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過程方法
過程方法是一種對如何使活動為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創造價值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有力方法。
「過程」可以定義為「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活動」。這些活動需要配置資源,如人員和材料。
信息管理就是基於這種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種管理活動。在這種管理活動中,需要識別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對數據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對信息的傳遞加以計劃,並將這些信息及時、准確、適用和經濟地提供給組織的各級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
(1)什麼是過程與方法擴展閱讀:
過程方法在分類的基礎上便可以進行篩選,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從收集到的信息中把符合既定標準的一部分挑選出來,將錯誤或無用信息剔除的過程。
這是對初選信息的鑒別和優化,對信息資源的進一步過濾和深層次控制。其主要任務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信息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優化選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比較法:通過比較,判定信息的真偽,鑒別信息的優劣。
②分析法:通過信息內容的分析判斷其正確與否、質量高低和價值大小等。
③核查法:通過對有關信息所屬領域所涉及的問題進行審核來優化信息質量。
④引用摘錄法:按被引用次數來判斷信息質量的高低。
⑤專家評估法:請有關專家判定某一信息的質量。
② 在美術課程的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涵義是什麼、
過程與方法 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過程與方法的含義指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手段。用通俗語言講,方法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想辦法。過程與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過程就沒有方法的獲得和運用,沒有方法的支撐過程會是無效的過程。
③ 課程三維目標裡面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指的是什麼
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簡介
關於三維目標,新課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總感覺很難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現了偏差,如不少教師把「過程與方法」理解為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對三維目標的具體內容及其關系的理解還有待探討。
二、知識技能
知識目標,這里主要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教材中的間接知識)、意會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等)、信息知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而獲得的知識)。
知識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知道動物也是有情感的;通過學習,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技能,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須的活動方式。技能目標可為分四種:
1、基本技能 如讀、寫、算的技能。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智力技能 如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推理等技能。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3、動作技能 如繪畫、做操、打球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初步掌握前滾翻和後滾翻的基本要領。
4、自我認知技能 即認知活動的自我調節和監控技能。如自己會做計劃,會核對自己的成績,會檢查自己解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會評價自己的作業水平等。
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制定自主閱讀的計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維課程目標
④ 教案中過程與方法怎麼寫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計,根據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別,原定教案,
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後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什麼是過程與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作用
1,為了幫助學生自學。
2,提高現代化教學水平。
3,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4,促進教師角色的轉換。
5,學案教學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6,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學生為本,師生平等。
7,能讓學生嘗試成功快樂。
8,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⑤ 「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新課標中具體指什麼
1、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以及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
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
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
(5)什麼是過程與方法擴展閱讀:
1、1956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立足於教育目標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他提出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目標領域。根據布盧姆等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實際,新課程將課程(學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2、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各學科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具體到教學實踐,就是要把原來目標單一(即知識與技能)的課堂轉變為目標多維(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堂。
⑥ 什麼是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什麼是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答:1、這是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設計時設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分別是「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⑦ 談談對過程與方法的認識
課程標准認為「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這一規定,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重結果輕過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學生主動探究是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歷史教學過程方法目標認識
新課標在教學目標中增加了「過程與方法」,這是新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在理念上的突破性創舉,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同時這也成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最感困惑、認為最難理解和把握的目標,有的專家甚至提出了「誰的『過程與方法』」( 張漢林《誰的「過程與方法」》,載《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年第7期)。的討論。那麼,什麼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怎樣認識理解這一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怎樣達成這一目標呢?筆者談談自己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認識和達成的粗淺看法,以求教於方家。
一、課程標准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規定
在《課程目標·過程與方法》中,是這樣表述的:「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課程標准認為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這一規定,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從教師的主體地位轉讓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強調的「過程與方法」,是指引學習者的思維過程,是學生思考問題的認知建構過程,是學生學會「學科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的過程(汪亞萍《試論三維目標之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重點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積累—理解歷史事件的過程;讓學生學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學會探究解決問題。就歷史課程而言,這個「過程」指的是讓學生在濃縮、簡化或概括的情景和條件下,經歷和體驗史學界確認史實、解釋與評價歷史的程序。
二、過程與方法和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關系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課程目標應在三個維度上展開,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知識與能力是基礎,過程與方法是途徑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內動力、價值判斷、綜合人格與素質。
三維目標是感知歷史、學習歷史、理解評價歷史的有機結合,是由淺入深,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又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
新課標增加了「過程與方法」目標,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重結果輕過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明確寫出「過程與方法」目標,還要注意同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相結合,在具體運用實現過程中更要互相交融滲透,不能割裂。當然,三維目標在具體課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課教育性比較強,有的課知識性比較強,但不管什麼課,教師對「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設計一定要切實關注和重視。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特點,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
三、問題探究是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效途徑
過程與方法貫穿於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全過程。離開了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就成外在於人的,與人毫無關系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一些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討論的過程就是探究。學生主動探究是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效的教學策略,對激發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掌握重點、解決難點、培養創新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充分開展探究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主人。
我以《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例,談談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認識和達成。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一課,內容多是理論和結論,枯燥又難以理解,尤其是學生看到教材中大段的理論論述,更會產生畏難情緒。另外,高一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備課中我發現,教材中有許多材料,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再做適當補充,從材料分析入手,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學會解讀、分析材料,又對「論從史出」有了切身體會,同時由於直接接觸原始資料,而原始資料更加鮮活、生動,學生會感到比較親切,還可以增加對這節課的興趣。基於這一想法,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過程和方法」目標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過程。
例如,在第一目「三民主義的提出」中講授「內容」時,我首先用多媒體顯示【問題探究】 ①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②孫中山為什麼主張進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③這三種革命和三民主義是什麼關系?之後再用多媒體顯示【資料導入】
材料一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
—1905年《民報·發刊詞》
材料二 民族革命的緣故,是不甘心滿洲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定要撲滅他的政府,光復我們民族的國家。
至於「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要去這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所以我們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國民政府。
說到「民生主義」,……是定地價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歸國有,這於國計民生,皆有大益。……
總之,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願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願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願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1906年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並適時點撥,這個過程正是學生合作探究、體驗參與、感知史實的重要環節,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也正在這個環節,教師一定要調控好課堂。學生分析概括: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不甘心滿洲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定要撲滅他的政府,光復我們民族的國家」知道民族主義是要推翻清王朝;從「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所以建國民政府」知道民權主義是要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從「是定地價的法子。……將來價漲……,當歸國有」理解民生主義是要核定地價。
對於第二個問題,主要是認識到是由當時中國的社會現狀決定的,要改變中國現狀,必須進行這三種革命。這樣,第三個問題也解決了:因為要完成三種革命,必須要有指導思想,這就是三民主義。
同樣,我對「三民主義有哪些進步性,又有什麼局限性?」「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有哪些不同?它『新』在哪裡」等問題都採用了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的同時,完成了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⑧ 數學教案 過程與方法指什麼
數學目標包括結果目標與過程目標.
