人;前者自易於具備那必要的心情,後者真能因情感而忘形。」(亞里士多德《詩學》十七)詩人的感情使他忘形,他便走入另一世界,難怪那重實際的現代的偵探小說讀者對詩有些茫然。詩是以感情為起點,從而找到一種文字,一種象徵,來表現他的感情。他不象戲劇家小說家那樣清楚的述說,而是要把文字或象徵煉在感情一處,成了一種幻象。只有詩才配稱字字是血,字字是淚。
詩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能在一粒沙中看見整個的宇宙,一秒鍾里理會了永生。他的思想使他「別有世界非人間」,正如他的感情能被一朵小花、一滴露水而忘形。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他的思想也許是不科學的,但「神女生涯原是夢」是詩的真實;詩自有詩的邏輯。況且詩是不容把感情,思想,與文字分開來化驗的。詩人的象徵便是詩人的感情與思想的果實,他所要傳達出的思想是在象徵里活著,如靈魂之於肉體,不能一切兩半的。他的象徵即是一個世界,不需什麼註解。詩也許有些道德的目的,但是詩不都如此,詩是多注意於怎樣傳達表現一個感情或一思想,目的何在是不十分重要的;詩人第一是要寫一首 「詩」。詩多注重怎麼說出,而別種文藝便不能不注意於說些什麼。
文藝學
▼第一,小說是藝術。因為,第二,有下列的種種理由:有人把小說喚作「袖珍戲園」,這真是有趣的名詞。但是小說的長處,不僅是放在口袋裡面拿著方便,而是它能補戲劇與詩中的缺欠。小說既能象史詩似的陳說一個故事,同時,又能象抒情詩似的有詩意,又能象戲劇那樣活現,而且,凡戲劇所不能作的它都能作到;此外,它還能象希臘古代戲劇中的合唱,道出內容的真意或陳述一點意見。這樣,小說是詩與史的合體,它在運用上實在比劇方便得多。.▼一、短篇小說是一個完整的單位,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在時間上、空間上、事實上是完好的一片斷,由這一片斷的真實的表現,反映出人生和藝術上的解釋與運用。二、因為它是一個單位,所以須用最經濟的手段寫出,要在這簡短的篇幅中,寫得極簡截,極精采,極美好,用不著的事自然是不能放在裡面,就是用不著的一語一字也不能容納。比長篇還要難寫的多,因為長篇在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敷衍一筆,或材料多可以從容布置。而短篇是要極緊湊的象行雲流水那樣美好,不容稍微的敷衍一下。 三、長篇小說自然是有個主要之點,從而建設起一切的穿插,但是究以材料多,領域廣,可以任意發揮,而往往以副筆引起興趣。短篇則不然,它必須自始至終朝著一點走,全篇沒有一處不是向著這一點走來,而到篇終能給一個單獨的印象;這由事實上說,是件極不容易的事,因為這樣給一個單獨的印象,必須把思想、事實、藝術、感情,完全打成一片,而後才能使人用幾分鍾的功夫得到一個事實、一個哲理、一個感情、一個美。長篇是可以用穿插襯起聯合的,而短篇的難處便在用聯合限制住穿插;這是非有極好的天才與極豐富的經驗不能做到的。

『玖』 文藝學的研究方向

比較文藝學的主要特色在於,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通過比較的方法從事文藝學的同
質研究和異質研究,從而構成文藝學的人類整合形態和世界總體框架。它豐富和充實了文藝學的學科內容和研究空間,使文藝學研究擁有更多的試點和力點,對文藝學的深化發展就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本研究能使既有的文藝學研究範式和研究體系獲得一定程度的結構轉型,並且這種轉型將直接帶來學理激活效果和學術增值效果。本研究方向既有理論意義,也有實踐意義。前者將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的文藝學建設,後者則在更廣闊領域影響中國的文藝創作實踐和中國人的文藝生活質量。 北師大文藝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 博士生
培養國家建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遵紀守法、品德端正、具有扎實的文學史和文化史基礎知識與較高審美素養,系統掌握文藝學專業知識和專業特長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本專業博士生的培養主要面向高等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畢業生應能夠獨立從事國家級和省部級社科規劃項目的研究工作,同時能夠勝任文藝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
本專業博士畢業生還應掌握電腦的操作和運用,同時至少能夠熟練地掌握和使用一門外國語(包括閱讀和直接交流),能運用第二外國語查閱專業文獻。
2、 碩士生
培養國家建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豐富的文藝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為滿足社會尤其是學校、新聞出版機構、政府機關、公務機關和文藝團體的需要,本專業注重培養碩士生分析與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使之既掌握本專業特有的研究方法,又了解相關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並能夠靈活地加以運用。畢業生應該具有獨立承擔文藝學專業課題、獨立從事文藝理論研究與文藝批評的能力。
另:考試小組如有三分之二成員認為考試成績不合格,即視作不合格。考試小組成員之間對考試成績評判產生重大分歧時,由學位分會作出仲裁。本專業碩士生除了專業學習外,還須注重其它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熟練地運用電腦,並且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學習年限為三年
二、專業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導師
1.博士生方向
中西比較詩學、文藝美學、中國文化與詩學、傳播與文化研究
2.碩士生方向
中國古代文論、文學基本理論、文藝美學與大眾文化、西方文學與西方文論
三、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前沿講座(含討論班)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採取講座和討論兩種形式,其內容分為兩部分:先由文藝學專業的教師或國內外同行專家作主題報告,再圍繞主題報告進行專題討論。主題報告的內容必須是涉及國內外有關文藝學專業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狀況,並已形成正式的書面學術報告,要求論證充分,其觀點具有新意,或是有所突破。主題報告的題目預先公布,使學生能有所准備。
要求每個學生參加3次前沿講座課。考核方式為提交主題報告的書面評論或相關的讀書報告,字數不少於3000字。
四、培養與考核方式
1、碩士生培養與中期篩選的基本要求
中期篩選一般在修完學位專業課和選修課之後進行,通常在第四學期。
由中國語言文學學位分會認定的三名教師組成綜合考試小組,其中至少有一名教授,共同負責出題和實施考核。
考核包括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書面考試應含一定比例的中國語言文學其他專業的基本內容。綜合考試成績分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不合格者不具有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
2、博士生培養與考核方式
博士生綜合考試一般在修完學位專業課和選修課之後進行,通常在第三學期。
由中國語言文學學位分會認定的三名教師組成綜合考試小組,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導師,共同負責出題和實施考核。
須進行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的考核。書面考試應含有一定比例的中國語言文學其他專業的基本內容。綜合考試成績分合格和不合格兩個等級。綜合考試不合格者,不具有申請博士學位的資格。
五、科研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
1、博士生
科研能力
熟知文藝學專業文獻的基本狀況,能夠熟練查找和閱讀文藝學基本資料,熟練運用一門外語查閱文藝學專業文獻。能夠准確、充分地運用中文、外文資料。及時掌握國內外文藝學學術研究的進展,特別是學術前沿的情況。
能夠獨立進行文藝學專業重大研究課題的選題,獨立完成和主持省部級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前期檢驗標志:獨立完成合格的個人培養計劃、開題報告;在核心刊物上已經發表論文;
後期檢驗標志:在核心刊物上已發表兩篇以上文藝學專業論文(或在文藝學權威刊物上發表一篇以上論文);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並且能夠完成負責人安排的任務;獨立完成符合本培養方案規定的基本標準的博士學位論文。
實踐能力
能夠獨立開設文藝學專業本科生的基礎課和選修課,並有較好的教學效課。
能夠撰寫省部級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的申請書。
能夠獨立對文藝學專業著述撰寫有分量、有獨立見解的評論文章。
能夠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進行學術討論,發表有見解的報告和評論。
能夠組織中國語言文學各專業范圍內研究生學術活動。
2、碩士生
科研能力
了解文藝學專業文獻的基本狀況,能夠查找和閱讀文藝學基本資料,運用一門外語查閱文藝學專業文獻。能夠准確地運用中文、外文資料。及時掌握國內外文藝學學術研究的進展、特別是學術前沿的情況。
前期檢驗標志:獨立完成合格的個人培養計劃書、開題報告;
後期檢驗標志:在核心刊物上已發表一篇以上文藝學專業論文;參加省部級科研項目並且能夠完成負責人安排的任務;獨立完成符合本培養方案規定的基本標準的碩士學位論文。
實踐能力
能夠獨立開設文藝學專業本科生的基礎課,並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能夠撰寫省部級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的申請書。
能夠獨立對文藝學專業著述撰寫有見解的評論文章。
能夠參加國內學術會議,進行學術討論。
能夠組織文藝學專業范圍內的本科生學術活動。
六、 學位論文的基本標准
1、博士學位論文
在確定論文選題前須經充分的調查研究,查閱文藝學專業的主要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文藝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特別是學術前沿狀況。應選擇文藝學專業內重要且研究較弱的問題(含思潮、人物、概念等)。
論文選題須經過填寫個人培養計劃和開題報告階段,該計劃和報告須經過導師和博士生指導小組的其他專家審核通過。
博士學位論文必須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時間不少於兩年,用於直接撰寫博士學位論文的時間不少於三個學期。博士學位論文應在文藝學研究領域提出有別於現有學術成果的新的重大學術見解。論文應觀點鮮明,言之有據,結構嚴謹,行文流暢。博士學位論文應有專門章節就與本選題相關的文藝學學術動態、本論文的新貢獻,作較全面而清晰的說明。博士學位論文的正文不少於8萬字,注釋部分不少於1萬字。博士學位論文的部分章節應達到(或經過修改後達到)在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水平,整篇論文經修改後應達到公開出版的水平。
2、碩士學位論文