為了引入或解決結果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數學知識與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就是過程與方法,過程目標有:經歷、探索、體驗、操作等行為.
⑨ 什麼是過程、過程方法,使用過程方法的目的及益處有哪些
一、過程的定義 所謂過程,也就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 二、過程方法的定義 組織系統地識別並管理所採用的過程以及過程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過程方法」。 三、過程方法的目的是: 1、獲得持續改進的動態循環,並使組織的總體業績得到顯著的提高。 2、通過識別組織內的關鍵過程、重點過程,隨後加以實施和管理並不斷進行持續改進來達到顧客滿意。 四、組織應用「過程方法」原則將會獲得如下益處: 1、可以促進管理體系的過程實現動態徝環改進,從而不斷提高效益。 2、通過識別組織內的關鍵過程、重點過程,以及關鍵過程、重點過程的後續開發和持續改進,促進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形成和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 3、有利於了解組織的所有過程和這些過程的相互間的關系,更加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組織的現有資源。 4、組織可以將復雜的過程不斷地簡化,通過過程方法提出過程的輸入要求,對過程的輸出結果進行檢查,提供必要的資源,把過程的各項活動展開,充分發揮過程所涉及的所有部門與人員的作用,進而簡化總個過程。 根據以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模式,組織的管理體系過程主要由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與改進等四個大的過程形成的。過程的策劃、控制與改進都是在四大過程的基礎上的策劃、控制與改進。任何其它的過程活動都是四大過程活動的子活動與孫活動(也叫子過程與孫過程)。子活動與孫活動既存在於職能之中,又可能跨越職能。
⑩ 在美術課程的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涵義是什麼
在美術課程的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 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過程與方法的含義指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手段。用通俗語言講,方法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想辦法。過程與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過程就沒有方法的獲得和運用,沒有方法的支撐過程會是無效的過程。以下是本人對三維目標的具體內容及其關系的理解: (一)知識與技能(一維) 所謂知識目標,這里主要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教材中的間接知識)、意會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等)、信息知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而獲得的知識)。知識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知道動物也是有情感的;通過學習,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所謂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須的活動方式。技能目標可為分「四種」: 一是基本技能。如讀、寫、算的技能。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推理等技能。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三是動作技能。如繪畫、做操、打球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初步掌握前滾翻和後滾翻的基本要領。四是自我認知技能。即認知活動的自我調節和監控技能。如自己會做計劃,會核對自己的成績,會檢查自己解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會評價自己的作業水平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制定自主閱讀的計劃。 (二)過程與方法(二維) 過去教學重結論輕過程,現在要求學生不僅知道簡單的結論,更要知道一些過程。過去重教法,現在要重學法。所謂過程,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的知、情、意、行的培養和發展過程,是以智育為基礎的德、智、體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過程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認識分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通過學習,掌握商不變性質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習,理解三角形概念形成的概括過程。通過學習,學會xx結構的歸納和演繹過程。通過學習,理解xx問題解題思路的探尋、分析和綜合過程。通過學習,掌握xx解題方法的選擇與比較過程等。所謂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採用並學會的方法。方法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採用並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或問題探究的方法,或問題的觀察方法,或思維發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決xx問題的方法等)。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 所謂情感,是指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態度體驗。人的情感表現狀態有以下幾種: 一是表現為情緒。情緒是一種較低級的簡單的情感,如愉快、激動、緊張等。情緒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產生愉快的感覺。二是表現為熱情。一個人有政治熱情,他就對祖國、民族、人民產生深厚的愛,並轉化為力量和行為。一個人有學習熱情,他就能潛心鑽研,做出成績。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激發起愛國主義的情感;通過學習,激發起學習的熱情。三是表現為興趣。興趣是強烈的吸引性和鮮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激發起探究自然科學的興趣。四是表現為動機。動機是情感沖動而出現的念頭,它可以成為行動的驅動力。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激發起學習的動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產生動力。五是表現為求知慾。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動中,需要和願望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滿足學習的需要,從而產生求知的慾望。六是表現為道德體驗。如敬佩、贊揚、羨慕等。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能對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現為美的體驗。指對自然、藝術、社會行為美的情感體驗。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學會鑒賞大自然的美。