在確定論文選題前須經充分的調查研究,查閱文藝學專業基本文獻,了解國內外文藝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應選擇文藝學專業內重要且研究較薄弱的問題(含思潮、人物、概念等。
論文選題須經過填寫個人培養計劃和開題報告階段,該計劃和報告均須經過導師和所在專業其他專家審核通過。
碩士學位論文必須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用於直接撰寫碩士學位論文的時間不得少於一個學年。碩士學位論文應在文藝學研究領域的某一問題或研究方法上,提出有別於現有學術成果的新見解。論文應觀點鮮明,言之有據,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碩士學位論文在引言或導論部分應對與本選題相關的文藝學學術動態作一說明。碩士學位論文的正文不少於2萬字,注釋部分不少於2千字。碩士學位論文應達到(或經過修改後達到)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的水平。
博士級碩士論文的選擇尤以那些能為當代中國社會文化事業發展提供借鑒的問題,作為論文選題 一、學科專業簡介
文藝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文藝學學科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5年與南京大學文藝學專業聯合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獨立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文藝學學科現有成員13名,教授7名,副教授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0人。經過幾代人努力,本學科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以文學批評為重點,以文學基礎理論、文藝美學和中國古代文論為支撐的研究格局和綜合優勢。
二、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能夠獨立從事文藝理論研究、文藝批評實踐和高等學校專業教學的高層次的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
2.具有堅實的文藝基礎理論知識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國內外關於本研究方向的現狀、歷史和發展趨勢;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從事文藝學科學研究、批評實踐和教學工作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研究方向簡介
1.文學批評:該研究方向為本學科的優勢和特色,主要研究文學批評的性質、方法,同時關注當代文學批評前沿理論,並力求將理論研究成果向批評實踐轉化。,
2.文學基礎理論:該研究方向是文藝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研究文學的本質、起源、審美特徵、流派、思潮、風格、創作、欣賞、批評、體裁、語言等等文學基礎理論問題。
3.美學: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美學的對象、美感、美的本質、美的形態、美的范疇、審美教育等美學原理探索問題,還研究西方美學史和東方美學史問題、影視美學理論。
4.馬克思主義文論:該研究方向是華中師大文藝學的特色之一,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歷史發展、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論、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基本問題。
5.西方文論: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西方傳統文論、西方現代主義文論、西方後現代主義文論、西方文論的發展、西方文論的基本理論問題、西方文論與馬克思主義文論和中國傳統文論的關系和比較。
6.中國文學批評史: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發展、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理論和實踐、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特殊的范疇、方法、理論體系,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現代轉型、中西文學批評比較等問題
四、學習年限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為2-3年。
五、課程設置與學分
總學分為37學分。其中:
1、一級學位課程5門,15學分(公共課程3門,9學分;專業學位課程2門,6學分)。
2、二級學位課程(通選課)中本專業以外課程任選2門,4學分。
3、指定選修課課程5門,10學分。
4、任意選修課課程任選3門,6學分。
5、教學實踐1學分,學術活動1學分。已有三年相關工作經歷的碩士生,可以免修教學實踐。
6、凡以同等學力、跨學科、專業錄取的碩士研究生,均須在培養計劃中增加補修本專業本科主幹課程三門,並且考試須與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通過考核,取得及格成績,但不計學分。
六、實踐環節
本專業教學實踐以本、專科學生為對象,通過教學第一線的實踐工作,培養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能力。教學實踐的主要形式有: 講授本、專科生課程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專題; 協助主講教師輔導、答疑或評改作業; 主持課堂討論; 指導論文寫作等。 教學實踐安排在第4學期,時間為4周,應至少完成8課時或相當此工作量的教學工作。教學實踐完成後,學生填寫《研究生教學實踐考核表》,送導師簽字後交院研究生秘書老師備檔,方可獲得教學實踐的1學分。
七、科學研究
本專業碩士生在校期間應需導師指導下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程序和實踐過程,提高其科學研究水平,至少完成4篇課程論文,2篇學年論文,其中應至少有1篇論文在省級或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
八、學位論文
1、本專業碩士生至遲在第4學期確定學位論文題目,並在第四學期末通過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制訂出學位論文寫作計劃。
2、本專業碩士生學位論文選題及學術水平的要求為:
(1)論文選題要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同時又是研究生本人在學習和研究中有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的問題;論文選題應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緊密結合。
(2)本專業碩士生的論文選題應結合本學科發展的特點與優勢,形成系列化。學科與導師應通過本學科、本方向碩士生的論文寫作,推動和深化某一領域、某個課題或某一問題的解決。
(3)碩士生論文應在理論上有新見解,或在資料的佔有與分析上有新發展。論文應能反映作者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堅實的理論基礎。碩士論文應達到在國內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的水平。
(4)碩士論文如有任何形式的抄襲現象,即取消抄襲者當年的答辯資格。
九、培養方式與方法
本專業採取導師個別指導與專業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培養。教學工作實行理論聯系實際、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培養工作實行三個結合,即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結合、課程講授與自學討論結合、知識積累與思維訓練結合。鼓勵碩士生在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拓寬視野、勇於創新,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強調學以致用,強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指導教師要注意教書育人,充分調動碩士生的學習和科研的積極性,做到教學相長。

『拾』 文藝學是干什麼的

文藝學是重點學科,有比較深厚的學術積累。
20世紀中國文藝學,可以說是從總體上走了一條西方話語主體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上,上半葉可以說是自由主義化化的,後半葉卻是規范主義的。而規范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制約與僵化,絕對的規范則意味著絕對的制約與絕對的僵化。遵循自然的法則,當一事物達到了某種絕對的制約與僵化狀態,也就勢必要走向其反面。20世紀最後20年的文藝學研究的"革命"與"繁榮"也就成了最好的證明。然而,20世紀最後20年的文藝學建設,其關注的焦點卻更多的是觀念的更新,而對文藝自身的規律卻很少有系統的探討,所以,時至今天,文藝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仍然相對薄弱,改變種狀況,只有理論思維的鼎新和思維視野的拓展,這就自然首先涉及到其研究的方法的重建問題。本文試圖就如何進行方法重構的問題做一初步探索,以引來大家們對這一問題的廣泛關注。

思想、觀念與方法
當人們迫不急待地落下20世紀的帷幕而興匆匆跨進21世紀的大門,"文藝學研究向何處去?"就變成了一個問題。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直接地源於文藝學界對20世紀(更直接地講,是對20年來)文藝學研究的整體成果的理性反思。
第一、從認識論與實踐論的角度看,"觀念"與"方法"是有所區別的:所謂"觀念"是意指我們看待世界、觀照事物的基本態度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或者說是我們認識世界、思考事物所獲得的特定的思想(思維成果),這種特定的思想展開為我們看待世界的基本態度和評價事物的基本傾向。而"方法"則意指我們求取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方面的問題的門路、程序。這正如我們面對一件具體的事物,它首先涉及可不可以做的問題,然後涉及到--如果可以做,將怎樣去做(好這件事)?不可以做,又該來如何處理(它)--的問題。前者,屬於觀念的范疇;後者,卻屬於方法的范疇。如果從思維角度看,觀念側重於思維的形成,而方法注目於思維的操作。所以,"觀念"屬於認識論的范疇,而"方法"卻屬於實踐論的范疇。
第二、從本體論角度看,觀念與方法又具有同構性。這在於:"方法"作為我們人求取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方面的)問題的門路、程序,它的思維構成要素是其基點性(即求解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視角性(即面對問題的特定處境性和求解問題的特定角度)、視野性(即求解問題時其思維可以達及的空間域度和最後極限)和層面性(即求解問題所能達到的深度)。從這個角度看,基點性、視角性、視野性,層面性--此四者構成了"方法"的生命整體狀態,在這一生命整體狀態中,方法的基點性是人選擇方法和和運用方法的立足點,或者說人求取生存、看待生活、開創生命的基本立場,和解釋對象、破譯世界、解答困惑的思維出發點;方法的視角性是我們認知事物、探求事理、思考問題的思維高度;而方法的視野性是我們看待世界、反省自我,理解生命的思維廣度;方法的層面性則是我們領悟生命、洞識生存的深度。
而任何方法都是人的方法,所以,從方法的人本本質角度看,任何方法都首先體現為一種有關於人的生存態度,一種屬於人的思想和智慧,一種賦形於對象(世界、事物、人、問題)的基本思維框架和價值判斷體系(即世界觀)。
第三、能夠把觀念與方法融為一體的方法,是本體性方法,或者說稱之為哲學的方法。哲學的方法不僅是一種思維的方法,它首先是一種思想的方法。在其最高的層面上,哲學的方法就是一種思想的方法,這種"思想的方法"被傳統地稱之為"世界觀",而作為思想的方法的"世界觀"要轉換成為解決具體問題的實踐操作方法,其間必須面臨一個中介的貫通,這個能夠貫通此二者的中介就是認識論層面的"觀念",這個認識論層面的"觀念"是由世界觀演繹出來的看待對象的基本態度與價值取向,它包含了其生成這個"基本態度"的世界觀的特定思維基點、思維視角、思維視野和思維層面。它在我們的習慣性意識裡面叫做"方法論"。這即是說,對思想方法的思考就構成了哲學本身;而對"態度"和"價值取向"的思考則是方法論,而對思維操作技術(方法)的思考,則是實踐論。
第四、一種哲學必然產生一種本體性方法(即"世界觀"),這種本體性方法必然蘊含著具體的思維觀念(觀念性方法)和思維方法(操作性思維工具)。但一種哲學的本體性方法卻往往可以生發出多種認識的觀念和操作的方法,因為,看待世界和事物的基點和角度可以是相同的,而其"看"的視野和層面則完全可以不相同:一種本體性方法可以演變出多種方法論和實踐論來。如唯物主義的本體性方法,則可以產生出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等方法論和實踐論;再如結構主義、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科學的方法論,都可以說是物質主義的哲學方法孽變出來的理性思維成果。
第五、一種哲學的本體性方法,可能生發出許多的認識論觀念和思維操作技術(即解決問題的具體思維方法);而一種科學的方法論則同樣可以孽變出多種思維操作技術。但無論是哪種性質與情況的"生長",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具體的對象,即任何方法論意義上的科學方法要轉換成具體的求取解決問題的實踐論意義上的方法,都必須要所求取解決的具體對象的參與,否則,其對方法論意義上的科學方法的運用也就變成了生搬硬套,這種生搬硬套雖然有表面上的熱鬧,卻最終無益於問題本身的求真正解決。20世紀80年代文藝學界的方法論熱以及後來一直持續不斷的對其它領域的方法(包括哲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方法)的標新立異,卻最終只獲得了"觀念更新"的效果,而對文藝學的基本理論建設沒有帶來任何有益的幫助的深層次原因,也就在於如上的思想的混亂所造成。
由此不難看出:第一,文藝學的思想可以某種哲學的思想為武裝,但文藝學的思想絕不可以以某種科學的(認識論)觀念來代替。第二,文藝學的方法論可以來自於外部,但並不等於說文藝學的方法論就必須是外部的--外部的方法論在有時可以幫助我們更新觀念、打開視界,但如果一味地依賴於外部的方法論,則有可以從此迷亂我們的心智,朦朧我們的視野,模糊我們研究的具體對象,使我們找不到真正求解問題的途徑。第三,任何外部方法論的導入文藝學領域,它的不可置疑的功能是觀念的撞擊,但這種被導入的方法論觀念要成為研究文藝學的思維方法和思想方法,還必須經過文藝學的研究對象的消化與溶解,否則,如果生硬地、盲目的、一廂情願的把某種科學的方法論(觀念)視為研究文藝問題的最佳思想指導(本體性方法)和具體的思維操作技術(方法),那隻能給文藝學研究帶來新的迷茫與混亂、淺薄與荒疏,最後將使文藝學走向名存實亡的"空殼"狀態。

生態化綜合:兩種傳統精神與方法的融統

加強文藝學的基礎理論建設,之所以首先要尋求研究方法的構建,就在於構建文藝學方法,實際上是尋求構建新世紀中國文藝學的學術話語平台。如何構建中國文藝學的話語平台?這必然涉及到對文藝學研究的傳統的正確看待與選擇。
文藝學的研究傳統之於我們有兩個:一個是西方傳統,一個中國古典傳統。這兩個傳統既具有許多方面的同構性,又具有文化風格、或者說思維路徑和思維方向上的差異性。
"中西方不同之處在於:西方很早就把理性當作內在自主的活動,所以理性包含著一個辯證的過程,其自身的發展受歷史發展的影響不大,它的發展代表理性的不斷突破,也就是方法意識的不斷突破。科學的發展就是個證明。與此相反,中國哲學中方法潛藏在本體意識中,並不把方法脫離本體意識加以獨立考慮。只有在外在的社會、政治因素需要時才顯現出來。所以中國人的方法往往是要解決問題,受現實條件的影響。中國人的方法和思考都是一個整體,跟西方的分析哲學正好是個對比。中國的方法論是由現實問題造成的,否則對思辯和理性的反省就會被認為沒有意義,所以就過去看,中國的邏輯沒有很好發展,就是這個原因。 "
西方人的理性思辯的文化風格,不僅推動了西方科學的繁榮,而且開辟了分析主義和技術操作主義的道路,或者說由於西方文化的思辯風格,開辟了西方人的分析主義和技術操作主義航向,由此,推動了科學的發展與繁榮。在這樣一種思維與文化操作背景上展開的西方文藝學,也就自然體現出了兩個基本的傾向:一是文藝學研究的分析主義道路,二是文藝學研究的科學主義方向。前者展開為一種局部動力學的思維傾向和文本主義情結;後者表現為理論構建的體系化和理論探索的解構性--即文藝學研究的理論體系的構建與消解,往往不是以其所研究的特定對象范圍內容的演變為直接的動力,而是以科學發展為催化劑。
與此相反的是:感受直觀是中國人的文化風格,在這樣一種文化風格的規范下,體驗性構成了中國人最基本的思維傾向。體驗往往動力於現實,局限於現實,體驗同時又傾向於整體--或者說企圖從現實出發來對整體的直觀把握。"中國人是本體的,西方人是分析的。發揮一下也可以這么說:中國人重視整體的和諧,西方人重視分析和差異。中國人的這種思想主要來源是易經哲學,其中有一個要點,整體思考並不是表明它沒有辯證性,它強調從多歸結到一,統一的觀念非常強烈。相反,西方哲學是按分析差異的原則建立起來的,由一到多進行分析。要了解一個事物,首先要了解它的結構,層層深入。以上不僅是方法的差異,也是本體的差異。中國人的本體是整體。 "在這樣一種文化背景和思維框架的規范下,中國文藝學研究也同樣展開為兩種基本傾向:一是文藝學研究的心靈主義道路:二是文藝學研究直觀經驗主義方向。前者展開為一種神秘主義的整體動力學思維傾向和行為(過程、狀態)主義道路;後者表現為經驗描述的非體系性和理論探索的築塔性--即文藝學研究注重於個體體驗與經驗的直觀和直觀的經驗的發散性記錄,這種以對經驗直觀和直觀經驗的東西的發散性記錄,更多的不是同中求異,而是基於異中求同。這就是中國古代文藝學之博大精深--而又缺乏嚴密的邏輯體系的原因;這同樣是中國古代文藝學更傾向於築塔性,而較少解構驅動力與激情的原因。
進一步地看,西方文藝學之所以要走一條存同求異的思維道路,就在於它以科學為直接動力源與催化劑--科學的深層動機與終極目標是在存同求異的解構,科學存同求異的基本方法是分析。而中國文藝學之走了一條存異求同的道路,就在於它以現實的倫理准設和政治規范為直接的動力源與催化劑--倫理准則和政治規范的深層動機與終極目標是追求存異求同的築塔,倫理與政治存異求同的基本方法是經驗直觀或經驗直觀。換句話講,西方文藝學的發展走的是一條理性主義的科學道路,而中國文藝學的發展走的是一條經驗主義的生活道路。這就是20世紀中國文藝學從很大程度上懸置自己的文藝學傳統,一廂情願地踏上西方話語主義的道路--這一相對漫長的過程中,除了觀念的頻頻更新之外,難以獲得自身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基礎理論的深入探索的根本原因。
客觀的認識傳統,其目的是正確的選擇與運用傳統。當我們粗疏地清理出中西文藝學的整體性思想原則和思維路向,就不難發現:西方文藝研究的基本思維傳統是科學理性,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分析與綜合;而中國的文藝研究傳統是人倫化的生態理性,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整體領悟與經驗直觀。因此,客觀地看待傳統與正確地選擇傳統,不僅要客觀地看待西方文藝研究的傳統,更指客觀地看待中國的文藝研究傳統。21世紀中國文藝研究要有所新的突破,要能獲得更新的思維視野,必須要從這兩個傳統中吸取精華,綜合其西方文藝研究傳統中的科學理性精神和分析與綜合的研究方法,與中國古代文藝研究傳統中的人倫化的生態觀念和整體領悟與經驗直觀的方法--於一體,形成具有時代精神特徵的新思維、新方法。這應該是21世紀中國文藝學研究走出自我困境,尋求方法與理論重構的基本思維路向。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態化綜合方法之作為文藝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成為可能,正是對文藝學研究的兩個傳統的基本精神和研究方法的融統與提升。
生態化綜合:對象的要求性與學科使命的融統
無可諱言,文藝學是以文學為其研究的基本對象的,文藝學研究的思維路向、思維視野、思維方法的生成,從根本上受制於研究者對文學的認識與定位:對"文學"本身的認識與定位,也就目然生成起文藝學研究的特定視野、觀念與方法。
就其一般意義上講,文學是一種話語行為。文學之作為一種話語行為成為可能,就在於其有"人":文學是人的話語行為和有關於人的話語行為。前者揭示了文學是人為的--文學是作家的話語行為;後者展示著文學的為人性--文學是有關於人的歷史、人的現實、人的理想的話語行為:文學是紮根於人的存在歷史、立足於人的現實生存境況並著眼於人的理想生活的話語行為。因而,文學是人對人的話語行為--文學既是現實生存中的人對理想狀態中的人的話語行為,更是理想狀態中的人對現實生存境況中的人的話語行為。這就是人們歷來把文學稱之為人學的根本原因。
文學應該是人學!但"文學是人學"中的"人",既不是抽象的政治的人,也不是片面的倫理的人,更不是觀念意義上的文化的人,而是歷史語境和現實生態困境雙重擠壓中的生物文化人和文化生物人。因而,文學就是以一種特殊的(即虛構的、陌生化的和形式化的)話語方式,來對生態過程中的人的人性美醜的形象咀嚼,生存的沉痛體驗,社會歷史的美學反思和詩學批判。文學作為人學,是對人的生存的啟蒙、塑造、新生與開辟,是對人的存在的展布與照亮!
"他們應該相信,恐懼是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最可憎的東西:一旦相信了這一點,他們就應該永遠拋棄恐懼,而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只留下人類心靈的古老理想--愛情和榮 譽,憐憫心和自尊心,同情心和自我犧牲精神,沒有這些,文學就被閹割了,被扼殺了。只要他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的工作就會被人咀咒。"
"人相信,人不僅能挺得住,他還能嬴得勝利。人之所以不朽,不僅因為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他才能發出難以忍受的聲音,而且因為他有靈魂,富於同情心、自我犧牲和忍耐的精神。詩人和作家的責任正是描寫這種精神。作家的天職在於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使他的勇氣、榮譽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憐憫心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類的光榮--復活起來,幫助他們站立起來。詩人不應該單純地撰寫人的生命的編年史,他的作品應該成為支持人、幫助他巍然挺立並取得勝利的基石和支柱。"
文學存在與展開的這種自我規定性,事實地構成了文藝學研究的思維起點,並歷史地構成了它的研究視野與方法:文藝學研究既是對文學話語行為何以生成的審美規律的研究,同時又是對人的歷史性存在和現實生態境況與未來生存希望的研究。文藝學研究不僅要具有人的歷史眼光,更應該具備人的生態視野。而歷史不僅僅是一種過程,它首先是一種狀態,一種境遇,一種存在向生存展開的場運動。同樣,生態不僅僅是個別、是具體,而首先意味著整體狀態。所以,當我們從文藝研究的對象--文學自身出發,將人的歷史眼光與人的生態視野融統起來,也就形成了生態化綜合的研究方法。
如果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來看,人類(當然包括民族)進步與文明的標志是文化的創生與繁榮,而創生文化與繁榮文化的基本方式(與途徑)有三:一是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二是哲學、思想的追問和美學精神的鼎新:三是文學、藝術的創造。在這三種文化創生的方式中,文學藝術是其先鋒形態,科學、技術是其中堅力量,哲學、思想和美學探索是其殿軍力量。文學和藝術作為人類文化創生的先鋒形態,是其感性形象的。這種感性形象的文化創生行為的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恰恰哲學、思想和美學精神,同時,這種感性形象的創生行為又為特定的時代性哲學、思想和美學精神的創生源源不斷的開辟著新的道路、方向,開闊出新的視野、疆域。這樣,文藝學也就在文學與哲學、美學以至史學與文化學之間架通了橋梁。
概括地講,文藝學的自身定位,客觀地層開為三個方面:第一,研究的對象定位--歷史化的時代文學的人本生態規律與演變發展的文化態勢:第二,研究的范圍定位--文藝學研究的范圍是生態中的人性困境對文學的激勵與文學對在生態困境中突圍的人的人性塑造;第三,研究的功能定位--文藝學研究的基本功能是承擔起溝通、連終作為先鋒文化的文學與殿軍文化的哲學、美學的橋梁:通過文藝學研究,把時代哲學、思想和美學理想作為最新鮮的營養輸送給文學,使它永遠保持文化先鋒的強勁創生力量與智慧,為時代生存更新更廣的精神生存空間;與此同時,通過文藝學研究,為時代哲學、思想的超越性突破與美學理想的整體性刷新,提供新的視野,新的範式,新的人性探索的參照系。
從這個角度看,文藝學研究,不僅具有跨學科、跨領域的整合形態,更具有網路具體與抽象、現實與理想、個別與整體的生態整合功能。
"1、理論是跨學科的--一種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學科的作用的話語。2、理論是分析和話語-一它試圖找出我們稱為性,或語言,或文字,或意義,或主體中包含了些什麼。3、理論是對常識的批評,是對被認定為自然的觀念的批評。4、理論具有反射性,是關於思維的思維,我們用它向文學和其它話語實踐中創造意義的范疇提出質疑。 "
美國文藝理論家升納森.卡勒這段關於"文藝理論"枸成的條件的論述,非常清晰告訴了我們:
第一、文藝學應該是一門理論,由於它是"一門理論",所以它應該有其專門性--即專門的研究對象,專門的研究范圍,專門的研究方法,專門的思維形式,專門的話語系統。
第二、文藝學作為一門專門的理論,它應該是跨學科的,而它的跨學科性,從根本上講是由它所研究的特定對象使之然--即文學作為人類文化創生的先鋒形態,對它的研究本身就需要藉助於跨學科的思維、視野、方法、材料。
文藝學的"跨學科性"不僅是指文藝學研究具有哲學的內涵,也不僅僅指文藝學的研究具有美學品質與詩學功能,更不能單純地理解為文藝學的研究具有人類學和文化學的視野;而且,文藝學的研究迴避不了語言、歷歷史、宗教、生物物種性--文藝學的研究同時也具有語言學的、歷史學的、宗教神學的以及生物物種學的性質,必須要獲得和具備一種語言學、歷史學、宗教神學和物種學的視野;並且,文藝學研究更不可能無視文學的存在問題、生存問題和生態問題,所以文藝學研究還應該具備一種生態的視野、對存在的關注和生存的歷史傾向性。
當我們這樣來看文藝學的"跨學科"的學科性質,也就不難得出:文藝學研究的思維路向、視野、方法,不僅應該是綜合化的,而且必須是生態化的。
第三、文藝學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理論,它的構建,是在對人類生存精神的一種特殊的話語體系的構建。這套話語體系應該是既有別於文學藝術話語,又應該相區別於其它所有的人文科學話語。文藝學研究的話語體系構建的這種獨特性,正在於它的存在本身決定了它應該而且必須成為文學藝術和人文理論(尤其是成為文學藝術與哲學、美學、宗教)相磨勵、相照亮、融通的精神甬道。
第四、文藝學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理論",它真正的文化學作用、美學功能和哲學價值,最為集中地表現在它對思維的思維--即對人類文學藝術思維何以生成、嬗變、發展進行思維,對文學藝術話語創造提出質詢,對人們在具體的生存運動中基於各種各樣的功利而對文學藝術所形成的形形色色的、並且往往是自以為是的"絕對正確"與"正當"的常識性觀念與企求提出反省與批評。因此,
第五、文藝學的基本文化創建任務是:1、捍衛文學與引導文學--並通過捍衛文學和引導文學而促進人類時代文化的繁榮、創造與更生:2、啟示美學與激勵哲學,並通過啟示與激勵而促進人類時代人文科學的生態建設與繁榮。文藝學研究要擔戴起如此的使命,其研究的思維路向、視野、方法,必須獲得一種生態整體的精神支撐和生態化綜合的方法引導。
發展多形態的文藝學
在電子媒介時代(或曰電信技術王國時代、全球化時代等等),文學藝術及整個學術受到巨大沖擊。20世紀末21世紀初,更有一個令人吃驚的命題傳到中國來:「文學的時代將不復存在」、「文學將要終結」,甚至連哲學、精神分析學也「在劫難逃」(見美國著名學者J·希利斯·米勒教授2000年秋在北京召開的「文學理論的未來: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似乎文學以及哲學等等都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近幾年中國學術界有許多新的學術前沿問題倍受關注,並且引起熱烈爭論。例如,電子媒介時代給世界造成怎樣的影響?「電信技術王國」使人們在生產方式和內容、生活方式和內容、思維方式和內容、感情方式和內容、感受方式和內容等方面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全球化面前學術如何發展?文學會不會消亡?「生活審美化、審美生活化」是否導致藝術與生活合一?文藝與生活還有沒有邊界?文藝學向何處去?
學者們必須關注和研究這些(以及其他相關的)前沿問題,必須對美學界、哲學界、文藝界熱切關注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並且作出積極的回答。
「電信技術」、「電子媒介」這個最富有活力和潛力的生產力的大發展,是使世界發生巨變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之一,也是引起目前學術發展和變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當下人類生存境界、審美文化實踐以及整個學術活動的內容和樣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未來的變化還難以預料。
學術要前進,固然必須繼承和賡續,但更不能缺少超越和變革,特別是質的超越和變革。
雖然文學藝術和學術研究受到巨大沖擊,如電子網路文化帶給人們審美感知經驗的淺表化、零散化及泛化,可能導致了美學學科結構的改變,審美文化的版圖(無論是「面積」還是「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等等;但文學不會消亡。既然文學不亡,隨之,對文學(以及所有藝術)的領悟、思考和把握也會存在,故文藝學、美學也不會消亡。
如何發展文藝學?我的初步想法是:
1.發展多形態的文藝理論——哲學的、政治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美學的、文本的、形式的、歷史的、文化的……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協同作戰、互補互動。藝術是極其復雜的多面的流動不居的審美文化現象。人本身有多深奧、豐富、廣闊,藝術也就有多深奧、豐富、廣闊;人本身有多難把捉,藝術也就有多難把捉。單一的藝術理論,它再優秀、再完美無缺,也無法全面揭示藝術的全部奧秘。因此,在藝術哲學領域,要海納百川,各不同學派、各分支學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社會學也好,文化研究也好,「無國界」也好,「有國界」也好,「古典」也好,現代、後現代也好,主張古代文論可以現代轉換也好,不主張現代轉換也好……都可以按自己的設想進行藝術研究,但是,要尊重不同意見而不要剪除不同意見,不同意見可以互相商榷、論辯,但不要互相仇視。
2.中外一切好東西都「拿來」,以「需要」為准。然而,從理論的創造、生成及深化角度看,西方的許多最新或比較新的藝術哲學思想,在中國學界的傳播工作中尚未得到實質性拓展和創造性轉化。新時期理論家對於它們的研究與理論操作往往不到家。這其間,理論觀點的復述往往代替了自己的創造,肯定性的介紹與闡釋往往淹沒了理智而審慎的批判,這必然使得在理論的拓進力度上顯得不足。
3.文藝學必須在承認和研究生活與審美、生活與藝術關系的新變化、新動向的基礎上,適應這些變化和動向,做出理論上的調整,對新現象做出新解說,甚至不斷建立新理論。當然,對這些新變化、新動向也不能誇大其詞,似乎藝術、藝術家在這種新變化、新動向之中,失去意義和價值,理論研究也失去價值。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人類的整個生活和藝術,特別是那些所謂高雅藝術(劇場藝術、音樂廳藝術、博物館藝術……)和藝術家作家的創作,並沒有消失,恐怕也不會消失;對它們的理論研究也會存在,藝術哲學也會存在。還是那句話:人是最豐富的,人的需要(包括人的審美需要、審美趣味、藝術愛好)也是最豐富、最多樣的。誰敢說,古希臘的雕刻、貝多芬的音樂、曹雪芹的《紅樓夢》、泰戈爾的詩……過幾百年、幾千年就沒人看了、沒人喜歡了?誰敢說,以後就永遠不能產生偉大藝術家?當然,藝術和美學會轉換它們自己的存在形式。審美活動和藝術不斷發展變化,可以有新的方式、形式、形態,變換無窮。審美不會消亡、藝術不會消亡,對審美和藝術的把握和思考不會消失,文藝學也會存在下去。
4.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必須隨歷史實踐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隨社會現實、審美活動和藝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譬如,目前就急需對審美和藝術的新現象如網路藝術,廣場藝術,狂歡藝術,晚會藝術,廣告藝術,包裝和裝飾藝術,街頭舞蹈,雜技藝術,人體藝術,卡拉OK,電視小說、電視散文,音樂TV等等,進行理論解說。再如,應該走出以往「學院美學」的狹窄院落,加強美學的「實踐」意義和「田野」意義。美學絕不僅僅是「知識追求」或「理性把握」,也絕不能僅僅局限於以往純文學、純藝術的「神聖領地」,而應該到審美和藝術所能達到的一切地方去,謀求新意義、新發展、新突破。
總之,應該發展多形態的文藝學——哲學的、政治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美學的、文本的、形式的、歷史的、文化的……

閱讀全文

與文藝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民日報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 瀏覽:566
矩形梁工程量計算方法說法正確的 瀏覽:473
增生性喉炎治療方法 瀏覽:445
電腦無人機的操控方法 瀏覽:430
快速電熱水器清洗方法 瀏覽:267
紫蘇雲吞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4
懷孕怎麼減肥最好方法 瀏覽:356
人類都用什麼方法治病 瀏覽:227
紅米5的簡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2
汽車脫脂劑的使用方法 瀏覽:915
雞下軟皮蛋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476
如何用中醫的方法來看病 瀏覽:15
腸子漏氣出血治療方法 瀏覽:810
曬白金的鑒別方法 瀏覽:439
痛風快速消腫方法 瀏覽:245
摩托羅拉翻新機鑒別方法 瀏覽:840
單晶硅的檢測方法是怎樣檢測的 瀏覽:58
吸奶器吸奶的正確方法 瀏覽:268
游泳池水質檢測方法 瀏覽:90
下眼皺紋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